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鄉志


  標題:三、牛角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9    閱讀人次:650 )  

 牛角在民國四十年改稱復興村,但鄉民仍習慣以牛角稱呼。牛角之得名,舊縣誌謂全南竿島地形似犀牛,犀牛角即在牛角村,因稱牛角村;但根據當地曹美國等多位耆老表示早期漁民出海作業時,從海上看牛角「大王下」一帶岬角恰似牛的角顯露於海畔,牛肚位置在現今油庫坑道附近,可惜已被炸毀。

 牛角過去漁業發達,曾設有鹽館,村民開設餐館、餅店、賭館、鴉片館、理髮店等,夏天還在沙灘上臨時加蓋兩排十二個攤位。漁業、商業盛極一時。國民政府退守馬祖後,一度在牛角設立行政公署(連江縣政府前身),三三八、三三九等情治單位及國民黨馬祖黨部都曾落腳牛角。民國四十一年,鹽倉改建為「八三一」軍中樂園,軍方在村落附近駐守一營兵力,五十年代的牛角,不但是馬祖行政中心,更是南竿商業中心。

 四十五年牛角人口超過千人,直到四十九年都領先山隴,是馬祖第一大村。四十七年縣政府移駐鐵板,四十九年「八三一」遷往梅石,商業開始衰退,居民向馬港、福澳、山隴等新興村莊外移;六十年代馬祖海域蝦皮產量逐年銳減,人口大幅流向台灣,牛角村好景從此一去不回。近年來,牛角致力社區營造老屋重生空間再利用成效卓著,漁寮書齋、依嬤的店、海角民宿、牛嵐民宿等都是居民活化老屋的重要軌跡。

1、大澳
過去捕魚人居住,漁船停靠之處,相對較開闊的一處澳口,稱為「大澳」。民國二十年代,漁獲豐產,澳口前方常停泊二百艘以上帆船。現今漁寮書齋上方街道稱為大澳老街,也稱大澳古街,過去是牛角最熱鬧之處,各式商店、賭館、煙館、布莊、小吃店、理髮店等林立,如今僅剩一家小雜貨舖,當年榮景早不復見,房舍多當住家之用。

2、六間排
六間排緣起於百年前,現今縣議會右前方小山坡,早期由游、陳、曹、李、鄭等姓氏遷入,構築成排的六間草寮,因而稱「六間排」,也稱「六間厝」。他們開闢現今酒廠下方梯田,從事半漁半耕的生活型態,後來陸續有官、劉等姓人士入墾居留,隨著生活改善,除部份民宅殘留土角厝外,多改建為花崗石屋,並早已超越早年規模。國軍進駐後,曾在六間排徵用民防充當醫護區。
天仙府五顯公信仰,早年由游姓先民帶來,現成為本區最重要的民間信仰;劉興福老宅為六間排最講究的古民居,部分木結構已朽壞,後依原貌修復完成。

3、南館
清末民初,閩南泉州人因擅長獵鯊,長年在竿塘洋和三都澳附近作業,捕鯊大船每艘有二、三十名漁夫,經常六、七艘結隊航行,後來他們在牛角澳東北方落腳生根,因其語言習俗都具濃濃「閩南」味,鄉民習慣稱福州以南的人們為「下南兄」,他們聚居的地方稱「南館」,意指南人居住之處。

4、鹽館
牛角漁產豐富,下雜魚用鹽巴醃存,被稱為「做鹽」,大多送往長樂、福安一帶銷售。為了漁業需要,民國成立後,福建省政府繼續在馬祖設置鹽倉,一處在北竿塘岐,一處在南竿牛角,現今馬祖酒廠新蓋的庫房便是當年鹽倉所在地,當時被稱為「鹽館」。民國四十一年至四十九年間,鹽館被改建為「八三一」軍中樂園,後來八三一遷往梅石,連江縣政府在此創設「中興酒廠」(馬祖酒廠前身)。

5、摩天嶺
摩天嶺又稱牛角嶺、漫天嶺,也叫半天嶺,由牛角村落上望好像半天一樣高,因而稱半天嶺。因地處山隴、牛角兩個大村的制高點位置上,軍管時期為防禦要塞,國軍高砲部隊、雷達、通訊等部隊進駐於此,視野極佳。解除戒嚴後,配合旅遊觀光,發放成為旅遊點,築有步道,循登山步道而上,可眺望南、北竿之間的竿塘洋面,極目四望,視野遼闊。

6、黃官裡
由牛角陂沿戰備道,向內往養雞場這一帶山區,對牛角居民而言是在聚落後方的山坳裡面,稱為黃官裡,因面對黃官嶼而得名。

7、黃官嶼
黃官嶼位在南竿機場外海,是一座無人島礁,又稱外官嶼,黃官嶼因何得名不詳,但南竿流傳著一個有關黃官嶼的傳說,傳說有一位朝中官員因案落荒而逃,一路上掉了褲帶,也掉了鞋,因而形成帶礁、鞋礁,兩個小島礁都緊鄰黃官嶼,鞋礁是目前南竿機場飛機起降觀察的三點之一。

8、牛背嶺
現今縣立醫院後方至中華電信長途台一帶稱為牛背嶺,整塊山嶺厚實猶如牛背,因而稱為牛背嶺,又稱漫嶺坑,因醫院後上坡路段有一個很大坑洞,因而稱漫嶺坑。

9、牛角陂
牛角陂又稱牛澳壁,因位在牛角澳後方山壁而得名。從對面方向看來,許多房舍鱗次櫛比彷彿鑲在牛澳壁上,晴天時海天相映,別具風情。延伸到後方戰備道,過去曾為管制路段,而今開放拓建之後,海景壯闊,可觀賞傍晚夕照,是夏季散步的好去處。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