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鄉志


  標題:第二章 軍事緊張期的南竿情勢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5    閱讀人次:697 )  

一、八二三砲戰前後的馬祖

 民國四十七年發生的八二三砲戰,是國共隔海對峙期間,規模最大的衝突。砲戰前,中共調兵遣將,佯攻馬祖,國軍摩拳擦掌,積極部署防務。砲戰爆發後,雖已知中共主要目標不在馬祖,但國府仍不敢掉以輕心,極力加強工事防務。

 八二三砲戰前,中共不斷擴張馬祖對岸的兵力,集結步兵五個師、重砲兵一個師,再加上一個防空加強師;黃岐、川石、梅花、古頭山、糞畚山與石壁等砲兵陣地先後進駐二○二厘砲兵群,最大射程達二萬七千碼,馬祖地區主要島嶼,除東犬部分地區外,全落在中共砲兵有效射程下。另外,中共的米格機相繼進駐澄海、連城、龍田等機場。馬祖對岸砲位不斷增加,口徑也一再加大,雙方劍拔弩張,風聲鶴唳。七月十七日,國軍下達「取消所有官兵休假,各級部隊立刻進入戰時戒備狀態」之命令。馬祖與金門、台灣先後進行軍事演習,戰火頗有一觸即發態勢。

 八月十八日,蔣中正總統在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蔣經國陪同下,冒險啟程巡視馬祖,十九日抵達高登、北竿、南竿、白犬等島,步行視察砲兵陣地與各項工事,並召集官兵代表訓話,指示「要與陣地共存亡」。

 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八時三十分,共軍發動猛烈砲火轟擊金門,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台海八二三砲戰。此時馬祖反而靜悄悄。中共佯攻馬祖,實取金門的陰謀雖告暴露,但蔣中正仍不放心,在砲戰發生次日,面諭陸軍總司令彭孟緝前往「視察馬祖戰備,並研究該地區之作戰指導」。彭孟緝於二十五日晚間自基隆登艦啟程,二十六日清晨抵達馬祖,八時二十分先在南竿馬祖守備區指揮部聽取簡報,隨即視察高登,二十七日視察白犬,二十八日視察北竿,二十九日視察南竿,三十日乘艦反台。彭孟緝視察每一島嶼,均先乘船由海上環島視察,再聽取簡報,然後作詳密的實地視察與研究,最後集合幹部舉行檢討會。

 彭孟緝回台後,寫下長達十九頁的報告書,蔣中正總統以毛筆親批:「彭總司令:此報告書除照內有批示各點以外,應令馬祖何指揮官(何俊)切實負責督導,限期實施完成」。報告書中蔣中正朱筆圈點眉批之處不少,顯見對馬祖防務之重視。

 在報告書中,彭孟緝認為,高登島為馬祖本島之前進據點,地形上與北竿島成一體,利於防守。欲防守南北竿,必須確保高登。一旦高登為中共所據,用為砲兵陣地,則南北竿均在敵炮火威脅下,故高登之防務應再強化。對於南北竿,彭孟緝認為兩島相距三千公尺,火力可充分互相支援,準備可輸送一個步兵營兵力的機動船隻,兵力可相互轉用。北竿與高登相距亦僅三千公尺,高登有警,尤需北竿之火力支援,故北竿障蔽南竿,連繫高登,對馬祖地區之作戰,至關重要。且北竿尼姑山地區,受里山、芹山層層阻隔,地形狹長,縱為敵據,發展亦不易,故可節約兵力,只派少數監視兵力,作有效控制。至於各島均有水源不足的困擾,為免戰時缺水,應即勘察實施深水井計畫及加強儲水。

 馬祖守備區指揮部依據蔣中正總統巡視後之指示,於八月二十五日動工構築高登大維港側防工事,九月底竣工。另外,八月二十七日起將高登五一團第二營之第六連分批逐次調返高登歸建,並將駐南竿之一五二團四十二砲連調往高登增援。

 八二三砲戰歷經四十四天結束,砲戰雖告停止,但中共的威脅變本加厲,馬祖對面匪砲由149門增至194門,至四十八年底止,總計向馬祖列島射擊超過1,788發,均屬騷擾性零星射擊。

 四十八年五月十一日,蔣中正總統再度巡視馬祖,國防部向日本採購四十倍望遠鏡十三具,分發馬祖四具,東引一具;另外在北竿、東引設置平面雷達各一座;一年內更實施二十一次戰備演習。

 五十年時,馬祖守備區分為南竿東守備隊、南竿西守備隊、北高守備隊、白犬守備隊等四個。其中二四三團(配屬七十七團第三營)為北高守備隊,以一個營擔任高登之守備,主力擔任北竿之守備,另以砲兵三二三營支援北高守備隊。

 大體來說,八二三砲戰前政府財政困難,防禦重點偏重金門,而美國不主張堅守金馬外島,因此金馬彈藥之供給並不充分,屯量僅有三十日份,不足以應付激烈或持久之戰鬥。當時馬祖防衛重心雖在高登、南北竿與東西犬,但防禦工事因陋就簡,各島守軍人數雖足夠,但打擊力及機動力都不足,砲戰爆發後,一些傳統戰術都被視為救急之策,馬祖未被攻擊,實屬萬幸。

 砲戰後,金門屹立不搖,美方刮目相看,馬祖的重要性也獲得美方的重視,美軍答應擴大增援火力,彈藥補給由三十日份,增至四十五日份,再增至六十日份。

 國軍工事修築也日益堅固,對敵情的蒐集與情報的傳遞都大幅改善;更重要的是駐地砲兵與機動運輸力的加強。戰後南竿、白犬各駐紮砲兵兩營,北高一營,另有三營二連的預備隊。砲兵戰力也逐步改進,適度增強榴砲、加農砲、迫擊砲、山砲、機關砲、高砲質量;海上運輸也增加交通船、砲艇、情報船、木機船等,並輔導民間漁船機動化,加以編組訓練,使具有二個步兵營的運送能力。部隊平日加強劈刺、格鬥、投彈、角力等訓練。在種種強化措施下,戰後馬祖的防衛能力因此有長足的進步,得以固守前線,讓中共難越雷池一步。

(節錄改寫自:卓遵宏�從大溪檔管窺八二三砲戰前後的馬祖防務�第一屆「馬祖列島發展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連江縣政府出版。)

二、打馬祖還是打金門的一段軼事

 八二三砲戰前,中共調兵遣將,不斷擴充馬祖對岸的兵力,國軍則摩拳擦掌,積極部署防務。雙方劍拔弩張,風聲鶴唳,形勢極為緊張,當時我國國防部從各種跡象研判,中共極有可能攻擊馬祖。

 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次長向蔣中正總統作了一次簡報,認為「中共最有可能攻擊馬祖」。不僅情報次長室研判中共「要打馬祖,非打金門」,連中外新聞記者這時也都這樣認為。

 據資深軍事記者劉毅夫報導:「『八一四』馬祖海空勝利的消息,迅即傳遍全世界,馬祖蕞爾小島,也立刻成了全世界的新聞島,台北來的外國記者更多了,大家都想到馬祖去,人們也認為共匪一定先打馬祖,中外記者們吵嚷著要到馬祖去」。「中外記者們得到了國防部的批准,預備在八月二十三日黃昏,從基隆乘我國軍艦赴馬祖。」「六十多位中外記者,歡天喜地的到了基隆海軍碼頭,有些人已經上了軍艦,找到了自己的床舖,準備攤開行囊睡大覺,另有些人坐在官艙裏喝咖啡,艦長又命戰士們準備冰淇淋待客,還有些在碼頭上乘涼。時已七時許,打定九時開航,快到八點鐘的時候,賴名湯將軍突然來到海軍碼頭,找到新聞局長柳鶴圖密談。賴將軍離去之後,柳局長對我(劉毅夫)說:『金門打上啦!打得很兇,現在仍然在猛烈的砲戰中。詳細戰況還不知道,你看怎麼辦?』」

 「有些機警的記者,已經料到台北有了大新聞,自動放棄去馬祖,悄悄下艦回來台北;柳鶴圖只好宣布了真實狀況,於是全體中外記者們都自行設法找交通工具回台北。」

(錄自《俞大維傳》第七章台海風雲、李元平著,民國八十一年台灣日報社出版)

三、中共砲彈陰影下的南竿

 八二三砲戰前馬祖列島風聲鶴唳,但總算有驚無險。然而戰後中共實施「單打雙不打」,儘管未曾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但每當零星的砲聲響起,列島仍陷入一片驚慌、恐懼。少數不幸被砲擊中的鄉親,輕者終生殘廢、重者失去寶貴生命。房舍財產損失更是難以估計。此一夢魘,直到民國六十八年元旦,中共與美國建交,兩岸全面停火才告終止,期間在南竿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多起略述如后:

(一)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共軍濫射山隴村落,十二歲陳姓婦女被擊中死亡,陳松茂、陳福興、陳爾清三人受傷。
(二)五十六年一月三十日,共軍轟擊山隴村落,三十二歲陳姓婦女被擊中慘死。
(三)五十八年三月十一日,共軍濫射仁愛村,五戶屋毁,戰地軍民深表憤慨。
(四)五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共軍砲擊梅石電影院,介壽村十八歲邱姓婦女中彈身亡,一屍二命,陳木金、陳木利、胡水官、胡中銘、李蓮妹、曹福金、鄭妹珠、胡金妹、陳壽維等人重傷。
(五)五十九年三月一日 共軍濫射馬祖高中炸燬校舍多間,幸無人傷亡。
(六)六十三年七月三日,共軍砲擊仁愛村,程玉平、程光華、朱秀國等三位民眾及十歲程姓學生受傷,後程姓學生不治身亡。
(七)六十三年九月九日,共軍砲擊仁愛村,連江縣政府民政科股長林其進中彈身亡。
(八)六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共軍砲擊山隴掬水軒冰菓店,池姓國中生喪生。
(九)六十五年二月七日,共軍砲擊復興村,曹姓村婦失血過多死亡。
(十)六十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共軍砲擊仁愛村,八歲陳姓孩童不幸喪生。
另外,五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津沙村十二歲邱姓學童誤闖雷區遭地雷炸死,劉月仙、劉木利重傷。

四、流彈誤射,民眾冤死

 民國四十五年春某日,防砲演習警聲大作,津沙全村民眾即疏散到指定地點現今之津沙公園處(原草坪),當時只聞砲聲轟隆,咻咻聲掃過耳際,射向海面繼而爆炸;不意中一流彈竟落在人群中,剎時之間,哀嚎聲四起,中彈死亡者中有詹家小兄妹,童養媳以及邱家妙齡少女;處於非常時期,百姓不敢聲張的年代裡,失親之慟,只能忍痛埋葬了事,事隔五十年,當時情景很多鄉親依舊歷歷在目。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