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竿 鄉 志


  標題:第二章:農業 
  作者:北竿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6-01-08    閱讀人次:3043 )  

一、農業沿革
 地區屬亞熱帶海洋型氣候,終年皆可栽培各種作物。但自然條件並不利農業發展,冬季東北季風強勁,為害作物生長;全年雨量甚少,又都集中於每年三至五月,灌溉困難,影響農耕;而在土壤方面,由於花崗岩地質,長期受風浪侵蝕,土壤磽薄,土質多屬酸性,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極為有限,加以水源不豐,涵養不易;種種限制,嚴重阻礙農業發展。
 由於自然環境不佳,早年地區僅能種植地瓜、豆類及少數蔬菜,農民生活大都困苦。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九年間,地區曾種植罌粟,成為地區農民主要收入來源。
 四十五年國軍進駐,在行政院農復會經費補助及技術指導下,積極發展農業。不斷由台灣引進新品種,進行種苗試驗,更新農具,供應肥料,地區民眾開始種植各式蔬菜,並飼養豬隻,農業漸具雛型,板里農地除種植蔬菜外,並曾種植水稻,且以小牛犁田耕作。
 六十五年連江縣農業改良場成立,並在北竿設置工作站(位於今連江縣農會北竿辦事處現址),從事農業、畜牧業之推廣工作,並將苗圃劃歸工作站管轄。工作站一面積極育苗、強化防風林造林工作,實施水土保持,興修水利,改善農業自然環境,一面引進優良牲畜品種繁殖推廣,補助興建畜禽舍,提升飼養技術,加強疫病防治及診療。使得原以漁業為生的地區,逐漸轉型成農業、畜牧為主,漁業為輔的型態。
 本鄉農業發展以蔬果生產最具成效,坂里農地是全縣地勢最為平坦,最適宜農作的地區,自三十八年一直到七十年,坂里蔬菜年年豐收,除供應本島外,還曾外銷南竿、東引,近年來,在連江縣農會北竿辦事處努力下,坂里菜農透過共同運銷,供應全島官兵新鮮蔬菜,產量產值頗為可觀。

二、畜牧回顧
 畜牧業在本鄉也曾經風光過好一陣子,以飼養豬、羊、雞為主,其中以養雞業最為興盛。養豬在地區都以家庭副業式飼養,通常一家養個三、五頭,養十頭都算多了,六十五年至七十五年間,曹百達、陳兆鎮分別在橋仔、塘岐養豬百頭,算是規模較大者,後來冷凍豬肉開放進口,被迫歇業。
 尼姑山、大坵先後被縣府劃為養羊專業區,地區多人先後投入。六十年間,尼姑山劃為養羊專業區,王賢鑾、楊依壽首先投入失敗,王樹欽接手經營,養羊達數百隻,由於野放飼養難以管理,每遇過年,經常發生附近民眾私自抓羊宰殺,有一年甚至有白沙民眾僱用漁船,竊走二十餘隻山羊,運至南竿販賣,王樹欽因此還打了兩三年官司,不勝其擾下,只有黯然結束。六十九年,陳昌蔚的昌盛農牧場投入養羊,七十四年,王傳欽又在尼姑山設置綜合農牧場養羊,曹百達也在大坵、橋仔山坡地養羊,但都經營不善,如今地區已無羊的蹤跡。
 養雞曾是地區最鼎盛的行業,尤其七十年前後,鄉民紛紛從事肉雞、蛋雞的飼養。由於肉雞飼養期間短,投資回收較快,初期投入者眾。首開風氣之先的是劉宜全,六十七年間在塘岐街頭,現今怡園上方搭建雞舍,飼養一千隻小雞,卻碰上雞瘟,死去八百多隻,在不堪虧損下,不到一年便轉讓給王樹欽接手經營。未幾,時任陸軍總司令的郝柏村,前來北竿視察,從壁山下望養雞場一片雜亂,質問該處是否為貧民窟,北高指揮部遂勒令遷移,王樹欽於是在風山另設養雞場,投入數百萬,興建兩棟雞舍,一棟飼料間,採用半自動給飼設備,每個月進四千隻雛雞,二個月即可販賣,最多時曾在養八千隻雞隻,規模之大,獨步馬祖。當雞舍還在增建,卻受到大陸走私雞肉低價競爭,勉強撐至七十年間宣告歇業。
 與劉宜全同時養雞的還有坂里王詩琅等人,在山山腰蓋二棟雞舍,飼養肉雞和蛋雞,也因雞瘟橫行,不堪賠累,在七十二年結束營業。
 七十三年間,王詩全接著在坂里村內養肉雞,後以危害環保遷至山飼養,最多時在養三千隻雞隻,後於八十三年因冷凍雞肉開放進口,宣告結束。同一時間,王禮好、王華松分別在尼姑山、午沙飼養肉雞,大約一千五百隻至二千隻之間,利潤不佳,只能勉強賺點工錢,先後在八十一、八十三年陸續歇業。
 至於蛋雞的飼養,由於投資金額較大,回收較慢,地區民眾較不熱衷,先後投入者僅有三人,分別是王詩平、王禮旺、張禮珍等三人,其中王禮旺在尼姑山設立萬隆蛋雞場,曾飼養四千隻蛋雞,八十三年間以投下鉅資,卻只能賺到工錢,感到興趣缺缺,遂結束雞場。而王詩平和張禮珍目前仍在經營,成為地區僅存的畜牧業,但產量都只有過去鼎盛時期的一半。

三、農業現況
 本鄉農地集中坂里蔬菜專業區,另外芹壁、塘岐亦有少許農地。目前參與共同運銷農戶約有三十戶,包括坂里二十七戶,芹壁(上村)三戶,除上村一戶為花農外,都以種植蔬菜為主。
 本鄉種植蔬菜,冬季以山東白(大白菜)、包菜(高麗菜)、菜頭(白蘿蔔)、紅蘿蔔、小白菜、青江菜、菠菜、A菜、青蔥、花椰菜等葉菜及根莖類蔬菜為主。其中大白菜、高麗菜、白蘿蔔產量既多,品質又好,每年馬祖防衛司令部都訂購約七、八百公斤,運往台灣作公關用途,頗獲好評;另外,小白菜、青江菜、菠菜、A菜都採網室栽培,施用農藥較少,保持常溫狀態生長,也是地區的「好」菜。
 夏季蔬菜則以小黃瓜、苦瓜、絲瓜、冬瓜、地瓜、哈密瓜、西瓜、香瓜、青江菜、小白菜、空心菜、芥菜、地瓜葉等瓜果類為主。其中地瓜屬地區原生種,味道甘美,早年台灣漁船至北竿捕魚返台前,都會前來蒐購。
 據統計,本鄉全年蔬菜產量約為三十萬公斤,可充分供應島上軍民所需。年銷貨額約為八百至一千萬元之間,早年未大幅裁軍前甚至達到一千五百萬元之譜。
 戰地政務解除初期,軍民分治,部隊都直接進口副食品,加上大陸走私菜氾濫,一時菜價大跌,農民都沒有種植意願,政府有關單位召開緊急會議,後來獲得北高指揮部支持,軍中副食品蔬菜、雞蛋都向地區農民採購,並由連江縣農會北竿辦事處負責共同運銷,自八十四年實施至今。每天下午五時,菜農將採收之蔬菜送至坂里集貨場,經過磅分裝冷藏,再出貨至軍方各單位及民間菜市場。

四、畜牧現況
 本鄉畜牧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歲月,但因種種外在條件的衝擊,如今僅剩王詩平、張禮珍兩家蛋雞場仍勉力經營。
(一)王詩平蛋雞場
 民國七十二年,王詩平自空軍退伍,先去台灣雞場見習二個月後返回家鄉,投資一百萬元,整修大哥王詩琅遺留下來位於坂山山腰的一棟雞舍,再增建一棟,開始飼養蛋雞。期間曾獲政府補助十五萬元興建雞舍,五萬元購買器材,雞舍採用半自動給飼設備,由於預防得宜,未曾得過雞瘟。七十二至八十年間,曾在養四千隻雞,每天產量二百一十公斤,當時蛋價好,農復會又有補貼,每月營收平均三、四十萬元,利潤約有十萬元。後來蛋價持續下跌,市場需求降低,目前在養二千隻雞,每天產量約一百公斤,每月營收僅剩十五萬元,利潤約三萬元左右。都由連江縣農會北竿辦事處辦理共同運銷,主要供應軍方副食品。
(二)張禮珍蛋雞場
 位於成功坡下方的張禮珍蛋雞場,又稱「盈隆蛋雞場」。成立於七十六年,原計畫投資八十萬元建場,實際上花了一百萬元,七十七年完工生產。初期在養二千五百隻雞,產量高,蛋價好,後來面臨裁軍陰影,後勢不明,不敢投資,目前在養約二千隻,都屬老雞,產量較差,蛋價又不斷下跌,月營收約十二至十五萬元,盈餘二萬五千元至三萬元間,由張妻黃雨梅以副業型態經營。目前亦透過農會共同運銷,供應軍方為主。

五、造林
 本鄉地勢陡峭,丘陵起伏,土地瘠薄,土質酸性,雨量不均,水源不易涵蓄,東北季風長年吹襲,不利作物及林木生長。早年雜草蔓生,隨季榮枯,全島樹木屈指可數,舉目童山濯濯,黃沙瀰漫。
 民國四十五年實施戰地政務,造林被列為首要工作。於是在四十六年於南竿復興村牛角嶺設立南竿苗圃,佔地1.4公頃,開始推動造林工作。五十八年國防部戰地政務局長寧俊興將軍,偕同台灣省政府林務局長沈家銘抵達馬祖地區考察林業,旋即訂定援助馬祖六年林業計畫。六十二年間於北竿設立苗圃一處,面積一公頃,後來又於六十五年在連江縣農業改良場下設林務股,統籌全縣育苗造林之職責。
 北竿苗圃位於今坂里水庫位址,初期配置二名技術員,負責育苗、培苗,造林則由北高指揮部責成全島軍民投入植樹行列。每年春季舉行造林講習,並成立造林督導小組,負責督導、驗收造林工作,每年於三月、六月、十一月分三次實施造林檢查,成活率高者予以獎勵,成活率低者施以懲戒;並嚴格執行護林工作,除嚴禁民眾伐木為薪外,更下達禁止養羊令,避免羊群破壞林木。
 北竿地區主要種植樹種,包括相思樹、木麻黃、烏臼、樟樹、銀合歡、黑松、苦楝等十餘種,並於各機關單位、道路兩側廣植杜鵑、桃花、野百合、夾竹桃、牽牛花、馬纓丹等花卉果樹。
 在軍民通力合作下,如今北竿地區的林地覆蓋率達到八成以上,除各澳口以及壁山、風山迎風面岩壁因風力特強,不適林木生長外,全島早已林木蓊鬱、綠蔭處處,滿山遍野,花香逐蝶,與當年童山濯濯,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