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社會志


  標題: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12    閱讀人次:1351 )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第一節、連江縣衛生院

 一、沿革

 民國38 年國軍進駐前,本縣並無醫療院所,國軍進駐後,軍方衛生排(連)借住南竿鄉復興村民房,為軍民看診。45 年1 月成立「馬祖衛生院」,同年7 月,本縣實施戰地政務,遂更名「連江縣衛生院」,以當時縣府所在地南竿鄉復興村為院址,開辦公共衛生及醫療保健業務。

 民國46年衛生院於南竿、北竿、莒光、東引各鄉設置衛生所,各村置保健員,皆免費為民服務,49 年農復會補助經費增建衛生院地下病房大樓一棟,50 年連江縣衛生院興建鋁皮病房、地下病房、門診部及辦公室各一棟,可容納住院傷患30 人。53 年再補助擴建病房門診大樓一棟。54 年縣府自籌經費擴建門診大樓一棟。55 年開始接種傷寒、霍亂、破傷風、牛痘等疫苗。57 年開始家庭計畫,推行節育運動,降低出生率。

 民國60 年衛生院成立環境衛生促進組,執行環境衛生用藥之噴灑、病媒管制、飲用水井消毒等工作。63 年奉教育部核准比照臺灣偏遠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逐年保送績優高中畢業生就讀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牙醫學系,國中畢業生就讀藥劑、護理、醫技學校,自70 年起陸續返鄉服務。63 年起實施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預防接種。64 年起實施血絲蟲5 年防治計劃,68 年結束。65 年起實施學生腸寄生蟲檢查,67 年奉國防部核定,設衛生院附屬醫院,開始收費醫療作業。

 民國77 年10 月院址遷至現址(原陸軍醫院舊址),並擴大衛生院編制,裁撤南竿鄉衛生所。

 歷任院長:陳遠謀、張銘清、劉飛馳、馮志祥、亢增光、趙倫、周木森、楊文香、楊綏生、林宜秀、劉增應。

 第二節、連江縣衛生局

 一、沿革

 民國82 年7 月1 日,連江縣衛生院改制為連江縣衛生局,掌理衛生環保業務。86 年1 月新建衛生局大樓落成啟用,90 年2 月15 日縣立醫院醫療大樓落成啟用。92 年1 月連江縣政府組織改造,成立環保局,由衛生局掌理10 年的環保業務,自此由環保局專責單位接手。

 二、組織編制

 衛生局置局長一人、秘書一人、課長3 人、課員兼人事管理員一人、衛生稽查員一人、衛生教育指導員一人、會計主任一人、技士一人、技佐一人,共11 人,另約雇6 人(文書、出納)。

 北竿、東莒、西莒、東引衛生所各配置主任兼醫師一人、護士一人,西莒護士為約雇。

 歷任局長:劉增應(82.7.1~99.4.30)、謝春福(99.5.01~)

 三、業務執掌

 衛生局下設醫政藥政課、保健課、疾病管制課及食品衛生課。

 (一)醫政藥政課

 負責醫事機構及醫療人員管理、醫療品質管理、緊急醫療救護、精神衛生、長期照護、社區健康營造、離島醫療保健、衛生所及縣立醫院重擴建、全民健康保險業務及宣導、身心障礙管理、藥局、藥商、藥物、化妝品管理及其他醫政、藥政有關事項。

 (二)保健課

 負責婦幼衛生、癌症防治、中老年病防治、職業病防治、口腔衛生、視力保健、嬰幼兒發展遲緩篩檢、衛生教育、衛生所業務管理、意外事故防治、菸害防制、健康促進及其他相關事項。

 (三)疾病管制課

 負責傳染病防治、營養衛生管理、外籍勞工健康管理、食品監測及檢驗、公共衛生和水質檢驗、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人口政策的推動及其他有關事項。

 (四)食品衛生課

 負責食品衛生、廚師證照管理、健康食品管理、國民營養、研考、為民服務、資訊文書、檔案、印信、庶務、出納,及其他有關食品、企劃、總務和不屬各課事項。

 第三節、連江縣立醫院

 一、沿革

 民國81 年11 月7 日,戰地政務終止,82 年7 月1 日連江縣衛生院改制為連江縣衛生局,衛生院附屬醫院改制為連江縣立醫院,隸屬連江縣衛生局,仍負責全縣醫療服務及衛生保健工作,是全縣除國軍醫院之外唯一醫療院所。88 年開始實施軍醫支援縣立醫院計劃,各鄉均有軍醫提供門診、駐診及專科門診服務,另實施教學醫院支援縣立醫院計畫、直升機緊急後送計畫及轉診就醫交通補助計畫。89 年行政院衛生署補助3,000 萬元,縣府編列2,000 萬元預算,完成空中緊急後送機制,德安航空直昇機進駐本縣,負責緊急醫療後送、安寧返鄉及離島交通運輸等任務。

 民國89 年,衛生局長劉增應及縣立醫院院長謝春福共同規劃擴建醫療大樓,總經費一億元,行政院衛生署補助6 千萬元,縣府編列4 千萬元,90 年2 月15 日醫療大樓竣工啟用,提供縣民一座40 張病床的現代化綜合醫院。醫師宿舍及疫情處理中心興建工程於90 年10 月9 日開工,92 年2 月底竣工。91 年實施直升機全日進駐計劃。

 為因應國軍馬祖醫院裁撤,提升本縣醫療環境服務品質及符合本縣未來醫療發展之需求,總經費2 億8 千8 百多萬元縣立醫院新建醫療大樓興建工程,於民國96 年8 月動工,100 年1 月21日完工啟用,除規劃病床80 床、新建醫療大樓特別規劃洗腎室、加護病房,並有128 切電腦斷層掃描儀及各種先進醫療與病房設施。

 歷任院長:謝春福(82.07.01~99.04.30)、劉增應(99.05.01~99.9.30)、曹祥平(99.10.1~)

 二、組織編制

 編制員工28 人,臨時人員20 人,計48 人。其中醫事人員38 人,包括醫師10 人、牙醫師3 人、藥師3 人、醫檢師2 人、放射師2 人、物理治療師2 人、護士16 人;行政人員包括技工、工友、掛號人員、會計、總務等10 人。

 三、醫療資源

 衛生院時期醫療作業全賴軍方之全力協助得以全面進行,然醫護人員仍極缺乏,除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產科外,其他皮膚科、身心科、心臟內科、血液腫瘤科等,都無專科醫師診治。

 縣立醫院成立後設有內科、外科、骨科、家庭醫學科、婦產科、小兒科、復健科、牙科門診,並設有物理治療室、手術室及產房、檢驗科、放射科、胃鏡室、超音波室、電腦斷層掃描室提供了完善的檢驗器材、藥劑科並有專業藥師提供藥品諮詢服務。病床數:急慢性病床29 床、嬰兒床4 床、急診觀察床5 床,共38 床。在病人後送機制部分,一般轉診病患自行搭乘飛機或客輪;緊急轉診病患則由縣立醫院申請醫療直升機,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為優先轉診醫院。

附表1:各科室重要儀器設備(民國101 年底統計資料)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附表2:民國92 年至101 年度醫療量報表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附表3:民國80 年至101 年醫事人員統計表(單位:人)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附表4:歷年衛生醫療重要紀事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第四節、各鄉衛生所

 一、南竿鄉衛生所

 (一)沿革

 民國47 年6 月初成立南竿鄉衛生所籌建委員會,由南竿鄉長李春華兼主任委員,籌建委員劉碧嘩、陳禮崇、林添樞、念克華、吳書妹、劉金佃、林柏濟、林立俊、陳傳水等,6 月4 日在馬祖村設辦事處,召開第一次籌建會議,決定衛生所設立於馬祖村,建築經費由縣府補助5,000 元,不足之數由各村籌募之。南竿鄉衛生所於7 月1 日在馬祖村舊街落成啟用,為南竿鄉西區民眾服務。

 民國77 年10 月,縣府為整合醫療資源,裁撤南竿鄉衛生所,將醫護人員及醫療資源納入衛生院。

 (二)組織編制

 南竿衛生所成立後,編制設主任兼醫師一人,助理醫師、護士、助產士各一人。由於縣府財政短絀,醫技人才羅致困難,初期僅置護士一人,餘由軍方派軍醫支援。民國63 年起,衛生院派駐醫師及護士各一人;李金梅(62 年至77 年)、陳品方(63 年至72 年)曾擔任護士。

 (三)醫療概況

 平日門診時間,上午8 時至11 時30 分,下午1 時30 分至5 時。民國67 年駐軍5407 部隊預官軍醫官謝文進支援時,每天看診人數曾多達70 餘人。早年所需醫療器材多仰賴農復會及中國紅十字會等有關單位補助。

 二、北竿鄉衛生所

 (一)沿革

 北竿鄉衛生所成立於民國46 年,屬連江縣衛生院管轄。早年縣府醫療經費與醫事人員均甚欠缺,北竿鄉衛生所草創之初,先籌設「司藥」與「保健員」一名。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清潔,執行婦嬰保健救護與接生等工作。

 因北竿鄉並無專屬醫師,為整合醫療資源,北竿衛生所設於北高醫院內,由北高醫院撥用一間作為民眾專用掛號室,護士處理民眾掛號,並幫民眾打預防針,早年醫師與年長民眾語言不通,護士常需扮演溝通角色。

 民國79 年行政院衛生署補助200 萬元興建北竿衛生所大樓,80 年峻工啟用,設主任兼醫師、支援醫師、護士、護理助產、替代役藥師各一人。
民國88 年3 月北竿鄉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北竿鄉醫療水準跨出一大步。

 民國91 年10 月31 日,北竿「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揭幕,行政院衛生署代署長涂醒哲親自主持揭幕儀式。

 民國92 年4 月,北竿鄉衛生所擴建,總經費1,092 餘萬元,10 月完工,原有兩層樓房舍擴建成三樓,並於兩側加蓋,總面積從70 坪增加為180 坪,完成後北竿鄉衛生所開闢第二診療間,增加病房、牙科室、X 光室等,大幅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民國95 年底,北竿鄉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

 (二)組織編制

 北竿衛生所置主任兼醫師、藥師、牙科助理及護士各一人,另由縣立醫院支援護士一人,支援替代役若干人。衛生所內設置北竿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聘專業經理人一人。

 歷任主任:楊綏生(81.12.16~98.12.5)、陳行鑫(99.10.1~)

 (三)設備

 北竿衛生所設有:婦產診療台、牙科診療台、高壓蒸氣消毒鍋、心電圖機、氧氣製造機、分娩台、X 光機、簡易耳鼻喉科治療台、胎兒心音器等醫療設備,並添購洗牙機、鹵素燈、牙科治療專用椅、離心機、自動血球分析儀、自動生化儀、自動尿液分析儀、超音波設備、掌上型血氧濃度計、數位式血壓計、鼻咽鏡、自動調拌器、電子式溫度記憶組、裂隙燈檢查儀、氣動式眼壓計、全自動血壓血氧監視器、自動驗光機、胎兒監視器、藥物分包機、二人用中頻向量干擾治療儀、經皮神經刺激器、全自動銀回收機、全自動血壓計;另備有ISDN「遠距醫療」設備一組,與三軍總醫院、連江縣立醫院及東引、莒光衛生所連線。

 (四)醫療概況

 主任兼醫師每週看診五天外,每週三上午由連江縣立醫院婦產科醫師、下午由北高醫院內科專科醫師支援門診;每週四天北高醫院牙科醫師支援門診。

附表:民國92 年至101 年門診人次表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三、西莒衛生所

 (一)沿革

 民國42 年閩東北行署設長樂縣政府於白犬(今莒光),即於青蕃村和大坪村各設置衛生所,由軍醫為軍民診療服務,同時協辦公共衛生及醫事工作。45 年劃歸連江縣後,仍維持兩島各一處衛生所,稱「白犬鄉第一衛生所」、「白犬鄉第二衛生所」,隸屬連江縣衛生院,辦理傳染病之預防、種痘、傷病之診斷、救護、簡易健康檢診等,免費為病患施診;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衛生,執行婦嬰保健及救護接生等工作。

 由於早年縣府醫療經費與醫事人員欠缺,西莒衛生所草創之初,先後設「司藥」與「保健員」一名,軍中支援看護一名,門診軍醫官一名由莒光野戰醫院派駐,負責鄉村衛生保健及醫療等業務。民眾重大疾病或內外科手術,依賴軍醫「莒光醫院」支援。直至民國71 年莒光鄉青年林宜秀醫學院畢業後,先分發縣立醫院,84 年間返回西莒,西莒衛生所始有專任醫師進駐。

 民國88 年西莒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醫療水準跨出一大步。
 93 年2 月,總工程費1,500 餘萬元,設於青帆村的西莒衛生所新建工程動工,94 年4 月竣工啟用。

 (二)組織編制
 
西莒衛生所置主任兼醫師、藥師、護士及約僱人員各一人,並支援替代役若干人。

 歷任主任:林宜秀(84.07.01~88.06.30)、陳筱琪(96.09.01~98.07.31)、陳君鼎(98.08.01~101.12.31)、吳佳錄(102.01.01~103.09.30)、林佩瑩(103.10.01~)。

 (三)設備

 西莒衛生所設有婦科診療台、牙科診療台、高壓蒸氣消毒鍋、心電圖機、氧氣製造機、分娩台、X光機、耳鼻喉科治療台、胎兒心音器等醫療設備,洗牙機、鹵素燈、牙科治療專用筒、離心機、影印機等;後再增購高壓消毒器、發電機系統設備、全自動血壓計、血壓血氧監測器、電燒灼器、12 導程心電圖機、超音波直線探頭、鼻咽鏡、氣動式眼壓計、自動電腦驗光機、牙科椅、二人用中頻向量干擾治療儀、放射科資訊管理系統工作站、網路路由器、巡迴醫療車等。另備有ISDN「遠距醫療」設備一組,可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

 (四)醫療概況

 平日一般門診、內科、外科、視訊醫療、一般體檢、轉介醫療、緊急後送醫療等。防治工作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急慢性傳染病。保健防疫,如疫苗接種、教育宣導、疾病篩檢、傳染病防治。

 國民營養、優生保健、婦幼衛生、家庭訪視、各項檢驗、居家醫護服務,配合縣衛生局每年執行整合式篩檢,列管重大疾病,如癌症、高危險群定期追蹤,以期預防疾病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民國95 年底,西莒衛生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連線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透過連線,可隨時進行「遠距醫療」,西莒醫療水準邁向新的里程碑。

 西莒衛生所上午8 時至12 時、下午2 時至6 時門診,其他時間民眾有需要時,醫務人員機動為民眾看病。每週三、週五牙科固定門診,由莒光野戰醫院軍醫支援;每週二、週五,莒光野戰醫院專科(內、外、骨、神經科)醫師支援門診。

附表:民國92 年至101 年門診人次表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四、東莒衛生所

 (一)沿革

 民國42 年閩東北行署設長樂縣政府於白犬(今莒光),即於大坪村設置衛生所,由軍醫為軍民診療服務,同時協辦公共衛生及醫事工作。45 年劃歸連江縣後,改稱「白犬鄉第二衛生所」,隸屬連江縣衛生院,辦理傳染病之預防、種痘、傷病之診斷、救護、簡易健康檢診等,免費為病患施診;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衛生,執行婦嬰保健及救護接生等工作。

 東莒衛生所草創之初,先後設「司藥」與「保健員」一名,軍中支援看護一名,門診軍醫官一名由莒光野戰醫院派駐,負責鄉村衛生保健及醫療等業務。
民國88 年東莒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醫療水準跨出一大步。

 民國89 年7 月,總工程費1,300 餘萬元,設於大坪村的東莒衛生所新建工程動工,91 年10 月31 日竣工啟用。

 (二)組織編制

 東莒衛生所置主任兼醫師、藥師及護士各一人,另由縣立醫院支援護士一人,並支援替代役若干人。衛生所內設置莒光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聘專業經理人一人。

 歷任主任:陳俞宏(94.09.16~96.09.01)、陳筱琪(98.08.01~98.12.31.)、陳嘉卉(99.01.01~99.12.31)、張慧馨(100.01.01~)。

 (三)設備

 東莒(大坪村)衛生所設有婦科診療台、牙科診療台、高壓蒸氣消毒鍋、心電圖機、氧氣製造機、分娩台、X光機、耳鼻喉科治療台、胎兒心音器等醫療設備,洗牙機、鹵素燈、牙科治療專用筒、離心機、影印機等;後再增購離心機、粉碎機、高壓消毒器、包藥機、發電機、顯微鏡、夢幻型氧氣製造機、全自動血壓計、電子血壓血氧監測器、可攜式血壓機、電燒灼器、超音波乳房探頭、全電動產台、耳鼻喉科診療台、鼻咽鏡、氣動式眼壓計、裂隙燈檢查儀、顯微鏡、自動電腦驗光機、牙科診療檯、封填擠壓槍、牙科X 光機、二人用中頻向量干擾治療儀、超音波治療器、血液分析儀、乾式生化分析儀、放射科資訊管理系統工作站、視訊設備、行政管理系統設備等。

 (四)醫療概況

 平日一般門診、內科、外科、視訊醫療、一般體檢、轉介醫療、緊急後送醫療等。防治工作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急慢性傳染病。保健防疫,如疫苗接種、教育宣導、疾病篩檢、傳染病防治。

 國民營養、優生保健、婦幼衛生、家庭訪視、各項檢驗、居家醫護服務,配合縣衛生局每年執行整合式篩檢,列管重大疾病,如癌症、高危險群定期追蹤,以期預防疾病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的目的。

 民國95 年東莒衛生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連線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透過連線,可隨時進行「遠距醫療」。

 衛生所上午8 時至12 時、下午2 時至6 時門診,其他時間民眾有需要時,醫務人員主動為民眾看病。每週三、週五牙科固定門診,由莒光野戰醫院軍醫支援;每週二、週五,莒光野戰醫院專科(內、外、骨、神經科)醫師支援門診。

附表:民國92 年至101 年門診人次表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五、東引鄉衛生所

 (一)沿革

 民國46 年東引鄉設衛生所,免費為病患施診。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清潔,執行婦嬰保健及救護、接生等工作。

 早年地方政府醫療經費與醫事人員均甚欠缺,東引鄉衛生所草創之初,先後設「司藥」與「保健員」、軍中支援看護,門診軍醫各一名,由野戰醫院(後稱東引醫院)派駐,負責鄉村衛生保健及醫療等業務。

 昔日東引鄉衛生所兩度借用樂華村民宅,因陋就簡。後來東引指揮部於東引國中小旁(老人活動中心現址)興建平房1 棟,充當醫療院所多年。民國82 年8 月,由行政院衛生署補助433 萬元興建的衛生所竣工,新址位於東引鄉公所對面。衛生所歷任職員(前稱「司藥」、「保健員」,後稱「護士」)劉穎華、林良淦、林利斌、林良珍、林良英。林良珍自民國56 年任職至61 年11月30 日止,林良英於61 年12 月1 日起擔任衛生所護士助理。

 民國88 年3 月,東引鄉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

 民國96 年3 月,陳行鑫出任東引鄉衛生所第一位專任醫師兼主任。同年6 月,由行政院衛生署補助2432 萬2320 元興建,另又採購X 光機、超音波及牙科等醫療器材,總共斥資約3 千萬元,位在運動場旁的衛生所新大樓落成啟用。

 (二)組織編制

 東引鄉衛生所置主任兼醫師、藥師、X 光師、護士及約僱人員各一人,並支援替代役若干人。

 衛生所內設置東引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聘專業經理人一人。

 歷任主任:陳行鑫(96.3.1~99.9.30)、陳欣怡(99.10.1~)。

 (三)設備

 大樓樓層配置:二樓配置門診、藥局、檢驗、復健、牙科、簡易手術室等醫療空間。一樓設有留觀室、行政辦公室、貯藏室、值班室等。

 東引鄉衛生所設有:婦產科診療檯、胎兒心音監視器、牙科診療檯、牙科X 光機、牙科治療專用筒、洗牙機、鹵素燈、高壓蒸氣消毒鍋、氧氣製造機、X光機、耳鼻喉科治療檯、鼻咽鏡、離心機、復健器材、二人用中頻向量干擾治療儀、數藥機、包藥機、全自動血壓計、心臟電擊器、12 導程心電圖機、生理監視器、超音波掃描儀、陰道超音波探頭、氣動視眼壓計、自動電腦驗光機、乾式生化分析儀、主機系統、放射科資訊管理系統工作站等設備。另備有ISDN「遠距醫療」設備1 組,可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縣立醫院連線。

 (四)醫療概況

 門診時間:每週一至週五上、下午及週六上午;週六下午、週日及例假日休診。門診項目:國軍804 醫院每星期派駐內、外科系醫師各一名支援上、下午門診各一診次;內科系含心臟、胸腔、消化、腎臟等內科、家醫科、小兒科等。外科系含一般外科、心臟外科、神經外科、骨科、泌尿科、婦產科等科別。縣立醫院每週或隔週支援婦產科、小兒科及牙科。中醫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隔週前往診療。

附表:民國92 年至101 年門診人次表
第一章 衛生行政與醫療機構  照片

 第五節、軍醫院

 一、陸軍馬祖野戰醫院

 (一)沿革

 民國43 年7 月21 日,馬祖守備區指揮部在南竿牛背嶺南方山麓設「馬祖陸軍醫院」,環島中央公路繞經醫院門前。院內先後搭建了十餘棟相連的美製鋁質建築物,是當時本縣唯一醫院。52年,由國軍同袍儲蓄會撥款90 萬元,馬祖指揮部出資10 萬元,另漁會捐款30 萬元,在原址興建野戰醫院,53 年7 月22 日開工,同年11 月完工。醫院佔地500 坪,可容納傷患100 人,兩層樓建築為醫院大樓,包括病房、護理間、文康室等17 間,備沙發、寫字台、報章雜誌,內部設備齊全。

 民國68 年7 月27 日,位在仁愛村的馬祖陸軍醫院地下化工程開工,主坑道全長380 公尺,支坑道長270 公尺,合計650 公尺,坑道平均寬2 至4 公尺,高2 至3 公尺,坡度約10 度,面積36,480 公尺,約11,038 坪。坑道內增闢兩個病房區及醫療、行政、會議、浴廁等設備,坑道外興建兩層門診大樓一棟及發電、空調、廚房、太平間各一棟。71 年5 月10 日醫院搬遷至現址,更名「馬祖醫院」,行政院長孫運璿題字。

 馬祖醫院民國82 年以前隸屬馬祖防衛司令部後勤指揮部;82 年11 月16 日改稱「陸軍854 野戰醫院」;86 年1 月13 日移編改稱「國軍821 醫院」,9 月開辦全民健保業務;87 年7 月1 日又改名「國軍馬祖醫院」,隸屬國防部軍醫局;94 年7 月1 日因應國軍實施第二階段精進案,國軍馬祖醫院裁撤,另編成「聯勤馬祖野戰醫院」,隸屬聯勤馬祖地支部,停辦全民健保,僅提供軍人醫療服務。101 年12 月28 日聯勤司令部裁撤,馬祖地支部改隸馬祖防衛指揮部,102 年1 月1日醫院更名「陸軍馬祖野戰醫院」,下轄北竿、莒光、東引三所分院,負責本縣四鄉五島及高登、亮島官兵醫療照護。

 (二)編制及設備

 1、國軍馬祖醫院時期
 
 擁有內科、外科、骨科、家醫、麻醉、復健及牙科等專科醫療執行一般外科、骨科、關節鏡及整形外科等各式手術。設備有電腦斷層、超音波、內視鏡等各式儀器。病床有45 床,必要時可擴充至100 床。

 2、馬祖野戰醫院時期

 編制醫護人員計醫官6 人、牙醫官2 人、檢驗官及藥劑官各10 人、醫護兵18 人(其中醫務兵13人、護理兵5人)、放射士1人、檢驗及藥劑兵1人,另有各國軍總醫院專科醫師或主治醫師駐診。

 平時設置留觀病床5床(因應戰時需要可擴充至200床),另設有急診室、內科及外診療室、掛號室、藥局、牙醫診療室、檢驗及放射室、衛材補給等。醫療設備部份,備有X 光機2 部、心電圖機1 台、牙科診療椅2 台、氧氣甦醒器2 組、消毒器2 台、一般常規血液檢驗儀器3 台、遠距醫療1 組及城市型救護車2 部。

 (三)醫療概況

 醫院於民國80 年代陸續添購X 光機、血氧監測儀、心電圖機、牙科X 光機、心臟電擊器等主要醫療急救裝備,經歷多次組織調整後,主要負責本縣衛勤支援及協調,提供軍民門急診照護、推展防區官兵自救互助、預防醫學、醫療保健、緊急救護及巡迴醫療等業務,並執行傷患緊急處置及直升機空中後送作業。遇戰備演訓時,於南北竿、莒光、東引等駐地開設野戰醫院及衛生勤務前進支援救護點,提供防區部隊一、二級衛勤支援、傷患醫療照護、後送及衛藥材整補等作業。

 提供一般內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泌尿道感染、神經肌肉痠痛、皮膚過敏之初期治療;外科包括:一般外科之縫合、運動傷害之扭傷、肌肉拉傷、小面積之輕度燒燙傷、小範圍感染性傷口之擴創術、單純之眼科感染性疾病之治療,以及牙科一般性治療。並與臺北市立中興醫院建立遠距醫療系統連線,直接以電腦連線,傳輸影像、病情資料及病徵,取得會診協助,獲得立即之病情診斷。民國93 年至102 年累計門診數達41,720 人次。

 二、陸軍馬祖野戰醫院北竿分院

 (一)沿革

 國軍進駐後,首先在北竿鄉塘岐村設簡易醫療站。民國68 年斥資2,623 萬元,展開北高醫院地下化工程,利用午沙中興堡後勤坑道擴建坑道式醫院,於68 年8 月1 日竣工。醫院分醫療、病房、行政等3 區,包括過濾通風、給水衛生、動力照明、空調防潮等各項工程,左右2 幢連棟式建築,具備手術室、X 光室、衛材室及病房等設施。醫療人力共計76 人。

 民國87 年7 月1 日,北高醫院開辦全民健保,國軍高雄總醫院每季輪派兩位醫官前來支援,並和三軍總醫院建立電腦連線遠距看診。

 民國93 年11 月1 日裁編為「南竿馬祖野戰醫院北竿醫療分遣隊」,94 年4 月1 日改稱「聯勤馬祖野戰醫院北竿分院」。94 年7 月1 日,陸軍193 旅實施第二階段精進案,北高醫院移編至聯勤司令部,更名「聯勤馬祖地支部北高野戰醫院」,醫療人力減為40 餘人。102 年1 月1 日改隸北高指揮部,更名「陸軍馬祖野戰醫院北竿分院」。

 (二)編制及設備

 北高醫院置醫師5 人(含院長,北高3 人,高登、亮島各1 人),護理兵11 人,另外,國軍高雄總醫院每季輪派內科一位醫生駐診。北高醫院院長原本由北高師衛生營長兼任,精實案後,改由支援營衛生連連長兼任。

 座落於壁山腰的北高醫院,設置病房6 間,病床50 床(因應戰時需要,最多可擴充至200 床)及護理站,其中撥出數間做為民眾專用病房,裝有冷氣、冰箱、電視及現代化衛浴設備;另設急診室、門診部、藥局、掛號室、X 光室、檢驗室、牙科診療部、手術室、衛材補給室等。

 醫療設備部份,備有手術台4 部、手術燈4 具、X 光機1 部、心電圖機1 台、牙科診療機2 台、氧氣甦醒器1 組、消毒器2 台、生化乾式分析儀1 組、無影手術燈2 具、以及遠距醫療設備1 組。

 (三)醫療概況

 提供一般內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肌肉痠痛、皮膚過敏性疾病及精神疾病之初期治療;外科包括一般外傷之縫合、運動傷害之扭傷、肌肉拉傷、小面積之輕度燒傷、單純性骨折之石膏固定、小範圍感染性傷口之擴創術、單純之眼科感染性疾病之治療,以及牙科一般性治療。

 北竿分院與國軍高雄總醫院建立遠距醫療系統連線,直接以電腦連繫,傳輸影像、病情資料及病徵,取得會診協助,獲得立即之病情診斷。並執行北竿鄉官兵及民眾傷患接收;實施傷患後送,及停航時之緊急處置與直升機空中後送作業。

 為協助解決北竿鄉衛生所醫事人員不足,每週四天支援牙科門診,週三下午支援內科專科醫師門診;並不定期對民眾實施義診。民國93 年至102 年累計門診數達16,140 人次。

 三、陸軍馬祖野戰醫院莒光分院

 (一)沿革

 國軍進駐後,民國52 年在西莒田沃村設置簡易醫療站,另派遣醫官於東莒衛生所駐診。78 年開始在田沃村進行莒光醫院抗炸防護平面工程,10 月10 日醫院大樓峻工,提供莒光官兵與民眾衛勤支援、傷患醫療照護、後送及衛藥材整補等作業。86 年莒光醫院移編至國防部軍醫局,87 年改名為莒光野戰醫院,醫療人力約70 餘名。

 民國94 年7 月1 日國防部實施第二階段精進案,由陸軍194 旅野戰醫院移編聯勤馬祖地支部,更名「聯勤馬祖野戰醫院莒光分院」,醫療人力約40餘名。102年1月1日移編莒光指揮部,更名「陸軍馬祖野戰醫院莒光分院」。

 (二)編制及設備

 莒光分院置醫師4 人(含院長在內,東莒、西莒各2 人),護理兵10 人,另外,國軍高雄總醫院每季輪派內科一位醫生駐診。院長原本由莒光旅衛生營長兼任,精實案後,改由支援營衛生連連長兼任。

 醫療設備部份,備有手術台4 部、手術燈4 具、X 光機1 部、心電圖機1 台、牙科診療機2 台、氧氣甦醒器1 組、消毒器2 台、生化乾式分析儀1 組、無影手術燈2 具、以及遠距醫療設備1 組。

 (三)醫療概況

 莒光分院負責東西莒國軍官兵、民眾門診、急診照護、推展防區官兵自救互助、預防醫學、醫療保健、緊急救護及巡迴醫療等業務,並執行莒光鄉官兵及民眾傷患接收;實施傷患後送,及停航時之緊急處置與直升機空中後送作業。

 提供一般內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肌肉痠痛、皮膚過敏性疾病及精神疾病之初期治療;外科包括一般外傷之縫合、運動傷害之扭傷、肌肉拉傷、小面積之輕度燒傷、單純性骨折之石膏固定、小範圍感染性傷口之擴創術、單純之眼科感染性疾病之治療以及牙科一般性治療。

 為協助解決西莒衛生所醫事人員不足,每週四天支援牙科門診,週三下午支援內科專科醫師門診;並不定期對民眾實施義診;民國93 年至102 年累計門診數達21,630 人次。

 四、陸軍馬祖野戰醫院東引分院

 (一)沿革

 民國44 年,大陳島反共救國軍轉進東引,指揮官夏季屏於今保修連處搭建野戰帳篷,做為醫院臨時院所。46 年於現今東引醫院下方「武都營區」興建完成「反共救國軍指揮部野戰醫院」,直屬陸軍總司令部軍醫署。69 年9 月26 日,反共救國軍指揮部基於醫療院所現代化及地下化需要,於野戰醫院上方興建「東引醫院」,歷經3 年,於72 年5 月竣工,同年7 月7 日在恩愛山高地完成聯戰坑道工程,全院醫療人力約70 餘人。

 民國87 年7 月1 日,東引野戰醫院開辦全民健保,國軍桃園總醫院每季輪派兩位醫官前來支援,國軍高雄總醫院則與東引野戰醫院建立電腦連線遠距會診。

 民國88 年9 月1 日名稱改為「陸軍一九五旅野戰醫院」。民國94 年7 月1 日國軍實施第二階段精進案,移編隸屬聯合後勤司令部,更名「聯勤馬祖野戰醫院東引分院」,醫療人力調整為40餘人。102 年1 月1 日再更名「陸軍馬祖野戰醫院東引分院」。

 (二)編制及設備

 馬祖野戰醫院東引分院置醫師4 人(含院長在內),護理兵10 人,另外,國軍高雄總醫院每季輪派內科醫生一位駐診。分院院長由支援營衛生連連長兼任。

 醫院硬體建築座落於恩愛山腰,包括安康樓、仁愛樓兩幢主要建築物及坑道院所3 個部分。安康樓設置病房6 間,病床50 床,因應戰時需要,最多可擴充至200 床。醫療設備部份,備有手術台4 部、手術燈4 具、X 光機1 部、心電圖機1 台、牙科診療機2 台、氧氣甦醒器1 組、消毒器2 台、生化乾式分析儀1 組、無影手術燈2 具、以及遠距醫療設備1 組。

 (三)醫療概況

 東引分院主要任務負責東引地區官兵、民眾門診、急診照護、推展防區官兵自救互助、預防醫學、醫療保健、衛生藥材補給、緊急救護及巡迴醫療等工作,並執行東引鄉官兵、民眾傷患接收,實施傷患後送及因停航時之緊急處置與直升機空中後送回台作業。

 平日提供一般內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肌肉痠痛、皮膚過敏性疾病及精神疾病之初期治療;外科包括一般外傷之縫合、運動傷害之扭傷、肌肉拉傷、小面積之輕度燒傷、單純性骨折之石膏固定、小範圍感染性傷口之擴創術、單純之眼科感染性疾病之治療,以及牙科一般性治療。為協助解決東引鄉衛生所醫事人員不足,每週二、週五支援牙科門診,週三、週五支援專科醫師門診;並不定期對民眾實施義診;民國93 年至102年累計門診數達49,680 人次。

 五、高登醫務保健室

 (一)沿革

 民國44 年2 月23 日,馬祖指揮部北高指揮部派遣一個加強營兵力首次進駐高登島,北高指揮部北高野戰醫院亦同步派遣一組(4 人)醫療作業人員伴隨登島支援,開設簡易醫務保健室。

 (二)醫療概況

 保健室負責二級離島官兵自救互助、預防醫學、醫療保健、衛生藥材補給、緊急救護等衛生勤務工作。提供一般內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肌肉痠痛、皮膚過敏性疾病及精神疾病之初期治療;外科包括一般外傷之縫合、運動傷害之扭傷、肌肉拉傷、小面積之輕度燒傷、單純性骨折之石膏固定、小範圍感染性傷口之擴創術。

 六、亮島醫務保健室

 (一)沿革

 民國54 年3 月17 日,國軍執行「北極演習」,由馬祖防衛司令部北高指揮部步兵68 師203團派遣一個加強步兵連兵力進駐亮島,北高指揮部北高野戰醫院亦同步派遣一組(4 人)醫療作業人員伴隨登島支援,開設簡易醫務保健室。

 (二)醫療概況

 負責二級離島官兵自救互助、預防醫學、醫療保健、衛藥材補給、緊急救護等衛生勤務工作。

 提供一般內科,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泌尿道感染、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肌肉痠痛、皮膚過敏性疾病及精神疾病之初期治療;外科包括一般外傷之縫合、運動傷害之扭傷、肌肉拉傷、小面積之輕度燒傷、單純性骨折之石膏固定、小範圍感染性傷口之擴創術。

第二章 防疫

 防疫工作範圍極廣,包括愛滋病、生物病原災害、腸病毒、登革熱、肝炎防治、腸道、水患傳染病、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治及通報等,以及學童腸寄生蟲、頭蝨防治工作、營業衛生工作、國內港埠衛生管理及流感疫苗接種等。

 民國92 年,臺灣、香港與大陸地區爆發非典型肺炎(SARS),本縣防疫工作面臨極大挑戰。

 為防範境外SARS 病例在本縣擴散,本縣於民國92 年3 月28 日起宣佈關閉小三通作業,陳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核定,成立SARS 防治因應小組及應變中心,全面監控防治疫情之發展,確立防疫策略及措施。SARS 疫情結束後,本縣締造零死亡紀錄,安然度過危機,為本縣防疫工作寫下新的一頁。有關本縣SARS 防治工作,紀錄如下:

 (一)通報及防制:至民國92 年8 月31 日止,本縣通報個案6 人,經疾病管制局判定一人為可能病例,一人為疑似病例,另4 人則排除SARS 個案,通報個案皆已痊癒出院,另核發居家隔離書計195 張(A 級154 張、B 級41 張),自我健康管理計384 人次,有症狀人數一人,就醫後排除SARS。

 (二)防堵境外移入:實施機場、碼頭出入境人員測量體溫、填寫SARS 防制調查表及酒精消毒等防疫措施,若有體溫異常者,即請消防局救護車將個案送醫院由醫師篩檢、排除疑似SARS個案後,方可離開。

 (三)境內預防:對容易發生傳染的地區,如醫院、公共場所、學校與大眾運輸工具、集會活動等設體溫測量區,加強環境之通風設備,減少使用空調,針對所有餐飲業者、旅館業者、計程車業者發口罩,宣導於執行業務時必須戴口罩。

 (四)教育宣導:在馬祖日報刊登新聞稿及製作防疫專刊,提醒民眾提高警覺正確認識SARS,以防範疾病入侵。播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防治」宣導短片一小時。

 (五)環境消毒:協調軍方化學兵連進行社區全面消毒作業,衛生局購置大量漂白粉、漂白水分發民眾使用,並教導使用方法。

 (六)掌握本縣醫療資源,加強醫院感染控制,預防院內感染:連江縣立醫院備有兩床符合中央標準規定之呼吸道負壓隔離病房,必要時即可啟用。為減少各醫院院內感染之機會,設置發燒篩檢站,各責任醫院均成立SARS 感染控制小組,由院長負責督導,其成員除醫護人員外並包含清潔人員,並依各醫療院之需求訂定感控督導各醫院操作即不斷檢討改進。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