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引 鄉 誌


  標題:第二章 東湧燈塔導覽 
  作者:will    ( 發表時間:2002-03-26    閱讀人次:2502 )  

第二章 東湧燈塔導覽

一、前言

有「東引別墅」之稱的東湧燈塔,座落東引島東北突出的世尾山,「太白天聲」北側山腰上,距基隆100浬,與馬祖列島的東犬燈塔共扼閩江口門,是由北方進出福州馬尾時的主要航標,也是大陸「福州航區」的最後一座燈塔。

東湧燈塔舊名「東湧島燈塔」,民國42年航船布告仍用其名,加註「又名東武島」。次年,財政部臺北關改稱為「東引島燈塔」,民國77年8月,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時,公告名稱為「東湧燈塔」,歸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

民國78年,郵政總局曾以臺灣沿海燈塔為主題,發行常用郵票,其中「常108.3號」郵票即為東湧燈塔。

二、時代背景

東湧燈塔的建立,與其地理位置和時代背景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燈塔所在的東引島,地當閩江口與三都澳之間,是日本、香港航船往來的要衝。由於三都澳外海險礁密布,每當天候不良,漫天雲霧,山海難辨,若沒有航標指引,連臺灣海峽的遠洋航運也很難順暢。

19世紀末,清廷在備受列強文化、政治、經濟的壓迫下,產生了自開通商口岸的構想。光緒24年(西元1898年),吳淞首先開埠,三都澳次年接著開放通商。三都澳開埠帶動外商投入,航運業蓬勃發展,進出口總額竟在短短4年間增加了48倍之多。
光緒27年(西元1901年)3月,長450英尺的輪船「蘇布輪號」行經東湧附近,因觸礁沉沒,雖然救援後乘客及貨品都安然無恙,但對於註冊不到1年的新船,損失算是非常慘重。

三都澳開埠,進出口貿易額倍增,加上船難事件的發生,終於促成東湧燈塔的興建。

三、創建與改建

東湧燈塔在光緒28年(西元1902年)開始籌建,完成於光緒30年(西元1904年),同年5月18日落成啟用。它是中國近代洋式燈塔之一,也是中國海關的海務工作進入全盛時期,由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於晚年所監造的燈塔之一,由總營造司哈爾定負責建造。新科技和燃油的特色,使它成為中國沿海第一座採用白熾紗罩燈頭的燈塔。

紅磚砌造的結構,樓高三層,由塔身、塔燈及塔頂3部分組成。根據迪克在光緒33年(西元1907年)所繪製的立面圖顯示,地面至風標的總高為46.5英尺,相當於14.2公尺;塔燈透鏡軸心高34英尺,相當於10.36公尺;塔身二層,高24英尺,相當於7.3公尺。

民國2年,東湧燈塔首度整修,民國35年、44年再修;民國55年9月艾麗絲颱風過境,燈塔嚴重損壞,透明玻璃罩及折光鏡機中央透鏡損毀,無法繼續發光;同年11月另在筒頂平台裝設五等電燈1具,每15秒連閃白光3次,光力2600燭光,後因軍事需要而停燈。

民國77年燈塔增設霧號兩組,民國78年 6月復燈,次年房舍及環境重新整修,成為今日外觀。

四、房舍配置

由於基地坡度陡峭,形勢險阻,東湧燈塔以塔為主體,附屬建築高低錯落,各以狹窄高聳的梯階和通廊連繫,由北向南、由高而低,略呈一線排開,分布在巨石林立的山腰上,沒有遼闊的廣場和腹地,這與其他燈塔明顯不同。

依據光緒33年(西元1907年)所繪的平面對照圖,東湧燈塔的配置,隨著地形的高下,約可分為五區:

(一)圈舍:位於最高處成排的朝 東房舍,又分為雞舍和豬舍。

(二)華籍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位於雞、豬舍之右,兩棟並列的朝東南房舍,前棟為華籍守塔員室及苦力房,後棟為洗滌間、儲藏室、石灰房、工作房等附屬房舍。

(三)外籍守塔員室及辦公室:位於華籍守塔員室前低處,包括主任守塔員室、辦公室、助理守塔員室、燈器室、儲藏室、廚房及蓄水池。

(四)燈塔:為圓筒形塔樓,由長長的階梯下行便可通達。

(五)火藥庫及霧砲砲台:燈塔向下經過崎嶇小徑可達。

五、房舍變更

民國78年東湧燈塔進行整修,根據重新繪製成的平面圖,許多空間仍維持原有的形制,但部分用途卻有了明顯的改變:

(一)圈舍:雞舍、豬舍都已廢棄不用,建築傾塌。

(二)華籍守塔員室及附屬房舍:已改為廚房及員工寢室,但員工多通勤,因此多與後棟附屬房舍共同做為儲藏室。

(三)外籍守塔員室及辦公室:因已無外籍守塔員,故改為主任守塔員及助理守塔員辦公室、廚房、餐廳、蓄水池。

(四)燈塔:圓筒形塔樓不變,但頭等透鏡燈器已不用,改裝五等電燈。

(五)火藥庫及霧砲砲台:霧砲已不使用,火藥庫功能消失,改建為平頂庫房,上安霧號。

(六)其他:升旗台邊增設庫房1座,員工寢室右側增加人工平台及浴廁;燈塔前則增往「太白天聲」及村落的通路,路邊並增築矮牆。

六、組織編制

東湧燈塔於清光緒30年(西元1904年)5月18日發光啟用後,由中國海關負責營運管理,初期,燈塔主管皆由洋人擔任,僱用國人任職管理員及雜工。民國36年,首位國人陳高福出任燈塔主任管理員,陳高福於民國52年過世,龍羽翔繼任。此後,先後由阮水蓮(民國53年就職)、吳浦華(民國61年11月就職)、陳寶銀(民國75年5月就職)、黃筌瑋(民國97年4月就職)相繼接掌,現任燈塔主任為柏文法,於民國98年7月履新。

東湧燈塔除民國33年間,一度被日軍佔據,做為「防空電台」基地外,均隸屬中國海關,目前直屬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編制除主任管理員外,設有管理員3人。職責如下:

(一)燈塔發光,必要時開啟霧笛系統,為日本、上海至香港航線的船舶導助航。

(二)霧季期間,協助中柱港電子霧笛管理與操作。

(三)過往船隻(除漁船外)登錄,以利關稅總局向船隻收取助導航費。

(四)每日收集、記載溫度、風向、風速等各種氣象資料。

(五)平日機械維護保養。

七、觀賞價值

在東湧燈塔整體建築中,燈塔本體、霧砲砲台及火藥庫是較重要,也較具觀賞價值的部分,因此值得詳加介紹:

(一)塔身:東湧燈塔塔身二層,高24尺(7.3公尺),呈中空圓筒形,外牆壁體由紅磚層層壘砌,壁厚1公尺,向上逐漸縮減,至頂約1公尺處再向外壘砌。主要入口位於二層,樓高約3.81公尺,扇形花崗石地坪,上安總寬93公分的鑄鐵板螺旋樓梯,可通達筒頂塔燈層。

粗壯圓柱的塔身,由基座、筒身、筒頂3段組成。高約79公分的基座,由石材構成塔底,紅磚砌成的筒身由此內縮而上,除開有窄小的門洞和窗洞外,牆面素平。如柱頭的筒頂,先由一圈微突的環箍與收殺的筒身分開,其上再以平滑的凹弧出檐,上出兩道直稜線腳後,以26公分厚的扇面花崗石板16塊鋪砌成平台,外環花式鑄鐵欄杆。

基座、筒身及筒頂表層均塗上白漆,以符合海關對燈塔的一般要求,但也因此失去了磚造建築應有的本質美,不無遺憾。

(二)塔燈:塔燈為鑄鐵構造,高約4.15公尺,立於直徑6.2公尺的塔身筒頂上,直徑較塔身略小,約為3.94公尺。塔燈分為上下兩段,下段為主要工作層,外牆為封閉實體,由16面鑄鐵牆板鉚成,壁厚約15公分,高2.1公尺,壁上開24.5公分直徑的銅質圓窗,中做八櫺旋開式通風孔洞,可依通風需要開閉自如。

壁頂用凹弧角鐵向內出挑65公分鏤空鑄鐵工作平台,有弧形鐵梯可供攀登。向外也有47公分寬鑄鐵平台,以便守塔人員仍能站立保養玻璃。塔燈壁距花式鑄鐵欄杆約90公分,一側突出寬80公分、高1.75公尺的玄關,可供人員出入;另一側安紅色的五等電燈1具,含鐵架總高2.36公尺,其餘為工作平台,台上另設33.5公分寬的垂直鑄鐵爬梯,可供攀登至塔頂進行維修之用。上段為透明玻璃罩,由垂直角鐵支撐,中裝玻璃,外如鼓形,供燈器透光之用,由於背側被山阻擋,故以鐵板封實3塊,其餘13塊為透明弧面玻璃罩,每面玻璃罩分上、下兩段,上段較短,下段較長,每段安玻璃1塊。塔燈中央安單軸旋轉燈台,燈台立於特製的水銀盤上,以便安置旋轉鏡機。

燈台高約2.06公尺,台面直徑2.2公尺,上置燈器及佛萊斯納折光透鏡鏡機。蚌形平面的折光鏡機,由同心環形三稜折射玻璃,圈圈按光學的聚光平行光束原理安排成兩面巨大的弧面透鏡,每面由2個半圓單心透鏡及1個全圓透鏡組成。透鏡高1.55公尺,內部直徑2.64公尺。按照國際通行的分類法,應屬於「特等燈旋轉鏡機」,但文獻仍稱「頭等透鏡」。鏡機立在三根支架撐起的水銀圓盤上,支架由鑄鐵製成,柱面上浮鑄製造廠家的名號:Barbier Benard & Turenne Paris,這個名號,在透鏡的鏡片架上也出現多處,說明鏡機及支架均為法國巴比埃廠所製造。

鏡機旋轉時,光束的投光特質是按旋轉時間和透鏡與支架對燈心所成的角度而設計。全圓透鏡45度,半圓透鏡67.5度,每1分鐘旋轉1圈,30秒連閃白光3次,半圓先閃,光度較弱,再閃全圓,光度較強,如此交替,每30秒重複1次,每閃約1至2秒,光質屬於強弱相間的聯閃光。至於燈器,根據現存實物顯示,應是英國張氏出品的85公釐白熾紗罩燈。

(三)塔頂:塔頂是用來保護燈塔的屋頂,半圓穹隆構造,上加筒形小燈籠頂。穹隆由16片銅板用鉚釘釘合,表面著以黑色漆。頂安風標及避雷針,天花板設風向盤,方便守塔員觀測紀錄風向,惜後者已損壞。

(四)霧砲:霧砲砲台設於燈塔基地的最低處。砲台為長5.48公尺、寬3.25公尺的矩形平台,離地約77公分,台上有52公分高的方柱欄杆6根。上立霧砲兩尊,口徑12公分,砲長2.14公尺,屬於壺口前膛鑄鐵砲。砲立於長1.55公尺、寬60公分的木質砲車上,砲與砲車均已嚴重腐朽。兩砲間的地面上,有寬44公分、長56公分的方槽1口,可能是整理洗砲竿與砲刷的洗滌池。離霧砲砲台稍高處,有長寬各為2.45公尺方形平面的火藥庫1座,由於霧砲已廢棄不用,屋頂被改為霧號發射台,外圍護邊欄杆,中安霧笛,成為東湧燈塔中另一個現代化的導航輔助設施。

八、專家建言

位於馬祖列島最北端的東湧燈塔,是臺閩地區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至今已有將近百年歷史,期間曾歷經太平洋戰爭及國共內戰,而幸都未遭摧毀與破壞。燈塔原形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就科技而言,航標的發展已進入無線電導航時代,但東湧燈塔未因設備的日新月異,而將佛萊斯納折光透鏡鏡機拆除,甚至連初期的張氏白熾燈器都完整的保留下來,為燈塔的科技演進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見證。

如今,就導航的意義來看,東湧燈塔實有必要維持正常運作。但若以現有的燈塔執行新科技的助航系統,必然發生新舊系統間的衝突,甚至因為舊機器勉強新用,而造成文物破壞的悲劇。國內知名的燈塔專家楊仁江教授建議,東湧燈塔的運作,應由海關重新評估它在導航功能上應有燈質及助航設施,再根據評估的結果,確立重建新塔的可能性。新塔的位置可選在今燈塔稍高處,也就是圈舍的上方,新塔的造形,以現代化又能與古蹟協調為原則。
楊仁江在《馬祖東湧燈塔調查研究》中指出,舊燈塔宜就建築本體的損壞部分加以修護,並就燈器與旋轉設備小心考證復原,在適當處添加除濕設備,使原始機件都能完整保留下來。由於燈塔同時具備法國巴比埃公司的鏡機,以及英國張氏公司的燈器,這兩家世界著名的燈塔製造商,都是當年支配中國洋式燈塔的重要廠家,地方政府應設法取得該兩公司的文物及史料,在燈塔一、二樓空間做有系統的展示。

另外,楊仁江表示,為了將燈塔文物展示體系延展至霧砲區,下坡台階應重新鋪設,霧砲加以整修,砲台旁邊增築參觀平台,設霧砲解說牌示,火藥庫及霧號重加修護,使成為良好的戶外展示區。修護完成後,可開放古蹟參觀,同時可考慮在「太白天聲」的入口附近設置服務中心,做為進入燈塔的管制站及停車空間,兼做古蹟宣導、售票及參觀前簡報、語音解說系統的出租場所。服務中心至燈塔間的步道,宜用東湧地區的石材鑿成粗面石板鋪設,路燈、說明牌及解說牌都宜配合現場安置。為了讓古蹟展示區和導航區之間有適當的區隔,海關的管制柵門宜設於舊燈塔與辦公室之間,也就是「閩海關」石碑附近。

對於楊仁江教授的建議,政府已完成部分景觀整修工程,但可惜充作員工辦公室的燈塔房舍因裝設分離式冷氣機,室外機影響整體景觀美感,不無遺憾。

九、結語

古蹟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留下的具體構造物,它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軌跡。東湧燈塔雄據山巔,氣勢巍峨,近百年來,猶如永恆的守護者,守護著山崗,守護著海洋,守護著長年廝守島上的住民,至今已然成為東引的地標。未來,為發展觀光,振興經濟,東湧燈塔的維謢、新塔的構建,以及導覽解說設施的改善與整合,仍需地方政府與島上居民共同關心,戮力以赴。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