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通訊周刊


  標題:專題報導/金門馬祖會被台灣放棄嗎? 
  作者:本刊    ( 發表時間:2002-07-11    閱讀人次:5623 )  

苦苓是名作家,也是一位宣揚台獨的名嘴。他在1992年出版的「台獨一百問」中,主張三階段完成台獨:

近程目標:確定台灣主權只在台澎金馬,不及於大陸、外蒙。
中程目標:以台灣名義重新返回國際社會、加入聯合國。
遠程目標:確立自己的國號國旗,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苦苓的「三階段」台灣建國論,是多數台獨人士共同的理念,並不足為奇。可是,如果這樣的主張由中華民國總統來推動,就不是單純的「言論自由」問題了。

3月27日,李登輝總統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首次表示「我們主張中華民國主權及治權都只及於台澎金馬地區」,這種明顯「違憲」的說法,加上近年來大力推動「不惜以任何名義」加入聯合國,我們發現,坊間對於李總統「暗獨」的批評,並非無的放矢,因為,事實上李登輝已經將國家定位,帶入苦苓主張的台灣獨立「中程階段」。

台海危機雖然在日前暫告落幕,但卻未必表示已經全面解除,其根本原因在於台灣當局對「一個中國」原則的鬆動。海峽兩岸在毛、蔣時代固然誓不兩立,可是雙方卻都堅守「一個中國」原則,這也是金馬外島得以長期留在台灣手中的主要原因。印證這樣的論點,必須回溯歷史,從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談起。

?發動八二三砲戰,試探美國協防決心

國共內戰在1949年(民國38年)告一段落,大陸赤化,國軍倉皇退守台灣。中共解放軍隨後於1950年攻占海南島;1953年奪取西洋、浮鷹、岱山、四霜等馬祖外圍小島;1955年解放軍動用海陸空三軍,力克一江山,國軍在美國第七艦隊保護下撤離大陳島。此時,大陸沿海島嶼只剩金門、烏坵、馬祖列島還留在軍國手中。

1958年7月間,中共開始在馬祖對岸進行兩棲作戰演習;8月間,國共軍機在馬祖上空發生數次空戰;一直到8月22日,參謀本部情報次長向蔣介石總統簡報,判定中共最有可能攻擊馬祖,就連大批中外記者都在8月23日登上駛往馬祖的軍艦。

8月23日傍晚,中共突然向金門發動猛烈砲擊,台海戰事震驚中外。27日,美國公開聲明執行「福爾摩沙決議案」,第七艦隊集結了五艘航空母艦戰鬥群,對國軍運補金門進行護航,並阻止中共跨海攻擊台灣。

10月6日,中共宣布「告台灣同胞書」,並暫停砲擊7天;10月31日再宣布「單打雙不打」,以利「蔣軍」長期固守金門,台海危機才逐漸淡出,直到1961年中共停止對金馬實彈射擊,改為宣傳彈之後,台海緊張情勢才正式步入尾聲。

?讓「蔣軍」長期固守,避免台灣走向獨立

根據現今已經解密的資料及坊間流傳的傳記中顯示,中共沒有拿下金馬,主要原因在於政治考量。

八二三砲戰後22年,美國國防部的一份機密報告中指出:「中共的目的在試探美國和中華民國的反應,下一步可能是經由空襲台灣的機場,試圖掌握空中優勢,以及試圖藉轟炸來摧毀台灣海防,下一步則是試圖登陸台灣。」然而,由於美國堅定履行「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毛澤東知道無法解放台灣後,在9月下旬就決定放棄奪取金馬。

當年中共指揮砲戰的將領葉飛在回憶錄中也透露,八二三砲戰第一波砲擊後,集結在廈門的部隊原以為就要展開登陸作戰,可是毛澤東卻遲遲不下達命令,最後他才知道,當時毛已經打消了登陸金門的構想,有意讓「蔣軍」長期固守,以免台灣在美國的壓力下走向獨立。

40多年來,金馬從戒嚴、軍管體制走向民主、自治,從貧窮落後邁入富裕繁榮,這是冥冥中歷史給予的機會,這其中,最具關鍵的人物是蔣介石與毛澤東,由於蔣、毛兩位歷史巨人對於「一個中國」的堅持,決定了金馬兩座島嶼往後數十年的命運。

?美國反對外島駐軍,台灣關係法不含金馬

1979年中美斷交,在「台灣關係法」第15條中對於「台灣」有明確的界定:「台灣一詞,按照法案全文之需要,包括台灣本島及澎湖,該等島嶼之人民‥‥」台灣關係法不包含金馬外島,顯見不論從現實局勢與法令規章考量,美國始終反對台灣在金馬外島駐軍。

1951年,韓戰爆發,美軍在台設立「美軍顧問團」,隨即要求我政府自大陳、馬祖、金門等外島撤軍,以集中兵力防衛台澎。1954年,中共向金門發動「九三砲戰」,中美締結共同防禦條約,但美國仍堅持協防範圍不包含金馬。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及國防部長威爾遜都認為金馬駐守重兵是軍事上的錯誤,威爾遜曾說,為這些「混帳小島」打仗,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八二三砲戰期間,中美雙方再起爭執,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國軍應自金馬撤軍,艾森豪也堅決表示不願為金馬與中共發生軍事衝突。

今年3月台海危機期間,李登輝總統得知美國兩艘航空母艦駛向台灣的時候,他喜形於色地說:「連我都想不到他們會來」。然而,從歷史的經驗中得知,美國軍事介入的結果,極可能升高兩岸緊張局勢,反而促使中共對金馬外島用兵,以試探美國的決心和底線。

?拉長台海防禦縱深,增加台灣反應時間

拿破崙說:「中國覺醒,世界震動。」不論冷戰時代,或後冷戰時代,「分裂的中國」完全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雖然十分關切台灣防務,但卻並不願意為金馬外島跟中共發生任何軍事衝突。不過,從台灣的軍事觀點來說,目前金馬外島卻有其重要的戰略價值。

台灣的國軍將領普遍認為,金馬外島對於台灣的戰略價值有二:第一、嚴密監控中共對台可能採取的軍事行動;第二、拉長台灣海峽防禦縱深,有利台灣爭取較充分的反應時間。

在防衛作戰方面,大陸籍軍事評論家平可夫指出,由於金馬的存在,將可使得台灣海峽形成高雄--澎湖--金門、金門--澎湖--馬祖、馬祖--澎湖--基隆三大防空制海鐵三角,極大地強化了台灣軍艦在該海域的生存力。平可夫認為,中共任何一種武力攻台方案,都一定要將猛轟金馬、澎湖乃至率先攻占的方案考慮在其中。

就中共的觀點,台灣方面重兵駐守金馬,意味著並未放棄「一個中國」的政策。在戰略價值上,中共可以經由對金馬採取軍事行動(比如說日前在金門與馬祖附近的軍事演習),來表達中共的政治訴求,不必大費周章地對台灣使用武力。即使在最嚴重的情況下,也只要砲轟金馬,甚至攻占其中一座小島,就可以造成台灣極大震撼,甚至迫使台灣坐上談判桌。

?戰略價值引發爭議,民進黨主張金馬撤軍

雖然如此,重兵駐守金馬外島,戰略上的利弊得失,乃是高度爭議的問題。

軍事專家平可夫認為,中共如果攻奪金馬外島,將可誘使台灣海軍被迫進行運補,在無美國護航下,台灣海軍將遭受重創。再者,如果中共一旦不惜代價占領金馬,以島上的數萬軍民為人質,將導致台灣人心動盪,使得台灣不得不就俘虜等問題向大陸談判。

軍事作家胡遜也指出,金馬駐軍只能採「守勢」防禦作戰,平時要靠台灣補給,戰時卻無法渡海攻擊大陸,牽制中共武力犯台,更不易回防台灣本島支援作戰,是標準的台灣「馬其諾防線」。

這也就是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大聲疾呼「金馬撤軍」「設置非軍事區」的理由。事實上,早在民國76年,尤清就已經在立法院中提出「將金門改為非戰經濟特區」的質詢,而余政憲和呂秀蓮等民進黨籍立委也曾經先後提出相同的訴求。

從戰略觀點來說,由於地緣的關係,緊靠大陸沿海的金馬外島,自然成為中共對台灣軍事施壓的最優先選擇,而且,即使中共最後決定直接對台動武,金馬外島還是難逃戰火摧毀。

就兩岸長期發展來看,如果將來台灣由民進黨執政,或者,由於台灣當局認為台灣已經購置空中預警機,並且一旦發生戰事,美國會給予軍事衛星的情報支援,在此種情況下,金馬外島將不再具有「戰略縱深」價值,只會成為台灣防衛作戰的沈重負擔,那麼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金馬外島不無「全面撤軍」「設置非軍事區」,甚至「歸還中國」的可能。因為,就台灣的戰略利益而言,金馬是隨時可以被犧牲的島嶼。

?金馬民眾祈求和平,不願再淪為戰地

初春的馬祖列島,靜靜地躺臥在白朦朦的濃霧中。台灣海峽不再劍拔弩張,只有一批中外記者與莒光民眾,匆忙地交換著回鄉的方向。終於,馬祖又恢復了往昔平靜安詳的日子。

只是,這一波有驚無險的台海危機過後,金馬民眾記憶中的戰爭恐懼,又被猛然喚起。

去年5月,在歐戰50年紀念的電視節目中,一名歷經德國猛烈轟炸而劫後餘生的老人說:「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倖存者。」

海峽兩岸中國人都不希望戰爭,金馬民眾更不願見到自己的土地再度淪為戰地。讓我們共同為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祈禱,為李登輝總統祈禱。

‥‥‥‥‥‥‥‥‥‥‥‥‥‥

主要參考書籍:

防衛大台灣 /陳福成
如果中共跨過台灣海峽 /張旭成
不要讓<馬其諾>歷史重演 /胡遜
一九九七年決戰聯合國 /張所鵬
僵局----兩岸情事 /平可夫
海峽無戰事 /高新
台灣的亞太戰略 /許介鱗等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