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通訊周刊


  標題:【第99期】社論/海上槍聲響起 
  作者:本刊    ( 發表時間:2005-04-25    閱讀人次:3214 )  

兵凶戰危,生命無價。三百多年前,負責剿滅倭寇的明朝水師,在東莒演出一場「不傷一卒」的王道戰役,生擒倭寇六十九人,這段歷史,被鐫刻在石壁上,就是現今國家三級古蹟--大埔石刻。

回顧歷史,明朝末年,仍有小股倭寇不斷騷擾我國東南沿海。萬曆四十五年(西元1617年),三艘倭船在東沙島觸礁擱淺,福建水師派參將沈有容前往圍殲,由於明軍擅長水戰,而寇倭的陸戰遠勝於明軍,因此沈有容派人登島,用計誘降,免於一場血戰。海上捷報傳來,明軍士氣大振,當時曾任考功中郎的閩人董應舉,在東沙刻石為銘 ,以彰其功。這塊石刻也因此成為明朝剿倭史上的重要見證。

歷史場景轉換,三百多年後,負責巡守馬祖海域的海巡隊進駐馬祖,日前面對非武裝的大陸鐵殼船漁民,開槍示警,但卻誤傷兩位大陸漁民,所幸並未擊中油櫃,也未造成人員死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近二十年來,由於兩岸軍事對峙的緊張關係日漸和緩,大陸漁船越界進入我方海域作業,已非新聞。早年在海巡尚未進駐期間,國軍依規定進行驅離射擊,造成大陸漁民傷亡,時有所聞。然而,由於大陸漁民只是越界捕魚,罪不致死,國軍動用具有強大殺傷力的火砲驅離大陸漁船,有違人道精神,因此經常被大陸與香港媒體擴大渲染成為「國民黨軍隊暴行」,嚴重損及台灣的國際形象。

原本以為海巡進駐之後,海上槍聲不再響起。然而,日前一艘大陸鐵殼漁船由於拒絕受檢,並加速逃逸,海巡槍聲響起,又不幸造成兩位大陸漁民受傷。數日後,北竿一艘漁船也遭大陸緝私艦登船臨檢,兩岸緊張情勢,幸賴當時正在福州訪問的陳振清議長,專程前往慰問受傷漁民,並居中調解,才不致釀成更大的兩岸風波。

馬祖海巡護海有責,依法取締大陸漁船越界捕魚,並無過失與不當,但卻並不代表海巡可以隨時開槍而無限制。我們認為,基於人道立場,除非海巡本身受到立即而明顯的危險,否則就是用槍過當。

文明國家之一的日本,他們的海上自衛隊在「保衛」釣魚台時,從未對台灣船隻開過一槍,自始至終,都是採用柔性但卻有效的驅離方法(如直昇機丟擲油漆、朝我方船隻噴射含油漆的水注、雙船包夾戰術等等),讓台灣船隻無法靠近釣魚台,達成了「守土有責」的目的,但卻不致損傷日本的國際形象,值得我國海巡效法。

人道精神是普世價值,不管歷史、種族、宗教,也不應區分台灣與大陸人民。歷年來,台灣漁民為了生計,越界進入臨近的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家海域捕魚,被砲擊、遭逮捕、受虐待者,可以說是血淚斑斑,罄竹難書。將心比心,大陸漁民也只是迫於生計,越界捕魚而已,馬祖海巡也應效法日本,採用更高明的阻絕、驅離與取締方法,有效捍衛馬祖海域,卻不致傷及大陸漁民,才是上上之策。

三百多年前,明朝水師「不傷一卒」,生擒倭寇六十九人的光榮事蹟,仍將長留在東莒老頭山下,古人的「王道精神」,對於現今普世崇尚「人道精神」的後人,應該有所啟示才對。

(出刊日期:2003.11.03)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