南竿鄉志


  標題:馬祖天空原住民─野鳥樂園/作者:張壽華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4    閱讀人次:552 )  

 寂靜山林,鳥鳴圓潤宛轉,對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是天籟,錢買不到的自然原音。
 清晨時分,屋角或窗前電線上,鳥鳴清脆,對久居都市的人而言,這是何等奢求,必須要開車到郊外、山宿才能聽到。
 在馬祖,探尋鳥蹤,聆聽鳥聲,輕輕鬆鬆,但是生活在島上的我們,或許卻無意體會,或疏離了這個自然資源。
 你可能會更覺得驚奇,馬祖島嶼的鳥類有二百三十四種,與你相伴,為你歌唱……
 在地理位置上,馬祖位於台灣西北西方,大陸閩江口外的一個小島。北緯二十五度五五分至二十六度四四分,東經一一九度五一分至一二○度三一分。屬亞熱帶季風型態,冬季常為東北季風,夏季轉為西南氣流。全島面積二十八點八平方公里,由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礁岩所組成,地質大半以花崗岩為主,島內缺乏高山、森林、河川、湖泊、沼澤等可供鳥類棲息繁衍的環境;但由於地處遷移性候鳥南來北返路線的中繼站,因此每年秋季,馬祖地區便有成千上萬的鳥類由中國東北、韓國、日本及西伯利亞來此度冬或過境;春季候鳥北返,又是另一波高潮,為數眾多的夏候鳥燕鷗,每年四月準時會從赤道附近來馬祖各無人島礁上繁衍,最具特色。
 地區鳥類紀錄資料非常貧乏,只有少數一、二筆由服役地區駐軍所作零星調查。本縣農改場自八十五年七月起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合作,開始從事地區野鳥的調查研究工作。根據二年來調查結果顯示,馬祖地區的鳥類有十九目四十二科二百三十四種,其中留鳥二十種佔百分之八點六,候鳥:冬候鳥五十四種佔百分之二十三,夏候鳥十四種佔百分之六,過境鳥一百四十六種佔百分之六十二點四,顯示馬祖地區鳥類的組成,遷移性的候鳥是其主要的種類。馬祖地區鳥類棲息的環境分佈情形:

一、水鳥部份:
 由於各島缺乏候鳥覓食、棲息之環境,如潮間帶、沼澤地、河川、湖泊、水庫等,致活動範圍及數量受限,以東湧水庫、作物場周圍幾座小水池、北竿塘后沙灘、梅石、清水岸邊及勝利水庫等較容易發現水鳥,其中以鷸 科為主要鳥群。

二、海鳥部份:
 地區早期漁產豐富,造就了海鳥大集結的自然景觀。長年來遭受射擊、炸魚、電魚、人為干擾等因素,使海鳥數量逐年遽減。目前每年冬季,還有數量頗豐之黑尾鷗、黑脊鷗、丹氏顱行鳥等到此度冬。夏季更有成千上萬之保育類燕鷗在各鄉無人島礁上繁衍,其中以鐵尖島、中島、白廟、三連嶼、瀏泉礁、雙子礁、蛇山、進嶼等數量最多,其棲地生態環境,尤待我們努力加強保育宣導。

三、猛禽部份:
 大多數猛禽在地區以過境為主,其中以灰面鵟鷹、赤腹鷹、紅隼數量較大。冬候鳥有紅焦、鵟、日本松雀鷹、遊隼等四種較常見。每逢冬季,馬祖東北季風強勁,兩山凹處及迎風面易形成上昇氣流,到處可見紅隼、鵟在天空定點振翅,或盤旋或遨遊,有時見其俯衝直下抓取獵物,動作輕巧乾淨俐落,真是帥呆了。猛禽中最特殊的是紅隼,在地區有十隻左右留鳥,這是台灣所沒有的情形。

四、陸鳥部份:
 近幾十年來馬祖造林綠化成果,提供了陸鳥最佳的棲息及覓食場所。陸鳥中以鶇科、鴝科、鶯亞科、鶺鴒科、 科、雀科等種類數量最為豐富,其中不乏台灣非常稀有不易見到的;白頂溪鴝、冠巫鳥、赤胸巫鳥、褐頭巫鳥、壽帶鳥、黃頭鶺鴒、白頰山雀、髮冠捲尾、紅尾歌鴝、栗腹磯鶇、藍腹藍磯鶇、雲雀、佛法僧、白斑紫嘯鶇、鵲鴝、地琢木、黃鸝、漠巫鳥、黃腰柳鶯等,彌足珍貴。
 馬祖地區鳥類移棲活動,以每年春季一至四月份最為頻繁,此時冬候鳥的種類及數量均達全年最高峰,四月份後,冬候鳥陸繼北返,數量則逐漸減少。夏季六、七月份,是鳥類種類最少的季節,而秋季的九至十一月份,候鳥開始南遷,則為鳥況次佳的季節。除了留鳥在地區固定區域活動外,候鳥隨著季節的變換,每年南來北返、周而復始永不停止。
 鳥類是人類忠實的朋友,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我們發展觀光,休閒娛樂潛在的資源,我們擁有這麼好的地理條件及環境,若不加以珍惜,任其滅絕,至為可惜。在提倡自然生態保育的今日,祈望藉著本文粗淺的介紹,能增進您對地區野鳥有更深一層認知,進而大家共同努力,保護這一塊大自然給我們珍貴的資產。

(作者任職於連江縣政府,為馬祖地區野鳥保育推動者,本文發表於〈連江水〉月刊)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