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鄉志


  標題:(三)兩棲爬蟲動物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9    閱讀人次:727 )  

 根據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呂光洋所作的「馬祖地區兩棲爬蟲動物相調查」,本鄉紀錄到九科二十屬二十三種,為馬祖列島中最多者。其中名列保育類野生動物的貢德氏赤蛙在台灣已屬稀有,在本鄉數量相當多;另外,中國光蜥、北草蜥則是僅分布於大陸,未見於台灣的特殊品種。

 本鄉紀錄到的二十三種兩棲爬蟲動物包括兩棲類黑眶蟾蜍(俗稱癩蛤蟆)、貢德氏赤蛙、長腳赤蛙、澤蛙(俗稱田雞);蜥蜴類守宮、蝎虎、無疣蝔虎(台語稱善蟲)、中國光蜥、北草蜥、麗紋石龍子、印度蜓蜥;蛇類盲蛇、紅斑蛇、臭青公(臭青母)、赤背松柏根、南蛇、草花蛇、花浪蛇、黑頭蛇、唐水蛇、雨傘節、眼鏡蛇等;龜鱉類巴西龜。

珍貴兩棲爬蟲介紹

1. 貢德氏赤蛙
俗名沼蛙,中大型蛙類,體長約六至八公分,體型粗壯光滑修長,雙腿背面有明顯網狀斑紋,本種名列保育類野生動物第二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經常在水稻田或有水草的水塘附近活動,鳴叫聲音大。本鄉津沙水庫、儲水澳一帶,每到夏夜,棲息於此的貢德氏赤蛙千蛙齊鳴的場面令人動容。

2.中國光蜥
俗名光蜥,卵生,一窩可產五顆蛋,喜於較潮濕之樹林底下活動,偶爾亦至樹林邊緣;軀幹最長可達七公分半,尾長可達軀幹1﹒3倍,額鱗很長,四肢短小,頭頸區分不明顯;體背深褐色,體側由頭頸部延伸至尾具許多點狀白斑,腹側下邊常帶橘紅色。喜於較潮濕之樹林底下活動,偶爾在樹林邊出現。

3.北草蜥
俗名蛇舊母、舊母蛇(台語),卵生,一窩可產二至六顆蛋,日行性,喜於草生地、灌叢等植物體上活動,夜間則於植物體上休息;體型修長,舌頭明顯分叉,軀幹最長可達七公分左右,尾長約達吻肛的三倍,具三對骸片,腹面為白色,體背棕綠色,初生幼體深褐色,一般具一對鼠蹊孔。喜於草生地、灌叢等植物體上活動。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