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竿 鄉 志


  標題:李秀蓉 
  作者:北竿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6-01-05    閱讀人次:2571 )  

李秀蓉 照片

 在北竿,提起李秀蓉這個名字,也許有人不熟,但說道「湖南婆婆」可就家喻戶曉了。「湖南婆婆」亂世因緣來到北竿,獨力教養孤子兆鎮成人,平日關懷貧病,熱心助人,又因通曉國語,成為早年民間與軍方最佳的溝通橋樑。
 李秀蓉女士生於民前十三年,祖籍湖南長沙小武門,幼承庭訓,飽讀詩書,及長,隨大伯至福州任官因緣嫁入陳家。夫家因產業經營,常往返長樂—馬祖兩地,時值日軍侵華,戰亂四起,夫君因例行收租,不幸罹受風寒獨自病逝長樂,留下孤兒寡母暫留馬祖,頓失依怙,坎坷命運由此開端,未幾,大陸淪陷,一下斬斷了可能的後援。裹腳的湖南婆婆以油麻菜籽安身立命的態度,毅然咬緊牙關,表現出中國傳統婦女剛毅不撓,為母則強的特質,撐起家計。
 當年馬祖居民大都以討海維生,初期寡母孤兒生活無以為計,僅靠善心人士接濟,而湖南婆婆卻能靠著昔日巧手紅妝的針織刺繡,轉而替人補漁具、縫破衣、做鞋底,換取微薄的收入勉強度日;另外,製作「蠣餅」也成為增加收入的一大來源,孤子兆鎮八歲開始,便已是鄉間兜售叫賣的高手。為增加收入,加倍努力幫軍人縫縫補補,常因此忙到三更半夜,過度使用眼睛下,種下晚年雙目失明病因,拼命工作,省吃儉用,加上同鄉不時接濟援助,生活自此有所改善。
 湖南婆婆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日子雖苦,仍不忘親自教導孤子習字,且排除萬難,以幫私塾老師洗衣服、補衣物的方式,換取讓獨子進入錢雍先生的私人學堂旁聽三年,孤子兆鎮在慈母兼嚴父的諄諄教誨下,面臨惡劣環境的挑戰,堅強剛毅、力爭上游的特質已然養成,在鄉親長輩們鼓勵下,二十歲便開始擔任村長,為民服務。
 國軍戍守馬祖,早期與民眾語言不通,常因溝通隔閡徒增困擾。湖南婆婆因為通曉國語,常受保長請託,充當平時協助溝通及村民大會的翻譯,而成為軍方和民間溝通的窗口,對於促進軍民和諧,順利推動政令,居功厥偉。而湖南籍師長、團長、營長、連長,常來關心問詢,閒話家常,稍解思鄉之苦。
 湖南婆婆,勤儉持家,家境稍有改善,不忘幫助鄉里,回饋街坊:村民郭桃桃不幸海難,留下老母--依婆孤苦無依,殘陋破屋,風雨肆虐倒塌,湖南婆婆拜託團長,爭取奧援,兵工協建蓋了一間水泥平房,家中任何東西總少不了依婆的一份;陳嫩嫩先生家有老母,子女眾多,亦是她接濟的對象,甚至拉拔其長子為保丁以增加收入;村中另一獨居老人-海母婆婆,也是她經常遞送飯菜的對象。
 湖南婆婆治家嚴謹,教育子孫,從不在人前大聲責罵,也未曾在公開場合體罰孩子,為顧及孩子自尊,均選擇凌晨喚醒孩子,引經據典,要子孫們謹記心頭。歷經中日戰爭、國共內戰、單打雙不打的驚恐歲月,晚年雖雙目失明,單日時,仍由子媳背負至防空洞避難。六十七年十月,湖南婆婆病逝,享年八十歲,剛毅堅強的風骨,熱心助人的善行,留給子孫及鄉親無限的追思與懷念。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