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 光 鄉 誌


  標題:第六章 島嶼與村落 第一節 島嶼描述 
  作者:莒光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7-05-25    閱讀人次:2452 )  

 本鄉因形似蹲伏在閩江口外的兩隻犬,昔日稱為白犬。台灣商務印書館七十一年發行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對白犬島的記敘:

 「〔白犬島〕在福建長樂縣東,孤懸海外,有白犬,東沙二島,近日西人地圖,名白犬為「西犬」,東沙為「東犬」,總名為白犬,為福建海口藩籬。」

 由南竿福澳港搭船前往本鄉,只需五十分鐘航程,兩旁除了蒼茫壯闊的洋面,偶爾可見隨著氣流翱翔追逐的海鳥,瀏泉礁是南竿鄉與本鄉的中途礁嶼,船隻緩緩駛近西莒,兩座小島也漸漸呈現。

 雖然位居邊陲的海外孤島,任憑氣候惡劣、土地貧瘠,居民習於透過他們對環境的認知,順應四時變換,朔望週期與海陸地形,來採取各種農漁技術,和多樣性的時空利用方式,而形成以島嶼式村落核心的農、漁文化。

一、西莒島

 最早稱「白犬」,土名為「上沙」,舊名「西犬」或「西肯」,由西莒島、蛇山等島嶼組成,面積二點三七平方公里,海岸長度約八公里,有青帆村、田沃村與西坵村等村落。

 西莒島是本鄉行政中心,擁有鄉內唯一的中小學,道地的九年一貫學校,除了青帆村較為熱鬧外,其他地方多為軍隊駐守的據點。這裡曾是東海部隊從大陸調防至馬祖時的指揮基地,地理位置相當重要,聲名因而遠播。

 四○年代韓戰爆發,中共介入韓戰,致使美國私人企業西方公司與我方合作,曾在西莒支援大陸突擊行動,而商船也紛紛來此停靠,形成繁榮一時的經貿商圈,曾有「小香港」的別稱,也是西莒島歷史上最光彩的一段,古城遺事是頗具魅力的人文風采,戰後回歸平靜,也呈現出少有的恬淡生活,青帆村是最熱鬧的村落,也是西莒主要的聯外港口。

 西莒島也是軍方莒指部所在地,在至高點遠眺四海,一目了然,島形土質肥厚,植物成長茂密,道路建設更勝過東莒,其中有一段綠蔭大道,兩旁榕樹在疾風中傲立,顯現其堅忍不拔,而夾竹桃路樹,在盛開期,更將西莒島點綴的花枝招展。

 青蕃嶺有一尊蔣公立姿塑像,西望海之對岸,笑容滿面,頗具親和力。每當日落時分,眺望海面,夕陽餘暉,將水面染成一片金黃,映襯著漁帆點點,景色尤為迷人。

 西莒島住民陳姓居冠,多來自長樂縣厚福、嶺南、文石。

二、東莒島

 東莒島俗稱「下沙」,舊名「東沙」、「東犬」或「東肯」,位在馬祖列島的最南端,由東莒島、犀牛嶼、永留嶼、林坳嶼、大嶼、小嶼、青山等島嶼組成,面積二點六四平方公里,海岸長度約十三公里,目前東莒僅有福正村和大坪村兩個村落。這裡不但是神聖的古戰場,更是屹立於汪洋中不滅的明燈,馬祖總共有三個國家級古蹟,其中兩個就在東莒島上,就是東莒燈塔和大埔石刻,另有「燕秀潮音」值得開發。

 東莒島地勢較為平坦,景色清麗自然,較少人為開發,而海邊礁岩及淺灘處,聚生著許多文蛤、淡菜、紫菜等海產,是當地最寶貴的天然資產。

 東莒島北側的福正村,昔日是個典型的閩東漁村,如今人口多已外移,徒留荒廢的石屋。村落面對著一處形勢完整的海灘、沙質柔軟細白,堪稱馬祖最美的沙灘;海砂及岩石掩蓋下,蘊藏著豐富的蝦貝,每當海潮退盡,村落與附近的犀牛嶼間,露出一道淺淺的礫灘,常見三五村民至此撿拾文蛤、佛手貝等海鮮,當作晚餐的佐菜。

 東莒島當地人說:「冬大埔,夏福正。」指的是過去的居民,因季節的不同而遷移在這兩個村落之間,這兩個位於天然澳口中的村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冬季時吹東北風,位於東莒島南邊的大埔可抵擋寒風侵襲,夏季時吹西南風,居住在位於北邊的福正村最適合。

 在漁村沒落之後,這兩個村落也遭到了人口外移的命運,居民多已移居台灣,島上最熱鬧的地方也移轉到了大坪村,在縣政府的規劃下,大埔及福正兩村原有的閩東傳統石屋,已在屋主的同意後開始修復,遊走在石階巷弄間,海風呼嘯吹來,時光彷彿回到過去。

三、林坳嶼

 位於東莒島的極南端海面上,由兩座島嶼相連組成,由大埔聚落方向遠眺,其地貌似雙駝般隆起,又彷彿兩個半月形扇子排列,標高六十六公尺,陸域面積約十三公頃,右座島嶼有兩處東南斜向的斷層縱谷溝。

 林坳嶼地扼大埔港口,島嶼四周由海崖所圍繞,地表為破碎的花崗石塊堆壘而成,海岸蜿蜒曲折,皆為岩岸和礫石灘所組成,附近海域海流湍急,船隻靠岸困難。

 林坳嶼受風力及周圍海洋的侵蝕作用,岩石裂縫隙風化與海蝕十分厲害,形成海蝕溝,常見於島嶼南端的海崖上,每當颱風來襲,湧浪推進,即發生巨大聲響。

 由於表土發育不佳,間有薄薄的鐵質石英砂岩,長有韓國草及低矮灌木植物,最有特色的是島嶼南側坡地,由於背風(東北季風),有三處紫檀木成長良好,景觀極美,宛若一座巨大的山水盆景,成了島嶼的「寶樹」,春、夏季常常有各種海鷗來此棲息。

 林坳嶼是東莒紫菜的生長地點之一,早年每逢冬紫菜採收期,「厝裡」人來此小棲採擷,現紫菜的採擷權被大坪村人列為「禁山」,平常人不得採收,只有當年負責廟事者,俗稱「當頭」者才可採擷,是村落的一項財源。

四、永留嶼

 永留嶼位於東、西莒島中間的海域上,又稱「檔柳」,猶如東引的中柱島,島形正如其名,島的四周都由垂直的柱狀玄武岩圍繞,地勢北部稍高,高約十八公尺,陸域面積約零點二四公頃,受海流、風向影響,礁域略呈長形,島礁間有一處卵石灘,南側有沙攤,退潮即露出海面,多礫石,全島風化劇烈,有海鳥、燕鷗聚集棲息繁殖。

五、犀牛嶼

 犀牛嶼位於東莒島福正村的西北方,陸域面積約七點七九公頃,屬海中突出的島礁,由燈塔望去,永留嶼和犀牛嶼雙排層層佇立在白犬水道,尤以清晨和傍晚退潮時分望去,景緻美極了。若遇上初一、十五大退潮,犀牛嶼與東莒島之間就會露出一大片灘地。漁夫漁婦由福正港涉水過犀牛嶼,採挖花蛤、螺類、海葵、石虌,也有青少年來此釣石斑,抓小章魚,每年夏季全鄉的「花蛤節」活動,即在本嶼舉行,而每逢八月中秋佳節皎潔的月光下,村民攜老偕幼來此賞月,佳節映月美景猶如仙境,令人流連忘返。

五、蛇山

 位於西莒島坤坵外側海中,係數座起伏的島嶕,面積三點二公頃,退潮時會與西莒本島相連,從坤坵望去,像一條巨蟒,蜿延曲折,盤據在波濤間,每當漲潮時,岩礁下部沒入海中,僅餘山頭兀自聳立,岩壁陡峭,攀爬不易,曾經是軍方演習用的砲彈靶場,現在是燕鷗及其他珍貴鳥類的聚集地,此地被劃為燕鷗保護區,每年五到九月禁止漁民登岸。

 蛇山也盛產花蛤、淡菜,每遇落潮,鄉人相偕涉水前往挖取,鄰近海域在冬、春季是黑鯛、石斑、鱸魚、黑毛,夏天有黃雞魚、嘉臘魚,是釣者的天堂。此地也是西莒重要風景之一,近年常有大陸漁船泊碇此海域,撒網捕撈,對海域生態造成破壞。

 蛇山礁岩多海邊植物,約二十種,石板菜、茅毛珍珠菜、安旱菜尤多,以莎草科苔屬植物最為茂盛,屬島之特色。蛇山的尾端礁岩,居民呼稱青草山或蠶豆山,傳說在海保部隊時代,有槍枝走火,誤擊斃同袍事件,將屍首葬於青草山上,時青蕃街各村戶公雞不啼兩個月,後來軍方才移屍外葬,真是玄事。

七、青山、大嶼、小嶼

 位於東莒島燈塔的東北方,係孤立島嶕,其中青山海拔高十九公尺,大、小嶼分別為二十九公尺和三點七公尺,陸域面積約一點一三公頃,都是由岩礁組成,中部高,周圍低、坡度較大,陡峭,水深十公尺以上,宜磯釣。

 大嶼形似烏龜,因忌諱龜字,漁民改稱「魚」,大嶼叫「大魚」,小嶼叫「小魚」,島礁也盛產紫菜、淡菜及其他海鮮類。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