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鄉志


  標題:二、植物資源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9    閱讀人次:1828 )  

(一)、概說

 馬祖列島和福建沿海島嶼一樣,島上岩石主要由火成岩構成,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大約在九千萬至一億年之間;由於鄰近中國大陸,屬於大陸島的型態,馬祖地區與大陸、台灣雖具有類似的植物組成,但各島嶼彼此分隔,各自獨立發展,經過漫長歲月,各島生態自成一格。地處大陸華南與台灣之間的地理位置,使得馬祖地區的植物相,兼具了中國大陸和台灣低海拔植物的特色。

 由於長期的海水侵蝕、海風、季風的吹襲,已化育的土壤不易保留,使得島上土壤層普遍較薄;而海水帶來大量鹽霧,對於植物的生長頗為不利,在在影響馬祖地區植被及植物生長狀況。

 一般說來,馬祖地區的植被,大約可區分成半天然半人工的次生林、殘留片狀天然植群、海岸山坡草本植物群、具備暖溫帶特色的峭壁灌叢、沙灘草本植物群落等五種類型。本鄉的植被主要分為四大類型,包括人工林、山坡原生灌叢、山坡草本植物群落、沙灘草本植物群落等。

(二)、植物種類

 根據台大植物系教授郭城孟進行的「馬祖地區植物資源調查計畫」,調查了馬祖地區南、北竿,東、西莒,東、西引,高登、鐵尖、中島、黃官嶼、林坳、南引、蛇山等十三座島嶼,共調查到一百二十科三百七十七屬五百三十一種植物,其中珍稀種植物有四十二種。南竿島是馬祖地區最大島嶼,島上共調查到一百科二百七十屬三百二十七種植物,是四鄉五島之冠。其中包括馬祖黃檀、日本狗脊蕨、華南狗蛙花、豆梨、流蘇、郁李等二十八種珍稀植物,植物資源非常豐富。

(三)植群分布

 南竿島是馬祖各島中面積最大者,島上人工林的面積也是各島之最,全島到處可見人工林蹤跡,樹種和北竿相同,但樹齡、徑級都較北竿粗大。造林樹種包括相思樹、苦楝、黑松、木麻黃、烏桕與銀合歡等。其中相思林佔最大比例,全島觸目所及皆是相思樹林;在人工林下則滋長出許多原生木本植物社會,包括已長至第二樹冠層的沙楠子樹、江某、豆梨、俄氏柿;灌木層的海桐、牛乳榕、山黃梔、橢圓葉木薑子、日本衛矛、南華南蛇藤、雀梅藤、金銀花等,尤以海桐數量最多。某些地區像鐵板一帶山丘,臨下幾乎都是海桐的小苗或小喬木;而人工林的地被層植物則以鳳尾蕨、日本金粉蕨、薜荔、耳挖草、海金沙、竹葉草、油菊、天門冬、半夏及短毛堇菜、紫花堇菜、如意草為主。

 除人工人外,南竿也有小片的天然林,一處在青檀澳的朴樹林,一處在勝天公園往馬港的步道旁,可見一小片馬祖黃檀,另有幾株高大的俄氏柿。

 南竿島上的原生灌叢可分為兩個族群,一為分布於人工林緣的原生灌叢,一為分布於向陽坡面的原生灌叢。

 分布於人工林緣的原生灌叢如西南面的津沙到鐵板一帶,有唐杜鵑、流蘇、橢圓葉木薑子、繼木、濱柃木、豆梨、灰木、山黃梔、南華南蛇藤、牛乳榕、雀梅藤、米飯花、小果薔薇等,是馬祖地區木本植物精華區。

 而分布向陽坡面的原生灌叢,大多土壤貧瘠,有許多裸露的岩塊鑲嵌其中,如勝天公園一帶的灌叢植被,有唐杜鵑、山黃梔、南嶺蕘花、車桑子、小果薔薇、濱柃木等;芙蓉澳一帶則可見到日本衛矛、濱柃木、桃金孃、海桐及車桑子等;樸實坡一帶向陽坡面上則生長著芫花、車桑子、細葉饅頭果、菝契、日本衛矛、濱柃木等。

 至於南竿的草本植物群落大致可分成三種類型,包括五節芒:在路旁開闊向陽地呈現小塊及生長,珠螺附近有一片芒草坡。濱海路旁草本植被:主要植物包括石板菜、黃花磯硹、茅毛珍珠菜、番杏、日本前胡、全緣貫眾蕨、傅氏鳳尾蕨等。內陸路旁草本植被:分布於路旁、步道小徑上,在潮濕遮蔭處常見短毛堇菜、南海鱗毛蕨、密毛小毛蕨、紫莖牛膝、臭濱芥、卷耳、耳挖草、日本筋骨草、琉璃繁縷等;在乾燥向陽邊坡則為紫背草、野茼蒿、小白花鬼針、茵陳蒿等菊科植物及豆科雞眼草、鐵掃帚、鹿藿;還有金午時花、車前草、羊蹄等。

(四)珍貴稀有植物

1.豆梨
喬木,高達8m;嫩枝被柔毛,早落,枝條有稀疏皮孔。葉薄革質,闊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8cm,寬3.5–6cm,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細鈍鋸齒;托葉線狀披針形,長4–7cm,無毛。鏾形總狀花序有花6–12朵;萼筒無毛,萼片披針形,外面無毛,內被柔毛;花瓣卵形,長約13mm,寬約10mm,基部具短爪,白色;雄蕊20枚;花柱2–3枚,無毛,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褐色,有斑點,萼片脫落,可食。分佈於越南、中國(華中、華南各省區)。馬祖南、北竿、大坵、高登、黃官嶼路旁或林緣可見。儲水澳水庫、勝利水庫常見。

2.狗娃花
一或兩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0–80cm,分枝多。基部葉倒披針形至線狀倒披針形,長4–13cm,寬5–15mm,基部漸狹成翼狀柄,全緣或疏鋸齒緣,具緣毛;莖生葉綠色或灰綠色,薄質,倒披針形至線形,15–35×1.4–3mm(中央部份的葉)。頭狀花序多數,寬2.5–4cm(含舌瓣),單生或少數排列頂端(疏鬆的鏾房狀),總花梗長7-8cm,具苞片;總苞苞片線狀披針形至菱狀披針形,背側與邊緣具粗毛,長有腺點;舌狀花15–20朵排成單輪或有時兩輪,舌狀花冠藍紫色,稀白色,8–12×1.5–3mm;管狀花黃色,長5–7nn。瘦果褐色,倒卵形,扁壓,2.5–3×1.5–2mm,上方具少數腺點;冠毛兩形,位於舌狀花者長0.5–3mm,位於管狀花者3–4mm長。在馬祖分佈於南、北竿西莒、東引、大坵、黃官嶼的海岸、林緣及路旁土坡。南竿珠螺、勝利水庫、黃官嶼常見。

3.石斑木
長綠灌木,高2–5m,嫩枝被柔毛,枝條無毛。葉薄革質,卵形、倒卵形、長橢圓形至長橢圓披針形,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楔形,細鈍鋸齒緣;葉柄近無毛;托葉早落。花序頂生,圓錐狀或總狀花序,被柔毛;苞片狹披針形,無毛,早落;萼筒、萼片被柔毛,萼片三角狀披針形至線形,長4–6mm,花瓣白色至淡紅色,倒卵狀披針形;雄蕊15枚;花柱2–3枚,基部合生,近無毛。果球形,黑紫色。
馬祖產於南竿、東莒、高登的山坡灌木叢中。

4.流蘇
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條近光滑。葉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3.5–6cm,全緣或有細齒緣,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且中脈明顯被綿毛;葉柄被毛。花序為疏散的聚繖圓錐花序;花白色;花萼四裂片,長三角形;花冠四裂,線狀匙形,長1.1–1.4cm,鈍頭,果橢圓形,約8mm。分佈於南、北竿、東莒、大坵、高登,常生長於風衝林、路邊及林緣,勝天公園、津沙一帶成片狀分佈。

5.馬祖卷柏
營養枝匍匐,寬約0.5cm,具根支體。小葉二型,側葉闊卵形,寬約0.1cm,中脈兩側不對稱,末端略尖,具緣毛;中葉窄卵形,寬約側葉之2/3–1/2或更小,末端銳,具緣毛;孢子枝直立,寬約0.3cm;孢子葉中葉、側葉與營養葉中葉、側葉同型或較窄;孢子囊穗長3–5cm或更長,具1–2分叉,明顯具腹背性。大孢子囊與小孢子囊排列多型,上小下大、兩側並列、不規則排列等。孢子二型,大孢子黃褐色,小孢子紅色。
分佈於馬祖列島,南、北竿、大坵、東引、高登等地林緣土坡上;南竿地區馬港、勝天公園、儲水澳、馬祖高中一帶常見。

6.凹葉柃木
又稱濱柃木。灌木或小喬木,枝條被粗硬毛。葉芽表面光滑無芽鱗。葉革質,倒卵形或橢圓形,上表面光滑,頂端圓形,先端微凹,基部漸尖,邊緣粗鋸齒且向下反捲,中肋凹陷,葉柄長1–3mm。花單朵或數朵簇生於葉腋,雌雄異花,花淡黃色,萼片與花瓣均5數,柱頭3裂。果實球形,直徑3–5mm。
分布於馬祖各大島、大坵、高登、黃官嶼等裸岩、土坡、路旁、林中及開闊地,南竿儲水澳、科蹄澳、雲台山、清水、鐵堡一帶都有分佈。

7.馬祖紫珠
灌木,枝條疏至密生星狀毛,幼時常為紅紫色。葉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5–20cm,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楔形、鈍形,偶近心形,鈍齒緣;側脈6–10對;葉柄幼時密被分枝狀毛,之後變無毛。花序有4–8(或5–7)分枝;花萼杯狀至鐘狀,截形或略齒狀;花冠長5–7mm,花瓣覆瓦狀排列,外被星狀毛和黃色腺點,內面為淺紫色至淺粉紅色,外面為淺粉紅色至白色;子房全部被腺點,無毛。果球形,紫色,寬4–8mm。分布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和琉球、台灣(僅見於蘭嶼、綠島、基隆嶼、龜山島、彭佳嶼),馬祖南竿、東西莒、東引等地生長於林緣灌叢及路旁。

8.長萼瞿麥
多年生草本,高40–80cm,莖直立,基部分枝,無毛。基生葉數片,於花期乾枯,莖生葉葉片腺狀披針或批針形,頂端漸尖,基部稍窄,邊緣有細鋸齒。2制多朵花組成疏聚繖花序,苞片3–4對,卵形,頂端短凸尖,被短糙毛,約為花萼的1/5倍長;花萼長管狀,長3–4cm,有條紋,無毛,萼齒披針形,短端銳尖;花粉紅色,具長爪,瓣片深裂成絲狀;雄蕊深達喉部;花柱線形,長約2cm。蒴果狹圓筒形,頂端四裂,略短於宿存萼。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各地;馬祖各島都生長於裸岩坡地,南竿勝利水庫常見。

9.唐杜鵑
灌木,高1–3m,多分枝;幼枝密被灰或褐色伏刺毛。葉橢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5cm,先端尖銳,基部楔形,上表面疏被刺毛,下表面脈上被刺毛。
花2–6朵簇生在枝端;花萼密被刺毛和纖毛,裂片卵形至披針形;花冠紅至深紅色,有些裂辦帶有深紅色點;雄蕊7–10枚,花藥紫色。分佈於日本、琉球、越南、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各省區,以及台灣北部、南部;馬祖分佈於南、北竿林緣路旁、邊坡或疏林下,鐵板、津沙、勝天公園常見。

10.郁李
落葉灌木,高約1.5m;嫩枝黃褐色,無毛,枝條灰褐色,散生突起小皮孔。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7cm,寬2–3cm,頂尖漸尖至長漸尖,基部近圓型,邊緣有重鋸齒,兩面無毛,或被面脈上有疏毛,側脈5–6對;葉柄長2–3mm,無毛;托葉邊緣具腺齒,早落。花葉同時開放,花2–3朵,腋生;萼筒無毛,萼片卵形,花後反折;花瓣白色至粉紅色,倒卵形;雄蕊多數,離生,短於花瓣;心皮1枚。核果近球形,無溝,暗紅色,無毛,可食。分佈於中國大陸及日本,馬祖分佈於南、北竿、大坵、高登、鐵尖的路旁及邊坡林緣,南竿勝利水庫、黃官嶼常見。

11.紅花石蒜
又稱螃蟹花,多年生草本;鱗莖近球形,直徑1–3cm。葉狹長舌狀,長約10–30cm,寬0.5–1cm;深綠色,中肋色較淡。繖形花序由4–7朵小花組成,花徑長約30cm;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3.5cm;花被亮紅色,裂片極度皺縮和向後反捲,為狹倒卵形,長約3cm,波浪緣;雄蕊明顯突出;花柱細長,柱頭頭狀,果實為蒴果。分佈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各省區、日本、韓國、尼泊爾等地,馬祖南竿、東西引、高登、鐵尖、中島等地生長於山坡岩隙、溪旁、路邊、林緣間,鐵板官帽山、黃官嶼有大量族群。

12.琴葉紫苑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單生或叢生,被長粗毛,常有腺體。下方葉匙狀長橢圓形,長可達12cm,寬可達3cm,全緣或鋸齒緣皆具緣毛,頂端鈍形,基部漸狹成翼狀柄;中部業長橢圓狀匙形,3–9×1.5–2.5cm,頂端鈍或銳尖,基部擴大成心形或耳狀,略抱莖;愈像上葉漸縮小成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抱莖;全部葉皆為全緣或具疏齒緣,兩面被毛,具腺體。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或排成疏鬆的繖房狀;總苞片外側密被短毛及腺體;舌狀花約30朵,舌瓣淡藍紫色,約長8mm;管狀花黃色,約長4mm,花冠頂端5裂,裂片等大。瘦果卵狀長橢圓形,約長2mm,被柔毛;冠毛白色或淡紅色。分佈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各省,馬祖分佈於南北竿、東西莒、東引及高登的路旁土坡、草生地、林緣與岩生地。勝天公園、儲水澳水庫、夫人嶺、大牛山、津沙一帶常見。

13.日本衛矛
長綠灌木,小枝光滑,葉倒卵形,光滑革質,長3.5–6.5cm,寬2.5–4.5cm,上表面綠而油亮,下表面白綠,先端鈍或銳尖,基部銳尖,鋸齒緣;葉柄長1–1.2cm。
複聚繖花序腋生,小花直徑0.7–0.8cm,小花梗長3–5cm。蒴果圓球形,光滑無毛,直徑7–9mm,3–4室。分佈於中國大陸、日本、琉球、菲律賓、爪哇、蘇門答臘、馬來西亞、台灣蘭與及綠島;馬祖產於南北竿、東西莒、東引、高登、大坵的林下、林緣、海崖及灌叢中,南竿鐵板官帽山、津沙水庫、夫人嶺、黃官嶼都有成群分佈。

14.黃檀
喬木,高8–12m。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7–11枚,長圓形或寬橢圓形,長2–5cm,寬1.5–2.5 cm,頂端鈍,基部圓或寬楔形;托葉早落。圓錐花序頂生,花梗被鏽色短柔毛;花萼鐘狀,5齒裂;花冠白或淡紫色。果長圓形,扁平,長2–6cm,寬0.5–2cm。分佈於中國大陸,馬祖產於南北竿、東莒的山坡、小徑旁,南竿馬港天后宮後方、勝天公園一帶有成片分佈。

(植物資源根據郭城孟教授主持「馬祖地區植物資源調查」、主編『馬祖植物誌』節錄整理)。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