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通訊周刊


  標題:感性小品/再度踏上這塊島嶼 
  作者:陳景堯/天下雜誌網路部副理    ( 發表時間:2003-07-14    閱讀人次:2392 )  

對許多曾在這塊島上服過兵役的男人而言, 「馬祖」代表的是一種旁人難懂的驕傲、一種獨特的體驗。從來沒有想過,多年後,居然還有機會可以再次踏上這串「閩江口外的珍珠」,體驗它在褪下戰爭面紗後的萬種風情。

其實嚴格說起來,我只能算是個「跑龍套」的馬祖阿兵哥,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以到過馬祖自豪,彷彿在這曾經歷炮火洗禮的前線,就會給人一種不同於人的英勇陽剛。

1998,導彈危機後的那年,擔任國防部教官的我在一次任務指派後,搭著夜裡從基隆出發的運補艦,伴隨著令人窒息的柴油廢氣,一路嘔吐、一路搖晃,登上南竿的福澳港,迎接我的是山頭上斗大的「枕戈待旦」標語,還有當時在本島已很少見到的「領袖」銅像。

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行程,馬祖大大小小的十個島嶼,包括一般人無法上去的亮島、高登、大坵、小坵…,居然都讓我碰上了。更好笑的是,每停留在一個島,總會水土不服發急症,連建在坑洞裡的北高醫院、馬祖醫院,甚至連在東莒島上的軍醫院都讓我住進去了,這樣的「視察行程」恐怕是指揮官才有的待遇…。也因此,馬祖是始終佔據我「記憶體資源」最多的地方。

開放觀光後,一直嚷著要回馬祖看看,但也總是想想而已,沒想到反而是因為公司選在這裡開年度會議,才讓我再度踏上這塊島嶼。

2003的盛夏,搭著從台北起飛的中型飛機(以前飛馬祖的是只能擠一打人、有點恐怖的小飛機),我們降落在北竿機場。這個打掉一座鐵拳山而擴建的新機場,不再有過去擠滿等待返台的阿兵哥們的嘈雜擁擠,如果不是機場外塘岐街上阿嬤們急促的福州話,還真讓人以為置身在南太平洋島嶼上的觀光機場,五年不見,馬祖的確有明顯的改變。

唯一不變的是,青山碧海和曬起來會讓人心情跟著飛揚的陽光,這裡有許多誘人的景點:初晨薄霧飄移的壁山、夕陽照映下的 里黃金沙灘、還是近年來興起的大坵賞鷗…,最特別的是,無論走到何處,舉目所望都是一片湛海。

但是,馬祖之所以為馬祖,不僅只是這些天光水色,島上人們以及他們所創造的傳奇(legend),才是馬祖令人神往的原因。

在過去的兩岸對峙下,軍人及所有圍繞他們的故事,成為這個島上的傳奇來源。不論是由人工一刀一斧鑿出的「北海坑道」、或是岬角突出的軍事據點「鐵堡」,配上了傳奇的故事,它就不再是一個走馬看花的行程,而是讓人們可以有所想像、有所投射的深度旅行,讓周邊的景緻有了鮮活的神采。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在解除軍管、褪下軍事的面紗後,有更多的馬祖居民開始創造新的故事,讓這引人入勝的場景不斷延續。

芹壁就是一個如此的傳奇。

五年前,我也曾造訪這個位居芹山及壁山間、以閩東的石頭屋和海盜傳說聞名的村落,當時的芹壁幾乎可說是一片殘破的荒村。五年後,在當地居民及文史工作者的推動下,這個依山面海村落,已成為一處遺世孤立的海角樂園。

不同於台灣許多景點的人潮喧鬧及過度破壞,在這裡由於對遊客人數的刻意控制,芹壁提供給那些來自城市的疲憊心靈的是:一個時間完全停擺、只有煦風、海濤和完全私我的宇宙。

或許是曾經過戰亂、或許是因為長期處於邊陲,讓馬祖人很小心地維護這個得來不易、可以讓其它人愛上馬祖的機會。他們不急著能從觀光客「削」到多少錢,「我們擔心的是,一下子來了太多人,反而讓旅遊的品質降低,打壞了印象…」,一位從台灣返鄉的芹壁大姐說出他的憂慮。

而在南竿,類似的場景也早已出現。縣議會後方的牛角聚落,近兩年來更在一群地方公務人員、議員、老師等的努力下,展現出新的風貌。他們發揮創意的方法,透過類似BOT的方式,鼓勵民眾提供傳統老屋,經營民宿、馬祖傳統美食的餐廳。

這樣的經營模式對於離島的旅遊是格外重要,試想有誰會願意會大老遠坐船、坐飛機,只是去住尋常的旅店、走馬看花的遊覽?結合當地特有的文化、建築的民宿,其實已不是提供一個旅人休憩的空間而已,它其實更是一種情境的巧妙體驗。

更棒的是,在馬祖人的巧思及堅持下,在這裡,科技與傳統確能搭配結合。刻意設計的路燈,是為了要減少可能影響到觀星的光害;外觀古樸的漁寮書齋裡,賣的卻是一杯杯香濃的Cappuccino,牆上的「無線網路商店」的標章,更時時提醒著:只要接上Notebook,隨時可以和世界接軌。

誰說馬祖位處邊陲?有了這樣的創新,它也可以是中心!有了這群懷抱夢想的住民,馬祖永遠會是最耀眼的珍珠!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