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通訊周刊


  標題:專論/開放釣遊,但不要賤賣馬祖漁源 
  作者:楊綏生    ( 發表時間:2002-07-19    閱讀人次:1851 )  

隨著馬祖空中交通的開放,大批的釣客已經湧向東引及北竿。縱使在最清淡的航次,也有不少帶來大批釣具的釣客。戰地政務結束後,鄉親們所期待的觀光人潮尚未出現,而釣客已悄悄地捷足先登了。

照理說,這種釣魚旅遊帶來的人潮,應是許多馬祖人夢寐以求的好事,我們應說為那些因此賺到錢的鄉親慶幸才對,但是,我的隱憂卻因此而發。若干年前,蘭嶼不正是台灣釣客的最愛嗎?但是,今天已經很少聽人說要去蘭嶼釣魚了。理由是,大量的釣客帶來對環境的破壞以及「過魚」所致,馬祖今天則在起步階段,如果不能記取蘭嶼的教訓,那麼不出多久,馬祖可能變成第二個蘭嶼了。

前一陣子我去了一趟東引,有幾位釣友抱怨說外礁不開放,特別是幾個釣魚掮客,反應更激烈。在東引經濟蕭條,生意清淡的時候,他們急著要有一份收入,而一批批的台灣釣客正是他們眼中的「財神爺」,卻偏偏軍方不配合。在此我要提出一個良心的呼籲--各位以釣魚為業的掮客,請不要把馬祖的魚源賤賣了。

今天台灣的釣客肯來馬祖花錢,是因為瞄準了馬祖的魚,當那些魚被釣光後,任你花錢請他們都不會來。過去東引釣黃雞魚可以說統統有獎,說不客氣點,是在暴殄天物、浪費魚源。在東引未對外開放之前,黃雞魚可以說釣不完,但是開放至今一年多,一波波的釣魚人潮,大量的誘釣,任憑有再多的魚也會被釣光。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擋人財路,如果大家不健忘,想想澎湖、想想蘭嶼吧!

東引島面積不大,沿岸的暗礁、明礁數目都有限,水深、流急,以往因限於裝備,又以有限的釣魚人口,短時間內尚難察覺魚源的銳減。但是,隨著開放的腳步以及交通的改善,東引已經失去了隱密性,外來的釣客挾著大量誘餌,精良的裝備,以及便利的船舶,東引的魚源勢難以遁形了。淺域能釣到的魚,如黑鯛、黑毛、黃雞等,他們以細線、柔竿,外加南極蝦及大量的誘餌誘釣。深域的魚,他們以魚探器加上電動捲線器來對付。以往我們做不到這些,所以讓一些魚兒得以倖存,但是,今天台灣釣客沒有做不到與不敢做的。

東引的荒礁上,潮間帶,看來有拾不完的佛手、笠螺及唾手可得的淡菜、牡蠣。長久以來因為沒人挖取,一層層化為岩礁。那是以往東引居民生活過的好,這種高危險的拾海鮮行業,乏人從事。但是一旦有人採拾,有限的岩礁將立即變成禿石,看看台灣沿海,看看南北竿海邊,就不難得到答案了。釣魚是一項高尚的娛樂活動,但並不一定每個釣魚者都是高尚的。東引是個絕佳的海釣場,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戰地政務解除後,兵源銳減,造成傳統消費市場萎縮之際,東引百姓欲從海中找回生意的第二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相關的措施及釣魚規則未訂定前,就將東引島向釣魚市場推出,無疑是殺雞取卵,不出數月,東引海域恐將難逃枯竭的命運。當然,不只是東引,馬祖其他各島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儘快訂定一套漁場管理辦法,希望藉此減緩魚場的破壞及魚源的枯竭。

海洋是全體馬祖居民共有的財產,也是四十年來國軍砲火捍衛的成果,沒有人有權為了私利而破壞它、賤賣它。各鄉不妨以公共造產的方式來經營,譬如說,透過縣議會,訂定「馬祖漁場管理辦法」,藉以約束釣客行徑,鄉村亦可籌得公共資金。例如:各鄉可由農、漁會或釣具店提供釣客一定數量的釣餌(南極蝦),各鄉製售的釣魚卡,釣客憑釣魚卡限量購買釣餌,而釣客的魚獲必須繳交漁資源保護費及海岸環境保護費,對於釣取小魚加重計費(變相罰款),大魚(種魚)亦採加重收費,魚在產卵季節則嚴禁垂釣。這樣一來,馬祖釣場的生命或許不致立即破壞,縱使天然資源在遭受不可抗逆的破壞之餘,我們的鄉村多少也賺點「公共基金」。而從事釣魚生意的掮客,亦可以安排食宿交通及船舶,來賺取他應得的酬勞,但絕對不是賤賣天然資源牟利。

唯有好好的維護現有的天然資源,馬祖列島的釣魚生命才可能生生不息,從事這種行業的鄉親才可能持續地吃這行飯。否則,一旦生態破壞了,魚源枯竭了,再也沒有釣客來馬祖消費時,「釣魚掮客」這種新興行業將如曇花一現,永遠沒有機會再存在的時候。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