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竿 鄉 志


  標題:廢墟中的一顆寶石 
  作者:羅葉    ( 發表時間:2006-01-05    閱讀人次:2356 )  

作者:羅葉

 廂型車蜿蜒繞過芹山腰際,在即將陡降的路口停止時,我看見了古樸滄桑的芹壁村。聚落位於馬祖北竿島北岸正中央,目視即可遙望大陸沿岸,從西側隘口放眼看去,二百公尺長的甬道居中貫穿,海拔約莫二十五公尺,花崗石屋分布兩旁--左側沿階下築直逼海面,隔著臨海道路便是沙灘,灘外八十公尺處盤踞著一座「烏龜島」;右側建物順沿甬道轉折排列,後排石屋傍山攀升,總數約莫百餘戶,如今僅剩十戶人家。在陰霾北風中,面對這廢墟般的聚落,我們絲毫不感心寒,反倒迅速愛上了它。

創造異質空間
 「我們」是前來參加「芹壁村藝術家進駐活動」的五位成員,包括活動規劃主持人陳朝興(藝術評論家)、林銓居(現代水墨畫家)、林保寶(本名林信義,報導攝影家)、Chris Stowers(譯名史道華,英國籍報導攝影家),以及被冠上「詩人、文學家」頭銜的我。至於這項活動緣起,則是文建會與連江縣社教館合作主辦,委由推展「長住馬祖」運動的連江縣議員曹以雄、陳貴忠及芹壁村歷史保存計劃主持人陳朝興共同執行,旨在「藉由不同藝術工作者對此地的多重體驗與觀察,各自進行藝術創作,相互激發思考記錄,試圖為此地累積多元的文化資產,進而展開有機的地方性文化藝術產業,豐富一個具有生命的聚落成長和再生。」
 上述這段冠冕堂皇的說帖,或許是為了向官方經費有所交待。對我個人而言,內心期待的是認識當地人文、間或創作研習,至於能否「與地方人士對話」、「創造一個地點社區的新火花、新生命」、「使得一個文化歷史保存的聚落,乃至於島嶼開發,走向有機而自主的再造機制與運轉」,則非個人所能把握的了,我們謹懷著觀察學習的心,接受這九天八夜的洗禮。
 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朝興帶著我們初探芹壁村,匆匆走看花崗石屋,那硬石鑿砌的雙層牆(厚約一呎)方形窗,福杉樑柱、黑土地板、紅瓦屋頂,乃至覆壓瓦上防範風掀的石塊,在在予人深刻印象。負責接待我們的「北竿文化推展協會」(簡稱文協),選借了一間空屋充當工作室,牆外爬滿薜荔藤葉,遮蔽之間果實纍纍,看得我們立刻希望住進來,但因旅社已租妥,工作室裡又空無所有,因此決定從第二天起進駐芹壁。
 這次活動內容大致分為:個人在地創作、預帶作品聯展、演講及創作研習營、事後編製進駐記錄與創作合集。首日傍晚由陳貴忠議員作東,吃了一頓美味海鮮後,第一場節目就上演了。這是由Chris Stowers主持的Show,地點在北竿鄉民眾服務社(亦即當地的國民黨黨部),從事報導攝影工作的史道華曾經旅行世界四十餘國,他準備了近七十張幻燈片,包括土耳其、紐約、上海、香港、印度、寮國等地的風土見聞,透過朝興的翻譯,一篇篇故事在白牆上栩栩演出,可惜現場觀眾約僅十餘人,未能讓這些創作發揮最大效果,反倒是身為朋友的我們,首度有系統地欣賞了他的作品。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藝文界朋友未必清楚彼此真正在忙些什麼,而文化田野工作亦非一蹴可及的,特別是在這側重政經議題的地區,要居民們頂著夜黑風寒出門觀賞幻燈片,大家寧可窩在家裡看電視,這便對我們形成挑戰,所幸它是隨著活動進展而愈見回響。
 翌日上午,先到陳貴忠議員住家的后沃村參觀、瀏覽閩東建築、寺廟、與廢棄的戰壕碉堡,稍後便轉往芹壁村整理工作室,待茶水文件枕被一應俱全後,開始布置作品展聯展的場地。
 這是距離工作室不遠的一棟空屋,長方格局,十二坪大小,通往二樓的木梯幾近腐朽,一樓則是三面石牆,另一道木牆已經不在了,改以曬蝦米的竹篾垂掛隔間。那兩公尺寬、五公尺長的大張竹篾,著實令人眼亮心癢,我們略做評估後,為免作品貼壁受潮,決定從屋樑以釣線下放懸掛展出,包括保寶的八張黑白照、史道華的六張彩色照、銓居的四幅水墨畫,外加我的兩首短詩,到第三天中午布置完畢,共用五盞投射燈照明,當燈光烘托在石壁與褐黃竹篾上,呈現出一種既古典又後現代的寧謐氛圍,令人難以言喻。
 直到整個活動結束,作品們都掛在那裡,期間斷續有民眾前去參觀,但無從得知他們的觀感。就我個人認知,保寶的台灣城鄉景物、史道華的異鄉風情、銓居的山水昆蟲、以及銓居為我書法抄寫的兩首詩,在本質上是不協調的,嚴格說來形同拼湊,諸如內容是否恰當、互動是否有效?想必都會面臨質疑,但其最大意義不在於整體一致的張力,或許,「創造異質空間、讓觀眾隨機送發新火花」,可以為它做個註腳吧!

刻板印象改觀
 在我們的進駐生活中,三餐委由「袁小姐」炊煮,她是文協前總幹事陳世鑽的夫人,廚藝絕佳,讓我們享盡口福。住處包括工作室與芹壁村天后宮的大倉庫,工作室因門窗縫漏,入夜沁寒;大倉庫則是關起門來密不透風,裡頭擺滿了節慶飾物;傀儡頭、民俗字牌、元宵燈座……,或放或掛,狀甚詭異,睡起來卻像有各路神佛隨侍庇護,好一個高枕無憂的安樂窩。
 平日交通往返,若非搭乘「碧雲天」旅店老闆王禮義的廂型車,便是麻煩文協義工戴送,諸如現任總幹事王天和、李中心、陳世鑽(三人皆任職於北竿電信局),文協理事長陳貴忠更是日日探視,添補所需。除了他們經常前來談天品茗、痛飲老酒,另有幾位義工如陳秀玲(板里國小教師)、倪秀娟(鄉代會職員)、蕭如芳(軍方福利站職員)、現任芹壁村長王安民……,也帶來野戰口糧或各式餐飲殷勤招待,真讓「白吃白喝」的我們愧愛交加。有趣的是,他們幾乎都具備「軍公教」或「國民黨」身份,使我發現:站在關愛鄉土的立場上,既定的政治標籤並非那麼足夠考量。不論任何黨派皆都有熱心奉獻者,而這正是我們該去結交的朋友。
 文協義工的悉心照料使我們生活無虞,在未安排活動的空檔裡,各自進入創作領域。保寶帶著愛狗與相機四處獵取鏡頭,順道進行人物訪談;史道華也揹起攝影裝備,穿梭於石屋狹道間,細心捕捉風土神韻,並且為我們拍攝活動存影;銓居則是在散步中尋找靈感,或以炭筆素描,或用水墨油畫,偶爾摘些植物枝葉回來臨摹。他們的工作進度頗見成效,唯獨我文思駑鈍,九天八夜裡既未作出一首詩,也沒寫成一篇文,就祇是默默筆記、抽煙冥思。
 有時大家結伴爬山,有時自個漫步隨想,但因經常有朋友來訪,工作室裡不能鬧空城計,陳朝興便時而留守,擔任對外發言的代表。其實,與義工或村民聊天是很有意思的,祇不過我們珍惜短暫天光,渴望爭取創作空間,因此多少會躲開白天的閒聊,特別是與官員對話。而在這整個進駐過程中,「馬祖日報」天天都有相關報導,主跑北竿新聞的記者陳鵬雄走動頻繁,我們也相對輪流供稿,讓讀者略知進駐者的想法。這便產生一個微妙的互動--原本我們是來觀察體驗的,角色位居「採訪者」,對象是芹壁村相關文史;但為求宣揚活動理念,偶爾也不得不成為「受訪者」,變成外界注目的焦點。這樣的角色交纏,多少會造成干擾,祇好將它當作聊天交朋友,但我仍舊擔心導致喧賓奪主的反效果。

重塑家族歷史風貌
 在一連串進駐活動中,有兩場節目對我個人深具啟發性:一是由銓居主持的學童寫生研習營,一是保寶的Slides Show;我想,對於芹壁文史重建工作,它們也頗具參考價值,所以要特別加以介紹。
 寫生活動安排在第四天下午進行,經由事先聯繫,五、六位老師總共帶來百餘學童,包括國小與國中生,為整個芹壁村注入鮮明活力。銓居先帶領他們參觀聯展作品,簡略說明後,各自尋找寫生地點;在北風呼呼中,學童們不減嘻笑、邊畫邊玩,銓居則是反覆穿梭於學童間,悉心指點、適時鼓舞,讓整個活動節奏順暢,直到傍晚將作品相互觀摩後才結束。
 這些學童中,有許多人的直系長輩曾經住在芹壁村,由於馬祖地區從一九五六年到九二年實施戰地政務,導致舊有漁業沒落,而七○年到八○年代間又有大批民眾移居台灣,在這般現實條件變遷下,芹壁村幾乎淪為廢墟;因此,當後代子孫回到故土寫生繪畫,便格外具有歷史意義。朝興特別將全部作品收集起來,以供日後研究參考,儘管學童們的筆觸不甚精確,構圖著色卻自成想像天地,流露出一種直觀印象,說明了山海石屋的聚落特色。當夜我們瀏覽畫作,深為若干「神來之筆」感動折服,而從這些圖畫中,我彷彿也看見芹壁村浴火重生的希望。
 隔天晚上便是保寶的Slider Show登場,幻燈片演出分三階段:一是他前兩年在台灣各地的旅行攝影;二是參加這次活動前七天的生活剪影,從那些台北景象中,間接呈現兩地的對比差異。而第三部份是最精彩的,他展示自己正在進行的家族史調查計劃,命名為「雲林莿桐最後的望族。」
 保寶的曾祖父崛起於雲林縣莿桐鄉,日據時代曾在東勢鄉開墾千餘公頃農地,躍居地方富紳,卻在國府遷台後家道中落;由於早年家境富裕,祖父與父親都愛玩相機,他便也在耳濡目染下醉心攝影,他父親當年在馬祖服役,拍攝了許多歷史鏡頭,而祖父更留下數量可觀的影像紀錄,被他意外發現後,萌生調查家族史的念頭;這項計劃獲國家文藝基金會的經費補助,目前已大致完成,不久後即將出版問世。保寶特地帶來這些幻燈片,他以自己為例,說明人人都可以製作家族史,而且就是從現在做起,即使缺乏足夠的影像紀錄,也可藉由耆老口述或其他方法,重塑一個家族乃至地方村落的歷史風貌。
 這一場幻燈片表演發人深省,也帶動觀眾討論,多位芹壁村民紛紛回憶往事,儼然就要在現場進行口述歷史;後來雖因時間有限而結束,但相關意念已經發芽了,就活動本身而言,極具啟發性與閱讀趣味。

問神儀式出現奇蹟
 從進駐生活中可以發現,關於芹壁村歷史保存工作,大致有三股力量左右著它的發展,分別是學者專家、政治較勁與宗教信仰,歷經幾番協商折衝,終於嶄露出光明前景。
 所謂學者專家主要是指陳朝興,另外也包括夏鑄九等幾位教授。陳是芹壁村歷史保存計劃主持人,原先代表「聯宜國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參與該計劃的競標作業,經連江縣政府審核通過而得標。就官方事務而言,他本來只需扮演在商言商的生意人,根據利潤,適度付出,但因他熱情投入,為求做好田野調查,遍訪移居台灣的所有芹壁村民,更長期帶領工作人員駐紮村內,將百餘棟石屋一一測量繪圖,拍攝了兩萬多張照片,製成翔實記錄,並提出完整規劃藍圖。在其熱忱遊說下,村民們逐漸體會到聚落保存的重要與可能,而他也從一個虧本的商人,化身成為文化傳承的啟蒙者。
 在政治較勁方面,首倡「長住馬祖」運動的縣議員曹以雄,是芹壁村聚落保存工作的催生者,他激發了陳貴忠議員的文化熱情,繼而有北竿文協的誕生,而在這個關係結構裡,曹以雄是南竿鄉選出的民代,他願意為北竿鄉文化建設爭取經費,對資源貧乏的連江縣而言誠屬難得。至於北竿鄉這邊共有兩位縣議員,約莫二、四百張選票便決定當選與否,宗親人脈扮演了關鍵角色;而陳貴忠既是文協理事長,文協便隱隱被貼上他的標籤,從其他政治競爭者的立場,自然不願投入文協相關活動,這也是芹壁村歷史保存工作的潛在阻力。
 舉例而言,芹壁村背後有一條舊步道,翻越山坡便可通往軍公教機關所在的塘歧鬧區,縣議會決定撥款二千萬元修建新步道:但依我們多次走訪體會,舊步道其實並無翻新的急迫性,不如將經費用於芹壁村內之公共空間的整建比較可取。然而,縣府經費用途已經敲定,其中牽扯到工程發包的利害關係,因此一時陷入僵局,仍待更多的折衝磋商。
 有趣的是,人的問題很難擺平,必要時就得藉助神的裁決,這也凸顯出馬祖地區的民間信仰。顧名思義,馬祖源於媽祖林默娘投海漂流至此而得名,地方上廣建「天后宮」以求庇護,另有「白馬尊王廟」遍布各島各鄉,專為祭祀「開閩聖王」王審知。芹壁村裡便有一座天后宮,針對廟前廣場新建搭設的不鏽鋼欄杆,據聞,媽祖娘娘就曾顯靈指示那種材質太難看,希望改成石砌短牆,以便與村內石屋相搭配。當我們初始聽說時,深感媽祖娘娘頗具「審美觀」,而這也獲得村民的會心認同。
 更富於玄機的是,馬祖各寺廟盛行一種「問神」儀式,那是由四人合力橫抬神轎,上轎神明會針對信眾問題,將解答寫在鋪滿香灰的神桌上。在進駐活動的第七天夜晚,芹壁村天后宮就有一場問神儀式,上轎的是鐵甲將軍,詢問事項則包括聚落歷史保存工作:出乎眾人意料的,鐵甲將軍竟把陳朝興叫去,請他喝三杯酒,感謝其熱心付出,並對後續工作推展有所指示。由於神蹟就在我們面前活生生上演,而我與另一位朋友後來也都詢問婚事,並且獲得「直逼心門」的答覆,因此叫我們銘感神奇,不禁對這異象肅然起敬。
 原本以為九天八夜稍稍嫌長,但它一晃眼便過去了,沒有電視的干擾,沒有雜物來牽絆,宛若在天涯海角享受假期。關於芹壁村、乃至馬祖地區,太多的風土民情還來不及認識,令人感覺這祇是個摸索的開始,幸運的是已經建立起友誼,可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走下去。
 交通不便反成保護罩針對芹壁村歷史保存工作,相關人士已經畫出藍圖,未來將採取獎勵措施,免費提供經費或由官民合資,徵求屋主重建石屋,而後逐年增加修屋數量,祇要累積到相當規模,便能激發再生力量與有機經營。屆時,可能祇是單純的聚落重生,也可能發展成藝術村或精緻觀光業,但大家已經取得共識,絕對不要傚法金門山后民俗村或九份藝術村,以免淪為商業化的「狄斯耐樂園」式的聚落,徒然糟蹋了自然純樸。
 正因如此,目前尚不便利的對外交通,相對成為芹壁村的防護罩。聚落的周邊道路已在拓寬中,僅容小飛機起降的北竿機場也正進行擴建工程;南竿鄉因政治較勁,打算興建機場,而南北竿兩座島嶼之間的跨海大橋方案仍在地方上爭議不休,這些都是四十多年戰地政務下的後遺症,有待時間來解決。至於典雅古樸的芹壁村,則須趕在交通條件大躍進之前做好聚落保存,否則,面對大量湧來的觀光客,水電空間皆不足負荷,反倒可能讓觀光業變成大災難。
 不過我們相信事情會往正面發展的,因為已有越來越多的村民萌生自覺:要讓家鄉活過來,並且活得有尊嚴。

(錄自新新聞週報第569、570期?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五日及二月五日出版,經作者同意後轉載)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