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 引 鄉 誌


  標題: 三、岩岸地形 
  作者:will    ( 發表時間:2002-03-26    閱讀人次:4205 )  

三、岩岸地形

本鄉海岸地形與福建海岸同出一脈,屬沉水海岸中的谷灣式海岸,岬角與灣澳廣布,是典型的岩岸地形。其中岬角主以海蝕地形為主,有海蝕洞、海蝕門、海蝕柱、海蝕平台等,尤其以海蝕洞分佈最廣,海蝕平台分佈則最少,範圍亦較小;至於海積地形則比較不發達,主要分布在灣澳內,並以礫灘為主,形成的原因是灣澳內波浪小,侵蝕較少,主要以海流與潮汐之搬運作用為主,所以原灣澳內的海崖受侵蝕而崩落的岩塊多堆積於此,沙粒則隨海流被帶至遠方,因而形成礫灘景觀。

本鄉海岸岩層節理以垂直和傾向較多,而這些節理發達區域,配合波浪侵蝕,易發展出海蝕洞地形,這就是東引海岸地形中,海蝕洞地形高達40個以上,而海蝕平台較少的原因。

就區域分佈來看,由於本鄉北半部岩層節理發達,所以岬角處形成為數眾多、規模甚大的海蝕洞。南半部則除了迎西南季風且節理較發達的岬角以外,一般甚少有規模較大的海蝕地形。

儘管岬角與灣澳廣布,然而本鄉卻是馬祖地區5大島之中,唯一沒有沙灘的島嶼。為了探究其原因,東引國中部師生曾以「沙灘-東引為什麼沒有妳?」為題,選定南澳、北澳與清水澳做為實驗區,並收集雨量、風向及風速、海水深度、海水流向及速度、海水鹽度分析等資料,做為專題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第一、東引島距離閩江口太遠,閩江口所攜帶的泥沙不容易飄流到島嶼周邊,產生沉積;其次、東引島的地質主要為花崗岩體,風化掉落海邊的岩石多以塊狀為主,灣澳內波浪小,對岩塊侵蝕較少;第三、地區土壤堆積甚薄,而且降雨量又少,減緩了風化速度,無大量泥沙補充入海;第四、岸邊的海水鹽度高於外海,落潮流大於漲潮流,海水向外運送,致使沿岸極少的泥沙都被帶往外海沉積。基於以上4點理由,本鄉沿岸只有礫灘,不具形成沙灘的條件。

 三、岩岸地形 圖片
▲氣勢奇偉的海岸景觀--東湧燈塔空照圖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