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教育志


  標題:前言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7-01    閱讀人次:352 )  

 前言
 
 馬祖列島位處閩江口外,自古即為重要漁場,也因鄰近福建沿海,成為長樂、連江一帶漁民棲居之地。明清以後,移居者日眾,在島上搭寮掛網、墾地為田,漸成聚落。早期島上居民忙於生計,為求溫飽,日夜操勞,一般居民多為文盲,讀書識字更是身外之事。少數家境優裕者,或送子弟往大陸長樂、福州私塾就學,或幾家共同出資,延聘「先生」來鄉任教。民國 38 年,國府自大陸撤退,國軍進駐島上,先設行政公署,再改制為縣治,始興新制學校,先後於山隴、牛角、
白犬等地籌備並設立國民學校。自此,才有教育行政之施作。

 民國 45 年 7 月,馬祖與金門地區依據國防部頒發〈金馬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及〈金馬地區實驗戰地政務施政綱要〉,同步實施戰地政務。戰地政務委員會(以下簡稱政委會)置主任委 員一人,由守備區指揮部指揮官兼任,綜理會務並指揮監督所屬政府機關學校。[註1]戰地政務實施之 後,將普及教育列為施政重點,以「村村有學校,人人有書讀」為目標,[註2]積極增設國民學校,發展義務教育。

 民國 46 年,基於地區國小畢業生人數漸多,多數學生因家庭環境限制,或因遠赴金門、台灣升學極為不便,政委會克服萬難創辦馬祖中學。民國 57 年,地區響應政府延長國民義務教育為九年之政策號召,於四鄉五島先後成立 5 所國民中學,嘉惠更多學子,馬祖中學也升格為「福建省立馬祖高級中學」。民國 65 年,為貫徹九年一貫義務教育政策及精簡人力與節省教育經費,本縣實施大規模併校,將馬祖高中遷往介壽國小現址,同時整併多所中小學。民國 71 年,為適應地方特性,培育青年就業能力,馬祖高中增設職業教育班,開啟職業教育門檻,並於民國 73 年改制為國立馬祖高級中學。

 民國 81 年,金馬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回歸地方自治,連江縣政府文教科隨即改制為教育局。校長與教師的任用制度回歸教育部訂定的〈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地區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整體延續戰地政務時期實施之國定課程標準與教育政策。在學校配置上,四鄉五島維持高、國中小 10所學校。民國 82 年起,空中大學在馬祖成立教學輔導處,方便地區人士與軍中官兵修習空中大學課程;民國 93 年,地方呼籲增加高等教育場域,銘傳大學研究所獲教育部同意設立碩士在職專班;民國 97 年,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開辦馬祖分班,招收新生。

 回顧本縣自民國 38 年國軍屯駐以來,籌建學校,引進師資,奠定國民教育基礎,乃至於保送優秀青年學子赴台升學,培育地方子弟不遺餘力。民國 57 年以後,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政府更積極補助教育經費,增建校舍、添購教學設備、興建圖書館、體育館、游泳池等設施,並持續實施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兒教育、終身教育等教育政策,使本縣軟硬體教學設施長足進步,國民教育就學率更達到 100%。民國 90 年以後,陸續成立金門大學馬祖分班、空中大學、引進研究所在職專班等高等教育學制,提供地區民眾有更多升學與進修管道。

 近年來,地方教育政策更形精進,除了配合國家教育政策實施 12 年國教,使得地區國中畢業生得以免試申請就讀馬祖高中外,更規劃閩東特色與海洋文化為基礎之國民義務教育、推展品德教育、教育參觀旅行、英語學習營、適性發展等教學措施;以培養立足馬祖、前進台灣、放眼世界的馬祖子弟。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