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竿 鄉 志


  標題:毋忘影中人 
  作者:林保寶    ( 發表時間:2006-01-05    閱讀人次:2202 )  

作者:林保寶

 「咦,你不是國際相館的老闆嗎?」陳崇福走在台灣的街上,被他拍過的阿兵哥認出來。「國際相館」老闆陳崇福,在馬祖北竿的塘岐街上開業近三十年。由於解嚴前馬祖照相機管制,要照相一定得到相館,而到馬祖當兵的阿兵哥,喜歡到相館拍張照,表示「我沒有白來」,因此陳崇福拍過的阿兵哥友好幾個「師」。這些阿兵哥退伍後回台灣,散布在各地方、各階層,陳崇福十分開心地笑說他好幾回因此被認出來。
 四十一年次的陳崇福小學畢業後,他的父親陳仁官就送他到南竿「美美照相館」當學徒,他說:「我父親有次打漁時翻船,差點沒命,因此深刻體認,不讓兒子在海上討生活。但又沒本錢供我讀書,所以送我到相館當學徒。」陳仁官認為到相館當學徒「可以在屋裡工作,『風雨不見』,又能習得一技之長」。
 民國五十五年剛進去時,陳崇福先從煮飯、掃地、倒馬桶等雜事做起,一個月領一百塊錢。一年後又有徒弟進來,才有機會開始在暗房學洗照片、修版。到了第三年才算正式學習照像的種種技術。陳崇福說,師父首先教的是怎麼讓阿兵哥擺出「毋忘影中人」姿勢──兩隻手拖住下巴,雙眼凝神望向遠方。這也是當時拍照的標準姿勢。然後再教調燈光,從左側、右側及下方打燈,稱為「三角光」,照出來的相片很有層次,鼻子特別挺,「鼻子一挺,什麼地方都漂亮了。」再為阿兵哥一時威風凜凜,神氣活現了起來。
 三年半後離開美美相館,先到法院煮了一年飯,賺「開業」的本錢。民國六十年時在南竿的清水開了「伊士曼照像館」,剛好趕上黑白照轉彩色照的風潮。一年後搬回北竿,民國六十二年向以前相館師父的兒子頂下「國際」。
 馬祖在解嚴前,出外景拍照有許多的限制,例如只能用標準鏡頭,還規定只能「照點不照面」。因此請人繪製背景布幕來代替實景,成為風尚。當時製作這些布景有個原則,那就是要抓住阿兵哥在戰地當兵的心理,要讓阿兵哥站在布景前,感到特別雄壯威武,可以「很光榮地」寄回家報平安。
 民國五十五年前後拍一組一吋大頭照,要七塊錢;拍一組毋忘影中人的「藝術照」要花二十五元,在當時等於阿兵哥一個月的薪餉。許多阿兵哥存上好幾個月的錢,才能拍張雄赳赳、氣昂昂的照片,甚至籌錢趕在退伍前拍照留念。
 民國六十五年前後,相館的生意最興隆,一到假日,阿兵哥傾巢而出,陳崇福常常忙的沒時間吃飯,還要阿兵哥慢點進來;各單位要換補給給證拍大頭照時,還要拿「鋼盔」來排隊;可以說盛況空前。一直到民國七十五年後,生意漸差,解嚴後,在外面拍照也不受限制了,以前特別繪製表現戰地風光的背景布幕,不敵真實景色,全告失效。目前更由於國軍精實案,阿兵哥人數銳減,加上現在的阿兵哥不流行到相館拍藝術照,生意更是跌入谷底。
 國際相館的攝影棚如今有些雜亂,角落裡灰塵布滿一捲捲的背景布幕,阿兵哥拍藝術照的傳統眼看就快走入歷史。
 「你長的好帥!」在攝影棚內,陳崇福架好燈光,對著來拍照的阿兵哥說。
 他永遠不忘在相館當學徒學拍照時,師父告訴他,拍人像一定要先誇讚拍照的人很帥,他心裡聽了也高興,自然露出點笑容,這張照片就稍微成功了,如果阿兵哥拍照時沒有那種感覺,死死板板的,這張照片已經失敗了一半。
 如今每個人到國際相館拍兩吋大頭照,陳崇福總笑嘻嘻地先說聲:「你今天感覺特別帥。」阿兵哥聽了高興,很自然就笑了。

(經作者同意轉載自『馬祖,世紀末的告別』天下遠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