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引 鄉 誌


  標題:【十二、附錄】 
  作者:will    ( 發表時間:2002-03-25    閱讀人次:3709 )  

一、碑誌

白馬尊王廟重建碑誌
白馬尊王相傳於清順治十一年歲次甲午(民前二百五十七年),由福建連江分祀本境,初未建廟塑像,嗣因屢顯威靈,護佑民眾,為感戴恩德,遂立廟以祀。
清初甲午之春,漁民四老一少泛舟出海作業,突遇狂飆,巨浪滔天,正舟將傾覆,千鈞一髮之際,忽睹素服老翁駕雲降臨,施法解救,歷劫漁民得慶生還,是夜,後夢髯老曰吾尊王也。民國八年八月朔月,長邑海嘯,平地水深二丈,毀屋逾千,溺斃人畜無數,尊王適在慘重災區掛袍貼金,及退潮時,置於木楻上之塑像,竟滴水不沾,引為奇蹟。民十四年桂月,船載新掛袍之尊王,途中船底罅隙滲水,諸物盡濕,獨尊王衣冠光熠如新。民五十五年艾麗絲颱風肆虐,廟宇坍塌,片瓦無存,惟尊王暨夫人聖像安然無恙,舉鄉皆知,嘖嘖稱奇。軍民感恩聖靈,信奉尤篤,以是四季香火鼎盛。
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秉承 蔣總統經國先生愛民德政,爰配合中央基層建設方案,撥款壹佰柒拾萬餘元,及地方民眾募款貳佰伍拾萬餘元重建廟宇,於民國七十六年三月,恭請指揮官王易謙將軍奠基,繼任指揮官馬雲昇將軍鳩工闢建,至同年十月大功告成。謹記述尊王顯要神蹟及軍民建廟經過,勒石以誌。

東引鄉廟產籌建委員會 敬識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十日


天后宮重修碑誌(之一)
天后宮為吾閩莆田林氏女,生於宋時,始生有祥光異香,長能乘蓆渡海乘雲遊島嶼間,事親至孝,會父出海捕魚遇難,投海覓救,卒以身殉,負屍飄流至馬祖,鄉民為之立廟以祀,尊為媽祖,累著靈蹟,嘗衣朱服飛翻海上,極與救難神靈顯赫,康熙時封為天妃,後又加封為天后,廟食遍台閩,吾鄉亦有廟存焉,雖香火不絕,唯年久失修,破漏不堪,有礙觀瞻,迭經地方熱心人士發動整修,勸募廿四萬元,及歷任指揮官捐贈六萬元,唯差額甚巨,復承地區指揮官秉 蔣院長勤政愛民之德意,垂念下困,為民造福,竭力贊助支援經費四十五萬元,並派兵工協建三個月,剋期竣工,寶相莊嚴,廟貌一新,此為吾邑保存古蹟,發揚固有文化之盛舉,謹勒石碑誌之。

東引鄉天后宮修建委員會 謹誌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五月一日


天后宮重修碑誌(之二)
本境天后宮由來已久,顯赫威靈,香火鼎盛,民國六十五年,鄉人曾集資修葺,唯十餘年來,廟宇受海風侵襲,神壇朽圯,廓廡斑剝,今春防區部隊長會同寺廟重建委員會數度會勘,咸以東湧僻處濱海一隅,聖殿年久失修,環境荒蕪,軍民乏適當休憩處所,倡議鳩資重建,嗣蒙防區兼指揮官馬將軍暨所部大力策劃,籌措專款二百餘萬,重新整修,將神殿簷際飾以四巨龍,四壁綴以懸身花鳥人物予以美化,遂使巍峨廟貌,氣象一新,軍民融融洩洩,瞻仰朝拜,作息其間,蓬瀛勝蹟,永祀千秋,爰為之記。

東引廟產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隆光
委員(依年齡序)
劉依祥 陳瑞琛 林福秋 林德利 林利善 林亨炳 馮敬霖 陳寶誠 劉金俤 陳安國 陳寶珠 林利俊 林金樑 陳仁官 陳寶銀 陳端才 林金聚 張永恆 林金順 曹秀萍 林耀宏 蔡行清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元月一日


天后宮重修碑誌(之三)
東引天后宮相傳始建於清末嘉慶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年歷史。媽祖聖蹟靈驗、福佑地方,是東引漁民的海上守護神,更是島上軍民重要的精神依歸。地方軍民感念媽祖慈恩廣被,分別於民國六五年、七八年發起擴建重修,廟宇規模逐漸建立。近年來,地方觀光發展起飛,擁有東引地標之勢及彰顯天上聖母慈悲聖德的天后宮,更是吸引許多遊客造訪朝拜,是以廟產委員會倡議鳩資改築,並獲得鄉親信眾熱烈響應,踴躍捐款約二百八十餘萬元新臺幣增建門神浮雕及石雕藝術美化宮牆,歷時一個月竣工,展現精雕細鏤、巍峨堂皇的廟宇風貌。此為保存宗教建築及發揚媽祖慈悲為眾生之盛舉,謹勒石碑誌之。

東引鄉廟產管理委員會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吉旦


璇璣廟落成碑誌
璇璣山朱大姐,原供祀於閩之榕城,顯赫威靈,揚名遐邇,本鄉信女林音柔,仰其靈異,民國三十五年間,乃分爐塑像,接引奉祀於東引,朱大姐駕前神童有二,俗稱七舍、哥弟,實則其一姓戚名赦,另一姓高名毅也,神位原供奉於林宅,時本島無醫藥設施,有病多向朱大姐神前問卦求醫,以病者心誠意虔,多不藥而癒,活人無算,故前來膜拜求助者,絡繹不絕。林女士今已仙逝,為紀念生前服務鄉里,並表彰神蹟,特組織籌建委員會,募捐闢地興建朱大姐廟宇於海隅,承蒙駐軍指揮官馬中將,尊重民間信仰提供建材派7350附50部隊負責構建,並指派雕塑技工協助,全體工作人員不辭辛苦,歷數月始告竣工,且命名為璇璣廟,殿宇巍峨,瑰麗壯觀,矗見海濱,裨益觀光信仰,感戴之餘,用綴數語,以誌永久。

璇璣廟籌建委員會召集人 林德利
委員(依年齡順序)
林利善 林日昇 陳仁官 林金聚 劉金灼 謝耀明 林金順 劉明光 林耀宏 劉春利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 歲次己已孟夏謹識


關帝廟暨許杰將軍廟易地合建誌
關帝暨許杰將軍廟原座落中柱島,嗣因構築工事及興建感恩亭,易地重建。民國七十八年間經地區高級長官會同本會委員勘定現址,並於同年七月十八日由前指揮官馬中將主持破土儀式,並派工兵設計興工構建,初具規模,繼蒙指揮官劉中將指派工兵連暨技術人員協助續建,歷時半載始告竣工,軍民合作,共沐神庥,爰是為之記。

東引鄉廟產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隆光
副主任委員 陳寶珠
委員(依年齡順序)
劉依祥 陳瑞琛 林福秋 林德利 林利善 林利鑾 陳寶誠 劉金俤 陳安國 李忠春 林其惠 林利俊 林金樑 陳仁官 陳寶銀 林金聚 劉明光 張永恆 林金順 曹秀萍 林耀宏 蔡行清 陳依明 林清壽
中華民國八十年歲次辛未孟春穀旦敬立


安寧廟營建記
民國八十二年除夕之夜暨翌年之接神日,本島主神廟內突兩度顯現狀如烈火似彩雲奇景,迫近觀之,僅三炷線香而已,為卜吉凶,乃集鄉前輩數人會商其事,咸謂靈異之事,宜禱之於神,遂扶乩問卜,查知本島原奉祀有三座神廟,因年久毀廢,以是歷數十載未享人間香火,遺址猶存,唯均位於懸崖絕壁之上,人跡罕至,無人祭祀,嗣經鄉人籌設小組展開工作,並祈求神明指引決定聯合三神塑像立廟,俾永久奉祀,後鑒於島上缺建築人才,不已瀝情呈請當地駐軍支援幸蒙指揮官 龔將軍尊重民情,派工兵營長測劃並由該營工兵暨技術人員營建,歷時半載終告落成,並為之記。

安寧廟籌建委員會 謹識
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 陳隆光
副主任委員 陳寶珠
委員(以年齡為序)
劉依祥 陳瑞琛 林福秋 林德利 林利善 林利鑾 莊美倫 劉金俤 陳安國 林其惠 林利俊 林金樑 陳仁官 陳寶銀 林金聚 陳火燦 劉明光 張永恆 林金順 曹秀萍 林清祿 林耀宏 許其寶 蔡行清 劉增榮 陳天福 馮印樂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年孟夏吉立


東引代天府落成史記碑誌
本代天府供奉之白少爺原籍連江縣黃岐鎮,神威震四方,香火通八面。欣逢本島信女胡妹(麻香)仰聞其靈異,於民國三十年間即分靈東引林宅奉祀,至民國六十二年白少爺即採乩林家後代林河泉為乩生,遂而普渡眾生拯救島民,指點迷津,驅魔除邪,護國佑民,有求必應,膜拜者絡繹不絕。鄉民感念神恩,齊聲同讚,於客歲秋間組成籌建委員會,捐款興建代天府於南澳,嗣蒙地區指揮官劉中將體恤民情,提供建材,並派兵工協建,歷時半載竣工,乙座巍峨殿宇矗立海濱,以垂永恆,萬世長存。

代天府籌建委員會 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歲次壬申年蒲月 穀旦


東湧水庫紀念碑誌
偉哉東湧,屹立東海之賓,地扼閩水之望,全島山勢險峻,四面碧波粼粼,今日允為反共跳板,他日必成海上公園,惟因山巖壑短,居民備嚐缺水之苦,欣獲總統 經國先生暨各級長官重視,特撥鉅款興建水庫,並先後調派第六軍團五一一工兵營第二連暨五一五工兵營第一連來引施工,爰於七十一年十一月一日破土,間以設計不符,曾一度停工,然自七十三年十二月九日竣工以迄,防區三軍,全體動員,無分寒暑,夙夜匪懈,齊心努力,排除萬難,壩體乃得於七十四年七月十一日竣工,未幾,適值尼爾森颱風過境,蓄水即臻四萬有奇,誠天降甘霖也,自此全島用水足矣!特命名為東湧水庫並贊曰:
大風泱泱 蒼海茫茫
美哉東湧 春之朝陽
山環水抱 鬱鬱蒼蒼
舉我袍澤 同赴疆場
宵旰憂勤 甘苦備嚐
無私無我 惟公是尚
未及壹載 規模即張
雨露均霑 福樂共享
勉旃毋怠 不息自強
矢勤矢勇 鍊鐵成鋼
軍民一體 黎庭掃蕩
承先啟後 國運乃昌

陸軍反共救國軍承建並誌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二十日


東昌閣誌
閣名東昌乃因「秦東昌」而命名追懷故胡宗南將軍扶植本軍之遺愛也
憶自民三八年赤禍橫流中原板蕩我東南沿志士義民氣憤風雲紛舉義旗毀家紓難從事沿海游擊作戰誓與匪偽不共戴天先後大小戰鬥不下二百餘次揚威東海賊膽為寒迄民四十四年本軍進駐東引管鑰海峽屏障臺澎效忠 領袖益天堅貞蓽路藍縷慘澹經營臥薪嘗膽櫛風沐雨時時以復國為懷朝夕與怒濤為伍而氣益壯志益堅固 領袖之德威感召與各級長官之愛護扶持有以致之也
五十二年秋承中華婦聯協會國防部軍友社暨臺灣進出口商之資助由本軍衡山附五部隊兵工興建旨在策勵同袍激勵革命志節光前裕後發揚本部傳統精神戳力中興大業開創本軍光明前途以期無負斯閣之以東昌名焉是為誌

陸軍反共救國軍謹誌
中華民國五十三年元旦


煜光堂落成誌
總長煜公於民國五十八年九月一日蒞西引巡視關懷官兵生活,特撥專款新臺幣壹佰萬圓,充實文康設施,娛樂身心以勵節操士氣,雷霆部隊全體官兵胼手胝足趕工興建,時經半載大廈落成,立誌銘懷。

陸軍中將指揮官 張兆驄恭撰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七月一日

編按:碑文中「煜公」係時任參謀總長的高魁元,高魁元字煜辰。


介石橋碑誌
東西引間一水之隔,平時交通運補均賴小艇往返運輸,油料耗費不貲,每受天候、風浪潮汐等,影響海上交通甚鉅,戰時則兵力無法支援轉用,極易形成各自獨立狀態,而中引孤懸佇立其間,交通不便,艱苦倍常,防區指揮官籌集剩餘經費,運用節餘材料,始自民國六十四年六月五日,由步兵突擊第三大隊施工,配合潮汐漲退而行施工,克服天難,卒於同年九月十四日自建完成東引至中引段橋樑,承蒙 蔣院長題名「介石橋 」,越三月完成橋端至南澳碼頭濱海道路,陸軍總部曾派專家經審核實明公布,除佣人一項,建材用費高達五佰三十萬元之鉅,未曾動用軍費及國庫支援。長虹俯臥,不僅連絡交通,開闢荒蕪,建設地方,更為日後東西引段貫通之基石,乃勒碑誌之。

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官 敬誌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六月一日


中柱島整建落成誌
中柱島原名老潭泊,地居東西引間水道要津,其勢險要。民國六十五年秋,修地形、增壕堡、整據點,強化戰備;勒石碑、立亭台、建寺廟,順應民情。施工期間,防區官兵,胼手胝足,櫛風沐雨,歷十閱月,方底於成。而今而後,忠義驃悍,中流砥柱,怒潮澎湃,屹立千秋。

涂遂恭撰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三日


中柱堤誌
東、西引屹立台海北端,扼閩北海空要域,其具有延伸復興基地戰略縱深及先基地承受匪對我第一擊,以便基地得以爭取作戰時間之戰略地位。故東、西引屏障台海安全之戰略價值與日俱增。
總統 經國先生歷次蒞島巡視時,迭作指示:東西兩島應予連接,並建深水港。國防部即遵指策劃東西引之連堤及建港事宜,自民國七十四年七月開始興工,迄七十八年八月止東西引連堤及建港工程同時完工,其間我官兵移山填海,胼手胝足,克服萬難之精神,足為模範。
東西引之連堤使兩個孤島終於血脈相連,連堤蒙總長 郝一級上將命名「中柱堤 」,乃寓中流砥柱之意,我官兵袍澤當秉遵故總統 經國先生「事在人為,人定勝天 」之明訓,效命前疆,報效國家,願共勉之,是為誌。

指揮官陸軍中將 馬雲昇 謹誌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吉日


東引中柱港落成記
東引各島,扼閩北海空要域,為臺澎復興基地北端戰略樞紐,故總統 經國先生歷次蒞島巡視,迭作指示:東西兩島應予連結並浚深水港,俾擴大復興基地戰略縱深,迨馬祖港修築完成,國防部即遵示策劃東引築堤建港事宜。
自民國七十四年七月開始籌備,迄七十八年八月竣工,其間海軍總部負工程設計督導監造之責,駐島工兵及榮民工程處共同施工,聯合建港指揮部則統合其事,團結協力,移山填海,克服萬難,歷時四載,終底於成。
新港既成,我復興基地戰略縱深前推百浬,乃命名「中柱港」,所以寓復國建國中流砥柱之意。
港成, 經國先生卻未及親見,惟遺訓終能實現,亦稍可告慰 經國先生在天之靈。唯我袍澤於馬深體「事在人為,人定勝天」之遺訓,意志精一,團結一致,則無事不可成,「中柱港」必將成為中興大業建立殊勳,是為記。

參謀總長 陸軍一級上將 郝柏村 謹識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卅日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紀念亭記
東引為台澎復興基地北端之屏衛, 經國先生歷次親臨巡視,均指示東西引兩島宜使通貫,並建深水港,以擴大復興基地戰略縱深。迨「中柱港」、「中柱堤 」先後完成,防務乃益形周全,戰地軍經建設,亦因而突飛猛進。東引軍民咸感念 先生高瞻遠矚,親民愛民之深仁厚澤,共議於中柱島興建紀念亭,並恭塑 先生銅像,以應軍民瞻仰之望,爰由防區指揮部籌劃,駐島官兵構築,自民國七十七年六月經始,至八十年五月竣工,閱時參載,終底於成。東引軍民矢志保衛疆土,奉行國策,深堪嘉勉,茲值亭成,因敬為之記。

行政院院長 郝柏村 謹識
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十二日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紀念亭誌
東西引兩島前乃一水之隔,軍民往返或物資輸送,全賴東引本島船隻運補,每逢大浪停航,西引軍民常以備品或罐頭食品充饑,曾逾十餘日之久,備嘗艱辛。 故總統經國蒞臨巡視,體恤民情,乃指示東西引連堤。迨至七十七年七月堤成,兩島貫通車水馬龍軍民皆稱便捷。為感懷 經國先生悲天憫人,造福人群之德澤,故於東西引中際之中柱島上闢建濱海公園,構築紀念亭台,恭塑先生銅像以供瞻仰。承中央核撥基層建設經費柒佰參拾萬元,由駐軍官兵歷經寒風烈日,閱時三載竣工,謹勒石以誌。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敬識 
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吉日


南澳國民住宅重建誌(十二棟、七棟、四棟)
颱風肆虐民舍為墟, 總統垂愛澤及災黎,特撥巨款為民重建,爰由陸軍反共救國軍第一大隊承構歷十月落成,謹誌以文,用申謝忱。

東引鄉長王志任率全體鄉民 謹誌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元月元日


東引鄉福澤新村落成誌(九棟)
防區指揮部秉承蔣院長愛民之德政,爰配合中央國宅政策,以兵工協建國宅十二棟,歷時九閱月完成,以安民居,鄉民感戴之餘,謹勒石以誌。

東引鄉鄉長 陳安國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九日


三義村碑誌(二十棟)
東引因交通不便,民房向極簡陋,聊避風雨而已,自民國三十八年大陸陷匪,本軍進駐後,先總統 蔣公及今蔣總統經國先生均曾多次蒞臨,對鄉民生活之改善,備極關懷,國防部為仰體大德,勵行戰地政務,多年以來,銳意經營,先後落成現代化樓房數十棟,本村為其一部計二層樓房廿一棟(編按:應是「廿」棟的筆誤 )。全部工程悉由本軍官兵協建,由突擊第一、第五大隊各一部,負責施工,於施工期間全體官兵胼胝趕建,不避寒暑,民國六十八年三月十四日,適於雨後趕築擋土牆,不幸坍方,士兵,陳明聰、郭文益、蘇江輝等三人正全神施工,走避不及,壯烈殉職。茲值本村落成,為致謝施工部隊之辛勞及悼念殉職袍澤之悲壯,特命名為「三義村」,用資旌表,永垂範式。

反共救國軍指揮官陸軍中將 謝 久 謹誌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八月二十日


東引自來水廠辦公大樓興建誌
東引島地勢峻峭,政府為照顧外島軍民,於七十五年五月興建東湧水庫一座。竣工後,本鄉特持續爭取經費,先後完成全鄉自來水管路埋設,以及整建淨水處理廠。自此居民多年用水困難,獲致澈底改善。七十九年又蒙中央核撥基層建設經費參佰萬元,興建辦公大樓,使鄉內自來水事業奠定基礎。念及嘉惠軍民德意,謹勒碑以誌。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年五月卅日


燕秀海水游泳池興建誌
東引鄉民眾濱海而居,深知游泳乃強身、謀生、救生之技能,故愛好游泳運動。本鄉為配合民意需求,爰於七十九年度爭取中央核撥基層建設經費計新臺幣陸佰伍拾萬元整,由駐軍一一O五部隊官兵歷時八個月協建竣工;惟因水源匱乏,故抽取使用海水替代,為感念嘉惠軍民德政,謹勒石以誌。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中華民國八十年七月吉日


連江縣東引鄉衛生所落成誌
行政院衛生署為提昇離島地區醫療服務品質,除定期補助醫藥及設備經費外,特於八十年度核撥衛生保健計劃經費肆佰參拾參萬元整籌建衛生大樓;承蒙駐軍一一○五部隊協助規劃設計,并支援兵工協建,歷時五月竣工。念哉關懷之意與駐軍官兵日以繼夜施工之辛勞,謹誌文申謝。

連江縣東引鄉第四屆鄉長 陳寶銘 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吉日


連江縣東引鄉圖書館落成誌
本縣為響應政府推動書香社會政策,落實「鄉鄉有圖書館」之目標,爰以教育部專案補助經費壹仟萬元興建東引鄉圖書館乙座,委由韓興興建築師設計得標,由家祥營造廠承建,歷時壹年竣工,願我鄉親重視文化資產,善加運用閱讀場所,培養讀書風氣,進而樹立純潔、祥和、守法、繁榮環境,謹藉落成勒石以誌。

連江縣縣長 曹常順 謹識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吉日


東湧日報社落成紀念
民國卅八年共匪叛亂,大陸沈淪,本軍游擊健兒,活躍於江浙粵閩沿海,即發行小型油印刊物,迨至民國四十六年雙十節,軍報社正式成立,定本報為「神鷹報 」、民國四十九年更名為「東湧報 」、民國五十四年,採取打字印行以迄於今。
歲月如流,本報自四十六年創刊起,倏忽廿餘年,其成長過程可謂從無到有,由少到大,先簡陋而漸規模,其間歷任領導者與工作同仁篳路藍縷、銳意革新之精神,於此可見而有功民心士氣與對匪文化作戰,固不殆言矣。
今日之時代,為一日千里,不進則退之時代。為加強戰地軍民文教,展開對匪心戰,倡導新文藝運動及文化復興,乃決心改版、擴版、增大發行。幸蒙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贈送全部鉛印印刷機器。並集兵工整建本報社新址,落成之日為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二月一日,特為文以誌,用示述往,感謝及激勉之意。

指揮官 郭連城 謹撰


東引發電二廠碑
建廠經費:新臺幣壹仟柒佰萬元
裝機容量:280 KW 機三部計840 KW
施工部隊:工兵五一七營第三連
完工日期: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


東引發電三廠碑
東引發電三廠興建乃為提昇戰備並兼顧地方建設,自七十七年五月開工,迄七十九年七月竣工,其間台電公司負責工程設計監造,駐軍官兵負責施工,克服萬難,歷時兩載餘,終底於成。
欣逢 李總統登輝先生蒞臨防區巡視,恭請 總統按鈕啟用,自此將東引地區電力品質帶入一個嶄新紀元,防區全體軍民對 總統關懷之情深為感念,特為文紀念。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八月十日


東引大我國中落成誌
為實踐 總統號召,推行九年國民教育,便於戰地學子就讀,特由地區自籌財源,支援人力物力,掀起一人一磚建校運動,承各級長官鼓勵有加,關懷備至,經干城部隊全體官兵櫛風沐雨,趕工興建,計歷時半載,慶大廈落成,爰略銘誌,俾資永念。

指揮官陸軍中將 張兆驄 謹誌
中華民國五十九年九月一日


東引國民中小學涵藝樓落成誌
本校為推展資訊科技教育,實施職業陶冶,充實生活知能,爰擘劃興建涵藝樓,計總工程費貳佰零捌萬元,承蒙教育部撥專款壹佰陸拾壹萬元,後蒙反共救國軍指揮部特加撥補助肆拾柒萬元,並支援兵工協建,施工官兵櫛風沐雨,歷時六閱月而竣工,斯樓落成,嘉惠學子無既,念哉德意,謹勒碑以誌。

連江縣立東引國民中小學 校長 何劍飛 謹誌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東引國民中小學教師宿舍落成誌
本宿舍係教育部補助新臺幣四十六萬八仟三佰八十元,並請步兵第六大隊第三隊兵工協建,歷時三月竣工。教師感戴之餘,謹勒碑以誌。

東引國民中小學 校長 林國淦 謹誌
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九月卅日


烈女義坑記
清末光緒年間,政綱失常,天下大亂,盜匪起於東南,轉掠沿海諸島,焚燒里舍,劫擄民船。一日賊寇出海掠奪漁船殺害其主人,奪一女子,歸至島上。美姿儀,不詳其姓氏,賊首悅其色,欲玷污之,堅拒不從。賊雖百般誘說,仍不為所動。賊怒,乃以刃加其頸,勃然曰:「 從我生,逆我死」,烈女叱曰:「 我良家女,死不受辱」,賊知不可屈,乃幽之囚室,絕其飲食。歷數日,俟守者稍懈,潛逃而出,至海濱懸崖,西望慟哭,自投崖下而死。東湧良民感其節烈,名其崖曰:「烈女義坑」,以誌其事。

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敬誌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七月一日


連江縣警察局東引分駐所大樓落成略誌
東引島位於馬祖列島之最北端,位居軍事要衝,屏障台澎,民國六十年成立警察分駐所,負責島內治安維護任務,由於地處偏隅,設施簡陋,辦公廳舍闕如,往昔借用東引鄉公所房舍辦公,狹窄侷促,員警離鄉背井生活艱苦,辦公、住所及休閒環境均待改善。
為照顧基層員警,提昇工作士氣,承連江縣政府提供用地,經前胡局長意剛規劃爭取,八十四年度獲警政署核撥新台幣玖佰伍拾萬元正,興建東引分駐所,委請韓興興建築事務所設計監造,於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開工,由家祥營造有限公司承造,費時二七○日歷天始竟全功,樓宇宏偉,外觀內涵,具見匠心,且矗立鄉治中心,環境稱優。
念斯樓之興建,衷心感謝內政部警政署盧前署長毓鈞、顏署長世錫大力支持,臨此大樓落成,緬懷各級長官照顧員警之德澤及締造之艱辛,爰簡述數語,期為同仁淬勵奮發,共維轄區治安。

局長 林清桓謹誌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


白馬尊王廟周邊景觀工程碑誌
東引鄉白馬尊王廟歷史久遠,不僅是民間信仰中心,亦能彰顯東引地方文化特色。此次拓展美化廟宇周圍亦有助長觀光景點,今冬蒙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廖源隆先生欣然撥款貳佰肆拾萬圓,並規劃施工改善廟宇周邊景觀,使巍峨廟貌更為壯觀瑰麗,氣象一新。感戴之餘,用綴數語,以誌永久。

東引鄉廟產委員會 謹識
中華民國九十年歲次辛巳葭月


林日福鄉長碑誌
林故鄉長日福先生為本鄉第五、六屆民選鄉長,福建省長樂縣人,歷任村長、鄉民代表、縣議員等公職。先生為人謙和、樂善好施、平易近人且素孚眾望。於鄉長任內積極擘畫地方建設,推動觀光發展,鼓勵民間投資及編纂鄉誌等工作不遺餘力,政績卓著。惟憾者,先生正當英年之際,竟積勞成疾,驟然離世,為念其對鄉梓之貢獻,爰建碑追憶,勒石為誌。

東引鄉公所 謹識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元月


體育館碑誌
東引鄉四面環海,每年10至2月季風強勁不宜室外運動,軍民期盼,興建室內運動場所。經過兩任鄉長林日福先生及陳寶銘先生的積極努力及爭取經費並承駐軍兵力協建,先後完成主體工程及室內改善工程,爰略銘誌,俾資永念。

東引鄉公所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二月


海岸巡防署東引分隊暨中柱漁港安檢所辦公大樓落成誌
本署海洋巡防總局第十(馬祖)海巡隊東引分隊暨海岸巡防總局北部地區巡防局中柱漁港安檢所,成立初期係使用簡陋狹窄之廳舍,幸蒙陳縣長雪生、曹立委爾忠鼎力協助撥用土地及爭取預算,新建廳舍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廳舍建築為地上三層,樓地板面積550坪,總工程費計4千391萬元,由吳坤霖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積家營造工程有限公司承造,自95年12月5日動土興工,至97年10月10日竣工並取得使用執照。廳舍依山面海,矗立中柱,地標醒目,鎮守中疆。茲值落成啟用之際,為感念各界協助,更期勉本署同仁應堅守崗位,為馬祖海域治安,群策群力,確保我國海域安全與海洋權益,特為誌以為之慶。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署長 王進旺 謹識
中華民國97年11月吉日


文康中心落成誌
國防部部長高上將秉承 蔣院長「全心照顧官兵生活」之德意,於民國六十四年六月蒞引視察之際,撥贈新台幣貳佰萬元,興建文康大樓充實設施,以供官兵休閒,藉以砥礪忠義節操,培養無形戰力,防區指揮部奉命後,積極策劃興建,時經年餘,於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廿八日竣工,為仰體長官厚德,感念官兵辛勤,特立石以誌。
指揮官陸軍中將涂遂恭撰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元月一日


二、請願

本鄉民眾聯名陳情廢除戰地政務
擬稿人、連署發起人:劉家國
事實與理由:
( 一 )有關戰地政務:自民國四十五年行政院頒布「金馬地區實驗戰地政務」
以來,金馬地區在軍政合一的軍事管理下已達三十一年,漫長的三十一
年中,金馬地區施政積弊日深之原因如下:
.兩年一任的軍派縣長由於任期短,對地區事務缺乏通盤瞭解,且任職
期間尚須接受地區指揮官之干預節制,其施政必然無法完全符合當地居
民之需要。
.金馬地區至今尚未組織代表人民行使政權之「縣議會 」,現雖有「諮
詢代表會」成立,但在半年開會一次,發言時間竟受官方限制,完全喪
失民主政治制衡功能。造成民權萎縮,公權高漲,百姓在種種不合理之
政令下往往投訴無門,積怨難申;此未始不是造成人口大量外流原因之
一。
( 二 )錢幣問題:現金馬地區所使用之錢幣為金幣與馬幣,雖同屬臺灣銀行,
但在臺卻無法使用,馬祖居民每逢返臺之際更須購買匯票或兌換臺幣,
由於臺幣兌換不易,且匯票購買有重重限制,造成馬祖居民極大不便。
( 三 )交通問題:
.現今金門已開放民航外,馬祖居民往返臺馬僅能搭乘軍方每月三航次
的交通船,由於航次不足,船位不夠,造成地區居民往返臺馬(金)之
困難。
.三十餘年來基港之西六碼頭迄未建造供候船人員使用的候船大樓,加
以入出碼頭手續繁雜,關卡重重,軍民候船飽受日晒雨淋之苦。
( 四 )電訊問題:現在世界科技一日千里,而臺灣電訊正蓬勃發展,直撥電話
可達世界各地,惟金馬地區尚未開辦臺馬(金)之間直撥電話,金馬地
區在臺就業、就學、遷居等人數日增,往返訊息僅靠書信、電報聯絡,
造成居民極大不便。
( 五 )入出境問題:現居民往返臺馬(金)需向當地政府機關申請入出境手續,
在此有請必准的繁雜手續層層轉報之下,入出境手續實無存在之必要,
且凡設籍金馬地區之民眾應無安全顧慮,可任其自由往返。無須浪費大
量人力物力,做無謂的例行調查與核准。
( 六 )規費問題:依「貨物稅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完納貨物稅之貨物,運
銷國內各地,地方政府不得對貨物重徵任何稅捐」,現金馬地區除大宗
物資由政府機關進口外,其他貨物之進口均須依貨物之價值,開具發票
向政府機關申報名為「規費」實為變相之「貨物稅」。且外島地區百姓
之消費物品尚需負擔昂貴的海運費用,物價原本高於臺灣地區,加以在
地方政府重覆課非法的貨物稅(規費)之下,嚴重增加地區百姓負擔及
剝奪其財產權。
( 七 )觀光問題:外島地區由於土地有限,農業發展不易,漁業日漸衰退,工
商發展先天不足,百姓除經營有限市場的商店業外,實別無生計。為增
加地方政府財源,創造就業機會,唯有開放觀光一途,始能轉現生機。

願望:
( 一 )取銷「金馬地區實驗戰地政務」回歸憲法實行地方自治。
.縣長民選(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
.成立縣議會(憲法第一百二十四條)。
( 二 )取銷金馬幣,通用臺幣或頒行國幣。
( 三 )解決交通問題:
.增加往返臺馬(金)地區交通船航次,建造足夠船位之新船。
.開放飛航臺馬(含東引)民航客機。
.於基隆港建造往返臺馬地區候船大樓。
( 四 )開辦臺馬(金)之間直撥電話業務,為地區居民提供服務。
( 五 )簡化入出境手續。凡設籍金馬地區之居民,可以身分證取代往返證件。
( 六 )停止徵收非法、變相之「規費」。
( 七 )開放金馬列島觀光,以繁榮民生,增加就業機會。

謹呈
東引鄉公所
東引指揮部

轉呈
總統府
行政院
立法院
福建省政府

請願人:
劉增建、林金聚、莊美倫、林清壽、林日福、陳杭輝、鄭龍飛、林金順、劉家國、林宏春、吳雲清、陳國慶、張永江、袁明灼、劉春光、林利民、蔡亨平、林利俊、陳仁官、劉明光、陳玉生、楊麗生、許其光、楊炯堂、許其寶、林勝棠、劉禮銀、蔡行春、劉偉庭、陳興俤、邱旺泉、劉家發、劉惠林、曹秀萍、林百建、楊雲成、陳國華、劉德欽、劉水官、林光東、張萬利、嚴家寶、陳學勇、林雪卿、林淑金、張麗卿、謝梅英、陳鶯英、張永隆、謝孔國、劉佃佃、陳溫楠、林國興、陳順福、張永年、郭麗卿、張巧純、謝孔忠、陳振利。

副本抄送內政部、財政部、國防部、交通部、連江縣政府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十八日


三、鄉野傳說

海皇帝蔡牽的故事
作者:陳瑞琛

(一)序
去過南澳天后宮,而且對於所供奉的神明曾仔細研究過的人,可能發現:在媽祖娘娘的左殿,有尊令人陌生的神祇,而他,就是東引鄉民所慣稱的「犁麥大王」。
「犁麥大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神明,東引島上知道的民眾已經不多了。鄉內資深元老,今年快八十高齡的陳瑞琛老先生,為使「犁麥大王」這個屬於東引島的故事能夠流傳下去,特別翻出了將近七十年前塵封的記憶,撰寫成這篇「東引民間傳奇」犁麥大王的來源。
故事一直圍繞著主人翁-蔡牽,他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大海盜,而他的數個根據地之一就是東引,蔡牽即是在東引島上親眼看到犁麥大王顯靈,因此逃過一死劫。最後的結局也很「正常」,壞人終於難免惡報而死,但是逼死他的卻是擔任剿匪指揮的表弟李長庚,讓人在讀過之後,除了對壞人受正法而大快人心外,卻也使心中充滿一股莫名的哀傷,因為兩位表兄弟竟因成長環境的不同,最後演變成刀鋒相向的人倫悲劇。整個故事懸疑刺激,尤其是最後有關蔡牽這位海盜寶藏的秘密,必然會吸引讀者您的興趣!
為使文句更為順暢,故事的結構更為完整,在徵得作者同意後,稍加修改,但是陳瑞琛老先生對地方民俗信仰的貢獻,必將獲得大家一致的肯定與讚賞。
--東湧日報社編輯部謹誌

(二)本文
犁麥大王顯靈事跡,根據傳說,是在清朝嘉慶年間。故事主要是在講述當時在福建省兩位表兄弟,一位姓李在朝任武官,另一位姓蔡則流落閩江口,成為橫行海上的海盜頭子。當時曾流傳著一句形容這對表兄弟間的命運關聯:「李青菜(蔡)葉綠,李紅菜(蔡)葉黃」,其中「黃」在福州話裡與「完」同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李」剛生長時又小又青,而菜葉則正值碧綠;待「李」紅透成熟時,菜葉則枯黃,「蔡」接近末日了。
話說在清嘉慶年間,中國在東南沿海一帶時有海盜出沒侵襲,而生靈常遭塗炭,福建省也包括其中。在福建閩江附近,有一對表兄弟,這對表兄弟中年紀較長的表兄姓蔡名鏗,又叫蔡牽,表弟名叫李長庚,李長庚的父母也就是蔡牽的舅父母。
蔡牽是家中的獨子,但自幼父母早逝,因此投靠舅父母家。蔡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時邀三五兒童嬉戲,由他自扮山寨大王或海盜頭目,而李長庚雖然年紀比他小幾歲,卻常邀其他幼童扮演官兵捉拿強盜。就在那時起,表兄弟即常因所扮角色不同而爭辯、打架,當然表兄弟感情也就不甚和睦了。
蔡牽約在十四、五歲時,他即因不聽從舅父母的管教,離開舅家在外飄泊,過著半飢半餓的日子。這樣子過了數年,他雖然沒有正常飲食,難得飽餐一頓,而且三餐不繼更是常有的事,但其天生體質佳,且面目尚稱端莊,單看外表還頗為斯文呢!可是事實上他生性殘暴,而且兇狠強悍。
成年後,蔡牽由於有領導的天賦,開始招集一、二十人,整天不務正業,在閩江口一帶,做搶船擄貨的無本生意度日。繼而更擴展規模,在福建沿海各地,招收一些無業的遊手好閒之輩為夥,開始真正的海盜生涯。蔡牽不但帶著這批匪眾在海上打劫客貨商船,也時常登岸打家劫舍,並搶奪良家婦女為妻,甚至曾有數個月中,連搶數個婦女的紀錄。這些被蔡牽劫擄的婦女,有的因不順從被迫偷生跳海自殺,有的不從強暴後被推入江河。唯其中有一婦女例外。
這名婦女姓楊名花,本不守婦道,當時鄉上的人特地在她姓名上加上了「水性」兩字,而且背地裡叫她「水性楊花」。但是此婦頗有幾分姿色,嬌媚動人,未被蔡牽擄入賊寨前,她原是一個漁夫的妻子,家境並不富裕,而且因為性好淫蕩、貪慕虛榮、懶惰成習慣,致不守本份,所以她早就紅杏出牆了。
楊花被擄入賊船後暗忖:在名稱上雖被外人稱為賊婆,不好聽一些,四周的人卻都稱我為夫人,在生活方面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當賊寇夫人有「吃不盡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綢緞綾羅」,平日則有男女僕人使喚,倒也事事稱心如意。
因此楊花就此成為蔡牽的「押寨夫人」,當時多住在船上,過了一兩年也為蔡牽生下了一個男孩,由於男孩恰好在船上誕生,故取名為「舟生」。孩子誕生後,蔡牽心想家眷長住在船上也不是辦法,便將妻兒遷往「俞山島」居住,還特地買下兩個少女供作侍婢。他又有鑑於家中應有一個忠實男人照顧內外事務並料理膳食之事,但是蔡牽也深知妻子性好淫蕩,所以他特意在諸嘍囉中挑選了一個年老貌醜的當奴僕供妻子使喚。此人雖然年屆六旬,體力卻尚稱強壯,滿臉鬍鬚麻面,臉上還有塊如鵝蛋般大的紫紅胎記,十分醜陋,同夥都稱他「小麻子、老麻子或鬍麻子」。但是此人個性刁滑,做事細膩,非等閒之輩。
楊氏被人稱為水性楊花確是事實,由於蔡牽時常外出不在楊花身邊,而楊氏好淫,慾念時常在腦中作祟,左右卻無一名年輕男子。也是鬍麻子桃花運當頭,因為鬍麻子經常捧點心茶飯給楊氏食用,有許多機會正好接近她;有一夜,楊氏正逢慾火難禁,正在無奈之際,遠遠望見鬍麻子捧著點心前來,她心下一喜,故意不叫婢女去接,親至房門口以手勢(暗號)要鬍麻子直接端至房中。兩人在房中自是幹起那不可告人之事,從此之後,兩人便經常乘機共赴巫山,暗會雲雨,兩婢雖知此事,怎敢道破,此節淫蕩事暫且不表。
再說蔡牽,他以前結夥為盜,根據地即設在東湧,今改名「東引」,而俞山、西洋、浮鷹、四礵等附近諸列島也是他的巢穴之一,又過數年後,他將根據地遷往俞山島。
為海盜者當然以海為主,在海上做無本生意,其所劫之財物必須有一個適當地方囤積,所以把總賊窩設在俞山島,第二副總巢穴設在東引。(東引的掌故尚有二三,容後另撰文敘述)。再說,他的老婆楊氏長住俞山島,因此所劫來的財物諸般珍貴的物品多半存放在俞山島。
蔡牽在經過數年的經營後,集有大小頭目嘍囉數千眾,蔡牽並自稱為「海皇帝」擁有各型大中小帆船九十九艘,當時船隻沒有機械動力,僅靠風力航行。
為何蔡牽的賊船只有九十九艘,而不是一百艘或更多呢?說也奇怪,每當船隻總數超過一百艘時,不過三天,就會因觸礁、或被風浪吹翻幾艘,並損失大小頭目嘍囉數十人,船數又剩下九十九艘。據傳述,經過十多次增加船隻數目的挫敗,轄下眾多頭目即向蔡牽建議,今後不再搶奪其他船隻,使船數維持在九十九就可。但蔡牽雄心勃勃,曾幻想擁有三百艘才滿意,沒有聽從部屬的勸阻,仍然利用機會不斷加船隻數目。
就在連續三個月中,在很安全的情況下,竟連續疊挫五次、損失帆船二十多艘與匪眾二百多人。就在達失敗十多次之後,帆船數目最終又回復九十九艘,此時蔡牽才算完全死心,也認為天數註定,才接納屬下建言,不再搶奪船隻,蔡牽這幫強盜由此時起,就一直保持九十九艘船的數目達十餘年之久。
當然在蔡牽最活躍的十餘年間,閩、浙、粵一帶沿海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難以估計,甚至各商港之貨船,若駛經蔡牽出沒的海域,難逃殺戮的命運。
蔡牽的表弟李長庚則走向另一完全不同的發展。他自幼棄文習武,竟靠著自己的努力與機運,得到朝廷信任而官授閩、浙、粵剿匪統帥,並屢次奉命征剿閩、浙、粵等地海寇。
但是閩江口的海盜匪首蔡牽與李長庚是表兄弟,有親戚關係,而李長庚又常聽到民間流傳的「李青菜葉綠,李紅菜葉黃」之句,李長庚認為此時正是「菜葉綠」匪寇氣焰最熾之時,他卻還是青年,未到「李紅」而「菜葉黃」的時期,依此推斷,海盜蔡牽等之氣數未盡。有了上述看法,李長庚在率兵數次征剿中,對於陣容不弱的海盜船隻,僅以虛張聲勢方式應付一番,均讓匪船逃逸兔脫。
但是有一次官兵探知蔡牽將於某日,親自督率全部嘍眾,在東引俟機攔劫外國貨船,朝廷特派李長庚率領百艘帆船前往征剿。
那天正逢海上吹著強勁的南風,海盜船約有八、九十艘都停泊在北澳港內,伺機而動。而李長庚率領的剿匪船不下百艘,從福州港出海,經過馬祖,南竿與白犬(今改莒光鄉)方向順風直航東引,估計只要一小時後即可扺達東引。
可是就在海盜賊寇將於這次大征剿中覆滅之際,東引島上有一個未正式授封之神,自言道:「海盜尚有數年賊運,若就此把它結束,豈不便宜了不少幫兇為惡之人,而且蔡牽的妻子以及為惡者數十人尚留在俞山島未除。」所以這位不知名的神明,即顯靈「犁麥」一幕給蔡牽,使蔡寇匪幫躲過此劫。
這位不知名的神究竟是如何救了蔡牽?話說海盜船仍停泊在北澳港時,蔡牽在船中突感心神不寧,坐臥難安,於是便站起來信步踱走至船尾駕駛坪處。仰望天空,萬里無雲,強而有力的南風迎面吹襲著,一轉眼間,卻突見北澳嶺上有一個農夫,牽著一頭大黃牛正在一塊土地上,把青青綠綠未出穗的麥芽一畦一畦犁掉。蔡牽見此情景詫異不已,自言自語:「那有如此農夫,竟把青綠未出穗的麥犁掉,真是奇怪。」於是立即派人上山查看究竟,並囑盡速回報。
那數個嘍兵即刻划著小舢舨登岸,爬上北澳嶺後卻不曾看見那個農夫,也不見半株青麥,但卻遠遠望見馬祖方向的海面上,有數十艘龐大的帆影,當時並非漁汛季節,海上不應該有如此多的帆影,幾個嘍兵互望一眼,經驗告訴他們事情不妙了,數人立即奔回船上回稟蔡牽。
蔡牽聞報後,心想八成是征剿的官船來了,與官船硬碰,絕對討不到便宜,因此立即下令所有匪船啟錨揚帆,順風而逃,避免了一場可能的大劫難。
蔡牽率眾海盜返回總窩俞山島後,正準備與闊別數旬的楊花老婆重溫燕好,卻得到部下稟報,夫人已於半個月前,因為偶感風寒,結果卻轉成急症,藥石罔效,仙逝數日了。蔡牽聞訊悲傷不已,後又思及人死必葬,因此決定親自督建墳墓,隆重安葬楊花,以彌補他未見到楊花最後一面的缺憾。以蔡牽殘暴之性,竟對楊花如此思戀,倒也是一項奇聞。事實上蔡牽為楊氏大造墳墓,還另有用意,而且也間接與直接,製造了慘無人道的一次大慘劫。
因為蔡牽自稱海皇帝,在海上與陸地搶劫了十多年,除了殺害人命無數外,更擄掠了無數金銀珠寶、難以估計。直到今天,東引島上還流傳著一句民諺,描述蔡牽的財寶「九罈十八缸,一缸連一缸,誰人能得到,舖路到連江。」據傳聞,此諺語原指距連江縣二、三十里地方,而且海岸巖石因受海水侵襲,高低不平,崎嶇難行,故才說能得到此財寶後,就有錢造橋舖路到連江。
這些掠奪來的貴重珍物,蔡牽悉數交由楊氏保管,而現在妻死子幼,再托乏人,因此決定將所有貴重珍品,均作為其妻的陪葬之物。但是他心中暗想,如果明目張膽的將陪葬品隨棺而葬,日後必定遭人盜竊,所以建造一座巍峨壯觀的大墓,另外則計劃在海邊山坡上,暗中另挖一條大甬道,甬道口由小而大,其內側以石砌成,建造宮殿式小樓房數間,能容納棺槨及陪葬品。但由於通道口設計得很小,下葬後出口處覆以大量泥土,等到野草生長後,便永遠找不到了。這條甬道內寶物至目前為止尚未出土。
其實蔡牽的智力極高,唯一缺點就是識字不多,建墓事宜都是由他自己親自籌劃,並指派專人負責督建。為建造大型墳墓與甬道,蔡牽共僱了大小工匠百餘人(這一批工作人員都是運途不利,性命該絕之人)。蔡牽還囑監工者,傳話給所有的工作人員,因為工程急迫,必須日夜輪流加班趕工,不准停歇;同時蔡牽並表示,所有的工作人員必須等到全部竣工之後,才能離開返家,工資暨獎金也將等待完工時一次發給。蔡牽還在墓旁建造大小工寨數間,以供工人們居住,但其真正用意卻沒有人知道。
楊花墳墓建造工程,蔡牽係指派其親信人負責督建,限時完工。至於蔡牽本人則親率數十艘帆船直航東引。為感謝那位不知名的神祇顯靈指點,使海盜們躲過一場大劫難,蔡牽就選定東引南澳港口,以半擄搶手段購買材料,僱土木工匠並派嘍兵,共同建了一座「天后宮」。在這座天后宮裡,正中央供奉天上聖母(媽祖娘娘),右邊祭祀福德正神(土地公),左邊供奉的就是犁麥大王。由於蔡牽自稱「海皇帝」,所以特別封這位顯靈的農夫狀神明為「犁麥大王」,同時雕塑神像,一直奉祀至今。
數年前「天后宮」巨大整修,重新改建,雕樑畫棟,座殿雕刻,飛禽花鳥,筆者特別為「犁麥大王」撰寫一副對聯,其文曰:「犁麥施妙法得道,大王因顯靈受封」。現仍懸於殿前。
蔡牽的親信奉其命令督工營建其妻的大墓與甬道,為能符合蔡牽的要求,全體工匠日以繼夜全力趕工,同時,並由監工傳知全體工匠蔡牽的命令,要求所有人在埋葬當日協助棺槨及陪葬物品安置妥當之後,須至指定地點集合,不得擅離,等候全部喪事完畢後,再發給每人所應得的工資與獎金,另外還有特別的犒賞;若不能遵守這項命令,不但領不到工資、獎金與犒賞,還要遭受責罰。
命令中所言明要給的工資,是這些工匠數個月換來的代價,誰不欣喜?對於這項命令自然也沒有不遵從之理。據傳聞估計,蔡妻出殯當日,送葬的親戚、頭目、負責抬棺木、抬陪葬品、諸執事等,約有四百多人,這些人也被告知,為慰勞諸位參加喪禮之勞累,因此每人在喪事結束後亦有賞金與酒餚賜贈,大家必須也要在某地集合,不可擅離。
楊氏出殯安葬一切事宜仍由蔡牽自己擔任總指揮,蔡牽挑選了十二員親信,在安葬是日每人各發白布條一條,該布條一端染有約三寸紅色,繫於腰間,隨侍在側,聽命行事;又另選十二人各執一柄大刀,負責提調分配等調度諸事宜;最後再選十二人每人佩利劍一把,負責維持秩序,控制時間,兼分發酒餚。這十二位佩劍者,第一是蔡牽的親信,第二武藝高強,第三則是膽大心狠、殺人不眨眼之輩。
出殯當天,天上烏雲片片,使四野充滿一股肅殺之氣。每個人心中都有種異樣的感覺。整個安葬過程約數小時,將告完畢時,有許多人開始疑心其中有詐,因棺木久久仍不進墓穴,卻抬進甬道,有違常理。不過猜疑歸猜疑,行事歸行事,每個人最後仍依事前被告知的命令,集合於某地,因為總不能私自脫離群眾。
在所有人集合完畢後,蔡牽站立山坡上,在眾人面前似乎十分悲傷的說道:「此次吾妻不幸逝世,建造墳墓與甬道多蒙各位極力趕工,才使得吾妻早日安息,這都是各位的功勞,今已安葬完畢,應發給工資與獎金;另有負責諸執事及送葬者,也是煩勞之至,吾將各贈白銀五兩以表謝意。而今到場諸位還另有犒賞。每人各獲贈美酒一瓶、並有餚饌每四人一盒,希望各位慢慢享用。」說畢即帶著繫白帶之人離開,在附近山坡上遠遠靜觀其變。
此時由於已過午後,這些參加喪禮的人,每人都腹飢口渴,大鬧空城計,再加上蔡牽所犒賞的酒餚色香味俱全,當然在拿到之後也不疑有他,盡情享受。那二十四個手提刀劍者,有部份此時也飢腸轆轆,眼見尚有數十份佳餚擺在眼前,當下也顧不了那麼多,便作了不速之客,也來享受一番。福州人罵饞嘴貪食者為「吃尾頓」,這句話用來形容時這些食客是再恰當不過了。
一群人在盡情飲食後,不到半個時辰,一個個紛紛倒地,打滾、掙扎、七孔流血死亡達九成以上,剩下一些不喜歡喝酒、或只吃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飯菜者,亦感腹內微痛、頭暈,卻不能走動。蔡牽遠遠看到這個情形,即命令最親信者,將現在未倒地者,再賜他一刀或一劍,這些前生罪孽深重者,立即作無頭或死因不明之鬼。
此時蔡牽見提刀劍者由於貪食提早結束性命,亦只剩下三十多人,其餘四百餘人則全告死亡。蔡牽怕這四百餘人中還有未死者,為絕後患,又令繫白帶者再到屠場逐一檢視,凡尚有餘氣者,再補一刀,四百多人終於全無活口。經回報蔡牽後,他即帶著剩下的人離開這個「修羅場 」。在回程經過一個斜坡時,殘忍的蔡牽對剩下的隨行人員突然又生滅口之心,便擬了一個互相殘殺之計。他首先下令在這個斜坡休息片刻,並且使持刀者和繫白帶者分立兩旁。在繫白帶的十二個人中,有三個與蔡牽最親,一是其妻胞弟名楊彪,另兩個則是蔡牽堂弟名為蔡牢、蔡固。蔡牽故意使這三個人靠近他的身邊使喚外,對於其他站立兩旁準備聽令的這些部下,他假意用很誠懇的語氣說:「我今天的所作所為,你們盡皆親眼看見,約將近五百個參加者中,僅剩下你們二十多人,也就是我最親信的人。今後你們跟隨我,無論是非都應聽從我的命令,違者將立地斬首,決不寬宥!」說完後,蔡牽即把事先另外備妥的無毒佳餚分賞給這群人,為了讓大家安心食用,他還特別要部屬隨意指派一人,取一份給他吃,在蔡牽吃畢無事後,諸人也放心地跟著開懷暢飲一番。這一批亡命之徒,平日殺人不眨眼,對今日的事也不放在心上,大夥兒一直暢飲至日暮西山才停止。
酒足飯飽之後,一行人繼續往山下走,此時有部份人,心生畏懼,他們怕如果繼續跟著蔡牽,恐怕何時斃命都不曉得,暗想不如趁著天黑,能見度差時,溜之大吉。然後返家捕魚或務農,多作些善事,以補前惡。可是惡人想回頭談何容易,而且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命中註定這群作惡多端的盜匪死期不遠矣。這群人中,提刀劍之人前行,而蔡牽同內弟、堂弟則居中,繫紅帶者則在後。天色將黑之際,蔡牽突然下一道命令給繫紅帶者,向前追殺提刀劍者,這十二位繫紅帶者突接命令,卻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此時他們手無器械,恐敵不過帶刀劍者;其次,由於彼此都是在一起闖蕩十餘年的兄弟,有的情同手足,怎忍下手廝殺?正在猶豫之際,蔡牽又狡詐的藉詞說其抗命,令持刀劍者反殺繫紅布者。這些繫紅布之人雖然手無寸鐵,卻都是藝高技精之輩,為保住性命,兩方再不敢遲疑,就開始互毆、互殺、互鬥起來。當時兩隊皆認為「莫非蔡牽是要試驗我們是否忠心?」於是皆全力施為,奮力搏命,終於雙方鬥至見血,甚至有一、二人被殺,到此時兩方均不再客氣,每個人都拿出平生最精湛的武藝,展開性命相搏的生死大戰,這情形正是蔡牽的目的。
大戰在實力相當的狀況下激烈進行,至結束時,繫紅帶者死了八人,提刀劍者死了十人,只剩下兩個人分受輕重傷。而蔡牽又令其內弟與堂弟等三人,以三對三的方式,將那三個受傷未死的也逐一刺死,至天黑四人才回船安歇,此且不表。
在大屠殺數天後,蔡牽心想,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乾脆把心一橫,最後三人也設法幹掉!當晚臨睡前,首先傳喚內弟楊彪至船內艙說道:「你姐的陪葬財寶,現在只有我倆及蔡牢兄弟共四人知道此事,萬一我堂弟叛變,甬道中的財寶被盜,則我一生的珠寶珍品,以及為了保存這些財寶所定的計劃和殘殺的許多無辜,將等於白費,我決定要與你一同立誓,定要把這些陪葬的財寶保存至永遠。」他接著說:「現在我遣你暗中把我的兩堂弟一一幹掉,免留後患,因為我對他們實在不放心。但是他們倆兄弟的武藝與你不相上下,所以你只能用計逐一暗中謀殺」。楊彪當下立即欣然答應下來。
又過了數日,蔡牽這條船正好駛抵某島嶼,楊彪特意邀請蔡牢登岸遊覽,並攜餚上山,選一處居高臨下靠近海邊的危崖,就地暢飲,楊彪特地頻頻殷勤勸酒,而蔡牢不知有詐,就與楊彪盡情的在這座臨海山崖上言歡暢飲,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至酒酣耳熱之際,楊彪假稱要起身方便,卻暗中取出繩索,結一個圈套,並趁蔡牢毫無預防的情形下,由背後用繩套套至頭頸,用力一收,只見蔡牢僅僅掙扎幾下就斷氣了,楊彪將他屍體拋下懸崖,幾個波浪後,就沈入海底餵魚了。
接著楊彪故意慌慌張張趕回船上向蔡牽稟報。只說蔡牢因酒醉大意在懸崖邊,踩一塊大石頭,結果不幸隨大石一起滑入海中。蔡牽聞訊心裡立刻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因此他佯作十分悲傷的樣子,並叮嚀內弟與堂弟兩人,今後凡事都要小心謹慎,勿再大意造成悲劇。
自從蔡牢死後,蔡牽身邊只剩下最親信的內弟楊彪與堂弟蔡固兩人,這兩人平日為蔡牽幫凶,為虎作倀,因此惡貫滿盈,也要向鬼門關報到去。就在楊花逝世週年前夕,蔡牽又想起這些陪葬品事。雖然他曾與內弟說過,誓言同生死,共守秘密,現在蔡固未死,萬一楊彪不守誓言,與蔡固聯手對付他,而他武藝卻非楊彪與蔡固二人的對手。此時蔡牽心中惡念又生,暗想:遭我毒手與口中被殺戮的人,已不下一、二千人,何況再多殺兩個!一不作二不休,一併除去,才能高枕無憂。
主意既定,蔡牽就開始策劃如何除去這兩人,他先是想將兩人騙至船舷推入江中了事,但憶起他倆體力好,水性強,可以在水中飄浮一、二個晝夜都無所謂,他想,不如用鴛鴦瓶裝毒酒給他們喝,縱然水淹不死,待毒性發作他們也非死不可。想想覺得沒什麼破綻,過了兩個晚上,他吩咐廚子準備酒餚,在官艙設宴親邀楊彪與蔡固兩人。蔡牽假意的親自執壺斟酒,並且說道:「以前都是你們執壺斟酒,而今晚正逢你姐姐與大嫂逝世一週年,你們為保護她的陪葬品煩勞,為紀念她安息週年,今晚由我執壺斟酒,敬你們兩位,算是對你們的一番心意。」說罷即提起鴛鴦瓶,為二人各斟滿一杯毒酒,自己也斟一滿杯,但是此酒濃烈,味道極純,飲來並不感覺有異樣,楊彪與蔡固也不疑有它了,便與蔡牽開懷暢飲,才喝了數巡,由於藥性發作兩人都有了醉意,並且想嘔吐,便上了甲板,此時兩個人頭暈目眩,人變成頭重腳輕站立不穩。
蔡牽緊跟在後也上了甲板,見兩人搖搖晃晃的狀態,心想現在不下手更待何時?就上前用盡平生最大力氣,雙手一推,兩人便掉入海中,由於船仍在航行,瞬間兩人就失去蹤影,分別進入海龍宮,向東海龍王敖廣報到去了。
此外,蔡牽昔日孤身在外飄蕩,後招夥為盜,自稱「海皇帝」,卻並未婚娶。他陸續登岸搶奪良家婦女不下五人,但這些婦女均不順從去當賊首老婆,後來這些婦女都被賊人由水仙門推入海中(水仙門係在船舷兩旁中間,門是閘板式以三、四塊木板疊成為門),其中有一個少女,也是不從被迫從水仙門推下時,因幫凶的賊人見這位少女貌美如玉,而且不斷悲切懇求賊人釋放其返家,動了憐憫之心,不忍下手,便勸她改變心意順從蔡牽,結果連逼三次那少女都不肯屈從,當晚蔡牽正殘暴的準備施姦之際,這位少女為保貞節,自咬舌頭而亡。雖然屍體被拋入海中,而冤魂不散,時常在船中顯靈作祟,蔡牽無後之報,就是少女顯靈,這是後話,今且不表。
蔡牽心狠手辣,在楊花逝世一年後,連他最親信的三個親戚都不肯放過,所以蔡牽日後多數時間僅帶著他八、九歲的兒子舟生跟隨身邊,隨船四處飄泊,由於大屠殺之日蔡牽早有準備,不許其子跟隨,因此兒子也不知其父如此殘忍兇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卻也是賊星將墜的時候了。首先便是絕了蔡牽的香煙而無後……。
有天晚上,其子舟生突然腹痛欲瀉,蔡牽便扶著其子至船尾唯一大小便的地方,正要蹲下方便時,忽聞一聲怪響,陣陣陰風慘切中出現一個少女,臉色蒼白,嘴角帶血,「站」在蔡牽面前把舟生搶去!此時蔡牽張口結舌,早已被嚇得魂不附體,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被這個厲鬼搶走。這個女鬼搶過舟生後,就把舟生整個塞入便所的洞口中,接著一聲水響,蔡牽這萬惡匪首唯一的子嗣就隨波而去了。這也是一個罕見的活人被活鬼捉拿丟入海中,真是令人不寒而慄的奇聞。女鬼也正是先前所提那個被逼不從,咬舌自盡的少女。
至於老來走桃花運的鬍麻子,也許祖上積德庇蔭,不但趁蔡牽不在時行了桃花運,送葬那日由於留在寨中,還躲過了被殺的命運。後來蔡牽不知其與楊花有染,還把鬍麻子帶在身邊,安置在船上擔任廚子。蔡牽後來接受果報死去後,鬍麻子並隨主船到了福州,同老舵手等人一起安然釋放回家,他的命運可算是眾海盜中的一個異數。蔡牽自從親眼目睹兒子被女鬼推入海中之後,便想放棄原來這條主船,計劃再劫一條大商船取代原船,並在船上準備充足的糧食,再也不親自督陣。結果就在此次打劫大商船之際,主船上的主舵手反被商船上的人擊斃,船也被逃脫,自此之後,主船就不再領隊出擊了,以免噩運接連降臨。
主船是眾海盜船中,首領坐乘的最大船隻,地位自然重要,可是船上的主舵手,卻死於打劫大商船之時。為求再覓一個好舵手,蔡牽等就在閩江口一帶,查探是否有技術好的舵手,抓來接替先前死去的那個主舵手。過了幾天,探知有一個年老的漁民姓江,掌舵的技術在附近眾多漁夫中算是最好的。蔡牽便命人乘機將這個老舵手抓來,但由於老舵手年逾七十,他的兒子怕父親老邁經不住蔡牽這幫匪眾威嚇,便擋在其父面前,願意代父充任舵手,可是匪眾不依,乾脆把父子兩人一併抓去,送到主船上由蔡牽處置。
兩父子見到蔡牽後,老舵手的兒子不斷向蔡牽懇求,希望他能放他們父子一條生路。若說在從前,蔡牽必然是毫無憐憫之心,但這次卻被這個孝子哀求的有些心軟,或許是受到女鬼殺子與劫船失利的影響,竟一改過去殘暴不仁的作風,向孝子許下四項「諾言」:第一,從今之後主船不「出發」(也就是不領隊出擊的意思);第二,父子倆將受到良好的照顧,每年四季發給工資,將足夠父子全家人生活所需;第三,將逐漸遣散兵眾,發給大家盤纏返鄉自謀生活;第四,夏末秋初氣候適宜之際,你父子將我送至臺灣,蔡牽預定帶一、二隨行人員自無人僻靜處登岸,在臺灣另謀生路,屆時船上所有物品均送給江家父子。
蔡牽許下諾言之後不到一年,他經常在那段時間把船停泊在東引島之深水澳(即今日之西引清水澳),主要原因就是諸列島中,以東引距臺灣最近,方便其在海況許可時航至臺灣。而當時正逢秋高氣爽季節,蔡牽已準備到臺灣尋求一個僻靜的存身之地,結束不會有什麼好報應的海盜生涯。但是此時賊星氣數將盡,上天早已註定他的末日即將來臨,恐怕未必能如其所願順利到臺灣藏匿,一些沒落的敗象也說明蔡牽的好日子不多矣!
例如近一年來在海上攔劫搶船多半不順利,屢屢被商船反擊,使得海盜船沈沒,轄下的頭目和嘍兵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到最後竟只剩下幾艘破舊帆船與老弱傷殘的嘍囉數十人,正是「李紅菜葉黃」的時期。李長庚此時恰好再度奉令征剿蔡匪,準備徹底清除這股橫行海上多年的海盜。
李長庚對於蔡牽為埋妻殺害無辜的五百人,以及將最親近的內弟與堂弟也不放過殺掉的事,亦有所耳聞,深知蔡匪的心性殘暴,所以此次下定決心要消滅他。也正是賊星將滅,李長庚的官艇與賊船於東引附近海面遭遇,因為蔡牽的主船是海盜船中最大的,而且主船多一條小桅桿,上面掛著旗幟,旗上一個巨大的「蔡」字。所以李長庚一眼就看出主船的位置,於是對準目標,全力追拿,而蔡牽發現大批官船直向他駛來,心忖不是硬碰的時候,便也拔錨開溜,就這麼一逃一追,往臺灣方向駛去。
那個時代仍無機械動力,船舶都是靠風力推進,李長庚在臺灣海峽上追了一個晝夜,卻愈追愈遠,據說人該死何處,生下來就註定好的,李長庚心想,莫非賊首的氣數尚未到盡頭,故追不上?還在納悶之際,忽然海上起了一陣狂風,卻都在官船附近,沒多久就接近蔡牽的船了。而蔡牽原本還正暗自慶幸官船追他不上,而且一晝夜後還愈追愈遠,只要能先到達臺灣登上陸地,他就能有活命的機會,沒想到竟起了這一陣怪風,頃刻間就被追上。蔡牽在船舷遠望官船愈來愈近,心下起了一陣涼意,對於「逃脫」也漸漸絕望,仰望蒼天,「或許皇天要絕我去路吧!若被官兵追上,我定然做無頭之鬼,也罷!」蔡牽此時心裡已有決定。他走進內艙,抱了一頭珍藏已久的金獅繫於胸前,然後站在船尾舵坪上。官船逐漸靠近蔡牽的主船,最後兩船相距只剩數尺,站於官船中佩著指揮帶、昂然而立的正是蔡牽的表弟李長庚,瞬間兩船便在海上呈平行狀,此時蔡牽便在船上對著長庚表弟高聲喊說「長庚,我對不起祖先,更對不起父母與舅父母,在世上為害眾生,作惡多端,自覺愧對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