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 光 鄉 誌


  標題:第六章 交通 第一節 陸上交通 
  作者:莒光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7-05-22    閱讀人次:1643 )  

 本鄉自宋、元朝已有民居、或移墾、或漁撈,活躍於島際間。此後,居民相繼遷來,境內道路皆係羊腸小徑,迂迴曲折,路旁雜草叢生。國軍進駐以後,基於軍事需要,先後運用工兵,修築公路,利於軍民通行,路旁遍植樹木,綠蔭夾道,另設有「戰備道」、「禁地通道」,此乃軍用道路,一般民眾是不可進入的。

一、公路系統

 四○年代,公路系統由該地駐軍負責,陸總部工兵署負責計畫,後勤支援及施工督導,里程東莒約九公里,西莒約十一公里,道路網相當發達,多為二車道(寬四~六公尺),可分為水泥混凝土道路及車轍道。四○年代居民交通工具靠步行或隨手招呼軍用車輛,軍用車輛能搭載百姓是當年「軍愛民」的具體表現。

 本區道路有中央公路,也有環海公路,重點路旁設哨所,由軍人站崗。

 早在四○年代,本區設置長樂縣政府,西莒島為白肯鎮時期,在青東里、青西里、坤坵里、田沃里,就有道路名稱,中山東路即白肯鎮公所所在地,時住有鄭庭繼(海軍製造學校畢業,造船業)、嚴國智、方家泉諸先賢。

 青東里復興路有林海官、張能坤、張國雄、林其清、楊好妹、楊顯賢、李合銓、劉老鼠、潘幼弟,陳友誠(連江人)、李依明、黃傳蘭、林二弟、林(口下)彬(舢舨夫)。

 田沃里民權路住有林利民(福清人)、翁阿花(福清人)、陳發鑾、陳學華、陳學仁、陳永福、陳忠芳,民生路住有陳依目、陳正利、林宜天、陳粒犬等先賢。

 現今西莒島公路名稱甚詳,有莒光路、有容路、復國路、環島路、光武路、建國路、自強路、四維路、田澳村有大同路、坤坵有忠誠路,東莒島路標則有中興路。

二、汽車概況

 七○年代初,本區即引進摩托車,東莒由曹木旺引進第一輛川崎牌機車,七○年代後期隨著軍管政策的鬆綁,鄉民所得大幅提升,人民素質也不斷提高,民眾購車熱絡,便捷的交通工具,機車、汽車相繼開放進口,東、西莒兩島車輛大增,根據本縣監理所統計,莒光鄉九十三年度小自用車百餘輛,計程車十餘輛,自用大貨車、自用小貨車四、五十輛,工程車六輛,另有消防、警車、郵務車七輛;機車方面輕機車百餘輛、重機車約三百輛,有執照汽車駕駛近三百人,機車駕駛四百人。計程車顧客以軍人和觀光客為主,舉手即停,甚為方便,標準收費。

三、軍用車輛

 軍中早年有吉普車、中型車、大卡車即兩噸半載重和五噸載重車以及各種野戰車種。軍方訂有便民辦法,在不妨礙公務原則下,准許民眾搭乘便車,而後民車激增,也就少有民眾搭乘軍車了。

四、監理業務

 鑒於道路交通維護,配合縣公路監理所業務,境內也有辦理汽、機車駕照考驗及駕駛人管理,核發牌照,代徵汽車燃料使用費等,同時各路口廣設交通路標及號誌。依據民國九十年一月十九日公佈修正的車輛使用牌照稅法第八條第十一款規定,離島地區的貨車、大客車及小客車在該地區領照使用者,免徵使用牌照稅,但排氣量在一千八百西西以上的小客車,則在徵收對象之內。

五、古道

(一)猛埔古道:由猛澳通往老頭山哨口再經「埔柄」入大埔下村。
(二)福埔古道:由澳井經沙地南行,經火葬場,經「崩沙」沿「旺底坑」入大埔上村。
(三)坪埔古道:由大坪保安宮三姐廟前行公路右側小徑,直通大埔,此路平坦,早年較多居民或趕集或上學行走,此古道近年來經由東莒文化協會規畫整修,已呈現出不同風貌,並暫名為「魚路古道」。
(四)燈塔古道:由福正村舊學校遺址直通燈塔。
(五)埔柄古道:大坪經南水井,經菜園「埔座」到埔柄。
(六) 坪罈古道:由青帆經山海一家和八三么到西路。
(七) 青樓古道:由青帆經圓環,檔樓到莒光醫院。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