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文化志


  標題:第二章 廣電媒體與書店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27    閱讀人次:780 )  

第三篇 第二章 廣電媒體與書店

 第一節、公營廣播電台

 一、馬祖廣播電台

 民國 48 年 6 月 14 日下午 6 時,馬祖廣播電台於牛背嶺揭幕,由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堅忍中將親自主持。中國文藝協會訪問團及來馬勞軍的勝利家庭歌舞團與地區軍政高階長官也應邀觀禮。蔣主任指示馬祖廣播電台的兩大使命:其一為報導時事,加強戰地文康活動,提供官兵生活情趣;其二是代表自由中國,播出正義與自由之聲,使大陸同胞心嚮往之。文協作家鍾梅音、趙友培、 王藍、張大廈應邀致詞。[註404]

 馬祖廣播電台於民國 48 年 6 月 15 日開播,僅一台 500 瓦之發射機,波長為 850 千週,試播期間以「光華之聲」為電台呼號,正式播出後更名為「馬祖廣播電台」,首任台長為周壽柏上尉,下分台務、節目、機務三組。每日播音三次,第一次為 5:50 至 8:00;第二次為中午 11:55 至14:00;第三次下午 6:55 至 10 時。開台時的播音員為王明華、余勤學。除擔任一般性播音,另開播「藍鶯小姐時間」,「小說選播」,由王明華主持;「馬祖列島聯誼會」「歌曲點唱」由余勤學擔綱。民國 49 年 11 月,地區青年劉萃仙加入播音員陣容,主持「閩北語」等節目,波長也 改為 1340 千週。[註405]

 民國 50 年,馬祖廣播電台梅石新廈落成,10 月遷入,每天播音 6 小時增為 10 小時,節目內容亦從單一演進為綜合。節目製作原則為「四大結合」:與官兵起居作息相結合;與聽眾接受程度相結合;對大陸廣播與偷聽環境相結合;與匪我情況相結合。調劑官兵精神節目有:「馬祖列島聯誼會」、「圓台山」、「翡翠島」、「長青樹下」、「小說選讀」、「馬祖光芒」、「新文藝時間」;內容多以國語歌曲、西洋歌曲、台語歌曲、粵劇、平劇、名曲及各省地方戲曲。文字節目方面(主要針對大陸同胞)有:三民主義模範省、自由世界、祖國召喚、自由之路、友情天地、 思想前後等。[註406]

 民國61年起,電台招考播音員,地區青年吳淑金、高愛月、劉賽花應試錄用,增闢福州語節目, 對地區民眾與大陸福建沿海居民以閩東方言廣播。[註407]

 民國 65 年後,隨著言論尺度的擴大,閱聽媒體增加,該台的節目從完全自製調整為 75%轉播中央電台,25%是自行製作,電台功能、任務逐年弱化,民國 70 年改制成轉播站,不再製播節目,只負責接收中央、光華廣播電台的節目;民國 80 年後,兩岸關係和緩,無線廣播的功能被電視與平面媒體取代。

 民國 91 年 6 月,馬祖廣播電台天線拆除,這座在戰地政務施行期間,陪伴過無數官兵、地區民眾的馬祖廣播電台,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走入歷史。

 民國 49 年,馬祖廣播電台廣播節目。[註408]
第二章 廣電媒體與書店  照片
 二、馬祖漁會電台東引華夏台

 東引華夏台全名為「馬祖漁會東引華夏台」,設址東引二重山山頂,莒山廣場上方,戰地政務時期由東引指揮部創立。

 民國 80 年 10 月 1 日,連江縣水產試驗所將東引華夏台與馬祖復國台共同納入「馬祖漁船岸上服務台」運作,設 VHF 高頻對講機,服務沿海漁船,委託東引指揮部派士兵輪值服務。 民國 81年戰地政務終止,華夏台於次年7月1日交馬祖區漁會管轄,並爭取農委會補助每月新臺幣6000元,做為華夏台津貼。

 民國 88 年 7 月,馬祖區漁業電台遷移至雲台山,擴大功率,電波涵蓋東引海域,於是馬祖區漁會停止對華夏台津貼,馬祖、東引海域作業漁船通訊,完全歸馬祖區漁業電台負責。

 馬祖區漁會於民國 89 年 3 月,完成本鄉漁船與馬祖漁業電台間的 DSB 通訊測試,並設置海上專線通訊電話,提供 24 小時急難救助之用。基於軍事需要,華夏台現仍由東引地區指揮部派員維持運作。

 第二節、私營廣播電台

 一、馬祖生活電台 

 民國 88 年,台灣媒體大亨邱復生欲成立「全國廣播聯播網」,本縣委由立委曹爾忠促成。90年 3 月 26 日新聞局審核通過「馬祖生活資訊電台」,而邱復生計畫申請 14 家電台僅馬祖通過,遂放棄經營,曹爾忠決定與邱復生廣播夢想的計畫執行者媒體人朱復轟合作,開辦「馬祖生活資訊電台」。 

 民國 93 年 2 月 5 日,馬祖生活資訊電台正式開台,是台澎金馬 25 個縣市中最晚成立的民營廣播電台,連江縣長陳雪生、發起人代表曹爾忠、電台台長朱復轟、省府委員林火孟、縣議員陳書建等人共同揭牌。

 同年 2 月 17 日, 馬祖生活資訊電台推出第一個談話性節目,由台長朱復轟與巴索教授及文化局城鄉工作室邱中治三人精采對談,現場開放聽眾來電參與對話。3 月份起,配合總統大選,馬祖生活資訊電台連續兩天現場直播「牛肉在哪裡- 2004 年總統大選藍綠馬祖政策大公開」的首次總統政策說明會。並製作「馬祖早報」、「馬祖午報」、「馬祖晚報」等帶狀節目,臧否時事,評論政策,對民風保守的本縣帶來相當衝擊。然而馬祖幅員不大,商業活動無須仰賴電台推廣,廣告收入有限,電台經營多賴政府單位政令宣導費挹注,儘管極度精簡人事,苦撐近 10 個月後,於 11 月中決定暫時停播。95 年 6 月,地區聞人吳軾子結合廣播耆宿吳樂天之子吳沐華接手經營。[註409]

 二、非凡音廣播電台

 重新出發的馬祖資訊生活電台,將重心移往台中市,主要在台中市錄製節目,再同步經由網路傳送至馬祖發聲。民國 95 年 8 月由台長朱淑華小姐專訪台中市長胡志強,進行二小時的「真情對話」現場訪談節目。馬祖生活電台節目內容包括地方新聞、流行音樂、旅遊資訊、心靈成長、母語教學等,並不定期推出「小城大愛」深度報導,專訪縣府各科室主管、民間人士等。

 民國 97 年 6 月,馬祖生活電台與福建海峽之聲聯播網,簽定電台交流合作協定書,為兩岸聽友提供更優質、更豐富的節目內容。同年8月20日,馬祖生活電台正式更名為「非凡音廣播電台」。9 月 10 日,非凡音廣播電台與福建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共同發起,在福州市于山賓館舉辦兩馬交流合作研討會,兩馬觀光、環保等相關部門及當地省、市平面及電子媒體與會,受到福建各媒體重視,包括福建電視台、福建省教育電視台、東南電視台、福建日報、福州日報、海峽都市報及海峽之聲廣播電台都派員在現場採訪。近年來「非凡音廣播電台」擴大與台灣及大陸電台聯播合作,並跨足旅行業,與海峽兩岸網路購物與台灣特色商店與商品行銷之業務。[註410]

 第三節、電視台與有線電視

 一、電視台

 民國 50 年代,只有軍中及政府機關擁有電視機,收訊品質不佳,而且僅能接收國防部所設的中華電視台節目。民國 60 年前後,本縣民眾家庭逐漸開始購置電視機,唯台海遙隔,電波訊號微弱,畫面閃動不穩,只有天氣晴朗、氣象穩定時才可收到三台節目(華視、中視、台視)。每個星期四,戰地政務委員會規定軍人與公務人員一律收看華視莒光日教學節目,教師空堂沒課,亦需至辦公室收看,縣政府會以電話或派人至現場督導。

 台灣電視公司、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台皆有記者派駐馬祖,但多請軍聞社或馬祖日報記者兼任,以報導馬祖軍事建設及重大施政新聞為主。各電視台設置情形如次:[註411]

 華視:民國 60 年成立辦事處,特約記者顏軫,73年由宋志富接任。

 台視:民國 62 年 4 月成立辦事處,特約記者王毓珍,後由吳依水接任。

 中視:民國 61 年 7 月 1 日成立辦事處,特約記者吳依水,後由王木水接任。

 二、祥通有線電視

 祥通有線電視播送系統,成立於民國83年1月,由福澳鄉親曹祥通投資,最初客戶只有福澳、清水和馬港地區 100 戶左右,頻道僅 9 台。開始經營第一年的農曆年期間,經驗技術皆不成熟,訊號經常中斷,民眾抱怨不絕。祥通有線電視原計畫利用微波傳送,從南竿擴展到北竿,後來劉立群縣長執行對手曹原彰「四鄉五島同步收看有線電視」競選政見,由縣府租用海底光纜,將訊號送往北竿、東引和西莒。祥通不惜投資 100 多萬元,購買微波器材,將訊號從西莒傳送至唯一未接光纜的東莒,訊號不穩定期間,民眾收視一律免費。東引與北竿之間的海底光纜,也曾經斷訊四個多月,祥通也主動投資二十餘萬元,在東引架設臨時收訊設備,提供九台訊號,且四個月未曾收費。民國 93 年底南竿地區全部以光纖替代電纜。

 祥通投入有線電視,從器材維修到技術升級,不斷從嘗試錯誤中學習成長,一路走來,備極辛苦,期間都靠曹祥通另外投資的凱翔旅社獲利挹注,直到民國 90 年才勉強收支打平。如今有線電視已經成為馬祖民眾最主要的娛樂與資訊來源,幾乎不能一刻斷訊。全縣四鄉五島(包括軍方)收視戶已達 920 戶,頻道高達 75 台,無論收視品質與頻道數目,都已和台灣不相上下。祥通有線電視以外島有限的收視戶與艱困的經營環境下,收視、裝機、復機費用維持與台灣不相上下,祥通始終勉力經營,服務鄉親。[註412]

 第四節、轉播站

 一、教育廣播電台馬祖轉播站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馬祖轉播站於民國 96 年 1 月 23 日試播,試播當日下午四時十分至廿分,縣長陳雪生透過空中向國人發聲介紹馬祖。馬祖轉播站核配頻率為 91.5MHz。教育電台「馬祖轉播站」是該臺七個中功率頻道中,最後一個完成的頻道。

 民國96年6月29日正式開播,首日專訪縣府文教觀光單位一級主管,包括:教育局長林平銀,文化局長劉潤南,觀光局長曹爾元與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朱孟晃。

 馬祖轉播站為兩層鋼筋水泥之建築物,48 公尺高的鐵塔,安裝相關發射設備、電力備援系統、無人轉播站機器設備及異常通報系統和轉播站安全維護監視系統。電場涵蓋連江縣境內南竿鄉、北竿鄉及轉播站 66 度方位角之東引鄉、180 度方位角之莒光鄉等地區。

 教育電台馬祖轉播站透過調頻網的清晰音質,將學生、教師、上班族、家庭主婦及銀髮族所需要的各類資訊與學習內涵,立即傳送到馬祖的各個角落,讓在地居民有更多、更好的自學管道。[註413]

 二、公視馬祖轉播站

 公視馬祖轉播站於民國 84 年 7 月開播,站址南竿鄉復興村,標高 134 公尺,主要服務範圍為南竿鄉及北竿鄉。轉播站發射機為 1000 瓦 NEC 全晶體發射機 PCU-901SSP 一部,屬 UHF 頻段,第50 頻道 15686-692 兆赫。圖像訊號為 1000 瓦,聲音訊號為 100 瓦。公視馬祖轉播站發射電波並可涵蓋華中、閩、浙地區,以衛星畫面傳送公視節目,大陸地區亦可收視,透過公視優質的節目內容, 讓大陸同胞分享自由中國的民主成就、文化內涵與文明生活。[註414]

 第五節、播音站與空飄站

 一、北竿芹山播音站

 民國 67 年秋,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昇上將巡視馬祖防務,基於馬祖北竿高登島距大陸北茭半島最近處不過 9,250 公尺,指示馬防部籌設「馬祖喊話站」,對大陸沿海地區實施心戰喊話,宣揚自由地區進步繁榮,號召大陸同胞起義來歸。民國 68 年 9 月 3 日軍人節,北竿芹山播音站開播,當時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播音站,共有 48 部 500 瓦揚聲器對大陸播音,聲勢可觀。

 芹山播音站是馬祖前線唯一的心戰喊話單位,播音涵蓋範圍遠達29,000公尺,福建沿海連江、黃岐一帶皆在其收聽範圍之內,當然也涵蓋了馬祖列島,尤其是橋仔、芹壁一帶,居民對播音內容耳熟能詳,漁船經過播音站下方海域時,更是震耳欲聾。

 播音站以國語和福州話兩種語言播音,國語部分由地區女青年工作大隊負責,福州話則由曹瑞芳錄音;內容以批判共產主義暴政、宣揚三民主義、報導寶島豐衣足食為主。心戰喊話也呼籲共軍唾棄暴政,起義來歸,投奔自由成功者將給於黃金獎勵等。民國 78 年大陸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大陸封鎖相關訊息,芹山播音站不斷廣播北京天安門前的動態。播音站通常一天播放 8 至 9小時,除了心戰內容,音樂方面最常播的應屬小鄧(鄧麗君)的歌曲,所謂:「白天聽老鄧(小平),晚上聽小鄧」。

 隨著兩岸情勢日趨緩和,地區解嚴以後,芹山播音站的播音內容早已沒有心戰喊話,而代之以新聞、氣象、音樂節目等。民國80年代末期,芹山播音站的功能不再,因而停播。民國92年6月,北高指揮部計畫將播音站內閒置的播音設備運往台灣報廢,後經北竿民代反映,轉贈大澳山戰爭 和平紀念公園永久紀念展示。[註415]

 二、南竿空飄站

 民國 60 年至民國 72 年,國共對峙期間,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設有「心戰研究所」,針對中國大陸進行反共文宣戰。退輔會榮民塑膠廠曾研製五層樓高可運萬張傳單的超大空飄心戰氣球。同時,在台灣島內、外及韓國設置 10 個空飄基地。[註416]

 民國 60 年代,國防部在馬祖南竿珠螺村「軍人公墓」入口處施工,填高廣場,截斷階梯,建置空飄站「天馬基地」,以大型氣球運載心戰文宣(包括文字、漫畫與影像等)、食品、年節禮物等,空飄至中國大陸,策反共軍與大陸同胞。

 天馬基地內附設海水淡化及氫氣製造設備,24 小時運轉生產空飄大型氣球所需的氫氣,地區青年潘建國、陳傳善、陳國新、吳寶玉、陳水官等人都曾受雇,擔任生產監督、氫氣操作與協助氣球施放各項工作。

 空飄氣球除了載運反共文宣之外,也大量運送毛巾、毛毯、衣物等民生用品,以及餅乾、肉鬆、罐頭、粽子等食品。氣球散落處,引起大陸民眾爭搶瓜分。氣球空飄甚至可達閩北地區的大溪、三明、永泰與古田一帶。據稱,當時空飄之「來歸安全證」,每枚可售人民幣50元,撿獲者仍惜售, 福州人民大橋也時能見到反共文宣張貼。[註417]

 第六節、網路網站

 網際網路已成為現代人搜尋資訊、相互溝通、訊息傳播的主要媒介。本縣的政府機構、機關團體、學校社團乃至於個人設置專屬網站也非常普遍。民國 96 年 11 月,全球知名網站排名公司(http://www.alexa.com)曾統計世界各地網站的點閱流量,本縣網站列入全台排名的,僅有馬祖資訊網及馬祖日報電子報網站,以最近三個月的平均流量所產生的名次,馬祖資訊網,排名全球第214,721 名、全台第 3,423 名;馬祖日報電子報,排名全球第 407,268 名、全台第 8,274 名,其他本縣網站則不列入全台網路排名。

 一、馬祖日報電子報

 (一)網站簡介

 馬祖日報為了服務讀者,提供更為快速、便捷的新聞資訊,於民國 88 年 3 月 29 日凌晨零時正式上網。社長吳依水表示,電子報增加工作量,但業務上卻是創新突破,提供讀者更詳實、快速的閱讀介面。馬祖日報電子報為附屬於馬祖日報的電子媒體,提供快速、確實的新聞訊息,服務本縣與旅台鄉親讀者。除了即時報導地方新聞外,並且提供豐富的地方資訊資料庫,包括「新聞資料庫」、「珍藏馬祖」等,同時可以檢索民國 87 年迄今所有馬祖日報新聞內容,以及民國 46 年創刊至民國 69 年的新聞資料;對於台馬鄉親、文史工作者或學者專家而言,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查詢平台。此外,馬祖日報電子報的機場航班連結系統,與機場動態即時報導,也為進出本縣的鄉親、觀光客提供最新的交通訊息,減少往返奔波機場的時間。「馬上處理」的互動平台,能迅速反映民情,監督政府施政,善盡媒體職能。

 (二)大事記

 ‧民國 88 年 3 月 29 日凌晨零時正式上網。

 ‧民國 90 年 1 月 1 日,馬祖日報電子報網址改為 www.matsu-news.gov.tw,為了因應兩岸小三通的開辦,增加簡體字版面。

 ‧民國 92 年 10 月 11 日起,增加「珍藏馬祖-馬祖日報新聞選集之一」,收錄從民國 46 年 9月 3 日創刊號起,至民國 68 年間的重要新聞紀事、圖片及剪報。

 ‧民國 93 年 2 月 10 日,網頁更新,新增多項功能,包括「行事曆」、「每月大事記」、「大家談」及「每日焦點鏡頭」。

 ‧民國 94 年 8 月 1 日,公布網頁瀏覽人次突破 50 萬,平均每天有 942 人次上站瀏覽。

 ‧民國 95 年 8 月 22 日突破 100 萬人次進站瀏覽,平均每天 1084 人次;10 月 27 日,增添新的單元內容,有「馬祖藝術工作房」、「馬祖歷史圖像庫」,「公共活動佈告廳」、「全民寫作閱覽室」。

 ‧民國96年11月14日,全球知名網站排名公司(http://www.alexa.com)統計馬祖日報電子報,排名全球第 407,268 名、全台第 8,274 名,與馬祖資訊網同時列入全台網路排名。

 ‧民國 97 年 11 月 6 日,破 200 萬人次到站瀏覽,小幅度改版,增加「公共議題室」、「公共活動廳」、「全民寫作室」及「馬祖櫥窗」單元。

 ‧民國 100 年 3 月 17 日,突破 300 萬人次上站瀏覽,平均每天有 1122 人次上站瀏覽。

 ‧民國101年9月3日,為慶祝55週年社慶,再次進行改版,包括連結臉書可進行新聞評論、當日新聞線上查詢,增加「馬祖行事曆」、「即時新聞」、「街頭巷尾」與「島嶼國際」。

 ‧民國102年3月17日,上站瀏覽人次突破500萬,平均每天點閱人數2778人次。共設置「馬上處理」、「時論廣場」、「島嶼國際」、「社區佈告」、「旅遊討論」、「商情資訊」、「街頭巷尾」、「藝文空間」及「軍旅故事」等九大討論區塊。

 ‧民國 102 年 3 月 29 日起推出影音新聞,從傳統報紙跨足動態影音;5 月 19 日推出「機場即時動態」。

 ‧民國 102 年 7 月 18 日止,到站瀏覽突破 600 萬人次,平均每天有 1743.15 人次上站瀏覽。

 二、馬祖資訊網

 (一)網站簡介

 民國 90 年 5 月 20 日,時任連江縣議員的劉家國,經過半年的規劃與測試,歷經兩位網頁程式設計師的努力,全新建置「馬祖資訊網」網站。這個完全屬於民間且是個人獨力經營的網站,也是劉家國繼「東引深度之旅」網站之後建立的第二個網站。馬祖資訊網以全球馬祖人為服務對象,期望以「全球馬祖人網路情報中心」為願景,為全球馬祖人提供最充實、最快速的資訊,凝聚更多網友,形成高粘性的「馬祖人社群網站」,並藉由即時分享、互動討論,共同關懷地方事務,讓網際網路發揮更大的建設性與影響力。

 馬祖資訊網豐富的資訊內容、廣泛的連結系統,以及網友間即時互動的討論,創造了極高的點閱率,平均每天約 8 千多人次,每個月 25 萬人次上網瀏覽,流量非常可觀。特別是「馬祖開講」專欄,提供網友就地方議題抒發己見,臧否人物、針砭時局,往往引起極大迴響,甚至政府公部門也在網站即時回應。馬祖資訊網,也蒐羅轉載台灣及全世界媒體有關馬祖資訊報導,開放空間讓台馬鄉親上傳喜慶婚喪影片、照片,提供地區旅遊與生活資訊、文史資料、以及地區深具特色的個人部落格連結等等,成為許多地區民眾每日必訪的網站,也是初次來馬觀光客獲取馬祖各項相關資訊必先造訪的入口網站。

 (二)大事記

 ‧民國 89 年 12 月,委託極網設計工作室建構、測試網站。

 ‧民國 90 年 5 月 20 日,再委託正壹科技公司全面整修後,正式建站。

 ‧民國 90 年 8 月 20 日,陳其標出任網站副站長,協助站務管理。

 ‧民國 90 年 12 月 20 日,委託正壹科技公司更新留言板與網路公投等功能。

 ‧民國 91 年 3 月 1 日,站長卸任連江縣縣議員,獲曹以雄議員聘為助理,得以繼續專心為網友服務。

 ‧民國 91 年 3 月 1 日,張永江議員開始贊助網站及東引深度之旅網站每月 1 萬元。(民國 96年 3 月 1 日起,已改為認養東引深度之旅網站,每月贊助 3000 元)

 ‧民國 91 年 7 月 18 日,首頁再改版,並新增「文章搜尋」功能。

 ‧民國 92 年 4 月,新增「聊天室」功能,方便網友線上交流。

 ‧民國 92 年 5 月 22 日至 26 日,由於伺服器資料庫毀損,中斷服務長達 4 日,而且各討論區與留言板長期累積的文章全部流失,部分討論區需重新建構內容。

 ‧民國 92 年 7 月 19 日,移到亞維電通公司機房。即日起轉址為:http://www.matsu.idv.tw。

 ‧民國 93 年 1 月,委託非尼克資訊公司更換網站系統、重新設計網頁。由於以上工作未盡理想,2 月初與 7 月初,兩度委託思庫網路設計工作坊改善及新增部分功能,力求完善。

 ‧民國93年11月9日,上站瀏覽人次達100萬,舉辦「第100萬人上站幸運兒贈送數位相機」活動。

 ‧民國93年12月7日,原本512K頻寬不敷使用,再增購512K,網站頻寬已達1024K(1M)。

 ‧民國 94 年 7 月 1 日,經過半年規劃與製作,專為自助旅行者提供服務的「馬祖旅遊通」正式開站。

 ‧民國94年12月12日,將網站主機(一般電腦替代),更換為伺服器,加裝一顆備份硬碟。

 ‧民國 95 年 1 月 18 日,頻寬不敷使用,再增購 512K,網站頻寬已達 T1(1.5M)。5 月,再增加頻寬為 2M。

 ‧民國 96 年 4 月 2 日,上站瀏覽人次達到 300 萬。

 ‧民國 96 年 6 月,陳治龍出任副站長,協助站務管理。

 ‧民國 97 年 1 月,將組裝伺服器升級為 HP 伺服器。

 ‧民國 101 年 2 月 26 日,伺服器維護、更換硬碟,停機 8 小時。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