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 光 鄉 誌


  標題:第四節 補庫與食福 
  作者:莒光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7-05-23    閱讀人次:1227 )  

 民間「補庫」習俗,相傳甚久,多在黃魚季結束,春夏交替之際,每年五、六月份左右各村廟宇即進行「補庫」活動,俗稱「半年福」或「補庫」,旨在補充廟庫所需,廟宇的維修,保養皆由善男信女供奉錢紙來充實,或者有一些小額捐款,來支應眾神明或廟方的開支。

 在「補庫」活動前,負責廟方「當頭」,即廟宇管理委員會的人員,會通知全村各家戶,備祭品,於補庫當日在廟宇神明前擺桌,供大眾祭祀,而事前負責「當頭」的人員,得放下工作協助廟宇整理,大掃除,自動自發參加勞動。

 祭品多是用臉盆或竹鑼裝的圓包,或者是糯米炊熟,再揉成圓團的食品,包上插著竹葉及一把帶鹽的菜刀,各家戶井然有秩的擺放在神明前的供桌,並延請道士設醮弄儀,祭祀時間多在下午二、三點進行。

 道士作法術,身穿道袍,口中唸唸有詞,手執鳴角、凸顯法力,主要祈求村內合境平安,消災生福,因為夏至將屆,酷暑天氣,瘟疫疾病接踵而來,只有請神明庇佑,善男信女備置祭品及焚燒紙寶,除了感謝神明半年來的庇佑,也希望後半年能驅邪逐魔。

 全村各戶供奉的錢紙,要花個把鐘頭才燒完畢。然後「當頭」再從每家戶所供的祭品中,取出一兩個包子或糯米糰丟給圍觀的小孩子,小孩子們會爭相搶奪充作零食。接下來「食福」活動,食福的菜餚是「當頭」買來祭祀神明的供品,像豬頭、雞、鴨、魚,再委由主婦們的手藝煎、炒、煮、炸,供「出份人」食用。

 這是難得的全村多數人聚餐,「當頭」會沿街小徑敲鑼叫囂:「有份的快來食福」,正因為「補庫」和「食福」是整個村境的事,經由全體村民的參與,凝聚成力量,有助地方和諧與團結。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