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經濟財稅志


  標題:第一章 釀酒工業(一)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7-04    閱讀人次:1780 )  

第五篇 第一章 釀酒工業

 第一節、馬祖酒廠沿革

 昔日馬祖用酒,除賴大陸輸入外,每家悉以土法釀製,其中以甘薯酒,俗名蕃薯燒為最多。他如米酒、高粱酒等,亦能自製。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將卒雲集,用酒激增。除民間所產外,猶須自臺購酒,需求始得紓解。四十二年七月,中央訂頒〈臺灣省內菸酒專賣暫行條例〉,各種酒類概歸公賣,嚴禁私釀,公賣制度於焉建立。

 四十五年三月七日,徵收民營酒坊為公營,成立中興酒廠於南竿牛角村,隸屬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註1],派有釀製黃酒經驗之浙江人張瑞芝為首任廠長。開始製作各種酒類,提供列島軍民之需。創立之初,租賃民房生產,嗣修葺廢棄牛角鹽倉,予以利用。[註2]唯設備簡陋,仍循土法釀製老酒,即紹興酒。四十六年元月,開始生產。[註3]緣初次創辦,業務稍嫌凌亂。十二月十日,為管理地區酒類之供銷,乃奉馬祖政務委員會核定〈中興酒廠批發零售商承銷紹興酒暫行規則〉,限制經銷資格。

 時所產老酒容易變質,銷路不暢。四十七年元月二十日,配合春節市場需要,並減輕軍民支出,刺激消費,實施紹興酒降價,零售價由新臺幣十元降為八元。六月一日,將堆存半年紹興酒以蒸汽消毒法裝瓶,遂能久存,推出特級紹興酒;並准各商店申購,將〈中興酒廠批發零售商承銷紹興酒暫行規則〉作廢。

 緣老酒為民間人士所好,而駐軍官兵則愛飲高粱,四十七年,再推出大米釀造之高粱酒。四十八年二月二十日,新推出馬祖老酒,質美味醇。七月二十日,新出葡萄酒、橘子酒二種果酒,每打批發價新臺幣八十七點六元,後即停產。四十九年八月,停產糯米高粱酒,改用臺灣進口高粱釀造高粱酒。九月,正式出產大麯酒,風味香醇遠勝貴州茅臺,自此馳譽中外。十一月,為高粱酒及大麯酒設計小馬新標誌,並加印「反共抗俄、生產報國」字樣。[註4]

 歷經三年,至四十九年,中興酒廠主要產銷老酒、特選高粱酒、大麯酒等三種。老酒之技師,由南竿津沙村民陳國伙擔任;[註5]特選高粱及大麯,由曾在金門酒廠工作之金門籍技師梁心能釀製。[註6]老酒月產二萬餘瓶,特選高粱酒及大麯酒月產六千餘瓶,總計月產二三萬瓶。唯不敷本地需求,每月仍須自臺運銷五六萬瓶,尤其特選高粱及大麯,每入市即被搶罄。[註7]

 四十九年十一月,為擴展業務,在中隴動工新建廠房。同年底,應離島軍民需求,籌設北竿分廠。五十年元月,北竿橋子村海濱之老酒廠正式成立。[註8]八月,南竿牛角特約茶室歇業,房舍移供中興酒廠使用。

 是年起,中興酒廠專產特選高粱酒及大麯酒,兼產老酒;北竿分廠專產老酒,夏季炎熱容易酸敗,每年僅產製七個月。總計各式酒類年產約二十萬市斤,合十萬公升。高粱酒供不應求,老酒因有私釀私售,銷路較差。所需高粱原料皆由金門、澎湖運來,運費及耗損影響成本甚鉅。時該廠曾在南竿、北竿、白犬試種高粱,當局亦鼓勵民間耕種,唯土地面積過小,成效不彰。八月,政委會訂定辦法鼓勵軍民種植高粱,規定每公斤高粱兌換白米一公斤,並可按成本價向中興酒廠兌換酒類。

 五十一年元旦,中興酒廠新廠區落成。自臺灣訂製新式方型蒸餾設備一套,每次可蒸高粱一千市斤,較舊式鍋爐每次僅蒸五百市斤為高,同時使用產量可達三倍。同日,位於山隴之馬祖土產供銷部揭幕,酒廠出產酒類均由供銷部配售。七月一日,仿臺產清酒及紅露酒,釀造一種濃度較淡新酒,命名「雲臺酒」。是日,在西犬成立白犬分銷處,以擴大地區酒品供應。

 五十二年三月,聯勤馬祖地區物資供應處改隸馬祖政委會,更名馬祖政委會物資供應處,負責民生物資供應。五十四年七月一日,中興酒廠酒品劃歸物資供應處代銷。時地區實施高粱收購,收購價格與糙米同價。九月,為鼓勵軍民種植高粱,政委會經濟組將收購價由每公斤新臺幣六元提高至七元,並設置四個收購站:南竿中興酒廠、北竿中興酒廠分廠、東西犬經濟檢查組。

 五十八年計畫興建新廠,並提存建廠基金新臺幣三百萬元。四月,進行徵收土地擴建廠房。七月一日,更名馬祖酒廠。[註9]十二月十五日,新廠開工。

 是年起,為拓展外銷,特延聘中醫調配各種藥方,陸續研製萬壽、延壽、風濕、黃龍、青春露等五種藥酒。七月五日,推出新釀「雲臺酒」,風味類似大麯酒。九月五日,由臺北名醫崔霖山親自處方,釀造一款風濕藥酒供售。五十九年五月,總統蔣公八秩晉三祝壽酒首度問世。六十年四月及十一月,分別推出蔣公八秩晉四及八秩晉五祝壽酒。其後每年推出,至蔣公逝世為止共計六回七款,分裝大麯與高粱,大麯供地區長官贈酒,高粱供民眾選購。

 五十九年十月十日新廠落成啟用,遷址,此後陸續配合生產計畫,更新設備,酒廠始粗具規模,產量逐年遞增。時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每年向馬祖酒廠定購高粱酒三萬公斤,六十年,再增購二萬公斤,合計五萬公斤。

 六十一年研製酵母成功,不惟單位產量提高二十公斤,品質亦有改善。五月,南北竿及莒光漁民趁黃魚季,自東引非法攜回東引酒廠出產之各式酒品;縣府財政官員重申維護公營專賣政策,除馬祖物資供應處統銷臺酒外,限制非馬祖酒廠所產酒類進口。六十二年元月,精選珍貴藥材以高粱酒泡製一種青春露酒應市,其效能提神強心,主治白髮及調經。六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緣民間私釀之海芙蓉藥酒,品質低劣且多贗品,除禁釀禁銷外,並由酒廠研製,精選高級藥材二十餘種,以特級高粱酒泡製芙蓉酒應市銷售,主治風濕。

 時本縣東莒地區酒類供銷,均由商人自南竿進貨銷售,價格難以控制,且風季船運不便,影響銷貨。六十五年五月決議在東莒興設老酒廠。九月六日,為應消費者饋贈需求,並提昇產品包裝品質,增加大麯酒、高粱酒、萬壽酒、黃龍酒四種暢銷酒品之豪華瓶手提木盒包裝,與舊款同時銷售。十月二十五日,莒光分廠正式開工,生產供應當地軍民所需之老酒。

 六十六年四月,馬祖酒廠於山隴社區附近開鑿深水井一口,供作釀酒。井深一百臺尺,每分鐘出水量五加侖。以馬祖地層淡水蘊藏有限,量雖小亦屬難得。是月,臺省公賣局上調臺酒價格。九月本縣設立高粱收購站,收購地區出產高粱,南竿為馬祖酒廠、北竿為馬祖酒廠北竿分廠、莒光為馬祖酒廠莒光分廠。十二月,金酒納入國家公賣體系,金門酒廠酒品大漲百分之三十,為維持臺金馬三地酒價平衡,馬祖酒廠議決調高酒價。惟慮及此舉刺激一般物價,司令官兼主任委員指示二階段調整。是月二十八日調整百分之五至二十七,翌年七月一日再調整百分之六。

 六十七年九月十三日,因遇馬年,推出天馬酒一種,以著名畫家葉醉白之馬畫為圖案,酒質足與金門高粱媲美。是年總廠二期擴建完成,增建廠庫房多種設施,並增購釀酒設備,其中半自動定量罐裝機一臺,奠定半自動化之基礎。酒廠年產量由四十六年五萬三千餘公斤,增為六十六年五十七萬七千餘公斤,二十年間成長逾十倍。盈餘由四十六年新臺幣約二十三萬八千元,增至六十六年二千四百四十二萬八千餘元,成長逾一百倍。躍居地區歲入之首,挹注財政甚深。

 六十九年六月十五日,為改善設備及提高酒類品質,邀請臺灣嘉義酒廠席立燻廠長等三位專家抵馬指導,獲得多項具體建議。七十年,採納嘉義酒廠意見,改進瓶裝並添購高溫消毒設備一套,老酒變質問題終獲解決。[註10]三月,購置二噸半自動蒸氣鍋爐,經高溫殺菌及過濾,老酒已能不變酸。九月,東引酒廠出品之百子千歲酒、黃龍酒、風濕藥酒,經核准在臺銷售。自是月一萬五千瓶,遞增至七十一年元月三萬瓶,解決東引部分財源。

 七十一年元月,馬祖酒廠購置一臺三噸級全自動蒸氣鍋爐,不惟提高老酒品質,亦能加速生產及節省成本。四月十四日,馬祖政委會秘書長主持馬祖東引酒類相互交流會議,確立「同額交流」原則,以促進地方商業繁榮。是年,為大量生產老酒並提高品質,以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生產作業,精簡生產機構以降低成本,遂撤併北竿及莒光老酒廠,納入總廠生產行列。[註11]

 七十二年五月,臺北馬祖特產中心成立於臺北市和平西路,供銷各種紀念酒類。時臺灣菸酒公賣局採限項限量收購金馬地區酒類,經與公賣局協商,簽約供銷馬祖高粱酒四十萬公斤。八月,馬祖酒廠將萬壽酒、延壽酒送化驗,向行政院衛生署申請藥酒執照,獲准在臺銷售。自老酒品質改善,銷路日旺。是年九月二十日擴建老酒庫房及裝置設備完工,年產批將由一百八十批增為三百三十批,年產量由二十萬五千餘公斤,增至三十七萬六千餘公斤,產能擴充約一倍。十一月二十二日,馬祖物資處與東宇貿易公司簽約,由東宇代理馬祖酒廠二種藥酒銷臺業務。此後高粱酒及老酒除供應地區軍民,主要銷售對象以菸酒公賣局及臺灣地區為主。

 七十三年,馬祖酒廠生產之馬祖老酒獲得「莒光金牌獎」。七十四年,因應增產管理需要,增編物料課。馬祖酒廠所產大麯酒、青春露藥酒,獲臺灣地區第二屆特產食品評鑑會「優良特產食品獎」。四月二十三日,大麯酒、青春露再分獲七十四年全國食品評鑑會優良食品獎、金牌獎。是月馬祖酒廠試釀地瓜酒。經三次試驗,並進行酒質、原料分析,及酒味品鑑。

 七十五年元月,再提供地瓜酒試飲;五月三日,正式推出地瓜酒,命名甘藷露。九月,計畫重新包裝大麯酒、陳年老酒、馬祖清酒(原甘藷露)。陳年老酒除原有三公斤、五公斤罈裝及玻璃瓶裝外,曾於六十八年底推出二公斤罈裝,後停產,七十五年初再推出二公斤罈裝。十月五日,推出「陳年老酒」五公斤、三公斤、二公斤新罈裝,並新推出一公斤罈裝。[註12]七十五年十月,為針對國內外市場需要,提昇馬酒品質及包裝,突破當前銷售瓶頸,馬祖政委會特成立「馬祖產銷專案研究小組」。由秘書長擔任組長,縣長賴宗煙擔任副組長,縣府相關主管、地區重要產業單位首長,及政大企管系、東海企管系、師大美術系等教師參與,以集思廣益提供建言。

 七十六年開放洋酒進口,打破臺灣地區菸酒專賣長期獨占情勢,然國產酒市場佔有率仍逾九成。五月二十八日,金龍酒、延壽藥酒分獲七十六年全國食品評鑑會優良食品獎、榮譽獎。八月十三日,公賣局長鄭世津等人抵馬,同意收購馬祖酒廠庫存二十萬公斤天馬酒。

 七十八年二月,舉行「雲臺古酒」發表品嚐會。此後,馬祖酒廠放棄傳統釀製「紀念酒」策略,改攻「暢銷酒」市場。是年七月一日,馬祖物資供應處在馬祖酒廠設立酒類專櫃銷售部,供銷來賓與團體,為酒廠成立以來首次直銷。因影響地區業者銷售,遂遭質疑。七十九年十月,停產圓瓶一般飲用老酒,改銷售罐裝陳年老酒,批發價由新臺幣六十元提高至九十元,零售價一百元。是年十一月二十日,酒廠行政大樓落成。時最暢銷酒類為「陳年老酒」及「雲臺古酒」,老酒品質已獲消費者肯定。

 八十年二月五日,為提昇包裝品質,改採洋酒式磨砂玻璃瓶及磨砂玻璃罈,以盛裝○點六公斤、一公斤、三公斤陳年老酒。

 八十一年三月十六日,囿於〈臺灣省內菸酒專賣暫行條例〉管制,金馬酒類銷臺嚴重受限,財政部開會討論金馬地區菸酒產銷管理事宜案,決議如下:

 一、金馬地區與臺灣地區間之菸酒輸銷,應在一體流通及兼顧合理公賣利益前提下,取消金馬地區酒類銷臺數量限制。
 
 二、在「臺灣省內菸酒專賣暫行條例」修正或廢止前,金馬地區酒類銷臺暫依下列方式辦理:(一)金馬地區酒類依市場需求計畫生產,銷臺數量不受限制,並逐步邁向自產自銷目標。(二)金馬地區酒類銷臺,由菸酒公賣局依酒廠年產量百分之八十收購,從價徵收公賣利益百分之四十,其價格應考慮配合調整。(三)金馬地區自銷酒類數量,暫依產量百分之二十估算,免徵公賣利益,惟其價格須與銷臺一致。(四)金馬地區銷臺或自銷酒類,應貼專賣憑証。(五)其他相關細節暨細部作業事項,由公賣局及各該縣政府另行商定。
 
 三、臺灣地區菸酒輸銷金馬地區,暫依現行方式辦理。

 馬酒銷臺雖受臺省公賣局限制銷售地點,並須繳納百分之三十公賣利益,唯時馬祖特產中心先後在臺灣設立十九處分部及代銷商,銷售馬酒及地方特產,早已涵蓋全臺北中南各處,同時有東宇、均岱、欣年代、國民光學等多家公司簽約代理銷售馬祖酒類。緣多數代理商追求近利,以致銷售業績不振。

 四月十三日,政委會秘書長在縣府主持馬酒經銷研討會議,鑑於以往多家代理惡性競爭,不願投資廣告,使業績逐年下降,馬祖酒廠盈餘由七十二年新臺幣七千二百餘萬元,陡降至八十一年僅三千六百餘萬元,決議改採獨家代理。是月,為配合未來生產需要,全面清理過時包裝,騰出倉庫,為馬祖酒類新出擊作準備。

 十月十二日,加貼公賣憑證並調高售價,自由輸出銷臺。十一月一日,物資供應處與國民國際公司簽署供銷契約,每年採購三十萬公斤陳年老酒,為期二年。是月七日終止戰地政務,乃依行政院核定〈金馬地區各級戰地政務機關簿冊財產人員移接方案〉規定,移交連江縣政府,更名「福建省連江縣馬祖酒廠」。

 八十二年元月,據〈金馬安輔條例〉訂定〈馬祖地區菸酒產銷與管理辦法〉,規定本縣菸酒公賣,非經縣府發證許可,不得販賣,以管理地區菸酒之產銷。八十三年四月一日,因不滿薪資結構調整案一再拖延,東引酒廠全體員工發動怠工,全面停止生產。五月,修正〈金馬安輔條例〉,改由財政部訂頒〈金門馬祖地區菸酒產銷與管理辦法〉。八十三年馬祖酒廠終止供銷公賣局高粱酒,馬祖酒廠改覓經銷商,以代理拓銷臺灣市場。歷年有東宇、鈞岱、國民國際、國銘、金百利、泰景、東順興、雲臺等公司協助經銷。唯因馬酒行銷通路難以開展,產品持續不暢。

 八十五年十月,推出新包裝陳年高粱酒,命名至尊陳高,銷售供不應求。八十六年,因應菸酒專賣制度廢除,面臨市場競爭,並配合政府推動民營化,針對未來營運擬訂民營化計畫。

 八十八年四月六日,馬祖酒廠與統一集團世華企業公司簽約,每年提供東引陳高等一百十五萬瓶,由世華取得國內外銷售總代理權。是年起,該公司建立新品牌,推出「八八坑道」系列高粱酒,馬祖酒品在臺銷售日增。同年八月八日,經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核定,改制縣屬公營公司,更名「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時進口酒類公賣利益一再調降,復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烈酒進口限制漸鬆。八十九年三月,預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菸酒價格調漲,國內掀起貯酒熱潮。二十九日,立法院三讀通過〈菸酒稅法〉。九十年三月,財政部修正〈金門馬祖地區菸酒產銷與管理辦法〉第九條,刪除金馬地區供銷臺酒之限制。十二月三十日,財政部廢止〈金門馬祖地區菸酒產銷與管理辦法〉。

 九十一年元月,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菸酒新制,廢止公賣制度,開始徵收菸酒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除大陸地區外,全面開放洋酒進口,國內新興酒廠紛紛成立。是年八月,縣議會通過「連江縣政府組織自治條例修正案」,裁撤物資供銷處。九十二年實施,臺北特產中心移撥馬祖酒廠,改為臺北直營店,原物資供銷處倉庫移作馬祖酒廠倉庫,自此採行產銷一體制度。

 自馬祖酒廠改制公營公司,烈酒進口放寬,至實施菸酒新制課徵新稅,正是劉潤南廠長兼總經理任期,亦酒廠營運最艱困之時期。幸世華公司代理績效漸顯,使馬酒維持競爭力,在臺灣白酒市場續占一席之地。

 九十三年,世華公司歷年總提貨量已高達二百七十萬瓶。是年酒廠產量提昇為一百二十六萬餘公升,以應付市場龐大需求。

 九十四年元月十日,為因應金門酒廠降價衝擊國內白酒市場,縣府與世華公司協議,是年擴大合約批售數量。七月三十日,馬祖酒廠再與得標之鼎勝峰國際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經銷合約,由東引酒廠提供兩年十六萬餘公斤之東湧精選高粱,計畫以零點六公升包裝,經便利商店通路進軍臺灣高粱酒市場,奠定自有品牌。

 九十五年八月六日,馬祖酒廠在廠區舉辦建廠五十週年回顧展及慶祝活動,並推出建廠五十週年紀念酒。九十六年二月六日,慶祝八八坑道開窖三十年,世華公司舉辦「八方有成、三十動員」記者會,限量推出「八八坑道開窖三十年紀念酒」。九月二十一日,縣長陳雪生指派參議王詩乾赴東引酒廠釋疑,謂馬祖酒廠目前規模及經營環境,推動民營化不易,縣府無民營化時程。

 自九十二年物資供銷處裁撤,馬祖酒廠遂為產銷一體。初期因會計未臻成熟,南竿廠與東引廠之間業務往來重複列計,致銷貨收入及銷貨成本虛增。嗣審計部查核發現,自九十六年下半年起,改用「內部往來」科目為帳務處理。

 九十七年五月二十日,馬祖陳年老酒榮獲總統府採用為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酒。八月二十日,為因應網路時代,建立無界線聯繫窗口,馬祖酒廠推出專屬網站。九月,縣府為因應秋節縣民之酒類需求,研定〈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節慶鄉親家戶配酒計畫〉,首次實施縣民家戶秋節配酒,配售一個月,數量二萬五千瓶。凡設籍本縣滿一年以上縣民,可配售零點六公升馬祖高粱酒一打,配售價新臺幣三千元。時酒商收購價自四千二百元起,縣民轉手可得千元價差。其後每年端午、秋節、春節三節,皆定期實施配售,建立本縣配酒福利制度。十月二十五日,「馬祖老酒節」在南竿津沙村舉行,總計近千人參加。

 九十八年五月端午配酒,放寬設籍本縣滿六個月以上為條件。十月二十五日,瓶身依媽祖巨神像模型製作之「媽祖娘娘紀念酒」上市。

 九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晚,有鄉親反應端節配售酒「東湧陳高」口感不佳,較為辛辣;翌日部分零售商及餐廳表示類同情形。馬酒公司即開會檢討並化驗,判斷應係儲酒時間不足,酒質尚未醇化,匆促罐裝所致,並即實施更換作業。七月,中華民國優良商品協進會評選國內適合外銷優質商品。馬祖陳年大麯、梅花瓶陳高、元尊陳高及東引大麯、陳年高粱等五項產品,榮獲臺灣優良品質卓越獎,由立法院長王金平親自頒獎。八月七日,馬祖酒廠宣布一個月內回收五及六月批號TA100506、TA100507及TA1006143三批東湧陳高,並公開道歉。十二月,春節配酒改直接以市售酒配售,不另以「配售專用酒」瓶裝。

 一百年四月二十八日,馬祖酒廠與臺北一○一購物中心合作,邀請八位畫家手繪瓷瓶,推出十六公升裝「窖藏33年藝術珍釀高粱」合計二百零二瓶,每瓶售價新臺幣一百零一萬元。

 馬祖酒廠除單位間往來會計處理錯誤,對促銷案贈送酒品,皆以實際成本轉列行銷費用之業務宣導費,造成銷貨收入、銷貨成本及費用虛增,預決算數長期出現嚴重差異。歷年因應來訪貴賓贈酒需求,原訂有「酒類借用流程表」,據辦酒品借用,嗣後再以現金歸還。唯此實屬銷售行為,且歸還時始認列銷貨收入,亦不符會計作業。另公款存管控制鬆散,珍貴酒品資產未妥善建檔保管,亦屬不當。緣上述缺失,民國一百年六月九日,馬祖酒廠遂遭監察院提案糾正。

 是年十月二十五日,以酒廠停產老酒已久,最年輕老酒窖藏已達十六年,未來勢須恢復生產線,馬祖酒廠董事長許明材與縣議員陳建光等走訪東莒及西莒,尋覓重建老酒廠之合適地點。

 一百零二年元月二十八日,為紀念金馬地區由戰地蛻變為和平之島,馬祖酒廠與金門酒廠合作推出「金馬和平紀念酒」。採一式兩瓶禮盒包裝,藍瓶裝五九度馬祖陳年大麯酒,紅瓶裝五六度金門陳年高粱酒,計有○點一五、○點五及八公升禮盒三款。其中一五○毫升迷你版為馬祖酒廠獨賣,其他兩款與金門同步上市。八公升禮盒則為限量珍藏版,金門酒廠分配十四組,馬祖酒廠分配五組。金酒全部珍藏不公開販售,馬酒保留一組供珍藏展示,其餘四組公開競標。

 四月八日,因老酒早已停產,現所銷售陳年老酒皆屬窖藏,數量有限,售價長年偏低,於是調漲一公升及三公升罈裝陳年老酒,漲福約百分之二十。至○點六公升瓶裝老酒,本地多用於料理,暫不調整。

 五月十六日,復以原物料價格十四年來高漲一倍,用人費用亦持續攀升,原訂陳高等白酒翌日調漲,不料公文傳真東引,消息走漏引發搶購,臨時中止。七月十九日週五,再度議決調漲,並嚴加保密至二十二日週一宣布。漲幅在百分之十至二十五之間,市場暢銷酒品如東湧陳高、元 尊陳高,零售由新臺幣六百二十元調至七百元。至於三節家戶配售酒,則不調漲。

 表1-1 馬祖酒廠沿革一覽表
第一章 釀酒工業(一) 照片

 備註:
 
 一、北竿酒廠成立於民國50年元月,見註8。

 二、中興酒廠易名在58年7月1日,見註9。

 三、據馬祖日報58.10.20〈東引酒廠擴充業務〉,稱東引酒廠,不稱東湧酒廠。

 四、據馬祖日報65.10.28〈莒光酒廠產銷老酒〉,莒光分廠於65年10月25日正式生產。

 五、撤併莒光與北竿老酒廠在71年,見註11。

 隸屬:民國四十五年三月成立,初名中興酒廠,隸馬祖政務委員會。五十八年七月一日,易名馬祖酒廠。八十一年十一月終止戰地政務,合併東引酒廠,改隸連江縣政府,更名福建省連江縣馬祖酒廠。八十八年八月八日因應政府推動民營化,改制為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為連江縣政府所屬公營事業。

 組織編制:民國六十七年,總廠設廠長、副廠長各一名,下轄行政課、技術課、主計室,分別掌理行政、人事、採購、儲運、釀造、品質管制、及主計業務。課長二名,主任一名,職員六名,雇員二名,技工三名,合計十六名。另工人及臨時工人為未定額,視實際需要而雇用。另北竿、莒光兩分廠為生產分支機構,設主任、技士、主計佐理員各一名,技工、工人及臨時工人,亦視實際需要雇用。

 七十一年為精簡生產機構,撤併北竿及莒光老酒廠。七十四年因增產管理需要,增編物料課,掌理物料管理。時設廠長一名,課長三名,主任一名。保員三名,技士二名,技術員一名,管理員一名,佐理員二名,雇員一名、約雇人員三名、技工十一名、工支四名、男工十五名、女工十五名、臨時工一名。合計六十四名。

 八十八年八月八日改制為公營公司組織,設董事會及經理部門。董事會設董事九名,推選董事長一名,監事三名。經理部門設總經理一名,技術及行政經理各一名,行政經理下設營業組、總務組、會計室、人事室等四組室,技術經理下設研管組、南竿廠、東引廠等三組廠,共設廠長二名、組長三名、主任二名,及職員若干名等。九十二年元旦物資供應處裁撤,移撥臺北特產中心及雇員四名,改為臺北直營店。

 九十一年東引分廠設主任、佐理員、技士、書記、倉管員各一名,警衛二名、技工九名(含駕駛一名)、工友三名,勞工十六名,編制員額四十二名,實計三十五名。每年十月至翌年五月旺季,另徵臨時工數名。九十七年,編制職員二十八名、勞工五十三名,合計員工八十一名。時曾因銷量萎縮,生產線停頓,遂採遇缺不補政策,旺季招募臨時工以省公帑。[註13]

 一百零二年,編制設董事長、總經理、行政經理、技術經理各一名,組長三名,會計主任、人事主任各一名。下設南竿廠、東引廠二廠,各置廠長一名、股長二名;及臺北直營店一處。另有職員二十二名,工員八十四名。

 中興酒廠歷任廠長:張瑞芝(民國四十五年三月七日首任)、李啟明(四十七年六月一日代理)、張樹慎(四十八年元月八日任)[註14]、狄澍(五十年四月一日任)、李茂千(五十一年四月一日任)、彭子華(五十一年十二月一日任)、劉長仁(五十四年五月一日任,至五十八年七月一日更名馬祖酒廠)。

 馬祖酒廠歷任廠長:劉長仁(五十八年七月一日更名首任)、杜寶惠(五十八年十一月一日任)、杜慎輝(六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代理)[註15]、耿承漢(六十五年七月一日任)、芮文傑(六十九年三月八日任)、黃逢普(七十一年六月一日任)[註16]、曹繼錫(七十四年八月一日任)、趙慶智(七十八年四月二十日任,八十一年改隸連江縣政府)、劉潤南(八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任,八十八年八月八日改制,職稱改南竿廠長)。

 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歷任董事長:劉立群(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八日以縣長兼,改制首任)[註17]、陳傳華(九十一年三月十八日任,首位專任)[註18]、李寶(九十五年三月一日以代理總經理再代理董事長)、陳國土(九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任)、林惠官(九十七年二月一日任,翌年八月二十六日病故)、陳傳華(九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代理)、李亨玉(九十九年二月二日任)、陳傳華(一百年七月十二日代理)、許明材(一百年七月二十二日任)、葉金旺(一百零二年元月二十五日任)。

 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歷任總經理:劉潤南(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八日以南竿廠長兼,改制首任)、陳傳華(九十二年三月一日以董事長兼)、李寶(九十四年三月十日以南竿廠長代理,九十八年三月一日解除代理)、陳酒俤(九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任)、陳春平(一百年元月一日代理)、許明材(一百年七月二十二日任)、曹常強(一百零一年九月一日任)、葉金旺(一百零二年元月二十五日以董事長兼)。

 南竿廠歷任廠長:劉潤南(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八日任)、李寶(九十二年元月一日以課長代理)、劉寶明(九十八年八月十六日任)、陳美金(九十九年三月一日代理,是年九月一日真除)、洪獻章(一百年十月十七日任)、李文鵬(一百零一年三月二十六日任)、曹常強(一百零二年元月四日任)。

 東引廠歷任主任:黃啟忠(民國八十二年六月一日任)、林利瑞(八十五年十二月一日任,至九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東引廠歷任經理:林金聚(九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任)、陳春平(九十九年二月二日任)、林樹雲(一百年三月一日以股長代理,至一百零一年四月三十日)。

 東引廠歷任廠長:曹金國(一百零一年五月一日任)。

 北竿橋仔酒廠:北竿橋仔酒廠成立前,北竿島所需之酒,全賴南竿供應。緣交通不便,供給數量有限,故私酒盛行。馬祖政委會遂於五十年元月,在橋仔村成立中興酒廠北竿分廠,並嚴禁民間私釀。

 北竿酒廠原設橋仔村民劉必清家中,後遷至今村公所後方「橋仔漁業展示館」現址及旁側廢棄老屋。廠房佔地二百坪,高二層樓,設備簡陋,無發酵池、蒸餾鍋等,全循古法自然發酵釀製。以七十公斤瓦罈發酵,爐灶則用煤炭柴火。並就地取水,利用村公所廣場上方深水井,最初以人工肩挑,後不堪疲累,改膠管引水。

 由於設備簡陋,該廠僅產製六百公升玻璃瓶裝老酒一種。最初月產數千斤,逐步遞增至一萬斤。唯每年產期,僅中秋節後至翌年清明節之間七個月,夏季暑熱酒易酸敗,無法釀造,全年產量不逾三萬公斤。

 五十九年,易名馬祖酒廠北竿分廠。七十一年,南竿馬祖酒廠擴建完成,設備更新,產量大增。時南北竿交通已改善,而北竿分廠不符經營效益,遂關廠。現北竿老酒廠舊址,已移撥北竿鄉公所改建為漁業展示館。

 組織編制:北竿酒廠初期設主任一名、技師一名,會計一名,廚房倉管一名,工人三名,合計員工七名。後工人增至七名。另旺季聘用臨時工,及洗瓶工若干名。

 北竿分廠歷任主任:首任為吳正仁,其後失記。民國七十一年裁撤前為孫志輝。

 第二節、東引酒廠

 民國四十五年七月,馬祖地區實施戰地政務,東引併歸連江縣。時東引駐軍近萬,鄉公所每月事務費僅新臺幣五百元,拮据可見。是冬,鄉長黃星華建議馬祖政委會,創立中興酒廠東引分廠。由鄉長兼酒廠主任,與瑞記蝦油廠林以瑞合夥,盈虧平分,謀挹注鄉公所短絀之財政。

 四十八年五月鄉長異動,改派楊勛煌為酒廠專任主任。未幾,東引指揮部建請馬祖政委會同意,遂於五十年接管該廠,成立東引酒廠,改隸東引守備區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時酒廠位在東引鄉樂華村文康中心下方一棟平房,設備簡陋,產量有限。創立初期,皆自軍中徵調製酒師傅,遵循古法釀製。

 五十八年十月十四日,除出產之東引高粱、老酒外,又製釀一種超級高粱「迴籠酒」。其包裝與小瓶高粱酒同,唯限售官兵飲用,不外售民間。

 六十八年,謝久任東引指揮官;是年八月,斥資新臺幣一千二百萬元擴廠,興建乾醪及濕醪廠房各一座,佔地逾三百坪,同時更新機器設備。翌年七月二十九日竣工,東引酒廠遂成現代化酒廠。早期該廠員工均屬徵調之軍中士兵,七十三年王易謙任指揮官,始大量進用地區民眾,提供就業之機會。

 東引酒廠歷經數次擴廠,佔地達一千一百餘坪,主要建築有二層行政辦公大樓一棟、二層樓鋼架鐵皮庫房、物料庫房各一間,及鍋爐間、包裝間、衛浴室等。設備有醱酵池五十九座、冷卻機、蒸汽鍋爐、蒸餾鍋、蒸餾機、高粱儲槽輸送設備、五十噸高粱儲存槽、高速粉碎機、冷卻水塔、升降機、打包機等多種,六噸半大貨車二輛、客貨兩用行政車一輛。

 該廠產品以高粱酒為主,包括大麯酒、高粱酒及陳年高粱酒。遵循古法並配合現代釀酒技術,首先篩選良質高粱,煮熟候冷拌麴,入池醱酵。醱酵時間因季節而異,夏季約十二日,冬季約二十二至二十五日。其次蒸餾,所得即第一道酒。若將酒糟重覆飯冷拌麴,醱酵蒸餾所得第二道酒,即為二鍋頭。因採自然醱酵,較諸人工控溫醱酵,雖甚費時,而品質更佳。

 東引高粱酒口感平順,受國軍高階將領青睞,素有「司令酒」美稱。其原因有三。一為獨特氣候,東引位北緯二十六度二十三分,與大陸名酒貴州茅臺酒及五糧液在相同緯度,具有最佳釀酒環境。一為水質,東引島花崗岩具有「麥飯石」成份,造就東引優良水質。一為微生物,酒廠發酵池經半世紀反複發酵,其中微生物具備釀造好酒之數量與品質。此外,該廠堅持遵循古法,採低溫長期發酵之釀酒工藝,自是名聲不墜。

 除高粱酒外,藥酒亦曾為東引酒廠生產大宗。七十年九月一日,該廠推出百子千歲酒、黃龍酒、風濕酒等藥酒,經行政院衛生署檢驗合格,在臺發售。[註19]七十四年四月三十日,皇冠百子千歲酒榮獲第二屆臺灣地區優良特產食品評鑑會金牌獎。七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推出三鞭酒。七十八年二月三日,再推出罈裝黃龍酒。後因政府修訂法令,大幅提高藥酒檢驗標準,藥酒遂不再生產。

 七十八年五月,臺灣省煙酒公賣局派員至金、馬、東引參觀,攜回各島所產高粱酒與公賣局產品評比,東引高粱酒評鑑最優。戰地政務期間,東引經濟命脈全賴酒廠。數十年來,東引酒廠在釀造技術、品質及產量均有突破。各式酒類暢銷國內外,對地區經濟發展,功勞匪淺。

 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解除戰地政務,東引酒廠移交縣府,歸併馬祖酒廠,更名馬祖酒廠東引分廠。八十八年五月,配合馬祖酒廠改制公司,再易名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東引廠。

 東引酒廠銷臺,早年係採複式代理,代理商有金百利、泰景、東順興、國民、雲臺等公司。八十八年五月起,由統一集團世華公司取得總代理權,為期五年。

 民國八十九年,東引酒廠年產各式酒類十五至二十萬瓶,總銷售金額高達新臺幣一億元。除供應本島軍民使用外,並大量銷售至馬祖地區、臺灣。其中東引陳高銷量最佳,現僅有七百毫升單瓶硬盒裝一種,佔總產量百分之八十,其餘為大麯、高粱酒等。另配合端午、中秋、春節推出東引高粱酒禮盒,採瓷瓶裝,有五百毫升單瓶及雙瓶裝二種,瓷瓶由世華公司設計提供。

 九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東引酒廠精選高粱「久藏的勳章」在臺北市國軍英雄館舉行上市發表會。九十六年元月二十六日,東引燈塔一○一琉璃酒、東引司令酒二款,在福州金源大酒店舉行上市酒會。

 東引酒廠歷任廠長:皆由東引指揮部派任,任期多隨指揮官同進退。戰地政務終止,產權移轉之際,帳冊檔案交接不明,故歷任廠長及任期,已難追記。軍管時期末任廠長為李戌生,民國 八十二年二、三月間不告離職。

 第三節、釀酒方法與廠房設備

 馬祖列島既為海中山,山勢起伏,向無平原水田,稻作既罕,乃遍種番薯。食用所餘,則私釀為酒,以供節慶之用。民國三十八年之後,海堡部隊及國軍先後進駐,需求大增,私酒暢銷。四十二年七月,臺灣省實施菸酒專賣。四十五年,馬祖設立中興酒廠,亦採公賣制度,全面禁釀私酒,勒令私酒業者歇業。

 蕃薯燒:即地瓜酒,其釀造之步驟為:原料篩選、蒸煮搗糊、加麴加糖、適當發酵、蒸餾成酒。其法為選優質番薯,去頭尾根鬚後洗淨,不削皮入大鍋蒸煮熟透,置木桶搗爛。加適當冷水攪拌為汁,候冷混合紅麴,加適量黑糖進行糖化,置密封槽內醱酵。時加攪拌,並視其醱酵情形,少量加水稀釋。醱酵需三四日,其間攪拌二至三回,夏日溫高則增加次數。蓋時間過久發酸,不足則酒減產。三週後將醱酵之蕃薯糟舀入大鍋,邊煮邊攪,防其燒焦。將蒸酒桶置於大鍋之上,酒蒸氣冷凝成酒,流至盛酒陶甕,即成蕃薯酒。每鍋蕃薯糟約蒸一小時,較後蒸出,其酒精度愈低。最優為三十五度,次為三十二度、三十度。廢糟可供雞鴨豬隻飼料,或做堆肥。

 老酒:即糯米釀造之黃酒。馬祖地區常以「老酒故鄉」自居,先民釀酒原始簡單,酒坊皆屬家庭自營,規模簡陋。製酒技藝習自內地,酒質風味決於麴種。麴有二,一為白麴,一為紅麴。老酒之釀造,其製作過程包含:浸漬、蒸煮、攤飯、落罈、攪拌、澄清、壓榨、煎酒、裝瓶九個階段。係採圓糯米為原料,先浸泡一晚,以木製蒸籠蒸熟攤飯候冷。將糯米五十公斤、紅麴五公斤、白麴四粒、水六十公斤,攪和裝入酒罈,即老酒原酒。封存數日,待其發酵,並用圓棒攪拌使酒糟沉澱。四週後,沈澱濾清後壓榨取出純汁。再將酒熬煮至七八十度高溫,抑制酒汁不再發酵變質。此種新紅酒經長期低溫陰暗貯藏,愈發熟成,質樸甘醇,即為上等陳年老酒。壓榨所餘酒糟,則為馬祖紅糟料理之上等佐料。

 高粱酒:馬祖酒廠高粱釀造技術,傳自金門。其過程包含:浸泡、蒸煮、涼飯、冷卻、加麴、入池、發酵、蒸餾、裝瓶等九個階段。高粱酒之釀製必先製麴,俗謂白麴,即以小麥加水壓塊長期發酵,以培養酵母菌及發酵菌。優良高粱原料則採二蒸二釀,即一次投料二次蒸餾出酒。其法可分乾醪與溼醪。

 乾醪:先將高粱冷水浸泡,置入鍋內蒸煑為高粱飯,至高粱每粒裂開,搬至涼醪場候冷。然後拌以麥麴粉,移入發酵池或不鏽鋼槽,裝至八分滿封蓋。成熟乾醪,掘出送往鐵鍋蒸餾,經冷卻池冷卻,所出液體即第一道高粱酒。續將蒸餾後乾醪起鍋,加穀殼候冷,再加麴粉送進發酵池,再行發酵。發酵後再入鍋蒸餾,為第二道酒。此道酒香醇順口,稱為二鍋頭。餘為酒糟,可作豬雞飼料。生產之酒須經坑道窖藏二至五年以上,取得雅香甘醇,始能灌裝上市。

 濕醪:將乾醪蒸餾後,仍舊候冷,拌以麴粉,移入發酵池或不鏽鋼槽,二三日再加水加糖。直至高粱全部沉下,水色變黃。即送入蒸鍋蒸餾,所得液體亦為高粱酒。

 乾醪係固態發酵,因原料純粹,蒸酒產量少,酒味較為香醇。濕醪係液態發酵,產量多而風味較差。東引酒廠因廠地受限及考量公司整體經營,現僅採乾醪。

 廠房設備:中興酒廠創立之初,址設牛角村,設備簡陋。四十五年至五十年間,租賃民房三棟,供作辦公、釀造、庫房之用,並由政委會撥用瓦房及水泥庫房各一棟。時僅以二百餘個瓦酒罈進行釀製、搾酒、燉酒,後增置二百五十斤圓型鍋爐一套、老酒設備一套,人工稍見改善。

 四十九年十一月,為擴展業務,在中隴動工新建廠區,占地六百餘坪,建坪三百餘坪。同年底,應離島軍民需求,在北竿橋仔村籌設老酒分廠。翌年元月,正式成立北竿分廠。八月,南竿牛角特約茶室歇業,房舍移供中興酒廠使用。

 五十一年元旦,中興酒廠新廠完工,水泥平房及鋁質平房各一棟,分作高粱、老酒釀造房。並自臺灣訂製五百斤方型鍋爐一套,每次可蒸煮高粱一千市斤,較舊式鍋爐每次僅蒸五百市斤為高,同時使用產量可達三倍。其後,再增購五百斤方型鍋爐一套、老酒設備一套。

 五十八年,擇定復興村現址,再擴建廠房。是年七月一日,易名馬祖酒廠。翌年十月十日遷址,此後陸續配合生產計畫,更新設備,酒廠始粗具規模,產量逐年遞增。

 五十八年至六十五年間,新建鋼筋混凝土廠庫房等設施計二一一六平方公尺,包括:四層樓辦公室及庫房一棟,二層樓房一棟分作高粱、老酒釀造廠。庫房樓一棟,內分庫房十二間、製麴房四間、發電機房。化驗室、警衛室、廚房、廁所各一棟,水塔、烟囪各一座。並增購設備:五百公斤圓型鍋爐三套,五百公斤方型鍋爐一套,一千加侖儲酒桶四座,五百加侖、七百加侖釀製藥酒桶各二座,五十三加侖不鏽鋼桶一百二十個,活動發酵池四十個,老酒蒸汽鍋爐一套,磨麵機、柴油抽水機各二臺,自動冷卻、拌麵機、鼓風機各一臺,及化驗儀器等。

 該廠為提高酒類品質,特設置化驗室,內安裝冷暖氣機一臺,高壓殺菌器一部,高溫殺菌器、恆溫箱、顯微鏡各一臺,及各種實驗儀器。並曾委請臺灣大學農化系進行研究,並派員至該系實習,以自製各種酵母,改進酒類發酵。六十一年研製酵母成功,不惟單位產量提高,品質亦有改善,對降低生產成本顯有成效。

 六十五年,再增莒光老酒分廠,產製老酒供應當地軍民。六十六年,總廠二期擴建,增添設備,六十七年擴廠完成。增建鋼筋混凝土廠庫房計九○六平方公尺,包括二層廠房、二層庫房、洗瓶間各一棟,水塔一座,深水井一口,寬口井二口。並增購裝置:五百公斤圓型鍋爐二套,一千加侖不鏽鋼桶二座,五十三加侖不鏽鋼桶一百四十個,五十三加侖不鏽鋼銷臺酒桶五十六個,定量罐裝機一臺等。

 七十一年,為精簡生產機構,撤併北竿及莒光老酒廠。七十四年,增建老酒廠一棟。七十五年,增添蒸餾鍋一套。七十六年,新建老酒廠房一棟,增添老酒蒸煮機、粉碎機各一臺,銷臺酒桶一百八十個。七十七年,增添昇降機一套。七十八年更新五噸蒸汽鍋爐一套,醱酵池四十座,製麴機、蒸餾機、酒醪輸送機各一套。

 七十九年,為廠區空間進行整體規劃,新建行政辦公大樓、員工宿舍各一棟,整建八八坑道工程,增添冷卻機、十五噸冷凍機各一臺,醱酵池二十座,酒醪輸送機三套。八十年,增添酒醪輸送機、燃燒機、自動壓榨機各一套。

 八十一年戰地政務終止,馬祖酒廠改隸連江縣政府,並將東引指揮部經營之東引酒廠併入,更名馬祖酒廠東引分廠,計南竿復興村及東引樂華村二廠。是年,總廠新建二層樓庫房一棟,增添蒸餾機二臺,發電機、鏟裝機各一臺。八十二年,增添酒醪輸送機一臺。東引分廠新建鍋爐間一棟,員工衛浴室一間,及更新廠內電援,增添冷卻機、蒸餾鍋、蒸汽鍋爐各一套。

 八十三年,為改善包裝作業空間及麴房工作環境,增建包裝間及麴房一棟;埋設水井管路及八八坑道輸酒管路,增添過濾機、半自動灌裝機、堆高機、紙盒印字機各一套。原中興酒廠舊廠址改建為庫房。東引分廠增添酒醪輸送機三臺,高粱輸送設備、昇降機、蒸餾水製造機各一套。

 八十四年,為紓解庫儲困境,增建二層樓房一棟,增添昇降機、冷卻機、儲料槽、堆高機、酒醪輸送機、蒸餾水製造機各一套,醱酵槽車一百臺,四千公斤儲酒桶四十個。東引分廠進行接待室整建裝潢工程,增添粉碎機、紙盒印字機各一套,蒸餾機三套,貨車及行政車各一輛,醱酵槽十二臺。

 自八十八年馬祖酒廠改制公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營運雖日益穩定,唯南竿、東引二廠皆面臨廠區窄小困境,雖持續計畫擴建或覓地開闢第二廠區,土地取得問題一直未獲解決。

 九十七年十二月,配合新舊酒瓶,使用隱形KKL字樣防偽鋁蓋。馬祖老酒及陳高之瓶蓋為紅色,有「馬祖」二金字。八八坑道高粱之瓶蓋為白色,中寫阿拉伯數字88二個藍字,上下皆有「TUNNEL」英文,藍底白字。東湧陳高之瓶蓋為紅色,畫有二隻海鷗。若以市售驗鈔筆,照射紫外線光源,瓶蓋將顯現馬祖酒廠標誌、八八坑道、東湧等圖案與字樣。九十八年,整理酒標系統,並加置防偽功能。

 馬祖酒廠為讓遊客瞭解酒廠歷史及選購酒品,現設有販售部與展示區。展示區陳列收藏各式酒瓶,除以實物介紹製酒過程外,並有簡報室播放影片。

 另窖藏酒品之八八坑道,位村東牛背嶺,危巖陡峭,坑道經年潮濕,涼意襲人,適合供作酒類儲存熟成。因世華公司代理「八八坑道」系列高粱酒,大力廣告而聲名遠播。現每日定時開放 ,團體及散客皆可參觀。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