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經濟財稅志


  標題:註釋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7-04    閱讀人次:322 )  

第三篇 第二章 註釋

 註1:據明弘治刻本《八閩通志》卷四連江縣:「上竿塘山,在大海中。峰巒屈曲,上有竹扈、湖尾等六澳。下竿塘 山,突出海洋中,與上竿塘山並峙。山形峭拔,中有白沙、鏡塍等七澳。」清乾隆《大清一統志》卷三二五則 載:「上竿塘山,在連江縣東北八十餘里大海中,有竹扈、湖尾等六澳。並峙者曰下竿塘山,突在海岸,有白 沙、鏡港等七澳。明洪武二年,徙其民於內地,二山之地遂空。」案明上竿塘山有澳六處,清康熙23年(1684 )杜臻撰《粵閩巡視紀略》,增為七處。較後之清乾隆所修《大清一統志》,仍謂上竿塘山有澳六,可知《大 清一統志》所載,錄自《八閩通志》一書。弘治刻本《八閩通志》所載「鏡塍」二字,實「鏡港」之誤刻。
 
 註2:據李仕德(2006)《追尋明清時期的海上馬祖》之說。
 
 註3:據馬祖日報89.12.9社論〈「澳」為基層自然聚落、馬祖部份地名用「沃」差矣〉,澳為正字。
 
 註4:據清乾隆2年(1737)《福建通志》圖頁52載南竿塘,在面對大陸之處,約為今福澳港,畫記媽祖廟,在南竿 塘之西南,約為今馬祖港之處,註明媽祖澳。清光緒28年(1902)《福建沿海圖說》「長門附近海島表」載曰 :「南竿塘,一名鐵板山,又名媽祖澳山,譯名媽祖島。」下註:「媽祖澳,因有媽祖廟得名。」可知今馬祖 港之名源自媽祖澳,最遲清乾隆 2年已見其名。再據清陳壽彭(1899)《新譯中國江海險要圖誌》第57圖馬祖 群島,已將南竿島標示為馬祖島,並將附近諸島合稱馬祖群島。見李仕德(2006)《追尋明清時期的海上馬祖 》頁102。可知最遲清光緒25年,已有馬祖列島之稱謂,且「媽祖」已改為「馬祖」。
 
 註5:據《粵閩巡視紀略》載:「東沙澳,水深九托,可泊南風船百餘。」則澳在東莒島北,應即今之福正港。又載 白犬:「惟犬目一處,可寄北風船二十餘。」則澳在西莒島南,應即今之青帆港。
 
 註6:據《粵閩巡視紀略》載:「東山有大王宮澳,前多拳石,泊北風船五十餘。」則澳在東引島南。地方耆老謂, 東引最早開發之處在燕岫澳,居民數十戶農漁維生,後村舍因火全燬,遂遷大陸。今燕秀窩之東有大王廟,廟 東即老鼠沙澳。前多拳石,又有大王廟,可知大王宮澳即今之老鼠沙澳。又載:「西山一澳,泊北風船百餘, 後一澳,泊南風船二十餘。」西山一澳,應即西引島之清水澳;後一澳,應即西引島之后澳。
 
 註7:據鄭樑生(2003)《續修連江縣志》經濟志頁878,福澳漁港綜合碼頭,係民國67年11月縣府邀集國防部等單 位專家勘查規劃,69年2月動工,74年12月完工啟用。馬祖南竿福澳港落成記則謂67年由國防部勘選福澳,計 畫興建。68秋動工,73年冬竣工,並於73年蔣公誕辰正式啟用。二說差異頗大,不知何者為是,茲並陳俟考。
 
 註8:鄭樑生(2003)《續修連江縣志》土地志名勝頁304,謂東犬燈塔「係由挪威人所承建」,頁307復謂「同治十 一年由英國伯明罕張氏兄弟公司承建了歷時三年方纔完成的這座燈塔」。後者較詳細,本志從之。
 
 註9:據姜榮玉(1979)《連江縣誌》土地志頁167,載東莒燈塔曾於民國17、22、43年整修,光力達二千九百燭光 。而鄭樑生(2003)《續修連江縣志》土地志古蹟頁307則謂,分別於民國2、17、23、43年整修,又謂「裝設 二等旋轉透鏡雙蕊石油燈,正常運作時,每二十秒可閃白光三次,光力約二萬九千燭光,經過晶瑩剔透的玻璃 透鏡折射後,公稱光程遠達十六點七浬。」林金炎(2006)《莒光鄉志》地理篇第七章名勝古蹟,第一節東莒 島燈塔云:「民國二年、十七年及四十四年皆因颱風損壞三次大規模的整修。」22年與23年之差,43年與44年 之異,或是動工與完竣之別,茲從最早之姜榮玉(1979)《連江縣誌》。 另據楊秉訓(2009)《96年續修金門縣志金經濟志》海上金通章,金門北碇燈塔、東碇燈塔、烏坵燈塔皆為強 度二千六百燭光,公稱光程十一點三浬。東莒燈塔公稱光程十六點七浬,姜榮玉(1979)《連江縣誌》之「光 力二千九百燭光」約略相近,鄭樑生(2003)《續修連江縣志》之「光力二萬九千燭光」疑有誤抄。

 註10:鄭樑生(2003)《續修連江縣志》土地志古蹟頁309,謂民國55年「十一月,海關在筒頂平臺另裝五等電燈一 具,每十五秒連閃白光三次,光力二千六百支燭光取代了三十六萬支燭光。」所謂舊強度三十六萬支燭光,不 知何所據。
 
 註11:麻纜船,一種運魚商用帆船,或誤為貓纜船。
 
 註12:據馬祖日報61.3.9〈防衛部日昨訂頒、金通船搭乘規定〉稱,搭乘對象為國軍官兵及眷屬、奉准勞軍、視察、 訪問之團體及人員,及防區經司令官核准之公務員。再據馬祖日報61.12.15〈往返臺馬雲臺號金通船、每航次 仍准搭乘公教民眾十二員〉,可知民眾搭乘軍艦,乃屬特許。
 
 註13:民國58年,金馬航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擁有建臺輪及祥興輪二艘貨輪,經營金門、馬祖近洋航運業務。78 年,再新購建華輪,參加海運。85年,改組為新華航業股份有限公司。同年,淘汰噸位較小之建華輪,新購大 噸位新華輪,經營金門、馬祖及馬祖離島航線之貨運業務。
 
 註14:馬祖日報50.10.7〈南北竿金通船、順康輪將返台〉謂順康輪預定是年10月20日返臺,惟馬祖日報50.11.24〈南 北竿間流動橋〉又謂「正候令返台」,可知接替之船尚未到達。
 
 註15:縣有19.93噸莒光號為白色客輪,舊有航行西莒之5噸黃色香蕉船,亦名莒光號,民國91年9月7日深夜,中度颱 風辛樂克狂掃馬祖,舊莒光號在青帆港內沉沒。另有東莒綠色小船,名光華號。
 
 註16:據馬祖日報74.8.28〈安勝輪加裝蓬架、旅客免日晒雨淋〉,謂「往返南、北竿、莒光的旅客,從現在起再也 不必為日晒雨淋而煩惱了。」可知民國74年安勝輪尚在服務。邱新福(2005)《北竿鄉志》第七章金通謂: 「後來政委會向民間租船,最早是『安勝輪』,利用商船改裝,航速、設備都難以滿足民眾需求,行駛十餘年 後,於民國六十七年除役退休,改由台灣『鴻達輪』替代。」停航年代有誤,當改。
 
 註17:據馬祖連江航業有限公司提供公司沿革之資料,及馬祖日報87.3.3〈縣府人事異動、教育局長王忠銘、建設局 長劉德全〉、92.1.17〈縣府組織再造、轉換跑道再出發、認識金通局長劉德全、建設局長張壽華〉之簡介。
 
 註18:據馬祖連江航業有限公司提供公司沿革之資料,莒光號總噸位19.93噸,連江一號總噸位198噸,臺馬輪總噸位 5000噸,順風號總噸位98.55噸。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