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兵事志


  標題:第二章 海軍駐防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29    閱讀人次:2133 )  

第三篇 第二章 海軍駐防

 自古海上作戰即有「水師」的編制,擁有專司近海和遠海作戰的戰艦。抗戰勝利後,我國接收日本降艦及美國贈與之登陸艦、護衛艦,使得海軍得以重建。

 而戍守縣境的海軍健兒,由馬尾撤退防守本縣,爾後改稱為「海軍馬祖巡防處」,以及海疆巡弋的海軍62 特遣艦隊「北巡支隊」,巡弋並控制閩浙海面,適時支援各島嶼作戰,尤其,在夜間和濃霧時。

 第一節、海軍馬祖巡防處

 「海軍馬祖巡防處」前身為海軍馬尾巡防處,駐地為福州馬尾,隸屬於海軍第三軍區司令部。38 年8 月16 日馬尾撤守,轉進平潭,9 月遷馬祖,39 年1 月改編為「海軍馬祖巡防處」,擴充為乙級編制,所屬三艦二艇,除在馬祖澳停泊一艦監視外,以一艦駐守白犬,監視大陸梅花、漳港、平潭;另一艦守北竿,支援西洋、浮鷹、北礵諸島,封鎖東冲口及三都澳出口,為確保馬祖列島,即著手擬定防區守備計劃。鞏固臺灣週邊安全,封鎖大陸沿海港灣,斷絕中共戰備來源及攻勢,並阻止其渡海企圖外,亦阻截進攻船隊於海上,消滅其戰鬥實力,配合陸軍戍守馬祖海岸,支援各島嶼為任務。

 時馬祖成立守備部,首任指揮官由該處處長關鏞兼任,陸軍副師長周中峰(後改陳威那) 為副指揮官。41 年11 月該處奉令擴充為甲級編制,所轄四艦三艇,更能發揮捍衛馬祖功能。民國44 年,海軍總司令部准在馬祖成立港口管理機構,時任「海軍馬祖巡防處」處長海軍上校陶瀾濤以業務需要,在馬祖澳建巡防處辦公樓房,設置信號台、補給課、港務課、小艇隊、水上飛機導航組、清港隊和潛水組。並另闢中山室、交誼廳、醫務室。

 45 年2 月奉令成立「海軍聯絡組」,組長由處長兼任,同年5 月管轄的「101」、「102」巡邏艇由該處建制,隸屬於海軍62 特遣艦隊,受馬祖守備區指揮部作戰管制。該組設組長、副組長、輔導長、文書官各乙員,連絡官八員,艦砲連絡官三員(分駐南、北竿、西莒艦管組),另有雷達士、航海士、電子士、補給士、駕駛兵、事務士等編制。該組任務有五項:

 一、負責馬祖地區海陸之通信連絡,適切處理馬指部之海援申請,使馬指部適時瞭解地區海軍艦艇部隊活動情形。

 二、有關作戰情報及時送達62 特遣艦隊北巡支隊。

 三、搜集海面雷達所獲之情報,會同馬指部研判後,適時通知總部和62 北巡支隊及地區海面艦艇。

 四、馬祖地區各離島交通,運補之監護任務。

 五、兼負通信及情報之傳遞,掌握當面共軍海上活動情形,適時通報有關單位。

 「海軍馬祖巡防處」的砲艇,隨時增援莒光島「閩北地區縱隊」,固守莒光列島;另一砲艇駐守東引島,使能彼此互相呼應,防禦東引等島。

 民國54 年6 月,奉國防部令核定上校處長兼馬祖指揮部副指揮官,「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改稱「馬祖防衛司令部」後,核定「海軍馬祖巡防處」上校處長兼馬祖防衛部海軍少將副司令官,佔防衛部專任員額兼馬祖巡防處處長編制。

 馬祖巡防處歷任處長有關鏞、陳威那、吳志鴻、曹元中、陶瀾濤、周非、陳繼統、張偉業、黃大川、陳安華、劉純良和李海建等。

 第二節、海軍馬祖基地指揮部

 民國61 年7 月1 日,「海軍馬祖巡防處」奉命更名為「海軍馬祖基地指揮部」,另東引成立「海軍東引基地指揮部」。本縣海軍各單位均為該部配屬單位,並由該部指揮督導,該部隸屬「海軍第三軍區司令部」。負責本區與配屬單位之軍事指揮與管制後勤支援,港防管制與設施維護,離島交通及運補的任務派遣,並協調友軍共同執行確保馬祖安全任務。成員約百餘人,由上校指揮官領導,平時該部負責本區艦艇維修與軍需品接轉,庫儲、運補及協調離島運補作業,並依令支援責任區的緊急災害(難) 防救任務;戰時,則以達成支援艦隊保衛閩海為目標。

 海軍馬祖基地指揮部時期,該部歷任指揮官如下:

 第一任指揮官李海建上校,61.07.01~62.02.04。

 第二任指揮官樊學峰上校,62.02.05~64.02.20。

 第三任指揮官黎耀菁上校,64.02.21~66.04.20。

 第四任指揮官巫舜華上校,66.04.21~67.04.30。

 第五任指揮官蔡耀東上校,67.05.01~。

 第六任指揮官陳由石上校。

 第七任指揮官程溫良上校。

 第三節、北巡支隊

 「北巡支隊」隸屬海軍62 特遣部隊,於民國45 年4 月1 日成立,由海軍副總司令黎玉璽中將負作戰指揮權,該部隊下轄支隊很多,其中,北區巡邏支隊負責馬祖、莒光、東引守備區行作戰管制,是本縣的海上武裝力量;平時確保海域安全,閩海偵巡;戰時則聯合友軍遂行反制與阻截大陸對我海上封鎖,或武力進犯,以維護本縣海域安全與暢通。

 該支隊曾在竿塘洋、白犬洋海域、閩江口或四姆嶼、七星礁、龍牙石、半洋礁、梅花外洋、平潭外洋、三都澳一帶、烏豬港和黃岐港等與解放軍艦艇接戰,衝突無數。其中「江」字號為巡洋艦、驅逐艦,「永」字號為掃雷艦,「中」、「美」、「聯」為登陸艦,「合」字號LCU 為中型登陸艇。

 北巡支隊的歷任支隊長:林鴻炳、謝祝年、李東惕、劉征、陳振民、李敦謙、陳振武、馬焱衡(以上為海軍上校)、褚廉方、陳安華(以上為海軍少將)。

 表一:巡弋本縣海域的艦艇
第二章 海軍駐防  照片

 第四節、勤務艦隊

 「台馬運輸工作」是海軍對本區的支援,早年往返台馬兩地,皆靠補給艦(開口笑),船艙擠滿人,由於載物,尤其汽油味濃厚,甲板上空氣新鮮,但得曬太陽。民國59 年,為適應外島運補需要,海軍成立「捷安計畫」小組,建造兩艘客貨輪,皆以金馬的山岳命名。3 千噸級的太武軍艦AP-518 及1 千噸級的雲台軍艦AP-519,由日本宇品造船廠建造,專事運補人員及物資,並聘雇艙間客房服務人員,屬「勤務艦隊」。讓外島軍民正式以交通軍艦作為台馬交通工具的開端,各島興建碼頭,讓交通船靠港接駁,船艙舖位分莊、敬、自、強四等級,莊艙屬單人套房,敬艙為二人套房,自艙為4 人1 間,而強艙分強1 到強13,懸三層吊床,供軍民搭乘。每當AP 交通艦由基隆碼頭開航,在經過台灣海峽中線,其艦的左右兩側,會有驅逐艦或護航艦隨行,以策安全。勤務艦隊對外島官兵及 民眾運輸,尤其春節、清明節或寒暑假執行緊急運輸任務,發揮了很大的功能。

 雲台輪於民國74 年奉令除役後,凌雲艦AP-522,萬安艦AP523 也先後加入主跑台馬兩地航線,搭載休假官兵及百姓。萬安艦於86 年3 月28 日開往馬祖途中,在基隆外海遭韓國籍商輪撞擊受損,之後外島運輸部份改由民間商船接手。勤務艦隊開航期間,艦上福利社開放,對外販售現做便當,菜色統一,每個35 元,味美價廉,常讓休假或退役官兵和百姓們大排長龍購食。90 年代後,軍租合富輪加入馬祖運載行列,載軍人及補充軍需物質,也開放部份船位供民眾搭乘。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