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 光 鄉 誌


  標題:【政事篇】第一章 建置沿革 
  作者:莒光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7-05-22    閱讀人次:2218 )  

 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閩江兩岸繁衍生息,而本區與閩江南、北岸的長樂市、連江縣境域息息相關。

 宋元年間境域基本穩定,時島上居民不多,且因交通等條件限制,官府未設行政機構,只有軍事設防。島上常有匪盜嘯聚,島民受害不淺。

 明嘉靖間,倭寇橫行,官府在島上設哨防患,建煙燉報警,明代中葉以後,遷島居民漸多,自成村落。明末為防倭患,於本鄉各澳設澳長、甲長、同甲之人,如有通倭或知情容隱者,將予治罪。

 清乃沿鄉都舊制,本區居民祖藉多源於長樂縣芳桂鄉,亦即方安、欽平、方樂、新開諸里。但順治十八年(1661年)勵行海禁與遷界,島民被迫遷徙大陸長樂縣近郊,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才複界回遷,也僅止於沿海,而海島准予開墾已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以後的事了。

 中華民國元年廢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府,福建省設四道,本區屬東路道長樂縣管轄,後又改為閩海道。

 民國十四年,廢道,實行省、縣二級地方政府制,本區直屬福建省長樂縣。

 民國二十二年福建事變(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將福建劃為四省,本區屬閩海省長樂縣。

 民國二十三年一月事變失敗,七月,福建劃為十個行政督察區,本區隸屬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長樂縣轄。

 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十日,日軍佔領馬祖列島。

 民國二十九年初,國民政府實行「新縣制」,一律改聯保辦公處為鄉鎮公所,改保長辦公處為保辦公處。

 民國三十五年一月,白犬列島劃歸長樂縣東沙鄉,那時的東沙鄉公所所在地就在青蕃,轄有青蕃澳、坤坵澳、熾坪、大埔澳、滬里、澳井。

 民國卅八年六月初,福州綏靖公署就派軍統王調勳到閩江口川石島,以原軍統閩北「海上反共游擊隊」為骨幹,組建「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並大力收羅沿海人力約三千人,集結川石等島,八月中共解放福州地區後,林部主力撤到白犬島,總部設西犬島,成為力守本區的最早軍事力量。

 民國三十九年一月「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成立,九月,駐守本區的海保部隊改東沙鄉公所為白肯鄉公所,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成立「馬祖行政公署」,下轄八區(南竿區、北竿區、白肯區、東湧區、四霜區、岱山區、西洋區、浮鷹區),本鄉為白肯區,並設白肯區公所。

 民國四十二年八月將「馬祖行政公署」撤銷,改制為「閩東北行署」,在本區成立「長樂縣政府」,縣府設在白肯島青西里、轄白肯鎮、東肯鄉二鄉鎮。中共急欲解放,曾於1954年成立「東沙鄉人民政府」組織,派有鄉長人選,並備有鈐印,隨時準備解放東沙,至今並未實現。

 民國四十四年七月,縣之上的「閩東北行署」組織,又改制為「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負責監督所屬連江、長樂、羅源各縣縣政。次年(民國四十五年)七月再改為「實驗戰地政務」,福建省政府應國防部之請求,撤銷專員公署,政務交由馬祖守備區(後改為馬祖防衛司令部)戰地政務委員會接管,同時將長樂縣政府畫歸連江縣政府代為管轄,長樂縣隸屬的東肯鄉改為東犬鄉,白肯鎮改為西犬鄉。至此,長期屬長樂縣轄的本鄉,改屬連江縣。

 民國四十九年九月,復將東、西犬鄉合併為白犬鄉。

 民國六十年十月十五日,行政院核定「白犬鄉」更名「莒光鄉」,將福建省連江縣「西犬島」更名「西莒島」,「東犬島」更名「東莒島」,沿用至今。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