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志 觀光志


  標題:第一章 飲食  
  作者:網管    ( 發表時間:2016-06-13    閱讀人次:519 )  

第一章 飲食

 第一節、庶民飲食

 馬祖列島四面環海,由於島小地狹,土地貧瘠,不適稻作種植,早年除少數澳口種植少量稻米外,先民以番薯作為主食。番薯洗淨剉番薯簽,曬乾後儲存在木楻裡,三餐取出加水煮食。多餘的番薯堆放在地窖中備用,切塊、剉絲或製作地瓜餃皆可。

 早年本縣民眾多以捕魚維生,漁產豐富多樣,因此發展出以海產為主的飲食文化。一般家庭常用陶甕醃製小魚、小蝦而成「鹹配」,半個月後可食,多用以佐食番薯飯。而帶魚、黃魚、螃蟹、鯧魚、蝦皮量多質優,價錢便宜,為一般家庭經常吃食之魚種。魚蝦醃製的蝦油,色澤金黃,味道鮮美,也成為烹煮海鮮,或日常吃食重要沾料。各式魚類也可製成魚乾保存,帶魚乾、黃魚乾及鰻魚乾最為常見,白力魚醃製後製成糟白魚甚至外銷香港。

 島嶼冬日嚴寒,民眾以糯米加酒麴釀製老酒之風氣頗為興盛,老酒濾後留下的酒糟,加一些鹽,即成為美味的調味品,亦是烹調海鮮、雞肉、豬肉的重要佐料,如紅糟鰻、紅糟肉與紅糟雞等。

 老酒香醇亦可入菜,麵線煮熟撈起入老酒,酒香撲鼻,老少咸宜;老酒加生薑與油煎過的雞蛋共煮是婦女坐月子的補品。

 海產魚類也可加工製成美味可口的點心如蠣餅、鼎邊糊、繼光餅夾丁香魚等;魚類加工製作的魚麵、魚丸、魚燕等,更是年節宴客不可或缺的吃食。此外,退潮時於潮間帶採集的貝類、海螺,包括:淡菜、佛手、海瓜子、蠑螺、海鋼盔、藤壺、海垢、牡蠣等,無論清煮、油煎、快炒,都極為鮮美,是本縣極有特色的海味佳餚。

 第二節、美食料理

 民間庶民的小吃料理,最能體會「以海為田」的文化特色。自開放觀光以來,本縣餐飲店如雨後春筍在大街小巷紛紛冒出,所推菜色多以傳統佳餚為主。有些菜色源於本縣傳統酒席宴客之菜餚,原汁原味,盛盤待客,如糖醋黃魚、紅糟鰻、魚丸湯等;有些口味偏腥偏鹹,外地遊客可能無法適應,亦加以精緻處裡,如藤壺蒸蛋、熱炒魚麵、醋醃海苔等,基本上都能保持海島風味。

 外地遊客在體驗過本縣的石屋聚落,觀賞過山海美景,感受到戰地氛圍之同時,得以品嘗風格獨具的特色飲食,應是旅遊過程最值得回味的經驗。

 一、炸紅糟鰻

 馬祖海域海鰻數量豐富,為地方居民常食用的魚種。炸紅糟鰻是一道美味又道地的家庭料理,也是許多風味餐館的招牌菜。紅糟鰻的製作先將魚身切成狀,佐以紅糟調味,裹粉入鍋油炸口味。

 剛炸好的紅糟鰻肉香骨酥,入口可吃到酥脆的外皮、酥甜的魚肉、也能吃到酒糟的香氣。

 二、紅糟雞湯

 紅糟雞湯是本縣的家常料理,也是傳統的補身料理,傳統的女人作月子,均以紅糟雞來調養,紅糟雞的料理多選用放山土雞,佐以紅糟、老薑快炒,再加入老酒煨煮,紅糟雞湯溫暖滋補,為冬令時節的絕佳食品。

 三、紅糟炒飯

 紅糟為本縣傳統料理的重要佐料,常見於傳統的菜餚之中,例如紅糟雞、紅糟鰻等。但是在開放觀光之後,民間開始嘗試在炒飯中加入紅糟做成紅糟炒飯。這道顛覆傳統的料理,廣受好評,現在已成為本縣的特色美食。

 四、炒魚麵

 魚麵是本縣的傳統麵食,早期因為缺乏漁獲的冷藏設備,所以多將多餘的魚曬成魚乾,或將魚肉和上太白粉,製作魚麵以利保存。時至今日,這項傳統食品成為遊客到訪本縣的必嚐美食。

 魚麵以新鮮的魚肉製作, 富有鮮味且久煮不爛,餐館多以熱炒的方式料理,冬令時節則多作為火鍋配料,加入鍋中增加風味。

 五、炒花蛤

 本縣潮間帶海產豐富,夏季時盛產花蛤,是本縣最富盛名的貝類,廣為民眾食用,其肉質肥美鮮嫩,佐以蒜頭快炒的方式料理,最能吃到它的鮮甜。

 六、清蒸佛手

 學名「龜足」,又稱「佛手」,本縣居民亦稱它為「筆架」,因其形如桌上筆架而得名。少見於臺灣本島,每年冬春間肉肥,其肉色淡紅,料理方式多以清蒸或以白糖加少量的紅糟油炒,味道鮮美,肉質甘甜。

 七、水煮淡菜

 淡菜學名「貽貝」,又名「芙蓉貝」,俗稱「殼菜」;殼內則現真珠色,微帶紅,肉色黃白,生長於淺海岩礁處。含豐富蛋白質、碘、鐵及女性荷爾蒙,性溫補。每年夏天是淡菜成熟季節,昔日本縣居民多利用退潮之際,深入潮間帶或礁岩採集。近年來,淡菜養殖技術已突破,每逢夏令時節,價格平實的淡菜大量供銷於市,供饕客品嚐,淡菜的料理方式以水煮為主,滋味絕佳。

 八、清燉竹蟶

 竹蟶棲息於泥質潮間帶,早年本縣莒光鄉附近海域數量頗多,隨海洋環境變化,近年來產量銳減,已少見野生竹蟶。目前餐館中所販售的均為養殖的竹蟶,傳統使用熱炒的方式食用。也有餐館推出養生的竹蟶料理,以中藥材如蔘鬚、黃耆、枸杞等加入湯中一起燉煮,口味十分鮮甜,極具滋補功效。

 九、老酒黃魚

 黃魚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肉質細緻,骨刺少,易消化,不論紅燒、煎炸、糖醋,味道都極鮮美。近年來,本縣一般餐館流行的食法,是將黃魚去鱗、去內臟後,不加任何調味料,用老酒清燉,吃起來帶著濃濃的酒香,很受遊客的青睞。

 十、鼎邊糊

 本縣的鼎邊糊,與臺灣本島的鼎邊趖看來相似,卻有截然不同的風味。鼎邊糊的湯底選用豬大骨、蛤蠣,細火熬成湯頭,配上當令鮮魚、木耳、蔥等配料,製成鼎邊糊的湯底。另以在來米現磨而成的麵糊倒入鍋中吸收湯汁精華,口感柔滑順口,深受到當地人喜愛,口耳相傳下,慕名前來品嚐的觀光客也不少。

 十一、老酒麵線

 本縣氣候寒冷,每逢冬令時節家家戶戶多製作老酒,寒冷的時節中,老酒也成為料理上常用的佐料,藉以達到暖和身體的功效,老酒麵線即是代表性的料理。在氣候冷冽的寒冬,一碗老酒麵線就能讓人通體溫暖。老酒麵線的料理過程簡單,首先將老薑切絲加上少量肉絲入鍋加油爆香,隨後加水、置入麵線,煮滾後加入老酒即可,視口味與喜好的不同,可加入煎蛋或其他配料。

 十二、蠣餅

 蠣餅是本縣傳統地方小吃,原料是在來米和黃豆,磨成漿後,加少許鹽調味,再將特製的圓形小鐵鏟加熱,舀少許漿於其上,很快地就煎好一層薄皮,然後在中間放入由碎肉、熟的小米粉、牡蠣、生蝦仁等海鮮當作內餡,最後於餡上再覆蓋一層漿,在上面加幾粒花生仁,下鍋炸過後,就成了黃澄澄引人垂涎三尺的蠣餅。

 十三、白丸

 白丸是本縣傳統的小點心,方便易煮又好吃。製作原料為糯米與在來米,將兩者混合浸水六小時以上,取出後磨成漿並榨乾水份,揉製成小指粗細的長條狀,以每0.5 公分的寬度折斷,並壓製成鈕扣狀,曬乾後儲存。食用時入水煮熟,佐以砂糖即可食用。

 十四、地瓜餃

 地瓜餃為本縣最具特色的甜食小吃之一,當地人又稱之為「黃金餃」。外皮以甘藷與太白粉製成,內餡為花生、糖混合,加上酌量的五香粉、豬油與蔥末,可煮甜湯,也可油炸食用。

 十五、魚丸湯

 本縣的魚丸分為包餡與不包餡兩種,是本縣特色的小吃,主要由鮸魚、馬加魚等魚肉做成。

 傳統的手工魚丸嚼勁十足,魚肉的鮮味十分可口,是常見的家常料理,通常本縣的魚丸在料理的方式上多煮成湯,較為特別的是,在地的吃法會以手工米醋,加入湯中提味,風味獨特。

 十六、繼光餅

 相傳繼光餅的發明者,是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為免炊煙暴露部隊行蹤,製作出燒餅,讓士兵便於攜帶食用,因而得名。昔日繼光餅為本縣宴席常見菜餚,一道油炸過的繼光餅,中間切開,將蚵仔煎蛋夾入後食用。近年來,由於觀光的推展,繼光餅成為遊客到本縣必定會品嚐的點心。

 繼光餅的製作以老麵揉製成餅,以炭火或烤箱烘烤而成,十分受歡迎,俗稱「馬祖漢堡」。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