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觀光志


  標題:第三章 觀光行業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13    閱讀人次:932 )  

第三章 觀光行業

 民國81 年,戰地政務終止,本縣開放觀光,交通部也於同年12 月同意金馬地區申請設立旅行業。北竿機場開航後,永嘉旅行社馬祖分公司首先在北竿成立,接著八閩旅行社、三菱旅行社、馬祖三臨旅行社、桃源旅行社與龍福旅行社相繼成立,招攬業務,服務來馬觀光的遊客,並辦理小三通旅遊業務。

 實施戰地政務期間,本縣禁止觀光旅遊,民間並無旅社。一般民眾赴外島洽公、辦事,一般借住公家宿舍或親友家裡,民間稱「東家」、「歇腳」。早期漁會在山隴設有招待所,提供漁民及外賓免費住宿。軍方則有迎賓館、英雄館、休假中心等設施,供官兵洽公或候船時之住宿。戰地政務解除之後,因應觀光客的到來,本縣各村澳開始整建房舍,或新建樓房,轉為民宿或旅館,散布在各島,提供遊客住宿服務。

 交通的便捷與否直接影響觀光旅遊的興衰。本縣自民國81 年開始整建北竿大道機場,開辦民航業務,臺馬兩地行程,從原來搭船的18 小時,銳減至1 小時左右,大量縮減旅途耗費時間,也吸引更多觀光客願意來馬一遊。此外,政府補助購置的臺馬輪也取代軍方船艦,除周二定期維修外,每日航行於臺灣、東引與南竿,成為海上交通的主要載具。各離島間的航船規劃定期航班輸運旅客;而島內也提供公車、計程車、摩托車、遊覽車與中型巴士,滿足不同需求的旅客。然而,因海島型氣候的限制,春季本縣常起濃霧,夏季則有颱風威脅,氣候變化常常使得海、空交通停擺,旅客滯留臺馬兩地,非常不便,也成為觀光旅遊的最大隱憂。

 第一節、旅行社

 一、永嘉旅行社馬祖分公司

 永嘉旅行社於民國84 年9 月4 日在北竿鄉成立馬祖分公司,是本縣首家旅行社,負責人為王樹欽,經營兩年後歇業。

 二、八閩旅行社有限公司

 成立於民國90 年3 月15 日,為甲種旅行社。除了經營國內外旅行相關業務之外,並提供馬祖觀光旅遊、大陸人士來台參訪與小三通相關業務。

 三、三菱旅行社馬祖分公司

 三菱旅行社於民國90 年7 月5 日成立馬祖分公司。主要經營小三通相關業務,代辦往返臺灣、馬祖、馬尾間的機票、船票,以及金門與馬祖的觀光旅遊業務。

 四、龍福旅行社有限公司

 龍福旅行社為甲種旅行社,成立於民國93 年4 月23 日,是目前唯一設於北竿鄉的旅行社。除了一般馬祖觀光旅遊行程外,另提供海上或坑道內獨木舟體驗活動、海上賞鷗、大坵賞鹿一日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行程。

 五、桃源旅行社馬祖分公司

 桃源旅行社於民國93 年11 月14 日成立馬祖分公司,主要業務為馬祖觀光旅遊,並提供代辦小三通證照及代購船票等業務。

 六、馬祖三臨旅行社有限公司

 成立於民國94 年9 月20 日,為甲種旅行社。主要以馬祖觀光旅遊、小三通相關業務與辦理大陸旅遊行程為主。

 七、馬祖八八旅行有限公司

 馬祖八八旅行社成立於民國100 年12 月30 日,101 年10 月8 日變更為甲種旅行社。目前營業項目以本縣觀光旅遊為主,並與馬祖交通有限公司聯營,提供中型巴士出租、廂型車出租等服務。未來本縣與黃岐航線開通後,將再開發小三通旅遊業務。

 第二節、旅館民宿

 民國81 年本縣解除戰地政務開放觀光後,本縣旅遊業者看好觀光商機,開始大興土木興建旅館民宿。位於南竿鄉清水村後山的神農山莊,於民國83 年開始集資籌,由農委會補助2 千萬元,於89 年12 月動工,91 年9 月開始營業,擁有大小套房63 間,是本縣最大的旅館。同時期,設計新穎,風格簡約的日光海岸也開始營運。現南竿旅館及民宿總數約30 家,但礙於土地與房屋相關法令,合法業者僅約20 家。

 民國83 年,北竿鄉碧雲天旅社與龍興旅館也開始營運。92 年,龍興旅館業者王樹欽再籌資,經兩年設計施工,取得本縣首家合法旅社執照後,龍福山莊於94 年8 月開幕。此外,由於政府推動聚落保存,芹壁首家由古厝整建的芹壁渡假村民宿於90 年6 月開業,現芹壁民宿已超過10 家。

 東引鄉賓輝旅館開風氣之先,於民國83 年11 月開業。由於看好觀光前景,業者陳玉生拆除舊屋,原地重建6 層電梯大樓,並更名老爺大飯店,於93 年10 月開張。現東引民宿如雨後春筍,夏天旅遊旺季常一房難求。

 雖然莒光鄉觀光起步稍晚,但在民國88 年,東莒故鄉民宿率先營業,初期以接待釣客為主,後期觀光客漸增,業者李浩華於99 年購地、籌資興建新館,101 年取得「特色民宿」合法證照,對外開業,住房率蒸蒸日上。特別是東莒擁有二級古蹟東莒島燈塔與三級古蹟大埔石刻,以及保存完善的福正村傳統建築群,吸引眾多遊客遊覽,民眾紛紛興建民宿,再現東莒風華。

 一、南竿鄉旅館民宿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二、北竿鄉旅館民宿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三、莒光鄉旅館民宿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四、東引鄉旅館民宿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第三節、餐飲業

 戰地政務時期,本縣為軍事禁區,禁止旅遊觀光,餐飲業主要消費人口為駐守馬祖防區之軍人與公教人員,一般民眾極少光顧;再加上軍中也附設小吃部,甚至開放一般民眾消費,因此,本縣餐飲業規模較小。

 民國四十年代,出身東海部隊,有「一把刀」名號的倪興官師傅,在福澳開了一間「海上酒家」菜館﹐以正統閩菜打響名號,生意興隆,來本縣參訪的達官政要,都要上門光顧。蔣經國總統停留南竿期間,也曾指名請他烹調福州菜[27]。倪興官後來受聘至臺擔任主廚,並於民國68 年回到北竿,開設「嘉賓餐廳」。倪興官的招牌閩菜有「瓜燒白菜(瓜指黃瓜魚)」、「糖醋海蜇皮」、「牛奶魚肚」、「酒糟雞」等。

 此外,山隴新街尾的「寶島飯店」,為林昌芬(秋俤)經營,也是家老字號飯店。除了日常飲宴,也包辦婚宴酒席,深受民眾歡迎。菜色以閩菜為主,「糖醋黃魚」、「花生燉蹄膀」、「太平蛋魚丸」、「八寶飯」皆是其拿手好菜,在本縣頗負盛名。

 解嚴以後,本縣觀光人潮大增,各類飲食店紛紛開業,如雨後春筍在大街小巷冒出,快餐、麵食、合菜、水餃都有商家經營。近年來,餐飲業在地方政府與民間業者合作下,與臺灣及大陸的餐飲業者交流、觀摩,參與美食特展、比賽,在烹飪技術、環境衛生、服務態度等,力求提升,效果顯著;飲食類別也逐漸多樣化,特別是特色餐館的菜色,逐步朝著富於閩東風味的方向發展。

 一、南竿鄉餐飲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二、北竿鄉餐飲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三、莒光鄉餐飲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四、東引鄉餐飲業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第四節、交通運輸業

 為了因應解嚴以後大量來馬觀光旅遊的臺灣旅客,民航局斥資整建原為軍用輕航機場的北竿大道機場,並於民國83 年1 月17 日啟用。由於跑道過短,且有風山及鐵拳山聳立一旁,僅能起降十九人座的螺旋槳多尼爾228 小型飛機。85 年4 月5 日,發生飛機墜海事件,隔年8 月16 日,國華航空一架從臺北松山機場起飛的B-12256 客機無法目視跑道,未完成重飛程序,撞山失事,機上16 人全部罹難。

 經此兩次重大飛安事件,民航局委由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整建北竿機場,剷平鐵拳山,跑道東移加長,可以起降37 人座飛機。民國87 年7 月,國道新建工程局在原來僅作為軍方空投物質之小型機場原址,興建南竿機場,並於92 年1 月23 日營運啟用。從此,南北竿兩座機場共同營運,開啟本縣與臺灣之間空中交通之新頁。

 一、空中運輸

 (一)北竿機場[28]

 1. 沿革

 北竿機場座落於北竿島塘歧與后澳間,原為軍用輕航機場,經由民航局斥資整建,遂於民國83 年元月17 日啟用。惟囿於跑道狹短僅適合小型飛機起降、又跑道北端因風山與鐵拳山夾、西側有短坡山阻礙,影響航機起降。有鑒於此,民航局於89 年7 月規劃鏟除鐵拳山並將跑道東移160 米,增建長1150 米,寬30 米跑道一條,提供較大型航機起降,以增加運輸能量。

 戰地政務解除後,開放觀光,出、入旅客隨之遽增,民國92 年1 月南竿機場啟用,以疏解旅客。南竿機場礙於地形與設施所限,故每逢天候不佳,必須考量轉降北竿機場。北竿機場因南竿機場之啟用,運量下降,唯因航機起降條件與設施較為完備,其輔助功能不容忽視,尤以94 年1 月28 日新航廈起用後,不僅提供旅客更舒適、便捷、安全之航空服務外,且有助於地方繁榮與發展。

 2. 主要場站設施

(1)跑道一條:長1150 公尺,另加跑道兩端各60 公尺安全區,實際總長1270 公尺,寬30 公尺,可供56 人座DH8-300 型客機起降。
(2)滑行道一條:長890 公尺,寬20 公尺。
(3)停機坪:
甲、固定翼機坪2 處,面積1574 平方公尺,可供56 人座DH8-300 型機同時停放兩架。
乙、直昇機停機坪乙處,面積1496 平方公尺,可供BELL-412 機型停放乙架。
(4)航站大廈乙座,總面積1365.65 平方公尺,包含候機大廳、內候機室、各航空公司營業櫃檯及本站辦公室。
(5)停車場兩處〔含計程車候車處〕:
甲、舊航站:面積510 平方公尺,可停放25 輛小型客貨。
乙、新航站:可供中型車輛停車位41 個,另身心障礙停車位5 個,排班計程車位20 個。
(6)空調系統乙套、冰水主機80 噸2 台、五噸及十噸箱型冷氣機乙台,窗型冷氣機16 台,分離式冷氣機9 台。
(7)消防設施﹕ 1500 加侖泡沫消防車乙輛,150 磅乾粉滅火機6 具、火器20 具。
(8)飛航服務設施﹕包含助航設施〔歸航台、測距儀〕管制塔台、氣象觀測台、跑道頭、塔台旋轉燈、下滑指示燈(APAPI)跑滑道邊燈、千呎牌、指示牌燈、高亮度障礙燈、直昇機機坪邊燈、機坪投射燈等。

 (二)南竿機場[29]

 1. 沿革

 南竿機場原為軍方空投物資之小型機場,於民國86 年12 月31 日經行政院經建會委員會決議同意辦理「馬祖南竿機場新建工程」計畫,請交通部督導民航局在安全、經濟、實用之原則下妥為規劃後,委由國道新建工程局興建。本計畫於87 年7 月開工,91 年12 月完工,並於92 年1 月23 日正式營運啟用。

 2. 場站設施:

(1) 跑道: 本場跑道方位為03 及21, 長1,580 公尺、寬30 公尺可供DH8-300、200 及FOKKER-50 等型客機起降。
(2)滑行道:長74 公尺、寬27 公尺。
(3)停機坪:固定翼停機坪,長150 公尺、寬84 公尺, 可同時停放DH8-300 或DH8-200 型客機三架。
直昇機停機坪,長60 公尺、寬30 公尺,可停放直昇機乙架。
(4)航站大廈:樓地板面積2,872 平方米(含辦公室、機房、配電室)。
(5)停車場:可停放大型車14 輛,小型車94 輛及機車88 輛,共計196 輛。
(6)聯外道路:長457 公尺,設二至四車道,連接島上之公路網。
(7)航站四周景觀:設有公共藝術造景、植栽草坪及風景圖片彩繪。
(8)助導航設施:
甲、南竿機場塔台。
乙、歸航台--NDB。
丙、測距儀--DME。
丁、簡式精確進場滑降指示燈--APAPI
戊、塔台旋轉燈、跑道頭燈(翼排燈、末端燈、識別閃光燈)、跑滑道邊燈、千呎牌、指示牌燈、高亮度障礙燈、直昇機機坪邊燈、機坪投射燈。
己、助導航設施。

(9)三、其它設施:

甲、消防車庫、消防水池、水塔、污水處理廠集水池各乙座。
乙、3000 加崙消防車乙部、真空式跑道清掃車乙部。
丙、200KW 發電機乙台。
丁、120T 空調主機二台。
戊、監控系統一套。

 (三)航班規劃

 1. 北竿機場[30]

 每天往返北竿機場與松山機場3 班次,視情況加開航班。立榮航空公司獨家經營,機型為ATR - 72 型70 人座客機。

 2. 南竿機場[21]

 每天往返北竿機場與松山機場6 至9 班次,視情況加開航班。立榮航空公司獨家經營,機型為ATR - 72 型70 人座客機。

 二、海上運輸

 (一)臺馬間海上交通

 1. LST 補給艦與AP 艦

 戰地政務施行期間,本縣民眾因就業、求學、探親、醫療,往返臺馬,完全依賴軍方船艦,每月往返基隆與南竿、東引三至四航次。民眾搭船須持「馬祖地區入出境許可證」,集結於福澳與馬港碼頭候船(北竿在午沙港、東引在中柱港),遇有天氣、海潮特殊狀況,有時南竿軍民也須至北竿或莒光搭船。

 初期,搭乘LST 補給艦。登船時間配合潮水漲落,有時深夜凌晨,有時白天中午。船艙內有帆布吊床,為數不多;多數民眾在艙內、甲板席地而臥,顛簸16至20小時抵達基隆,旅程極為辛苦。

 民國60 年,海軍「安捷計劃」向日本廣島的宇品造船廠訂造兩艘AP 艦,3000 噸級為AP-518「太武」艦,航行高雄與金門;1000 噸級為AP-519「雲台」艦,航行基隆與馬祖,航行期間海軍仍需派兩艘驅逐艦護航,以維安全。64 年起,海軍委託國內造船廠,陸續建造AP-522「凌雲」艦、AP-523「萬安」艦、AP-524「雲峰」艦、AP-525「武岡」艦、AP-526「新康」艦。AP 艦航行時間約需8 至10 小時;船艙內有帆布吊床,備有被褥枕頭,由於床位有限,僧多粥少,往往不敷需求,許多民眾仍須攜草蓆打地鋪,度過漫長搭船時光。

 2. 連江快輪

 民國79 年,基於軍方AP 艦航速過慢,載客量有限,本縣民眾陳振清、陳書建、陳德玉、曹昇華、張金財、邱清成結合臺籍人士王禹敬、郭錦榮等人,集資近一億元,自澳洲購進450 噸連江快輪,可載客365 人。81 年1 月正式開航,行駛淡水與南竿間,航程僅需4 小時,大幅縮短臺馬航行時間。連江快輪平底,船身較輕,顛簸極劇,臺灣海峽海象不穩,搭乘極為不適;且單程票價1200 元,一家四口來回臺灣需花費近萬元,民眾搭乘意願不高,而且軍方規定軍人不得搭乘。

 連江快輪雖努力開發臺灣客源,但本縣旅遊、觀光條件尚未成熟,飯店、旅社條件不夠,種種不利條件下,連江快輪在苦撐11 個月後宣告結束營業,臺馬交通又回復到AP 艦往來。

 3. 臺馬輪

 民國81 年解除戰地政務,來馬旅客大增,AP 艦與北竿機場的運能已無法滿足旅客需求。86 年,首任民選縣長曹常順與立委曹爾忠,結合地方民意,極力向中央爭取,終獲補助2 億餘元,向日本購買一艘中古客貨輪。並於7 月15 日駛抵本縣,加入營運。

 臺馬輪為日本臼杵船廠製造,民國74 年(1985)建成,航行於九州與四國之間,屬於內海渡輪。縣府透過中央信託局,於86 年完成採購,經過整修,大幅增加臥舖數量,並裝置先進的航行設備「平衡翼」,增進航行的舒適度。93 年,再由中央補助1 億4,600 餘萬元,二度進行大修,更換輪機組件、購置全新發電機、增設「簡餐咖啡廳」與「殘障專用電梯」,並加強改善客艙設備,提供旅客寄物等服務。

 經此二度大修,臺馬輪的航行速度與舒適度,均有明顯增進;尤其增設了視野開闊與寬敞舒適的簡餐咖啡廳,更提供了旅客愉悅的餐飲休閒空間,兩台大型液晶電視,播放本縣風光與中外影片,使得往返於臺灣與本縣的海上航行,不再感覺冗長。

 臺馬輪先後委託臺灣航業公司與新華航業公司營運至今。

(1)基本設備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2)航行時刻

甲、基隆開(先馬後東)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乙、基隆開(先東後馬)
第三章 觀光行業  附加圖片

(3)替代航班

 臺馬輪固定於每週二停航維修,與軍方訂定合約,固定由軍方載送兵員、物資的「合富輪」替代開航。

 (二)島際間海上交通[32]

 1. 南竿—北竿

 早年本縣島際間物資、人員運送,都靠漁船或海軍LCU 或LCM 補給艦執行,後來政委會向民間租船取代軍方船艦。最早租用商船「安勝輪」,改裝後作為客輪兼運貨,但航速、設備都難以滿足民眾需求。民國67 年,老舊的「安勝輪」除役退休,改由臺灣貨船「鴻達輪」代替,但因不熟悉本縣海域,觸礁沉沒,再改由「祥興輪」擔任,仍屬軍租貨船,南北竿航行時間約需一小時。

 民國77 年,本縣民間人士張依伙、王偉中集資1500 萬元,從日本購進350 噸級、260 個座位、航速12 節的「慈航輪」行駛南北竿及南竿至莒光的航線,是本縣第一艘純客輪。

 民國82 年,戰地政務解除,配合北竿機場啟用,本縣民間人士籌組「北竿海運」、「馬祖海運」、「龍興海運」海上交通公司,陸續購入「愛之船」、「鴻順一號」、「鴻順二號」、「豪華愛之船」、「永昌號」、「龍興號」、「利隆號」等,行駛南北竿之間,初期都以招攬散客方式營運,每天航班不固定。為避免業者惡性競爭,損及旅客權益,縣府實施補貼制度,要求業者行駛固定航班。從每日2 班,逐步增加為4 班、8 班、11 班,並曾實施夜航;航程也縮短到10 餘分鐘,離島交通大幅改善。

 民國95 年,所有交通船再整併為吉順一、二、三號,南北竿航班自上午7 時至下午5 時30 分止,南竿每準點、北竿每半點對開一班,遇夏秋觀光旺季或縣府舉辦大型活動時則機動加班。

 2. 南竿—東西莒

 南竿—東西莒航線早期也是由航行於南北竿的「安勝輪」與「祥興輪」擔綱。民國77 年,「慈航輪」取代「安勝輪」與「祥興輪」加入輸運行列。

 民國82 年,北竿地區民眾購進「愛之船」、「鴻順一號」等小白船,也曾經支援南竿—東西莒間航線疏運。84 年,「慈航輪」與國防部合約終止,且船齡老舊,船速太慢,已不符經營效益,遂退出離島航線。

 民國85 年縣府購置「連江一號」加入營運,但因船隻設計不良,不僅航行時震動過劇,顛簸不已,油耗更是驚人,行駛一年多後即因故障而擱置,另行購進「順風號」,負責南竿—東西莒航線。100 年以後,由噸位更大的「馬祖之星」加入營運。南竿與莒光間航線規劃「先西後東」與「先東後西」兩種航線,機動調整,航行時間約為45 分鐘。

 3. 南竿—東引

 南竿—東引間交通早期極為不便,必須搭乘航程為先東後馬,或先馬後東之軍方LST 補給艦與AP 艦,方能成行。戰地政務解除後,兩地往來趨於密切,初期北竿鴻順號曾協助疏運,後來連江一號、順風號也陸續加入。

 臺馬輪開航後,配合「東馬臺」、「馬東臺」航班往來尚稱便利。民國90 年,曾規劃每年4月1 日至9 月底,配合觀光需求,民間小白船每天行駛南竿東引間來回一趟,95 年起停止。

 民國94 年,臺馬輪曾試行「東馬東臺」航班,後因成本、時間因素考量作罷。楊綏生當選縣長後,為發展東引觀光,於101 年起每年夏季實施兩天一趟「東馬東臺」航班。現今南竿—東引離島航線,仍仰賴臺馬輪維持,冬季視天候狀況飛航直升機以補離島航線的不足。

 (三)小三通航線[33]

 本縣與福州之間,自古以來往來密切,兩岸分治後隔絕數十年,民國76 年開放大陸探親以來,兩岸交流快速成長。83年,立委曹原彰擔任召集人結合金門人董志謀、翁明志、楊樹清等人組成「金馬與大陸小三通策進會」,首先提出金馬與大陸小三通說帖,積極推動「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經過各方多年努力,政府終於在90 年1 月1 日開放金馬小三通,次日連江縣長劉立群率領五百多位鄉親搭乘臺馬輪,經由馬尾轉赴湄洲媽祖廟進香。

 民國90 年7 月本縣民間人士林火孟、陳尚武、王詩如、曾林官、陳開壽等人籌組大和航業公司,集資四千萬元,購置閩珠一、二號客輪,投入兩馬航線經營,最初每週僅跑週二、週五兩班,由於票價昂貴,客源稀少,政府又沒有補貼,經營極為困難。後公司局部改組引進新股東,並獲得政府補助,經營漸上軌道。

 民國92 年底,陳書建、陳書平、陳書朝、曹依好、林善清等人結合金門人楊肅元,斥資3700百萬元,籌組長億海運公司,引進金龍輪,93 年初加入兩馬航線,初期和閩珠號一樣跑週二、週五上午航班,後取得馬尾航政單位同意,改跑週一、三、五下午航班,並積極開發台商及大陸配偶客源,逐步增加至週一至週五每週五班,94 年再增為每週六班;另方面、閩珠從每週兩班再增為一、三、五上午三個航班,後因政府補貼用罄,僅靠本地客源,大和營運陷入困境,乃於94 年7 月與長億業務相互協運,共同經營兩馬航線。

 小三通實施之後,出入境旅客數量由首年的4,096 人逐年增加,至民國98 年全年旅客數量達90,333 人。98 年9 月兩岸正式直航後,臺灣與大陸之間飛航班次日增,嚴重影響馬祖至馬尾的航線營運,搭乘人數日漸萎縮。101 年全年出入境的人數驟降至35,303 人。馬祖至馬尾的航線從全盛時期每日往返三航班,時至今日,該航線目前每日僅一航班往返。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