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人物志


  標題:何俊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15    閱讀人次:451 )  

何俊  照片

 民國43年大陳島形勢危殆,中共開始圖謀金馬,台海緊張情勢升高,風雨飄搖之際,何俊率軍接防,三度馬祖,身膺重任。當時列島幾無建設,何俊篳路藍縷,殫精竭慮,完成工事地下化、闢建道路、創設馬祖初中、開辦馬祖日報,並成立農會、漁會、工會、商會、婦女會,經略馬祖,功不可沒。

 何俊號識之,湖北沔陽人(今仙桃市),生於民國前5年12月23日,中央官校武漢分校第七期砲科、砲兵學校第五期、參校二期、參大正規班三期、石牌聯戰班五期、國防研究院四期、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

 大陸淪陷前,歷任國軍第三十四集團第一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第五十四軍第八師師長、吳淞要塞司令部上校參謀長等職。曾參加忻口戰役、鄂北戰役、崑崙關戰役及柳桂會戰。民國36年起,歷任台灣基隆海防警備旅副旅長、第三六三師少將師長、第六十九師師長,43年9月1日出任馬祖守備區指揮官。

 何俊初到馬祖,所見皆草莽山石,巍峨建築僅中正堂一座,島上幾無建設,也無公路。到任後,立刻擬訂戰地經營計畫,在「工事為先,公路第一」口號下,一面向台北申請鋼筋水泥,一面親自督導官兵,除草莽、開山石,首先著手在南竿開闢一條縱貫全島的公路幹線。

 由於輕重型機械與車輛無法運抵島上,部隊士兵僅能利用圓鍬與十字鎬等簡易工具,克難興工。當時,何俊夫人張瑾琴也居住馬祖,44年1月14日為兩人結婚廿週年,當天何俊在夫人陪伴下,照常出外督工,在工地看到戰士搬運水泥,兩人不約而同地加入行列,因此贏得「將軍夫人抬水泥」美名,成為戰地佳話。

 在將士用命下,這條南竿縱貫公路於44年2月1日通車,距何俊到任僅四個多月,當時島上多數保壘要塞及地下工事,也都接近完備。同年3月25日,華心權接防,砲兵部隊和機械化車輛,轟隆地馳騁公路,一位高級將領告訴華心權:「你應該感謝何指揮官,他替你開闢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

 46年10月,南竿由軍用大卡車改裝的公車,開始行駛於山隴與四維,每天四班。同樣由軍用大卡車改裝的北竿環島公車,也隨後在12月開辦。各島陸上交通,從昔日的羊腸小徑邁入現代化,也為往後的各項軍經建設,奠定基礎。

 除了致力構築工事與開闢道路外,何俊對於馬祖教育水準提升,也居功厥偉。45年代理華心權擔任指揮官期間,就排除萬難,籌備成立馬祖初中。經農復會補助82萬元,於46年7月1日創校,開學後,暫借介壽國校教室上課。同年10月31日於南竿中隴完成鋁皮校舍14間,學校規模初具,並訂當天為校慶日。何俊兼任校長期間,顧慮學生均為漁民子弟,多數家境貧苦,特設立學業獎勵及清寒補助兩種獎助學金,鼓勵向學,有教無類,便得中等教育更加普及。何俊兼任校長期間,經常蒞校視查教室、寢室和廚房,對學校師生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馬祖早年資訊閉塞,島上僅發行一份油印八開小報「登步報」,每天刊登中央社簡訊,約一千多字,無法滿足地區軍民資訊需求。經政戰單位當面向國防部長俞大維爭取,國防部撥發二十萬元,作為鉛印報紙「馬祖日報」籌備經費,由軍中外調人員組成臨時編制,何俊兼任發行人,社址選定馬港翁家大宅。開辦初期,由於經費短絀,困難重重,但在人定勝天信念下,一一克服,終於在46年9月3日軍人節,正式創刊。一個月後,油印的東引「神鷹日報」及東犬「軍威週報」也相繼發行,為前線數萬軍民供應精神食糧。

 地區四面環海,漁業資源豐富,當時民眾多數業漁,少數務農和經商。何俊任內,輔導民生經濟不遺餘力,先後成立農會、漁會、工會、商會及婦女會。47年1月1日,在農復會補助下,馬祖第一艘機動漁船「中興一號」在山隴舉行下水典禮,何俊親自主持。馬祖漁業從昔日的風帆動力,邁入機械化時代,也開啟了馬祖漁業數十年的榮景。

 44年春,何俊升任第七軍副軍長,後兼任馬祖守備區指揮官,於47年9月晉升中將,同年12月調台,53年退役,居住台北市,63年7月31日逝世,享年69歲。

 何俊主政短短三年多,昔日地瘠民貧,孤懸海上的馬祖,自此脫胎換骨。軍事上,工事地下化使得列島坑道密佈如蛛網,日後成為寶貴的觀光資源;文教方面,創設馬祖初中,開辦馬祖日報,大幅提升國民素質;交通經濟更是大步邁開,闢建道路、開辦公車、擴建酒廠、推動漁業現代化、成立漁農工商社團等,各項建設大幅躍進,何俊應居首功。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