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二、山隴 |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9 閱讀人次:1406 ) |
|
山隴舊名孫隴,相傳大約三百年前,長樂孫姓人最早來到這裡,最先分別定居現今中山堂及養雞場兩處,後來又遷回內地,而「孫」逐步轉音成山,遂稱山隴,隴者田中高地;又一說隴為碼頭,船舶靠攏之處。山隴經百年發展,民國六十年代起逐漸成為馬祖政經中心,不但是連江縣政府及各單位所在地,商店林立,商業鼎盛,人口密集,幾乎佔全南竿一半以上,是馬祖首善之區,山隴在民國四十四年改稱介壽村,但鄉民仍習慣山隴之稱謂。
1、東邊山
東邊山指的是山隴舊街及現今白馬尊王廟後面的山坡,位在山隴介壽廣場東面而得名,又稱東邊山。東面山勢山隴較早開發的區域,過去有錢人家怕遭海盜劫掠,都居住在靠山較高處。
2、西邊山
西邊山指的是山隴新街後方的山,也就是山隴廣場以西至體育館一帶,因為在廣場西邊,因稱西面山,也稱作西邊山。西面山分兩段,下段在現今「獅子市場」一帶,以前靠海稱為「大澳」,原先住有二、三戶人家,後因海浪太大,搬遷至較高處;上段在現今台灣銀行、軍郵局、飛駝山莊一帶,稱為「芭蕉隴」,因當地種有數棵芭蕉樹而得名,又有上芭蕉隴和下芭蕉隴之分。
3、竹篙坪
現今榮民之家、環保局一帶,舊稱竹篙坪。方言稱竹竿為竹篙,相傳當地早年生長一些竹子,修長且高聳,又因地勢較為平坦,因而稱為竹篙坪;原有一座小廟,如今已不見蹤影,駐軍也在此設碾米廠,而今撤除,廠房改設為馬祖榮民之家。
4、牛角路
由縣政府到中隴這一段路,過去稱為牛角路,意指通往牛角的道路,以前是小路,到處佈滿雜草,如今卻是馬祖交通要道,店家林立,住宅密集。
5、舊街
山隴廣場東邊一帶稱舊街,也稱作老街,最初山隴民眾聚居在舊街,店家頗多,駐軍、居民穿梭其間。舊街曾發生兩次大火,尤其民國四十四年那一次,從街頭燒到街尾,災情極為慘重,現今多數民家已改建為水泥樓房。
6、新街
山隴廣場西邊一帶稱為新街,民國四十多年新建,共有二十多棟,又稱軍友街,因軍人之友社位在街尾,餐館、小吃店林立,如今成為南竿有名的「食街」。九十七年春一場大火新街中段全遭焚毀,街道尚待整建。
7、中隴
中隴位在山隴和牛角中間南面山坡,因稱中隴,以劉姓家族為主,據耆老表示,最早從山隴澳口至中隴一帶是一條深深的山溝,漁船可上行至中隴,後山溝逐漸消失形成今日面貌。由於新式樓房興起,中隴與山隴分界消失,已經連成一線。
8、青檀澳
青檀澳位在山隴北方的一個小澳口,是一個自然村,居民多姓曹。青檀澳原稱青潭澳,後改寫成青檀澳。青潭應指青石,福州話稱大石頭為林潭,青潭者青色大石之謂。又有一說謂青檀澳地區生長很多紫檀木,或因此稱為青檀澳。青檀澳雖屬山隴轄下,但居民和福澳往來更密切,青檀澳曾設有製茶廠,但已歇業多年,現今十室九空,居民都遷往台灣,村中有一座道祖廟,奉祀太上老君。
9、二六高地
二六高地在現今山隴澳口白馬尊王廟後方,南竿機場南側下方位置,為軍方照據點編號而命名,此地舊稱馬漥,是一處窪地,因附近有三塊大石頭形狀似馬,稱為裡馬、中間馬、外馬,因而有馬漥之稱。
10、隴裡
山隴西邊山凹地,在今體育館一帶與馬中下方,稱為隴裡,是山隴文石陳姓家族聚集之地,過去曾種植水稻、地瓜等。
11、後門山
現今馬祖高中所在地,原為一小山丘,近得像山隴人家後門的山,因稱後門山,過去是旱地,民眾多種植麥、豆類。
12、澳角
現今體育館後方角落,位處山隴澳最邊邊靠青檀澳那邊的角落,因而稱澳角,過去上方有一畝田地。
13、厝埕裡
現今坊廂玉餐廳後方,白馬尊王新廟一帶,很早就有八、九戶人家居住,因位處舊街深處,因稱厝埕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