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 光 鄉 誌


  標題:第二節 海上交通 
  作者:莒光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7-05-22    閱讀人次:2042 )  

 莒光鄉四面環海,又地當南、北海運要衝,數百年來白犬洋面航業極為發達,漁、商船出洋貿易.泊碇於此伺風、候潮,早已有之。

 古海運發達:古閩王王審知為發展福建經濟,「招來海中蠻夷商賈」,宋代福州與古琉球國(今日本沖繩島)貿易,也經本海域。明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下西洋,由長樂縣太平港出海,首站即經過東沙和白犬海域,這是歷史上的主航道。明末清初,福建省內外商船,多以潭頭港(史稱南港)出入,也帶動本區繁榮。清末民初,國內山東、寧波、溫州、上海、天津等商船,以及英國、法國等外國商船,或來自台灣艋舺大稻埕的日本商漁船,雲集白犬洋面,「洋貨」充斥,商旅雲集。尤其清光緒到民初,負責東沙燈塔的運補,汽輪船,穿梭在館頭、三都澳(閩海關)、川石、貶船浦,東沙間,一時檣桅如織,蔚為大觀。艋艚,錨纜船、帆船往來內陸與海島,曾盛況空前,大陸淪陷後,本區僅剩漁港功能及協助軍方運補。

一、泊碇港口

 青帆港:有舊港口和新碼頭,舊港口沿用歷史悠久,係背山面海,適北風船停泊,是商港也是漁港,而新碼頭建好後,所有商旅皆由此進出。
菜浦澳:昔日也供客輪停靠,宜南風時泊碇,但需靠接駁,因青帆新碼頭利用後,本澳功能趨式微。

 田澳港:位西莒島東側,面向東莒島,是礫石和沙岸,可搶攤大型補給艦,北多暗礁。

 猛澳港:位東莒島西側,昔日可搶攤運補艦,經政府數次撥款擴建碼頭,四季風向皆宜停靠,成了東莒島對外行旅和貨物出入的港口,現正改善護岸、防波堤,增加消波塊及增設浮動碼頭等。

 福正港:位在東莒島面北的港口,港寬闊,海底有岩盤,不宜補給艦搶灘作業,有防波堤,可泊漁船數十艘。

 大埔港:位在東莒島大埔,是岩石港口,外港可泊數艘魚、商船。

二、台灣物質運補

 早年運補艦以海軍AP艦為主,每月配合潮水由台灣運輸戰備軍糧物質,如九○米,煤油,軍用餅乾,肉、牛肉罐頭、麵粉、柴油及軍用武器彈藥等,運輸艦停靠在西莒的田澳港和東莒的猛澳港,補給艦搶攤,猶如地方盛事,彷彿帶來希望,軍方派員漏夜運輸,讓補給艦配合漲潮退灘返台,六○年代後,為方便民間商家進口,由台灣的商船直行本島。

 民營貨輪以建華輪,航行次數最為頻繁,其次台馬輪每月總在二至三次,馬祖二號近年也加入貨運行列。

三、島際交通

 民國卅八年.海保部隊進駐期間,往來兩島交通都由大陸機帆船改裝,服務於白犬水道。六○年代後有「凱旋號」往來於東、西莒間,充作交通船,服務軍民,皆係木造船或鐵殼船。

 民國四○年代,閩海兩岸隔離,雙方軍事對峙,本區各港口,澳口都置軌條砦障礙物,防止中共船艦登陸,港口通道變窄,出入港口須知設施佈署,要有出入登記証,海上交通大受限制,漁民原鄉內陸老家歸不得,離島對外交通只與南竿島有軍方受雇的交通船往返。

 軍方承租帆船於五○年代前後,協助本鄉與南竿島之間的交通船,早期有「聯成」、「昌國」、「利東」、「順康」、「福振」、「苗利順」、「利生」、「福安」、「金順慶」、「金協利」、「成舟」、「安勝(71年)」、「金協興」、「澄江」、「大來」、「福榮」、「宏達」、「慈航」、「鴻順」、「連江一號」、「龍光」、「順風」、「莒光」(縣府經營)、「金龍輪」、「豪華愛之船」、「大和閩珠」。

 茲介紹數艘交通船之一般性能:

 「福榮號」:鐵殼構造,時船齡九年,一九四噸,航速七點五節,燃油容量為三一九0加侖,裝載人員二百名,物資一百八十噸。

 「大來號」:鐵殼構造,船齡不詳,一九九噸,航速八節,燃油容量為一千七百加侖,裝載人員二百五十名,物資一八五噸。

 「順康號」:木殼構造,船齡不詳,一百噸,航速六點五節,燃油容量為七九五加侖,裝載人員二百名,物資一百噸。

 「金協興號」:木殼構造,船齡不詳,一四五噸,航速六點五節,燃油容量為一0六0加侖,裝載人員三百名,物資一四五噸。

 「慈航輪」:總噸位三百五十七噸,船長二九至七二公尺,船寬八至四公尺,船深二至九公尺,裝載人員五百人,三菱牌二百八十馬力主機一部,一百零五馬力副機二部,擁有安全救生設備。

 民營交通船曾航行於本鄉與南竿間的交通船,其戴客與容量如下:

新愛之船(十二噸,載客量二十四人)
豪華愛之船(一十九點一九噸,載客量四十二人)
鴻順壹號(一十七點六三噸,載客量二十四人)
鴻順貳號(一十六點點五三噸,載客量二十六人)
永昌號(一十七點點六噸,載客量二十八人)

 民國八十四年,縣府車船處另建造東、西莒交通船十九噸「莒光號」(載客量五十人),及一九九噸「連江一號」(載客量約一百七十人)充作離島交通船,分別於八十四年七、八月及八十五年六月份完成加入營運。另有七十噸「順風號」快輪一艘,南竿至莒光每天往返平均三十人,島際尖峰日,南竿至莒光每日約一百五十人,南竿至莒光每日要三次往返。

 依據軍方民國五十九年一至七月所做統計,每日莒光與南竿來往之人員每月平均數約一八四四人,依此數據,船隻單趟承載人員約三十多人(含居民和軍人),物資載運量每月平均一三四噸,多為軍品及乘員隨身所帶物品。

 六○年代,因承租船隻汰舊,不敷地區需求,軍方LCM和LCU代替行駛,該項艇隻主要任務為擔任台馬交通船人員之駁運,離島間車輛及重裝備、大批物資運送,防區部隊換防與兩棲登陸演習等。

 軍租交通船在天候許可下(六級風以下),以每日由兩地對開乙次為原則,該項交通船以搭載人員為主,時軍租交通船因不能搶攤,又無碼碩可靠,兩端港口人員上下,均賴小型舢舨接駁,安全性差,非但費時,且四級風以上,即以影響安全。六○年代,軍方承建三噸級機動船一艘,定名「凱旋號」,作為東、西莒交通之用。

 目前由南竿前往本鄉,每天有三航次往來南竿福澳和莒光兩島間,東、西莒間,由「莒光號」開航,每天有四班次往返。

 根據連江縣港務處統計資料,南竿──莒光,民國九十一年載容量四萬九千二百四十六人,民國九十二年為五萬五千七百七十八人。東莒──西莒間,九十一年度載客量一萬六千零八十五人,九十二年度載客量為二萬五千二百卅九人,載客量大幅成長。

四、居民出境

 四○年代,軍事對峙期,居民赴台不易,五○年代後,赴台求學、就醫、遷居,較易放行。六○年代民眾往來台灣頻繁,居民赴台得先搭船赴南竿島候船。運輸以海軍補給艦和AP艦為主,早年有「萬安艦」、「凌雲號」、「武台輪」、「雲台輪」每月開航四至五航次,如逢春、端、秋三節,以及學校寒暑假,即視實際需要加開航次,每航次開放部份床蓆給一般民眾,由連江縣政府台北辦事處代辦相關業務。

 七○年代後期,民營客輪和民營貨輪加入運輸行列,客輪有「連江快輪」、「台馬輪」、「金門快輪」,每航次由地方政府補貼百餘萬元,以降低消費者負擔,行駛時間約九至十一小時。

 近幾年,鄉民赴台交通大為改善,空中交通有直昇機和南、北竿機場的立榮航空班機,另有「台馬輪」,和軍租「合富輪」由基隆往來南竿福澳港,其航報例如雙日先東(東引)後馬,單日先馬後東之分,每月約有廿六航次,交通非常便利。

 而兩岸小三通後,從南竿福沃港直航馬尾,每週有五航次,居民出入境交通非常方便。

五、港務管理站

 本縣於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奉行政院核定成立馬祖商港五座,縣府並於八十九年一月一日設置連江縣港務處,負責港務航政等相關管理事務。

 縣府特在本鄉兩島兩碼頭設置莒光青帆港務管理站,和莒光猛澳港務管理站各一處,各設站長一人,由原物質供應處莒光兩分處負責人兼任港務站業務,隸屬連江縣港務處管理,物質分處也於九十年正式裁撤。

青帆港務管理站首任站長:曹以炎
猛澳港務管理站首任站長:曹爾思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