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歷史志


  標題:第三章 宋元時期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07    閱讀人次:1062 )  

第三章 宋元時期

 根據中央研究院考古學家在北竿坂里、南竿介壽及馬祖村郵局附近、東莒熾坪隴遺址、蔡園裡遺址、大埔石刻、東引燕秀等處,皆採集到歷史時代的陶片及瓷片,出土的青瓷碎片為宋元時流行形制,根據地表上及斷面可見文化層堆積及零散分布地表的文化遺物來判斷年代,可得知在馬祖列島區域,於宋元時代應已有人類居住,其中又以蔡園裡遺址最具代表性。

 第一節、蔡園裡遺址[註18]

 蔡園裡遺址位於東莒島的東北角的福正村東莒燈塔下方,為民國89-90 年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執行「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計畫」時所發現的遺址。早期發現蔡園裡遺址時,陶片零星可見於地表,在道路邊的地層可見建築牆基,牆基以下夾雜瓷片及硬陶,而在「士官長商店」旁的農耕地因除草發現貝塚,貝塚中有白瓷、青瓷、青花瓷等文化遺物。後於民國96 年7 月,陳仲玉教授率領王花俤、尹意智,還有當地工人林彬官、蔡福天和學生陳立煒、謝政霖、謝騏安、蘇安傑等人,從7月22 日至7 月31 日於當地進行試掘,出土了大量的遺物。出土器物量最大的,除了貝殼之外就是陶、瓷片。陶瓷片以硬陶片與瓷片為主,共採集總重15.269 kg。器形種類可辨識者,最多為碗,約占90% 以上。其次為缸、甕、瓶、碟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件面部完整的瓦當。

 由於出土器形大部分為碗類,出土的破片大致為口緣、腹片與圈足三種部位為主,這一些具有圈足的瓷器,經台大藝術史研究所謝明良教授鑑定是福州懷安窯的特色,且時代偏早可上溯晚唐至五代。謝教授表示在日本九州亦曾發現此類陶器,在台灣海峽也打撈出水過,推測在古代曾有大量外銷,或用作壓艙之用。器型除了大部分為碗之外,尚有2 件瓷瓶出土:一件為單把瓷瓶;另一件為「曾竹山」型或「金交椅山」型器。單把瓷瓶白胎青釉,造型優美,僅存上半部,且把手軼失,僅存交接部位殘面。該瓷瓶為一種流行於南宋至元代的酒器,專為裝酒之用。「曾竹山」型器上半部殘缺,內部可見明顯圈製痕,內外未施釉,大約為北宋時器。 瓷器器表大部分皆上釉,但有90% 瓷器的釉不及底(圈足多不施釉)。文飾如劃紋,雲雷紋(1 件但不明顯),另外蓮花紋常常伴隨有蓖劃紋(水紋);也有少數瓷片有蓮瓣紋(多為龍泉窯青瓷)與一件草紋等。另外,許多瓷器釉面有開片的現象,其中又以乳黃色系的瓷片較為明顯。另外,也出土兩件青綠色又厚釉的「冰裂」紋瓷器。

 以顏色區分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淡青色瓷、乳黃色瓷、黑色瓷及其他雜色。
出土器物除邀請台大藝術史研究所謝明良教授將出土物先看過一遍,給予意見,後又邀請福建博物院楊琮院長、林恭務副院長、考古研究所栗建安所長和交流部梅華全主任,廈門大學歷史系吳春明教授、福建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徐曉望所長,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劉益昌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蔡玫芬研究員和馬祖文史工作者等,舉行《馬祖考古遺址出土的陶瓷器小型研討會》。集合諸學者專家們對於在東莒島熾坪隴和蔡園裡兩處遺址出土的陶瓷器多所討論,依據學者專家的意見,依其製作窑屬約略可歸類為:

 1. 越:隋唐時代,浙江紹興稱「越州」,其地的瓷窑因此得名「越窑」。唐至五代間越窑燒製的青瓷盛名一時。其時最上品的青瓷有「千峰翠色」者,專為貢品,故亦有「秘色」之稱。出土有三片,其中的編號030801 年代約在五代間。

 2. 龍泉窑:越窑發展到高峰時,即在浙江南部的龍泉縣另有數處瓷窑發展出更出色的瓷器,亦以青瓷而聞名。其窑大約始于五代到北宋中晚期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 蔡園裡遺址出土有少數龍泉窑瓷片。其中有三件帶冰裂紋,一件有蓮瓣刻文,約為南宋之物。出土物中也有些是仿龍泉窑的作品。

 3. 懷安窑:古窑址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懷安村天山馬嶺。是福州市附近最早的瓷窑之一。燒造瓷器的年代不晚於南朝,下限可至唐代中晚期( 或五代),持續了360 年多年。蔡園裡遺址出土的多是粗品,絕大多數是碗,仍然是青瓷系,但有的釉色轉棕色,或青色中帶淡棕。內部及外部上半為青色,餅形足,圓餅內凹,製造粗糙,有氣泡,釉料雜質多。圈足底有「陳號」兩字用毛筆書寫。這種陶瓷器曾在日本九州發現過,在台灣海峽的海中亦有撈出者。

 4. 閩清窑: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於1958 年在閩清縣城西北的安仁溪、義窑、青窑湖里等地發現宋代窑址五處。這些古窑址內的瓷器釉色均以青白色為主,其色調微閃灰色。器形以碗盞類為多。碗內側有各種刻劃紋和篦梳紋。碗的外側多飾蓮花,時代大約多在宋代。蔡園裡遺址出土甚多閩清窑的瓷片,其中有早到北宋者。

 5. 連江浦口 :窑 此窑曾號稱「三十六龍窑」是宋元時期福建有名外銷日本和東南亞各地的瓷窑。主要生產青白瓷。蔡園裡遺址也出土了不少這窑產品的碎片。

 6. 建窑:瓷器發展的唐代,華北華南有許多地方都燒製黑色瓷,但到宋代的黑瓷茶盞以福建建陽附近的「建窑」兔毫茶盞最負盛名,是其時的代表,宋元達到極盛。蔡園裡遺址出土的黑釉茶盞碎片亦不少,但無一件能確定是建窑之物,多閩侯、連江、明德、福清諸窑仿建窑之器。

 7. 曾竹山窑:福建省晉江市地區磁灶梅溪兩岸小山丘散存許多古大窑址。在前埔村的曾竹山窑是其中之一。它屬於磁灶窑宋元時代的窑址之一。磁灶窑的產品,胎骨較為粗糙,呈灰白色,若瓷若陶( 採自「福建鄉音網」《古窑址》)。蔡園裡遺址出土的陶瓷器基本上絕大多數是福州閩東地區諸窑的產品,極少閩南地區的器物,一件曾竹山窑的陶瓶殘件則是很稀少之物。該器為圈製,內側輪轉痕清晰,外側也有許多不整合的手製凹痕,內外均無上釉,造法粗糙。

 此外亦挖掘到8 件金屬器,共重195.1g。除了其中一件是古代銅錢之外,其餘全部為卯釘狀鐵器。 銅錢一枚,外圓直徑24.81mm,內方長寬6.93×6.95mm,重3.5g,器表嚴重繡蝕,銅錢上文字不清。

 馬祖日報於民國64 年5 月7 日報導東莒福正村一鄰九號村民曹烏俤,在3 月25 日整理環境時掘獲古錢一批,總數共計六千餘枚,送交連江縣警察局,正報請馬祖政委會處理中。這批古錢放在一個土罈內,由於埋藏時日過久,古錢均已長滿青鏽,但有部份古錢上面的字跡,如「開元通寶」、「大觀通寶」、「太平通寶」等等,仍清晰可見。警察局於接獲這批古錢後,即按照規定報請政委會處理,近期內送往臺灣,交由指定單位保管。[註19]「開元通寶」、「太平通寶」皆為唐玄宗時期發行的錢幣。根據此篇報導,福正村曾出土大量唐代銅錢,可惜後來似乎不了了之。

 蔡園裡遺址在此次複查時,新發現在南邊村莊內的新地地點時,底層的貝殼標本送往台灣大學重金屬實驗室做碳十四的年代鑑定。後來在試掘中,第二探坑第五層(P2L5) 出土木炭標本一件,再送台大該實驗鑑定。兩次鑑定的結果,如下表:

第三章 宋元時期 圖片

 校正後年代約在距今1075-1220 年前左右,約當宋神宗至宋理宗間,而蔡園裡遺址的豐富的陶片遺物證實了此為一歷史遺址。貝塚中出土了唐末至宋、元諸代的陶瓷片( 器),將已知的馬祖地區歷史時期推早到唐末。馬祖列島有了距今1,300 至900 年間有居民生活其地的歷史証據。

表11:蔡園裡遺址出土鐵器登記表

第三章 宋元時期 圖片

 第二節、宋元史略

 馬祖列島以上、下竿塘之名,最早出現於宋人梁克家所撰的《三山志》謂:上下竿塘等地皆在海中。《三山志》成書於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三山志》,有學者主張北宋時此間可能設有巡檢。從宋朝對海外的經略佈署上來看,推測北宋中期應即有政府官兵進入列島。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在福建在長溪、羅源、寧德、連江、長樂、福清設立六縣巡檢一員,撥兵級三百人、造刀漁船十隻,巡游海上,收捕盜賊。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巡檢移置烽火澳,改稱烽火巡檢,同年在連江縣之西洋山又置巡檢一名,當管連江、羅源海道;元豐七年(1084)提刑司李茂直以「西洋於巨海中,行部非便」,奏請移巡檢於羅源縣之南灣。同時,連江縣的官澳也增設巡檢一名,這些官兵的設置,可以說明宋代政府對於閩江口眾海島防務的重視,既設官兵,應相當的人口定居或往來此間。

 馬祖列島關於宋元時期最明顯的地面史蹟遺留,是南竿鄉仁愛村大王宮門牆左下角的一塊捐款石碑。民國85 年6 月,中央研究院許雪姬教授解讀仁愛村大王宮碑中所載:「林酉才喜拾中統鈔二十貫」碑文,其中「中統」為元世祖年號,「中統鈔」的發行始於為元世祖忽必烈登基的中統元年(1260),到了至元17 年(1280)年中,方於中國大陸南方省份流通,直至至元24 年(1287),右丞相桑哥,奉命發行以元世祖新年號命名之「至元通行寶鈔」,忽必烈汗並頒佈法令,明定「至元鈔」為唯一法定紙幣,禁止在交易中使用其他金銀銅錢,「中統鈔」的流通遂告終止。由此可知,林酉才捐獻建廟,約當於西元1280 年至1287 年間。建廟一事也可得知當時閩浙沿海漁舟至馬祖列島一帶補給泊船者已有相當數量,故漁民們興建大王宮廟於南竿島,以祈求航海安順,興建廟宇通常需要相當人口聚合,元朝初年的馬祖列島上人當有人在此聚居,至少是行船或定期往返列島。

 從馬祖地區歷史時期的考古遺址及出土器物的年代測定,推定從唐末五代以迄宋元時期,馬祖列島已有先民的足跡,相信隨著時間拉長,出土文物將會越來越多,相信在專家學者專家和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努力下,馬祖早期的歷史面貌將越來越清晰。

 結語

 民國89 年以後考古學者以及馬祖文史工作者,在馬祖列島進行史前與歷史遺址的調查研究,顯示馬祖地區在遠古時代即有人類在此活動,例如亮島遺址出土遺物測定年代距今約8000 年,而從其他出土器物推斷,約略在五代宋元時期,應有相當人口聚集島上,至少是時常往返於大陸沿海,而亮島的考古挖掘雖然最晚,但成果豐碩,尤其是亮島人經DNA 鑑定為南島民族,將來對於南島民族的研究一定會產生重大影響,而歷史的遺存則證明了自古以來就有先民在此海域活動,相信調查研究的積累,對海洋與大陸交會的馬祖列島歷史,一定會有更加豐富和多樣的解釋。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