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竿 鄉 志


  標題:林月花 
  作者:北竿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6-01-06    閱讀人次:2446 )  

林月花 照片

 未受過學校教育,三十歲喪夫,獨力撫養三名子女長大,排除萬難讓他們都受良好教育,林月花女士奮鬥一生,守節半世紀的事蹟,不但是勇者最佳的寫照,更是中國傳統女性堅貞不二的最佳典範。
 林月花女士,民國十三年農曆元月初二日出生於北竿鄉后沃村。父親林嫩妹,母親王鑽妹,由於成長環境閉塞,重男輕女觀念作祟,林女士未曾受過學校教育,但通曉灑掃應對做人道理。
 二十歲時嫁芹壁陳依鏡,婚後三年,長女菊金出生,長子友民、次女桂香相繼出生。像多數家庭一樣,日子過得雖苦,相夫教子,倒也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幼苗才剛萌芽,不幸的烏雲卻已然密佈。四十三年農曆七月十九日,丈夫因痼疾以三十七歲英年不幸辭世。斯時尚租屋而居,為安葬亡夫,原想以床板權充棺木,但思及往後母子寢居問題,只好作罷。幸賴工兵部隊,允借工程用木板,做成簡陋棺木,解決喪葬問題。
 喪葬既畢,接下來的生計問題卻更棘手,對她而言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大多數女性選擇的再醮之路,或許可以擺脫貧苦的生活;另一條則是少數人所選擇單打獨鬥的孤苦之路,也許最後會被無情的生活擊敗和吞噬。為了表現對過世夫婿愛的貞節,也疼惜成長中的稚兒,林月花勇敢選擇了後者。
 鄉諺有云:「死郎爸,奶受苦;死娘奶,囝受苦」。夫婿去世時,子女年尚幼,午夜夢迴,泫然暗泣,但日子還是要過,只有藉著不斷的奮鬥,才能開拓出一條生路。林月花開始田間耕作,靠著種田及養雞鴨副業收入,不但解決家庭溫飽,也還清了棺木錢。喪夫之痛,加上身子虛弱,每每昏厥於田邊溝壑,但一思及嗷嗷待哺的子女,立刻打起精神繼續幹活。
 本來,以一弱女子苦撐生計,其艱辛已倍於常人,但難能可貴的是,即使清貧過日,林月花女士對子女教育極為重視。四、五○年代的馬祖,風氣閉塞,當時女孩能受小學教育,已屬不易,若說要升讀初中,那簡直是非分奢想。上學受教育,學雜費本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還要承受來自鄉里間嘲諷、揶揄的眼光。但林月花女士無視異樣眼光,排除萬難,堅持讓三位子女接受較好的教育,長女菊金初中畢業,次女桂香高中畢業,長子友民畢業師大,並通過普考圖書館人員及公務人員薦任升等考試,目前任職於國家圖書館。
 以耕作方式維持家計畢竟過於艱辛,正巧國軍開始推動克難運動,軍服縫縫補補成了為克難運動的具體行動。林月花女士於是以微薄儲蓄並向親友借貸,購置了縫紉機,改行做起家庭裁縫,為官兵修補衣服、縫臂章,縫紉技術則完全靠自己努力摸索、嘗試,從做中學來。另外,無師自通打毛衣賺點外快;不但解決了生計問題,同時也使生活漸漸安定下來。後來,修改衣服生意漸漸清淡,遂改行賣魚,經常肩挑重擔,在島上四處販賣,有時也做些蠣餅叫賣,貼補家用。六○年代漁獲銳減,沒魚可賣,只有舉家遷臺,再進工廠做包裝工,直到六十多歲。
 從一無所有到差可溫飽,從差可溫飽到漸入佳境,憑藉著勇氣和毅力,咬緊牙關艱辛地苦撐了過來。或許受苦受難是她的命運,樂觀奮鬥卻是她的道路。中年時即重聽,年老則為高血壓所苦,九十二年四月十三日因急性腦幹中風住進臺北榮總治療,未幾病危,二十八日返家逝世,享壽八十歲。林月花一生守節奮鬥的事蹟,深值鄉人感佩與懷思。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