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 光 鄉 誌


  標題:第三節 商業概況 
  作者:莒光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7-05-22    閱讀人次:2024 )  

 本鄉由於腹地不大,人口不多,資源不足,所需物品,皆仰賴台灣進口,西莒商店集中在青帆村地區,東莒則集中在大坪村落,由於駐軍減少,消費者驟減,商店林立之狀已不復見。

 回顧四○年代,東海部隊駐守,大陸民船尚有往來,青帆村商店林立,華洋百貨,行旅商賈,熙攘往來,熱鬧非凡,時有「小香港」之稱。

 西莒島上一家老招牌的三友行,於民國四十五年成立,係一間由曹典樟先生與二位友人合營的雜貨鋪,由零售商擴展為批發盤商,島上的百貨多由他直銷,凡日常用品,無所不包,生意鼎盛時期,為便利貨品運輸,還投資基馬海運,合組建泰輪,獨攬海上貨物運輸,而東莒島泉興店也歷久不衰,興盛至今。

 六○至七○年代,商業行為再次達到高峰,時兩島有電影院設立,休閒娛樂是軍民最愛,彈子房、桌球店、浴室業、照相館、洗衣店、小吃店、特產店、馬祖名酒、海產,駐軍休假大批採購運台送親友,那時是商業的輝煌時代。民國七十年前後,地方軍公教人員爭相購軍中福利品,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國防部對軍公教人員每月每戶購買福利品,實施「限量限額」,最高購買額為二千五百元。政府也在本鄉兩島設「物質分處」,供應米、麵粉、砂糖、香菸、台灣酒、煤油、柴油、水泥、汽水、液化石油氣,同時代銷馬祖酒廠酒類。

 但隨著漁獲減少,人口開始大量外流,外加軍方「精實案」,消費市場銳減。八○年代後,本鄉和台灣交通便捷,日用百貨皆由商船從台灣運抵本鄉兩島,售價跟台灣相近,蔬菜水果供應無慮。

 六○年代起,人口外流,本鄉人移民台灣,創業、打拼、紮根、發跡,在無背景的異鄉,努力開創新天地,不乏卓越有成,出人頭地的人物。例如在直銷界傳奇人物陳婉芬和陳若仙,本鄉田沃村人,陳婉芬台東師專畢業後,曾服務本縣介壽中心國校,赴台後也服務台北市陽明山國小、士林區福林國小,後來在美商安麗公司直銷體系中,從紅寶石、明珠、鑽石到雙皇冠大使,她的直銷網梅花體系遍佈台灣、大陸及世界。陳若仙經營佳夢地國際企業集團,擔任總裁,旗下有建設公司,投資南非、美國、大陸房地產。青帆村陳金龍企業進軍大陸東北,東莒曹秀萍福州創業自然美,都有傑出表現。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