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鄉志


  標題:宋元明清時期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5-04-19    閱讀人次:656 )  

中央研究院的考古專家也在北竿坂里、南竿介壽、馬祖村、東莒蔡園裡、大埔石刻、東引燕秀等處採集到歷史時代的陶片及瓷片,由這些證據,他們認為宋元時代即有人類長期居住於南竿地區。

宋元豐二年,添設巡檢一員於連江官澳。尋以逼近西洋、閩安,遂移置南匿嶼,以七十人為額,管福清海道。官澳應指官塘。

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以防倭盡徙上、下竿塘山其民附城以居。又令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率軍進入福建防備倭患,於南竿塘、北竿塘衝要之地,設煙墩瞭望。

明萬曆二十年福建巡撫許孚遠上奏朝廷,建議在閩浙兩省開墾荒島,竿塘島又成為村落掩映、居民聚集、耕漁稠密之地。

清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清廷發布遷界令,將沿海及島嶼的居民遷徙內地,斷絕鄭氏抗清勢力,竿塘房屋焚毀,塘田廢棄,遂為荒島。

康熙二年(西元1663年),總督李率泰復請放棄諸島,移民到界內守邊。

清康熙十一年(西元1672年),又調移海民於內地。

清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90年),乾隆帝諭令:「所有各省海島,陳例應封禁者久已遵行外,其餘均著仍舊居住,免其驅逐。」肯定移民的合法性,加速竿塘的開發。

清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起,蔡牽率領海盜打劫竿塘洋、白犬洋,白犬、竿塘、東湧、漁山受害,直至嘉慶十四年(西元1809年 ),十四年,蔡牽遭提督王得祿、邱良功合擊於浙江漁山外洋,集團勢力覆滅。經過這場劫難,竿塘等地早被破壞殆盡。

清道光年間至清末,大批移民遷入,南竿津沙、鐵板等各村落廟宇紛紛興建,再現居民聚集、耕漁稠密景象。

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海戰爆發,因馬祖戰略位置險要,便利補給物資,成為法軍基地。遠東艦隊司令孤拔(A. Courbet)七月率軍艦數艘佔據馬祖澳,以箝制清廷對台灣的援軍。

清光緒十一年,六月中法雙方簽訂條約,法軍全數撤出馬祖。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