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文化志


  標題:第三章 文化出版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27    閱讀人次:3453 )  

第三篇 第三章 文化出版

 第一節、戰地政務時期之藝文出版(民國 45 年至民國 80 年)

 民國 46 年,戰地政務委員會訂定查禁不良書刊實施辦法,所謂不良書刊是指:(一)含有共匪毒素者(二)詆毀政府違反國家民族利益者(三)不利於反攻抗俄言論影響民心士氣者(四)歪曲是非顛倒黑白之謬論或報導者(五)背棄倫理道德和謬論者(六)以攻訐私人為目的有損私德者(七)繪聲繪影描述淫穢字畫妨害風化者(八)以偵探、武俠或謀財害命的黑社會故事為題材跡近誨盜或導人為惡者(九)描述頹廢消極屬於灰色文字者(十)其他有損心理健康之各種不 良讀物。[註418]此時期的馬祖日報副刊「圓台山」,固定於週一刊出政令宣導、週二為習作園地、週三為康樂週刊、週四:海外、週五:習作園地、週六:小說、週日:兒童週刊。政令宣導與習作的內容也多為仇匪恨匪教育。民國 46 年 10 月 1 日的圓台山副刊即刊載了:「要朱毛人頭落地-大陸同胞的反共怒潮」、「四維八德一起摔,奴役仇恨反右派」、「大鳴大放還大整,血腥統治能幾時」等數篇批評共產主義與大陸極權統治的文章。民國 46 年兒童週刊第一期,內容有「給小朋友的信」、「歷史人物張騫介紹」,並刊載了馬祖初中學生林茂春(當代聖人)、劉宏春(看文 化展覽記)及馮芸仙(我們的模範)的習作。[註419]

 民國 46 年開始,由馬祖日報社不定期出版「馬祖畫刊」,內容以介紹本縣實行戰地政務的概 況為主,包括:農漁業生產、醫療衛生、民防訓練、教育概況與戰地風光等。[註420]軍中則設有專司書報發行的「馬祖發行站」,站址在雲台山附近;由運補艦從台灣載來報紙、書刊、雜誌、畫報等印刷品,皆在此集散;有中央、中華、新生、新聞、精忠等報紙;雜誌則有:勝利之光、新文藝、革命軍、國魂、今日大陸、政治評論、民主憲政、政戰通訊、新時代、今日郵政、革命思想、中國陸軍、中國海軍、中國婦女、婦友、國際現勢、中國一週、世界畫刊、戰鬥週報、一周一事、 匪情週報等。[註421]

 民國 60 年起,地區人士逐漸開始發表藝文作品,教師陳國春於民國 61 年 5 月 15 日在馬祖日報副刊雲台山發表詞六闋(點絳唇-送春、如夢令-送春二闕、菩薩蠻-寄金門友人、憶江南- 月夜懷鄉、訴衷情-讀陸遊詩有感而作)、曲二闋(雙調折桂令-述懷)。[註422]

 民國 62 年 5 月,救國團馬祖大隊部編印「馬祖青年」刊物由劉之修任總編輯,林昆恭擔任執行編輯,馬祖日報承印編輯部設於縣政府文教科,共收錄學生作品計:馬祖中學三十篇、中正國 中二十篇、中山國中二十篇、敬恆國中二十篇、東引大我國中十篇。[註423]

 民國 58 年,指揮官兼政委會主委即指示何良壂縣長,責成社教館館長鍾志勤策劃成立「文獻 委員會」,為連江縣志編撰預作準備。[註424]文獻委員會設委員 9 至 12 人,分設編撰、採集、整理、總務四組,由縣府延聘專家及相關機關學校首長充任。文獻會徵集資料類別包括:本縣沿革之府廳州縣各種舊誌及各項地圖;本縣文人名士創作之詩詞藝文及金石拓片;本縣流傳之禮典樂器;本縣各地方民俗歌謠;本縣各地方古蹟名勝照片;本縣機關團體發行之刊物;本縣重要及特殊文物照片;本縣私人著作或譯述;本縣鄉賢名官之遺蹟、傳記、行述、碑記;本縣居民私家譜牒。文獻會應調查、訪問之事項包括:本縣縣政府及其附屬機關人民團體之設施狀況;本縣出產主要物品產額;本縣之一般工資物價;本縣居民經濟狀況;本縣居民之宗教信仰;本縣人口出生及死亡率;本縣居民忠烈事蹟;本縣重要戰役史料;其他類。

 民國 60 年代,全國推行復興中華文化運動,本縣在文化政策上也多所配合,諸如編寫縣志、籌建歷史文物館與圖書館、蒐集古文物、辦理藝文展等。地方人士也開始著力於地區歷史古蹟、聚落民居與民俗風情的研究,相繼為文探討,並呼籲政府研究保存。

 民國 61 年 7 月 19 日,教師林金炎於馬祖日報副刊發表「大埔石刻-兼述其人其事」一文,[註425]復於民國 63 年 11 月 24-26 日,連載三篇「馬祖懷古-燈塔、霧砲、勒石」,介紹東犬島的燈塔、 霧砲與勒石三項古蹟。[註426]前後二文,詳述沈有容生擒倭寇的史蹟;記載東犬燈塔的建造歷史、修復過程、燈具規模、建料用材;說明霧砲與燈塔搭配鳴放的功能;解釋摩崖石刻「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41 個文字的意義。此兩篇文字引用台南學者盧嘉興對銘文字義與歷史典故的考據,開啟本縣歷史遺跡探查與文物考據之新頁。

 民國 67 年,政委會決定成立「今日馬祖季刊社」,每季發行《今日馬祖》。王恕民縣長兼任社長,總編輯為曹原彰。該刊以加強政令宣導、報導地方進步、啟迪民眾知識、溝通政府與民眾意見、加強經濟建設、達成安和樂利三民主義模範縣之目標為宗旨。第一期定於 68 年元旦出刊。編輯內容有:自勉錄、政令宣導、縣政剪輯、縣民櫥窗、新知介紹、文藝、專訪、風光簡介、機 關學校社團簡介等。[註427]68年3月27日,編輯曹原彰在《今日馬祖》季刊二期付印前投書馬祖日報,稱許今日馬祖季刊之出版,是馬祖文化史無前例的拓荒與扎根工作,期許自己戮力以赴,勿辜負 地區栽培。[註428]《今日馬祖》季刊每本收工本費 25 元,彩色印刷,二十五開本,有八十頁;內容包括:馬祖趣聞、婚俗、古蹟、石碑、霧砲、建設報導、戰地文藝、鄉村事蹟、另有學生園地、漫畫、 歌曲等;為趣味性、鄉土性、報導性、建設性的綜合刊物。[註429]《今日馬祖》季刊發行至民國 73 年停刊,民國 75 年改為一年期畫刊,復於民國 77 年停刊。[註430]

 民國 67 年,王恕民縣長續承指揮官意旨,決心完成連江縣志編纂,並召開縣志編纂協調會, 決議責成社教館秘書姜榮玉擔任主編,介壽國中教師曹原彰協編,10 月 1 日起著手編纂。[註431](民國 68 年縣政府成立「連江縣志編審委員會」,[註432]主任委員為縣長王恕民,副主任委員計有縣政府主任秘書沙永祥、縣黨部書記柯天鎧、馬中校長曹金平;另設五個編輯小組,第一組召集人秦卓雄,組員有陳國春、李開炳、陳嘉和,負責審核文教篇、勝蹟篇、語言篇、民俗篇、雜錄篇;第二組召集人陳仁官,委員郭承才、林守基、游新太,負責審核農業篇、林業篇、漁業篇、交通篇、水利篇、地理篇、氣候篇、建設篇;第三組召集人項壽山,組員有林柏仁、卓至臻、嚴軫,負責審核政務篇、社會篇、衛生篇、宗教篇、自治篇、大事志;第四組召集人徐英麟,負責審核財稅篇、工業篇、商業篇;第五組召集人陳永貴,委員陳明清、陳鈞,負責審核人物志、兵事志、司法篇、 人口篇、警察篇;並於3月23日召開縣志編審會議。[註433]民國68年7月,《福建省連江縣誌》第一、二冊出版。

 民國 71 年 10 月,基於地區物質建設快速,社會趨於腐化、奢侈,且共產黨在大陸施行文革,摧毀中華文化;政委會推行戰鬥文藝,成立「戰鬥文藝推動委員會」,[註434]鼓勵地區軍民參與文化建設,改善社會風氣,以振興中華文化。次年,1 月 24 日,本縣文化建設委員會通過縣政府文教科所提,成立「本縣文藝基金會」。基金預定為 500 萬元,政府編列預算 200 萬元,向地區及旅台鄉親籌募 150 萬元,請台灣省文化團體捐助 150 萬元;以銀行孳息作為年度活動經費。並通過馬祖 日報所提,成立地區戰鬥文藝「雲台獎」,鼓勵文藝創作,提升軍民文藝素養。[註435]

 民國 72 年 3 月 28 日,馬祖東引青年張龍光以《巴黎機場》榮獲廣播電視金鐘獎最佳編劇,次年又以「星星的故鄉」再獲最佳編劇榮銜。張龍光為馬祖初中第五屆畢業生,赴台升學考上國立藝專影劇科;畢業後,先在邵氏電影公司擔任場記、副導演,後轉往中國電視公司及台灣電視公司擔任編劇工作;也曾受聘為「國軍文藝金像獎」、「後備軍人清溪文藝金環獎」,擔任評審 委員。[註436]

 民國 72 年,為推展馬祖文化建設,出版《馬祖畫刊》,16 開版本;內容有文物古蹟、史料研 判、文化體育活動、建設成果、風光簡介,有朋自遠方來。[註437]

 民國72年11月1日,由曹原彰、劉秋貴等人發起的《馬祖之光》創刊,馬祖旅台同鄉會出資,同鄉會理事長吳木雄擔任董事長,社長吳依鑒,曹原彰擔任發行人,總編輯為劉秋貴。這是第一份完全由民間自辦,以關心地方事務、探討地方文化,報導旅台鄉親生活的綜合性刊物。第一期內容有:發刊詞、馬祖同鄉會會務簡報、馬祖人在選舉季中扮演的角色、恢復馬祖戰鬥營、您最關心的事-出入境一貫作業、別讓您的權利睡著了、旅台鄉親分佈之研究、青年文藝園地、您應 該要認識的福建省政府、旅台鄉親飛鴻、清寒獎助金申請辦法、鄉親意願轉達等。[註438]《馬祖之光》總共出了 43 期,發行至民國 81 年 7 月止。

 民國 73 年 1 月,連江縣政府徵求縣徽圖案,介壽國中美術教師張信義的設計入選。縣徽圖案以縣名「連江」為中心,藍色字體,寓意蔚藍連江,海闊天空;外環圍以十個圓圈,意指連江縣花九重葛之十片花瓣,亦象徵馬祖由十個大小島嶼組成。以張信義的設計為原型,連江縣政府更改部分設計,於最外層增添梅花圖案,飾以金黃底色,寓意中華道統傳承綿延;青、白、紅三色源自青天白日滿地紅之意涵,象徵自由、平等與博愛之革命精神;十個白色半圓代表縣花九重葛之十片花瓣,內接梅花邊沿,亦借喻縣轄十個大小島嶼,同時紀念黃花崗之役壯烈成仁連江籍十烈士;位於中心之圓形,則為美術體連江名銜,字體為黃底紅色,象徵縣籍烈士締造民國之血,永誌不忘;向外輻射之藍色光芒,除了代表海洋之遼闊奔放,亦有將三民主義建設成果擴張至大 陸神州進而統一全國之意。[註439]

 民國 74 年,縣長賴宗煙基於首編於民國 68 年之《福建省連江縣誌》第一、二冊,雖然體系完備,史料尚稱完整,但七年之間縣政建設、文化涵育、乃至民情風土等,皆有所累積更迭,縣府乃著手續編縣志以添其內涵、補齊缺漏,以使縣志更臻完備。[註440]

 民國75年,由陳國土、林星寶等編輯《福建省連江縣誌》第三,四冊出版,共計11卷(大事誌、土地誌、人民誌、政事誌、文教誌、經濟誌、兵事誌、人物誌、藝文誌,另加卷首與卷尾),37篇,103章,總共35萬字。審核委員為:徐仁哲、葉金福、劉立群、朱奎生、蔡延誠、李海珠、陳永貴、 曹常順、曹金平、李開炳、陳善茂、陳銀官、林宗霖、林星寶。[註441]

 民國 77 年 5 月 9 日,《今日馬祖》季刊改版,版面調整為 8 開本,從季刊改成每月定期發行 的月刊,首期革新版報導馬祖交通建設。[註442]改版後的馬祖月刊每月發行 2000 本,總經費 6 萬餘元;編輯上將強化美工設計、校對,每期封面人物將不限於中央與地方首長等政治人物,改以地方年輕女性或具地方特色之歷史文物照片,以廣招徠;內容也調整為以綜合性、鄉土性、歷史性與地方建設報導為主,減少簡報資料與冗長的政令宣導;並收集整理旅台鄉親住址,重新建立發行網,擴大發行量。[註443]《今日馬祖》月刊自民國77年5月革新版發行,至民國82年6月止,共發行61期。

 民國 77 年 5 月 19 日,由作家邱秀芷發起「文化上前線」訪問團,行政院新聞局邀請台北的文化人,攜帶一千餘冊圖書,與馬祖駐軍及學校師生座談、溝通文藝創作理念,分享個人創作經驗;作家返台後將個人在馬所見所聞,經由文學書寫、繪畫、新聞報導等方式,向台灣民眾傳達戰地馬祖的風光人文與生活習俗,讓更多的台灣同胞認識馬祖。訪問團成員有張騰蛟、陳碧鐘、羅青、周少左、鄭正慶、黃木村、李牧、周玉山、陳篤弘、趙榮賢、鄭弼儀、邱秀芷、鄧佩瑜、應平書、丹扉、秦慧珠、桂文亞、張玲、李宗慈、廖淑琪、黃翠華、嚴昭慶、李珉等人;其中,政戰學校藝術系專任教授鄭正慶繼續停留馬祖,以畫筆記錄、描繪獨特的馬祖風情。

 民國 80 年 11 月,《今日馬祖》月刊,自革新版出刊迄今發行 41 期,縣政府主任秘書劉立群 邀集月刊社編輯、攝影等委員座談,期望凝聚各界智慧,集思廣益,使刊物更臻完善。[註444]

 第二節、地方自治時期之藝文出版(民國 81 年至民國 101 年)

 民國 80 年,林金炎編著《馬祖列島記》,探討馬祖列島開發歷史,人物采錄、人文地理與古蹟風物等,引起極大迴響,是為馬祖文化研究的濫觴。民國 83 年林金炎繼續收集、整理文獻,出版《馬祖列島記序篇》,增加敘述馬祖居民與大陸原鄉千絲萬縷的關係、國軍進駐前馬祖海域烽火騷亂、補述鄉土文化、民間諺語與軼事趣聞等,為馬祖研究增添許多珍貴的史料。

 民國81年8月29日,《馬祖通訊》月刊創刊,是繼《馬祖之光》月刊後第二份馬祖民間刊物,發行人兼總編輯為劉家國。《馬祖通訊》關注地方事務,諸如交通、建設、選舉、酒廠、兩岸等議題,提出興革意見,並開闢「馬祖尋根系列」文史報導。民國 95 年 2 月停刊。

 民國82年10月,地方自治首任民選縣長曹長順就任,為節省經費及配合發行馬祖風貌手冊《今日馬祖》月刊再度改為季刊,增加彩色畫頁,以鄉土、記錄與生活三大目標作為編輯方針。該刊發行至民國 85 年 11 月,共 12 期。
 
 民國 83 年 8 月,連江縣政府召開「蒐集民俗、文物史料會議」由曹常順縣長主持。[註445]會中完成任務編組,由縣府主任秘書劉立群擔任綜合蒐集組組長,民政局陳傳立、建設局長陳益興、教育局長林星寶、主計室主任劉羽茵擔任副組長。社教館長陳應城為執行秘書,組員有李趙東、曹爾元、劉剛、馮金木、陳玉建。南竿鄉蒐集組長為鄉長陳書禮、副組長陳玉福;北竿鄉蒐集組長為鄉長王詩乾、副組長楊寶官;莒光鄉蒐集組長為鄉長王大捷、副組長陳順壽;東引鄉蒐集組長為鄉長林日福、副組長林美香。會議結論,由社教館指派專人分赴各鄉與各鄉負責人員聯繫,蒐集相關文物、史料。範圍包括先民生活器皿、服飾、漁農工商生產用具、字畫古玩、先總統蔣公暨經國先生歷年蒞馬巡視影像與文字記錄等。各鄉蒐集時程排定:南竿鄉(9月16日至30日)、北竿鄉(10 月 16 日至 30 日)、莒光鄉(11 月 16 日至 30 日)、東引鄉(12 月 16 日至 30 日)。
民國 84 年,地區詩人謝昭華(謝春福)集結了行醫之餘孤獨伏案的 45 首新詩,分成五卷編成《伏案精靈》一書,交由台北詩之華出版社出版。誠如詩人向明的評論:「由於詩人身處優勢的從容不迫的時空環境,使得他的詩無論從造句到謀篇,從意象的經營到節奏的變化,都經細密的思考,刻意的講究,無不出落得相當程度的完美圓融。」這是在地馬祖人出版的第一本純文學書籍,不僅是謝昭華個人創作的里程碑,也啟發了地區文學創作的風氣,意義深遠。謝昭華復於民國 90年出版詩集《夢蜻蜓》,民國97年出版《離散九歌》散文詩,民國99年與地區年輕詩人雪泥、千鶴、台北小雨、忘荃、湘羽共同出版《群島》詩集。

 民國 84 年,國中教師林永欽發表〈鄉土教育與文化資產的維護〉,446 建議從以下方面編輯本縣國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一)、古蹟與文物:東犬燈塔與大埔石刻古蹟,歷史文物館蒐集典藏的傢俬、陶甕、飾物、衣裳、書房用具、寢具、煙具、廚具……等文物。(二)民間技藝:地方戲曲、古樂、說唱與雜技等民間藝術,以及漁網編織、竹器編製、女紅刺繡、木構斗拱、砌石築牆等技藝。(三)自然景觀:魚類海產、特殊地景、海灣岬角、礁岩平台、鷗鳥、稀有珍貴
之動、植物等富含島嶼特色之自然資源。(四)、地方文獻與檔案資料。

 民國 84 年,由民政局曹嘉引與李文鵬主編的《馬祖廟宇簡介》,全書 71 頁,輯錄四鄉五島共 51 座廟宇(南竿 18 座、北竿 15 座、莒光 13 座、東引 5 座)。供奉的神祉以白馬尊王及媽祖天后為最多。由於廟宇文獻散佚、長者凋零,各廟宇僅能以簡介呈現,記述先民建廟祈福,安身立 命之歷史過程。[註447]

 民國 85 年 6 月,民間學者劉還月應縣政府之邀來馬進行田野調查。劉還月指出,本縣廟宇屋頂正脊兩側山牆,高出屋面,牆頂曲折律動,昂揚朝天,造型優美,屬古建築「封火山牆」的一種,與福建東部沿海(閩東)的民居建築類似,可防火防風,極富地方特色。此為本縣首次提及「封 火山牆」為地區廟宇與部分民居建築之特色。[註448]

 民國 85 年 7 月,縣政府委託文化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楊仁江調查東犬與東湧燈塔,調查報告陸 續發表於馬祖日報。[註449]同年 12 月,縣政府委託文化大學李乾朗教授執行大埔石刻調查研究,研究 報告亦在馬祖日報發表。[註450]

 民國 86 年 5 月連江縣政府出版《連江縣立國民中學鄉土藝術活動教材全冊》,由敬恆國民中學受教育局指派負責編輯。依據教育部課程標準,將鄉土藝術的教學目標設定為,增進學生對鄉土藝術活動的認識,瞭解鄉土文化,關懷並參與鄉土藝術活動。在此目標引導之下,教材的編定區分概說、鄉土活動、鄉土造型與鄉土表演四個主題共九章一冊,目錄及編者如下:(一)「概說」第一章:認識家鄉(陳漢樹)。(二)「鄉土活動」第二章:節日(陳曉苓),第三章:民間禮俗(王花俤)。(三)「鄉土造型」第四章:平面造型藝術(林錦鴻),第五章:立體造型藝術(蕭建福)。(四)「鄉土表演」第六章:說唱音樂(翁玉峰),第七章:民間器樂(陳崇順),第八章:鄉土戲曲(陳漢樹),第九章:廟會儀慶舞蹈(陳君武)。全部教學時數三十五小時,提供國民 中學一年級學生上、下兩學期使用。[註451]

 民國 86 年縣政府教育局出版《連江縣國民小學鄉土教育》,作為縣內各國小學童認識鄉土之教材,唯因地方政經、文教,以及鄉土研究成果不斷累積,教育局成立「連江縣國民小學鄉土教材編輯小組」,在總編輯陳書安及主編賀廣義召集之下,於民國 94 年 11 月,連江縣政府教育局出版「馬祖,我的家」國小社會科鄉土教材;本書編輯委員為蕭建福、王永順、姜復森、林錦鴻、 賀廣義。[註452]

 民國86年6月,由陳崇順編著的《馬祖鼓譜第一集》出版,該書包括:復興鼓譜、山隴鼓譜、芹壁開道鼓、芹壁五聲羅、芹壁直直經、芹壁陳陳況、芹壁況丟咚等,共七份鼓譜;為了配合教學,獨創的記譜法特別考慮以下因素:(一)、配以福州方言:方便鄉人讀譜。(二)、上國語四聲音調:便利學習者了解鼓譜的語調變化與韻律感。(三)、輔以羅馬拼音:鼓譜推廣不受方 言限制,達到大眾化的效果。[註453]

 民國87年7月,馬祖日報繼84年元旦改版,提升在地新聞質與量之後,發行彩色版《連江水》 月刊。[註454]《連江水》月刊由縣長劉立群命名,副總統連戰題字,是一份「以地方為原點,以鄉親為主體,以進步為導向」的綜合月刊,報導地方脈動,追求進步改革,凝聚地方意識,服務鄉親讀者。《連江水》月刊發行至民國 89 年 12 月,共出刊 30 期。

 民國 89 年 7 月 14 日,鄭智仁於馬祖日報發表〈馬祖閩東傳統廟宇建築形制〉,指出,由於早年本縣地形條件與經濟能力有限,傳統閩東廟皆為「小廟」,但形制、建築皆與其原鄉連江、長樂一帶相同,只是原鄉傳統廟宇的「縮小版」而已。而近來本縣興建的「大廟」皆為中國傳統建築「宮殿式」形制,或有北派、南派之分,但都不是傳統馬祖的廟宇建築形制。鄭智仁呼籲,興建廟宇應保留閩東建築的特色,而宮殿重簷式屋頂的廟宇,台灣及中國大陸更多也更雄偉,本縣的小廟反而更有文化意蘊,更能突顯出地區建築文化的歷史源流,以及因地形、氣候、建材的限制, 而發展出獨特的廟宇建築。[註455]

 民國 89 年,王花俤、賀廣義、林錦鴻、蕭建福四位教師,探查四鄉五島所有的宮寺廟宇,走訪台馬兩地的長者耆宿,合編《馬祖地區廟宇調查與研究》,從民間信仰探源祖籍原鄉閩越的圖騰崇拜,並對廟宇祭拜的神祇、儀典,做了系統研究,歸納出各宗廟崇拜神祇與漢文化的淵源與流變。

 民國 89 年,劉增泉出版《找回失落的記憶:陸軍第七十四軍與馬祖》,作者訪談當年移防馬祖的 74 軍將領、部屬,查閱相關文獻,以口述歷史方式完成本書,填補了民國 40 年代 74 軍短暫駐守馬祖的歷史扉頁。

 民國 90 年,馬祖中正國小負責推動母語教學,成立母語教材編輯小組,逐年編輯國小 1-6 年級福州語教材和童謠專書,是華人世界首套福州語的編序教材。

 民國 91 年,長期關注馬祖文史研究的林金炎,繼著作《馬祖列島記》及續篇後,出版《本縣方言初探》,收集常用的方言詞彙、歌謠、童謠等。林金炎並於民國 99 年出版《馬祖兵事》,查閱大量國防部解密資料,參考兩岸地方志的原始記載,將馬祖自明清以來歷經海盜肆虐、國共對峙,大小海事紛爭的時地人物作了詳實的記錄分析。

 民國 92 年,鄭智仁調查馬祖民居的建築形式,並親赴福建沿海一帶考察研究,出版《馬祖民居》調查報告,對本縣的聚落形成、民居型態、木架結構、石牆紅瓦做了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歸結出馬祖民居與氣候地理的有機關聯,是先民與自然環境長年互動而累積的智慧結晶。

 民國 94 年,地區旅台鄉親陳國春先生出版《山房雜俎》,這是作者繼《鄉先賢傳略》及《陳國春書法選集》之後的第三本著作。本書集結作者 11 篇文字,內容含括:母語解析、詩詞曲賦、聯語、行狀、碑記、壽序、祭文、鄉賢軼事、讀書札記、藝文掌故等,為地區文史探研與鄉土教學之極佳讀物。

 民國94年,陳春梅著作《煙硝下的教化記憶》,將馬祖在戰地政務時期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做了歷史性的回顧。此書係作者根據其碩士論文改寫,書中大量參閱馬祖日報的記載,馬祖相關文史研究以及地方耆老的訪談,對馬祖教育歷史乃至於風俗文化的研究極具參考價值。

 民國 96 年,連江縣政府文化局出版《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馬祖地區》,這本等同馬祖美術史的著作,由地區畫家曹楷智編著,從馬祖美術源自海上文化開始,分章敘述戰地政務時期、地方自治時期,馬祖美術發展的特色與風格,以及美術教育的播種、生根與抽芽成長的歷程。全書並介紹了包括書法、工藝、水彩、油畫、水墨、雕塑、攝影、設計等各領域的馬祖籍藝術家的生平與創作,為地區逐漸茁壯成長的藝術創作留下珍貴的記錄。

 民國 96 年起,本縣對於地方研究與文史調查日漸重視,加上中央政府通過文資法,地區文化機構委託學者專家與地區文史工作者,進行地方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調查研究。民國 96 年進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普查》,民國 97 年《連江縣民俗及有關文物普查》,民國 99 年《馬祖鼓板調查研究》、《金板境天后宮文史調查》等,分別對歌謠、閩劇、文物、民俗、禮儀、建築、廟宇等做了全面的研究整理,為地區文史研究累積可觀的資料。

 民國 95 年以後,地方研究的觸角更趨細密,議題從有形的文物、建築,伸入無形、非物質文化資產領域。民國 97 年,地區學者陳高志出版《馬祖俗諺析論》一、二兩冊,蒐集整理馬祖俗諺的淵源與意義,考據漢字的可能寫法,為馬祖方言從「音」的表達到「字」的呈現,奠定基礎。

 民國 98 年 5 月,李小石身揹媽祖神像,成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引起國人矚目。民國 99 年出版《喚山》,記錄登山過程的艱辛歷程、絕美景致與人生懷想。民國 100 年,再次出版《南湖雪夢》一書,是作者歷年來流連山林,攀登大山後的讚嘆與感動。李小石以生命親身經歷,用文字與影像記錄所見的一切人事景物,曲調時而悠揚,時而清越;隨心而動,隨情而發。

 民國98年6月,夏叔華、陳天順夫婦,出版《雷盟弟的戰地同年》圖文書,以流暢平易的文字,配合精巧美麗的圖畫,生動地呈現馬祖北竿小漁村在戰地政務實施期間的生活。全書共 16 篇,內容涵蓋風俗文化、軍民矛盾、捕魚耕作、讀書求學等真實故事,是許多馬祖人幼時共有的生活記憶,也是市面上第一本以圖文書的形式,呈現戰地政務時期馬祖前線的美麗與哀愁。

 民國 99 年,謝昭華與地區年輕詩人雪泥、千鶴、台北小雨、忘荃、湘羽等六位年輕詩人,共同出版《群島》詩集,為本縣首本詩合集。六位創作者各顯文采,描述島嶼愛情、大海旖旎、荒村夜色、聚落風情,將個人生命經驗融入島嶼歷史,展現詩人與故鄉土地的深情糾葛。同年,一本介紹馬祖歷史、文化、景點、美食,提供背包客深度旅遊參考的旅遊書《走讀台灣 ‧ 馬祖》,由國家文化總會出版,撰寫團隊有:劉家國、陳其標、陳治龍、夏淑華、潘欣彤。

 民國 100 年,地區文史工作者賀廣義集結多年研究成果,出版《島嶼.群落.祭祀》一書,將本縣的民間信仰與節慶禮俗做了完整而深入的描述。同年出版的《擺暝》,王花俤文字與陳維霖插畫的國小繪本,得到年度最佳中小學讀物獎。書中描述馬祖北竿傳統元宵節「擺暝」祭典的起源、迎神過程、禮儀的意義等,配以生動的插畫,流暢的文字,內容充實有趣。

 第三節、藝文出版編目

 一、文化系列叢書
第三章 文化出版  照片
 二、馬祖文學獎叢書
第三章 文化出版  照片
 三、年度馬祖之書
第三章 文化出版  照片
 四、歷年文化出版品
第三章 文化出版  照片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