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引 鄉 誌


  標題: 第三章 工業 
  作者:will    ( 發表時間:2002-03-26    閱讀人次:5688 )  

第三章 工業

本鄉由於面積狹小,人口稀少,不利工業之發展。唯釀酒、製醋及製蝦油,為本鄉歷數十年來工業之主軸,尤其釀酒工業歷久不衰,各類酒品無不質精味美,聲名遠播,經常供不應求,戰地政務期間,成為東引指揮部財政收入主要來源。至於製醋業在民國80年代曾盛極一時,不但獨步馬祖地區,更曾銷往臺灣。惜欽利米醋轉型「飲料醋」不成,遂漸趨沒落,如今碩果僅存「莒光米醋」一家。

一、東引酒廠

自民國50年創廠以來,東引酒廠各式酒類均依循古法釀製而成,香醇醉人,遠近馳名,佳評如潮。民國78年5月,臺灣省煙酒公賣局曾派員至金、馬、東引參觀,並帶回各外島所產高粱酒和公賣局所產高粱酒評比,東引高粱酒獲評鑑最優。民國92年8月,總統陳水扁設國宴款待訪臺的瓜地馬拉總統,宴席選用東湧陳高,引起媒體廣泛報導,東引酒廠聲名再噪,東湧陳高自此亦有「國宴酒」美稱。

本鄉實施戰地政務時間,經濟命脈非酒廠莫屬。歷數十年來,東湧陳高從未編列廣告行銷預算,在「口耳相傳」之下,銷售遍及海峽兩岸三地,廣受消費者喜愛,每年都為地區財政帶來可觀收入,不但繁榮了地區建設,提供民眾就業機會,也因此大幅提升東引島的知名度。

(一)沿革

民國45年冬,東引鄉公所每月僅500元事務費,駐軍卻近萬人,拮据可見。鄉長黃星華乃建議馬祖政務委員會,成立中興酒廠(今馬祖酒廠前身)東引分廠,鄉長兼酒廠主任,與瑞記蝦油廠林以瑞合夥經營,盈虧各半,以應鄉公所短絀經費。

民國48年5月,鄉長異動,雖改派湖南人楊勛煌為專任主任,但未幾即經東引指揮部建請馬祖政委會同意,於民國50年間,東引指揮部自行成立東引酒廠,接管中興分廠業務。

東引酒廠原址位於文康中心下方一棟平房,創立初期,從軍中徵調製酒師傅,遵循古法釀製,但由於設備簡陋,產量有限。後歷經數次擴廠,尤以民國68年謝久任指揮官時,斥資1200萬元進行大規模擴廠,興建乾醪及濕醪廠房各1座,佔地1000平方公尺;同時更新設備,至民國69年7月29日竣工,粗具現代化酒廠規模。

東引酒廠員工早年均徵調軍中士兵,直至民國73年,王易謙任指揮官時,開始大量進用地區民眾,提供居民就業機會。

除高粱系列酒類外,藥酒也曾是東引酒廠生產的大宗酒品,藥酒配方皆係東引指揮部前政戰部主任李挽之先祖父職清廷御醫時所得,精選高貴藥材加入高粱酒泡製。民國70年9月1日東引酒廠推出「千歲酒」、「黃龍酒」、「風濕藥酒」在臺發售。民國74年4月30日,「皇冠百子千歲酒」榮獲第一屆臺灣地區優良特產食品評鑑會「金牌獎」。民國77年3月21日,推出「三鞭酒」。民國78年2月3日,推出罈裝「黃龍酒」。後來由於中央政府修訂法令,大幅提高藥酒檢驗標準,東引酒廠遂不再生產藥酒。

民國81年11月7日,金馬地區解除戰地政務,東引指揮部將東引酒廠移交連江縣政府,隸屬馬祖酒廠,同時更名為「馬祖酒廠東引分廠」。民國88年5月,配合馬祖酒廠公司化,再改稱「馬祖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東引廠」。

(二)產銷概況

民國99年全年,東引酒廠年產各式酒類計30萬7430瓶,總銷售金額高達1億2547萬餘元,其中以東湧陳高為主,約佔總產量66%,另生產部份大麴、高粱酒。除供應本地軍民使用外,多數銷售至馬祖、臺灣,甚至經由小三通轉銷大陸。早年東湧陳高對臺灣地區的銷售,採複式代理,代理商包括金百利、泰景、東順興、國民、雲台等公司;民國88年5月起,由統一集團旗下的世華公司取得總代理權,為期5年;世華公司代理結束後,由馬祖酒廠收回自行銷售。

酒廠生產以高粱酒為主,包括大麴酒、高粱酒及陳年高粱酒。民國92年8月,東湧陳高被總統府選為國宴酒,民國95年再推出由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設計監製的「東引燈塔101琉璃紀念酒」,限量101瓶,在台北101大樓召開記者會,更是打響了東引酒廠的知名度。

(三)設備

東引酒廠座落於燕秀澳,佔地3679平方公尺,主要建築物為二層行政辦公大樓1棟、二層樓鋼架鐵皮庫房、物料庫房各1間;鍋爐間、包裝間、警衛室、展示中心等。主要設備包括醱酵池59座、冷卻機、蒸汽鍋爐、蒸餾鍋、蒸餾機、高粱儲槽輸送設備、50噸高粱儲存槽、高速粉碎機、冷卻水塔、升降機、打包機;以及6.5噸大貨車2輛、客貨兩用行政車1輛等。民國94年採購自動包裝機1部,民國95年採購自動翻倒式發酵車188台,加入營運,提升工作效率。

(四)組織編制

東引廠員工編制員額49人,現有員工42人,包括經理1人、佐理員1人、職員5人、技工9人、工友3人、工人9人、女工6人、作業員8人。原編制的警衛2人於民國97年1月裁撤,警衛工作委由民間保全公司辦理。

早年東引酒廠歷任廠長都由東引指揮部派任,任期大多隨指揮官同進退。由於戰地政務終止,產權移轉之際,酒廠帳冊檔案均遭銷毀,歷任廠長及任期,已難一一追記,軍管時期最後一任廠長為李戌生,民國82年2、3月間不告而離職。改制後,首任東引分廠主任為黃啟忠,任期自民國82年6月1日至85年10月29日;民國85年12月1日,由東引農改分場作物股長林利瑞接任,任期至民國91年6月23日。民國91年8月27日,林金聚接任經理,任期至民國99年1月31日;民國99年2月6日,陳春平接任經理,次年1月1日陳春平升任馬祖酒廠總經理,兼東引廠經理。

二、欽利醋廠

米醋是東引地區與高梁酒齊名的特產,早年地方上有3家老店經營此業。「欽利米醋」創立於民國44年大陳島反共救國軍進駐之後,由軍中製醋師傅悉心傳授,循古法釀造。米醋係精選糯米為原料,經蒸米、醱酵、過濾至釀成,完全不添加化學原料,釀造時間需長達4個月之久。

民國73年7月,東引指揮部為免傳統地方特產失傳,遂與即將退休的店東林友欽合作,由其提供釀醋秘方及數十年製作經驗,東引指揮部出資,於燕秀澳興建科學、衛生、現代化的大型廠房,將傳統家庭工業帶入現代化企業經營的新紀元。

由於「欽利米醋」釀製過程中,不摻雜任何防腐劑、醋精,具有高度營養價值,推出之後,深受各方喜愛,被視為調味上品,而其防止血管硬化、預防高血壓等功效,更是保健良方。民國75年並榮獲「全國優良食品評鑑展售會金牌獎」,除廣受島上軍民喜愛,更銷往臺灣,頗受歡迎。後來醋廠再增設醱酵槽,擴大生產規模,並推出各式包裝禮盒。

另一方面,醋廠亦致力於新產品之研發,民國78年間推出易開罐保健醋,包括水蜜桃、百香果、奇異果等3種口味,開發「飲料醋」之新方向。惜「飲料醋」未曾風行,轉型不成,而品質又不甚穩定下,最終在民國80年間關廠歇業,如今地區僅剩「莒光」一家老店,傳統地方特產得以倖存。

三、莒光醋廠

以家庭副業型態經營的莒光醋廠,位於中柳村117號。創始於民國50年代,約在欽利醋廠開辦1年後,由地區民眾陳瑞傑從大陳島撤退官兵學得製醋技術,創辦至今。早年馬祖地區每年前來捕撈黃魚的漁船數量極多,米醋以銷往馬祖為大宗,產量頗大。

製醋通常需先浸米3至4天,以糯米加少許糙米為原料,經蒸米(飯熟),冷卻,氣密7至8天,形成酵母,加上純淨井水後醱酵(夏天2個月、冬天3個月),再過濾榨取生醋,再煮沸而成醋品。一般說來夏天醱酵快,產量大、品質較佳。

莒光醋廠目前由第二代陳華光接手,仍堅持純人工醱酵,絕不添加人工醋精及防腐劑,但由於受限於人力(僅母子兩人投入生產)、場地,民國89年間,每月產量 0.6公升瓶裝米醋約800瓶,民國99年間增加為每月1200瓶,僅有兩瓶裝禮盒一種,市面零售價約250至 300元,除在地區超市、特產店販售外,並已製作網站,利用宅配銷往臺灣。消費者購買除了作為養身飲品外,以泡製中藥、送禮為主。

四、瑞記蝦油廠

釀酒與製醋雖是本鄉數十年來工業主軸,但本鄉歷史最悠久的製造業,應屬樂華村4號林以瑞所經營的「瑞記蝦油廠」。

民國17年,林以瑞自福建長樂遷居本鄉。民國20年左右,與林欽利共同創立「瑞記蝦油廠」,並與林守瓞合夥經營大(糸孟)及麻纜船生意,上等漁獲運往大陸販售,中等魚類如帶魚等,醃製後銷往大陸,下雜魚蝦則製成蝦油,亦銷往大陸。期間,工廠也曾釀製老酒,後期並加入製醋行列。

民國50年代,實施戰地政務期間,還曾與東引鄉公所合夥經營酒廠,挹注地方財政,後因東引指揮部自行成立「東引酒廠」而告終止。
民國70年,林以瑞過世,其子林雨清繼承父業,但由於馬祖和臺灣地區的蝦油市場需求量日減,接續經營1、2年後,本鄉唯一歷史悠久,跨越半世紀的「瑞記蝦油廠」終究走入歷史。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