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引 鄉 誌


  標題:第五章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作者:will    ( 發表時間:2002-03-26    閱讀人次:10842 )  

第五章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一、沿革

(一)東引反共救國軍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的前身是東引反共救國軍,由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與第二總隊合併而成,過程頗多轉折。

民國44年2月,江浙反共救國軍從大陳島撤退臺灣,在澎湖改編成為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下轄第一、二、三大隊,11月底,由指揮官夏季屏中將率領,進駐東引,夏季屏兼任東引守備區指揮官。民國46年春,夏季屏調升反共救國軍副總指揮(總指揮由陸軍總司令兼任),遺缺由曹維漢少將繼任。民國46年秋,自福建反共救國軍改編而成的反共救國軍第二總隊,下轄第四、五、六大隊,由總隊長陳佑民少將率領,接替第一總隊駐防東引,第一總隊移防澎湖。

夏季屏率第一總隊於民國44年進駐東引時,由於兵員數千人,一時軍人漫山遍野,部分軍人搭帳蓬居住,部分單位混居民房,指揮部亦暫借樂華村36號民宅,進駐辦公。至第二總隊陳佑民少將率部進駐,始著手興建指揮部於二重山,初期興建一層樓鋼筋水泥建築物1棟,內有3間辦公廳房,於是營舍初具,散居民房各單位陸續歸營。

民國48年春,羅鵬瀛少將接任第二總隊總隊長,兼東引守備區指揮官。民國48年底,第一總隊移防東引,總隊長張雅山少將出任東引守備區指揮官。

由於第一總隊江浙兵與第二總隊福建、廣東兵之間,因省籍情結,長期分類械鬥,嚴重影響軍紀與戰力,於是國防部訓令第一、二總隊合併混編,以破除省籍情結。民國49年9月9日,反共救國軍第一、第二總隊併編成為「東引反共救國軍」,由陸軍總司令兼任總指揮,張雅山出任首任東引反共救國軍指揮官。於是,9月9日也就成為東引反共救國軍一年一度的「隊慶」。

東引反共救國軍下轄6個步兵大隊、1個砲兵大隊。其中,除了砲兵大隊長期駐防東引外,6個步兵大隊中,每年輪派2個大隊赴臺灣整訓,4個大隊駐防東引,以構工與開鑿坑道為主要任務。早期赴臺的整訓基地,依序為澎湖、屏東與臺南,後期落腳於宜蘭金六結。
東引反共救國國指揮部原隸屬馬祖防衛司令部督導,民國67年,歸陸軍總司令部直轄,東引戰略地位更形重要。

民國69年12月20日,陸軍總司令部為了統一全國國軍部隊編制,東引反共救國軍指揮部下轄的「大隊」編制,遂改稱為「營」,「中隊」則改為「連」,「分隊」改為「排」,但仍維持反共救國軍番號。

(二)陸軍步兵一九五旅

民國87年10月1日,國防部實施國軍精實案,「東引反共救國軍」番號走入歷史,改編成為「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由黃崑益少將出任首任旅長。

(三)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民國95年11月1日,因應國軍「精進案」第二階段的全面轉型,再度更名為「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陸軍司令部於同年12月派副參謀長趙克達少將前來主持東引指揮部正式編成典禮及校閱部隊,指揮官傅永明少將接下軍旗與印信,正式宣告東引指揮部新時代的開始。

二、隊徽

(一)東引反共救國軍隊徽

第五章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照片

釋義:
國徽及12道光芒象徵青天白日,即自由、平等之精神,而兩座山形圖像意指東、西引兩島,海鷗為東引特有之黑尾鷗,翱翔在藍天之中,隊徽下方為大海,象徵東引四周碧海環繞,漁產豐富,充分表現出東引的在地特色。

(二)東引地區指揮部隊徽

第五章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照片

釋義:
1、本隊徽於民國87年10月1日起一九五旅及東引地區指揮部編成迄今配用。
2、國徽、12道光芒及藍、白、紅底色西象徵青天、白日、滿地紅,即自由、平等、博愛遍佈東、西引此一充滿生機的島嶼。
3、「忠義驃悍」為反共救國軍團隊精神:
忠:忠於主義、忠於領袖、忠於國家、忠於長官、忠於職守。
義:存仁義之心、行正義之事、法俠義之行、棄不義之財。
驃:氣魄雄壯、把握時空、動作速捷、驃勇頑強、戰鬥主動。
悍:意志不消沉、生活不叫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
4、隊徽中戰士代表戍守東、西引島的國軍,在忠、義、驃、悍精神的感召下,勤訓精練、積極從事戰備整備,肩負起保衛自由、民主、均富的神聖任務。
5、外框為金色外框,代表東引守備區全數官兵,均為中華民國的守護神、捍衛戰士。

三、歷任指揮官(旅長)及事蹟
民國40年9月9日-民國42年7月23日
胡宗南將軍,浙江孝豐人,民前16年4月4日生。黃埔軍校首期畢業,歷經東征、北伐、剿匪、抗戰、戡亂各役厥功甚偉,40年奉命指揮整理大陳海上游擊部隊,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44年9月調澎湖防衛司令官,48年調總統戰略顧問,國防研究院院務委員。卒於民國51年。

民國44年6月16日-民國46年3月16日
鍾松將軍,浙江松陽人,民國11年生,陸軍官校2期,歷經東征、北伐、剿匪、抗戰、戡亂諸役,殲敵有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44年5月江浙、閩省之反共游擊軍合併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一、二總隊,受命為指揮官,整補整編增加戰力至鉅。

民國46年3月16日-民國49年11月1日
夏季屏將軍,江蘇武進人,民前4年生,黃埔3期,歷經北伐、討逆剿匪、抗戰、戡亂諸役,41年任江浙反共救國軍海上突擊司令,44年兼任東引守備區指揮部第一任指揮官,將軍在本軍任職多年對突擊作戰,海上運輸補給,部隊整訓,制度建立,著有功績。

民國49年11月1日-民國51年12月1日
張雅山將軍,浙江溫嶺人,民國7年生,中央軍校13期,歷任師長、副軍長、反共救國軍總隊長,民國49年任整編後之反共救國軍指揮官,經營戰場、加強戰技、大力構工,並著手「東引島防禦戰鬥之研究」,先總統蔣公特予嘉許。

民國51年12月1日-民國53年11月1日
張立夫將軍,浙江嵊縣人,民國1年生,中央軍校8期,歷任師長、副軍長、步校校長、軍長,民國51年12月,調任本部指揮官,銳意興革,建樹甚多,尤對戰備訓練之加強,官兵福利之增進,忠誠軍風之樹立,著有成效,卒於民國68年。

民國53年11月1日-民國56年4月20日
程立佐將軍,江蘇鹽城人,民國2年生,中央軍校8期,歷任師長、副軍長等,民國53年11月,調本部指揮部,注重官兵福利與生活改善,推行忠誠軍風,實踐「毋忘在莒」運動,士氣丕振。

民國56年4月20日-民國58月8月4日
李定將軍,湖南永興人,民國3年生,中央軍校11期,歷任師長、副軍長等職,曾負傷4次,被譽為「森林戰之楷模」、「陣中之虎」,獲勳獎無數,民國56年4月,調本部任指揮官,建設一新,戰力倍增,福利及戰備俱有突進。

民國58年8月4日-民國60年9月5日
張兆驄將軍,浙江德清人,民國7年生,中央軍校13期,曾任師長、副軍長、副侍衛長、副司令官,民國58年8月,調本部指揮官,創造「忠義驃悍」為本軍團隊精神,完成嘉禾案整編,廢除回役復補東引政策,建樹頗多,如東引發電廠,東引國中之籌畫,均在其任內完成。

民國60年9月6日-民國62年2月15日
夏超將軍,湖南常德人,民國7年生,中央軍校17期,民國60年9月,任本部指揮官,重視戰備訓練,關懷部屬福利,啟導官兵「憑良心做人,抱決心做事」,一時德風景從,士氣高昂,其後調任馬防部、金防部司令官,陸軍副總司令。

民國62年2月15日-民國64年3月27日
梁鳳彩將軍,河南新野人,民國8年生,中央軍校15期,歷任師長、副軍長,民國62年2月,調任本部指揮部,任內官兵精誠團結,士氣高昂,部隊訓練踏實而有效,戰備嚴密而堅強,其後調任馬防部司令官,第十軍團副司令等職。

民國64年3月27日-民國65年7月6日
李明萱將軍,湖北房縣人,民國10年生,中央軍校17期,參加抗戰、剿匪諸役,臨陣奮勇,曾負傷3次,民國64年3月,調任本部指揮官,深認帶兵之道無他,以「愛」、「誠」為出發,從「嚴、實、精、一」做起,任內積極經營戰場、改進缺失,對提高戰力,貢獻至鉅。

民國65年7月6日-民國66年10月30日
涂遂將軍,江西臨川人,民國9年生,中央軍校17期,曾任師長、副軍長,民國65年調任本部指揮官,策劃革新新兵啣接訓練與幹部職前訓練,嚴定訓練標準,建立守固攻克完整戰鬥體,戰力大增、其功厥偉,民國66年調任馬防部司令官。

民國66年11月1日-民國68年3月1日
郭連城將軍,河南輝縣人,民國11年生,中央軍校18期,曾任師長、副軍長,民國66年11月,調任本部指揮官,首創防區基地訓練制度,所建工程,均能符合重慶案之要求,對戰場經營,不遺餘力,其後調任第六軍團副司令。

民國68年3月1日-民國70年5月11日
謝久將軍,湖北隨縣人,民國13年生,中央軍校19期,曾任師長、副軍長、署長,民國68年3月,任本部指揮官,頒行四大禁令,提出後勤十大作法,實施訓練年,對官兵生活照顧無微不至,工作要求一絲不苟,績效卓著,蔣故經國 經國先生特電嘉許,任內所建工程不計其數,對於戰備後勤、生活改善,均有突破,擴建酒廠,帶動防區5年建設,其首創之抽海水沖洗廁所之研究發展,更獲上級重視推行。

民國70年5月11日-民國71年11月4日
蔣逢魁將軍,河南鎮平人,民國15年生,中央軍校19期,曾任師長、副軍長、總部組長、軍參謀長、總部副參謀長,民國70年5月,調任本部指揮官,以團結民心、加強訓練、貫徹忠誠軍風、樹立勤儉楷模、溝通上下觀念、完成作戰準備為目標,對東引之建設,有一番甚佳之貢獻。

民國71年11月4日-民國72年6月12日
龍元偉將軍,湖南耒陽人,民國16年生,中央軍校19期,曾任師長、副軍長、副司令官,民國71年11月,調任本部指揮官,以忠誠精實,團結三軍,治軍嚴謹、勤儉純樸、堅實戰備、徹底奉行命令,誓死達成任務為本務。

民國72年6月12日-民國76年3月1日
王易謙將軍,河北易縣人,民國18年生,陸軍官校正23期(43年班),陸軍參大正21期,科訓班3期,三軍大學戰院正64年班,曾任師長、成訓中心副指揮官,軍團參謀長、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助理次長。民國72年6月,調任本部指揮官。以精進精神思想教育、團結防區軍民、落實戰備訓練、改善官兵生活、建設東引為海上長城、三民主義模範鄉為目標。

民國76年3月1日-民國79年2月16日
馬雲昇將軍,山東山睪縣人,民國21年生,陸軍官校正25期(45年班),科訓班3期,陸軍參大正61期,戰院69年班畢業。曾任營、旅、師長,軍團參謀長;民國76年3月,調任本軍指揮官。以勤儉治軍,培養忠誠軍風,精進部隊思想教育,堅定官兵必勝信念,踏實部隊訓練為宗旨。鍛鍊官兵強健體魄,樂觀奮鬥,發揮親愛精誠之團隊精神,使本軍成為最勇猛之反共先鋒,最堅固之反共堡壘。

民國79年2月16日-民國82年2月1日
劉寧善將軍,山東壽張人,民國30年生,陸軍官校正32期(52年班),戰院77年班畢。曾任陸軍官校指揮官、總教官、教育長、師長、士校校長,民國79年2月,調任本部指揮官,勤儉建軍,銳意興革。將軍向以堅定軍民愛國教育,鞏固部隊團結、精實人事制度為本務;踏實戰備訓練、強化後勤整備為目標,建立一切制度化。任內完成發電三廠、中柱廳、鄉公所、幼教學校、全島道路工程等多項建設。尤以東展國防戰備工程之策劃執行,無不劍及履及、夙夜匪懈,全程督導參與、依時完成「雄二」、「檞樹」戰備、指管線路地下化,對防區執行戰備任務貢獻甚鉅。矢志完成國民革命軍神聖使命,建設東引為捍衛北疆之海上長城,再創反共救國軍之雄風。

民國82年2月1日-民國83年4月1日
謝抗建將軍,河北束鹿人,民國28年生,陸軍官校專修9期、三軍大學陸、戰院及兵研所73年班畢業。曾任六軍團處長、莒指部指揮官,馬防部、陸勤部參謀長,長年戍守金、馬外島,曾獲陸光及忠勤勳(獎)章等22座,勳績卓著。將軍自幼秉承庭訓,勤勞儉樸、終身自恃,於民國82年2月,調任反共救國軍指揮官,特重忠誠精實之軍風、貫徹完成10年兵力整建及落實戰備訓練等工作。任內完成有天弓陣地,榭樹作戰平台、指管連線,小紫澳水源開發,東、西引儲油槽,道路拓寬,東湧運動場,示範公墓等。各項工程在將軍夙夜匪懈、躬親指導下,全體官兵莫不全力以赴,建設東引為一海上長城、北彊屏障。

民國83年4月1日-民國85年8月1日
龔以敏將軍,福建莆田人,民國34年生,陸軍官校正37期(57年班),三軍大學陸院,戰院正規班及戰院兵研所77年班畢業。曾任旅長、副師長、作戰署副署長、馬防部參謀長、二八四師師長,長年戍守金、馬,重要職務軍於外島歷練。曾獲忠勤及陸光勳(獎)章等15座,勳績卓著。將軍秉性忠勤機敏,治軍嚴明公正,處事明快果斷,待人寬、律己嚴,在強烈責任感驅使之下,凡事竭力以赴,不尚虛浮,但求是非,不計毀譽,其擇善固執之敬業精神令官兵景仰。於民國83年4月,調任反共救國軍指揮官,銳意興革,建樹甚多。以東展案天弓陣地成軍擔任戰備為最,對戰備整備之強化,部隊訓練之落實,官兵福利之增進,忠誠軍風之樹立,成效卓著,防區在將軍領導下,全島軍民上下一心,三軍精誠團結,士氣高昂,咸對確保東引,屏障北疆任務之達成深具信心。

民國85年8月1日-民國87年10月1日
胡捷將軍,山東濟南人,民國37年生,先後畢業於陸軍官校正39期(59年班),砲校正規班115期,陸院72年班,戰院74年班,兵研所80年班,曾任連、營、科、教官組長、指揮官、總部後勤署組長、副師長、軍團砲兵指揮官、師長,民國85年8月接任反攻救國軍指揮官。將軍秉性忠誠、治軍恩威並濟,任內對建立正確價值標準,精進防區戰備整備,提升裝備妥善不遺餘力,並致力於軍民團結,維護整體安全著有成效。

民國87年10月1日-民國88年10月1日
黃崑益將軍,臺灣屏東人,民國43年生,先後畢業於陸軍官校正44期(64年班),陸院71年班,戰院78年班,戰略研究所87年班,曾任連、營、旅長、參謀長、組長、副師長,學經歷完整,部隊實務經驗豐富。民國87年10月精實案,陸軍步兵一九五旅編成,膺任首任旅長。到任後致力於生活設施改善,幹部素質提升,落實基層親教親考、專長鑑測、據點整併暨裝備平衡調撥、老舊裝備併修、不適用裝備繳回與彈庫調整,廢彈處理等,運籌擘劃,堅實基層。此外更積極推動軍民關係,建立共識凝聚向心,以達成軍民一心,同島一命,捍衛北疆的守備任務。

民國88年10月1日-民國90年8月14日
趙希平將軍,山東臨邑人,民國41年生,陸軍官校正44期(64年班)畢業,先後接受步校正規班256期,三軍大學陸院72年班,戰院80年班等深造教育,曾任步兵旅長、救指部參謀長、一七八旅旅長,於88年10月,調任一九五旅旅長。將軍才思敏捷,秉性忠義,嚴氣正性,高掌遠蹠,實為干城之選。任內充實戰力,強化戰備,落實部隊訓練,嚴整軍令法紀,整兵經武,創業垂統,方換來今日之宏規大備。其間更厚植民力,繁榮地方,充裕資源,凝聚全島居民向心,有效化民力為戰力,防區三軍於將軍領導下,官兵矢志團結,兢兢業業執戟北疆,以陶鑄一支戰力可恃之現代化戰鬥勁旅為職志,共同塑建固若金湯之前線堡壘。

民國90年8月15日-民國91年12月1日
王國強將軍,山東即墨人,民國45年3月6日出生。先後畢業於陸軍官校正47期(67年班)、陸院78年班、戰院81年班。將軍查微之漸,治軍嚴謹,慎謀能斷,歷任空降部隊排、連、營長、步兵旅長、師參謀長、作戰署組長、總司令室參謀主任等職,兩度當選莒光連隊隊長,三度榮膺國軍保舉最優,參與對抗演習、體能戰技競賽屢創佳績,獲獎無數,尤任特勤隊隊長期間,於小部隊戰鬥及特種作戰有深入之研究與創見。民國90年8月15日擢任本部旅長後,秉持「勤訓精練、超敵致勝、整合戰力、捍衛北疆」信念,戮力於幹部教育及戰備訓練,尤對精進夜戰與射擊、部隊指揮掌握著力甚深;例行每週一次戰備日,帶動官兵強化防區整體戰力。另將軍對精神體態之培養,官兵生活之照顧,軍民關係之融合均至為重視,殫謀經營,不遺餘力。將軍以「前人種樹,後人施肥除草」的接力賽精神,正引領防區三軍官兵建設東引成為堅若磐石的海上堡壘。

民國91年12月1日-民國94年1月1日
王興尉將軍,河南博愛人,民國45年生,先後畢業於陸軍官校正46期(66年班)、陸院78年冬班、戰研班79年班、戰院81年班等深造教育。曾任連、營、步兵旅長、師參謀長、軍團處長、作戰署副署長、一三七旅旅長等職,獲頒陸光及忠勤勳獎章等21座,勳績卓著。將軍自民國91年12月1日調任本部旅長,可謂克紹其裘,防區三軍於將軍麾下,軍紀嚴明,對三軍戰力整合、戰備訓練、後勤整備皆貫徹執行,推動軍民關係成效卓著斐然。尤以將軍重視官兵福祉,統御有方,部隊矢志團結,上下一心,無不兢業執戟海疆,以陶鑄一支全戰備之現代化鋼鐵勁旅。

民國94年1月1日-民國95年5月1日
張芳華將軍,臺灣高雄人,民國44年9月15日生。畢業於陸軍官校正47期(67年班),陸院77年班,戰院81年班等深造教育,兵學涵養豐富。曾任連、營、步兵旅長、師參謀長、總長辦公室機要秘書、一○八旅旅長、澎防部參謀長等職,獲頒陸光及忠勤勳章等13座,勳績卓著。將軍自民國94年1月1日調任本旅,到任後致力於生活設施改善,幹部素質提升及官兵個人權益,落實基層親教親考,新兵二階段專長鑑測,楷模連示範,戮力戰備演練,不適用裝備繳交與彈庫調整、廢彈處理等,運籌擘劃,堅實基層。此外更積極推動軍民關係,建立共識,凝聚向心,以達成軍民一心、同島一命,捍衛北疆的守備任務。

民國95年5月1日-民國97年7月1日
傅永明將軍,籍貫河南鹿邑,民國49年3月3日生,先後畢業於陸軍官校正50期(70年班)、步兵學校正規班279期、陸院84年班,戰院89年班,民國95年5月1日調任陸軍步兵一九五旅旅長,同年11月1日出任東引地區指揮部首任指揮官至97年7月1日止。
指揮官傅將軍於任職2年2個月期間,以身作則、不懈怠、不苟且,遵從法令規章,策定重點,有決心、有毅力,特別戮力防區戰備整備、戰場經營、官兵生活設施改善,期間完成東引地區指揮部、戰車連、工兵連編成、漢光及聯信操演、40雙管防砲部署、彈庫調儲減併、汰換老舊防衛武器、各項戰訓工程及後勤設施整建等。對防區每位官兵均秉如父如兄妥善照顧,對上級交辦之任務皆能按程序、步驟、要領,如期如質圓滿達成,深受各級長官的肯定和嘉勉,充分發揮「忠義驃悍」優良傳統精神。

民國97年7月1日-民國99年6月1日
指揮官陳曉明少將,祖籍江蘇省鹽城縣,民國49年12月7日生;先後畢業於陸軍官校正52期(72年班),砲兵學校正規班139期,陸軍指參學院83年班及戰爭學院92年班,兵學涵養豐富,才智聰慧敏捷,歷任連長、營長、科長、參謀長、副指揮官、副旅長及司令部戰訓處組長與蘭陽地區指揮官等重要軍職,獲頒忠勤、寶星、景風、弼亮、金甌等勳獎章達16座,基層歷練完整,部隊實務經驗豐厚,於各接任職期間戮力從公,尤其對部隊戰訓本務有深刻研究及精闢見解,更曾榮獲國軍訓練楷模殊榮。
指揮官於97年7月1日任東引地區指揮部指揮官後,即以戰訓本務工作為核心、致力構建守備區聯合作戰指揮機制,精進兵火力部署、戰備任務訓練等工作,並推動武藝競賽,寓訓練於競賽,培養官兵樂訓敢戰之學習風潮;同時特別重視幹部本職學能之養成及部隊安全與軍紀維護等工作,更率先完成守備區三軍部隊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手冊,數立全軍學習典範,更以陸軍「忠誠精實」軍風及防區「忠義驃悍」傳統精神,期許部隊持續勤訓精練,屏衛國之北疆。

民國99年6月1日-
指揮官莫又銘將軍,祖籍江蘇省東台縣人,生於民國50年10月6日,陸軍官校正53期(73年班)畢業、砲兵學校正規班148期、美通校軟體工程軍官班1994年班、陸院87年班、戰院90年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參謀主任、副旅長、國防部作計室副處長、二一砲指部指揮官等重要軍職,基層歷練完整,部隊實務經驗豐富,於歷練各職務期間,對落實戰備訓練、提昇幹部素養、重視官兵權益及強化整體戰力等工作均全力以赴。

指揮官於民國99年6月1日任東引地區指揮部指揮官後,以積極務實的態度與作為,在現有基礎下,以接力棒的精神,落實內部管理工作,培養幹部勇於任事,建立團隊的共同目標;並持續強化守備區戰訓本務工作,致力三軍戰力整合,以發揮聯合作戰效能;同時重視東引鄉政建設,秉持「軍民一家、同島一命」精神,積極參與,對東引美化與敦親睦鄰工作不遺餘力;更以「勤訓精練、超敵勝敵、整合戰力、捍衛海疆」的使命及傳承「忠義驃悍」的精神,期使官兵共同努力,奠定東引守備區可長可久,永續經營的基業。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