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鄉志


  標題:四、福澳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9    閱讀人次:559 )  

 福澳為長樂厚福人移居之處,因稱福澳。舊縣志謂厚福又稱后浦,至今已超過五代,時間應有一百五十年以上。另一說根據李仕德所編著「追尋明清時期的海上馬祖」一書,指出明清時期福澳稱為「竹扈澳」、「竹戶澳」、與「扈澳」,後「扈澳」轉音為「福澳」。

 「扈」是早期先民圍澳口,利用潮差捕魚方式,有如今日澎湖著名的「雙心石滬」。民國七十七年間一度改名經澤村,取紀念蔣經國德澤之意,後經村民極力爭取恢復福澳村名。
福澳以林姓為大宗,林其達父祖為大房,以務農為主,種植地瓜、麥、豆等;二房林貽祥父祖以打漁為生,三房林振坤一系住在街上,以經商為業。民國四十五年之前,福澳幾乎全是林姓及曹姓人,後陸續有其他姓氏遷入,目前有池、江、吳、游等姓,其中池姓人為數不少。

 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淪陷,七十四軍首先由福澳登陸,其後大批國軍轉進,福澳位居港口要衝,居民紛紛改行營商,尤以批發業、運輸業最盛。商業鼎盛,人口激增,五十五年至六十一年間達到近千人,空前繁榮,期間各人民團體漁會、商會、工會等紛紛落址福澳。

 六十八年,規模龐大的福澳港動工興建,七十三年完工後福澳地形地貌出現前所未有的大變動,先進的碼頭設施,取代過去必須靠小舢舨接駁的窘境,填海造陸下,福澳海埔新生地闢建為縣運動場;而舊村落原木造房屋也在七十二年左右改建為鋼筋水泥建築,街道擴大至港口連後方,重心則由白馬尊王廟一方轉移到港口拱門一方。

 福澳港完工後,往來基隆、北竿、莒光、東引船隻在此靠泊,九十年實施「小三通」,馬祖–馬尾航線開闢後,福澳港位居馬祖交通要衝地位更加屹立不搖。

 九十年十一月,總投資額高達二十億元的福澳國內商港開工,完工後可停泊萬噸級船舶,福澳更加繁盛指日可待。

1、涼山頂
現今商會至林其達老家一帶,也就是福澳村1至17號,舊稱涼山頂。夏季吹南風時,唯獨當地吹得到風,特別涼爽,又因位於福澳較高處,因而有涼山頂之稱。以前福澳只有這裡種有一排大樹,有橘子樹、朴子樹,民眾或掛魚網或乘涼,環境在福澳地區算是較好的,現今這幾棵大樹依然挺立。

2、曹朱甲
現今華光大帝廟到凱翔客棧後方,過去住有十餘戶人家,除兩戶姓池外,幾乎都姓曹,都是長樂潭頭曹朱村移來,因而有「曹朱家」之稱,意謂曹朱那一群人居住的地方。另有「曹朱厝」之稱,也有「曹朱岬」說法,因曹朱人總數恰是一個保甲。如今曹姓人家已不多,池姓人家已躍居多數。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