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 光 鄉 誌


  標題:第一節 熾坪隴古遺址 
  作者:莒光鄉公所    ( 發表時間:2007-05-25    閱讀人次:2508 )  

 民國九十年五月份起,內政部委託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仲玉,和中研院歷史研究所考古組主任劉益昌博士等四位工作人員,組成考古普查隊,於是年七月下旬蒞臨本鄉東莒島大坪村,進行地形地貌的瞭解,並以徒步田野調查的方式,利用採土器進行鑽探,看取土方有無遺物。

 在熾坪隴(四一據點的後方)的遺址,採集到貝殼,分別送到台大地質系及美國Geochron tab.做碳十四定年,經兩處比對及實驗室碳十四的校正,可以推測約距今約五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在東莒島。這也是國內首次學術考古隊前進本鄉,做考古遺址研究。

 考古地點:本鄉東莒島大坪熾坪隴遺址。

 發現文物:石器-磨製石鏟、砍砸器、刮削器。

 陶器-以夾細沙紅陶為主,並有少量橙黃泥質陶,灰色硬陶。

 貝塚:貝殼。

 熾坪隴遺址發現在農耕切出的斜坡上,開挖長寬大致是二百四十五公尺乘一百公尺見方,向下挖掘就可看到「文化層」的堆積,遺物出土僅離地表約三十到一百公分間。

 從「熾坪隴遺址」出土,大致發現有邢層文化• 遺址最下層約在六千年,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晚期東莒島已有人類居住,這可從大量食用的貝殼遣跡得知的。

 第二層文化大約在四千年到四千五百年之前。

 第三層則是宋代以後,其中第一層遺址與大陸的「曇石山文化下層」類型一樣,曇石山位於閩江下游的閩侯縣甘庶鎮恆心村,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小山丘,有厚達二公尺左右的貝殼堆積層,叫做「貝丘」。

 另在東莒熾坪隴南面「埔座」(菜園下方),及福正入村處「菜園裡」和「大埔石刻」、「東莒燈塔」等處,進行初步探勘和研究,也都發現歷史時代早期遺址,從這些遺址中發現先人選擇居住地的條件,都是平坦的田地,可避風,有水源及食物,這從史前遺址和歷史時代,人類選擇居住地的條件是一致的。

 束莒陶片史前遺址,是留下史前時代人類生活的唯一記錄,也是考古學研究最小的基本單位。從垂直及水平二方向來檢討,位於海拔三一五公尺,受到地層沈降的影響,此地究竟為小型聚落遺址,亦或是墓地,農耕或狩獵地,或是器物製造場或戰場,有待進一步研究。

 從出土的文物判斷,屬漢文化尚未進入以前的文物,應屬於福建人原住民「閩越」人的遺跡。只是重建史前居民,其族群來源,生活形態,長時間文化發展及社會變遷,有待歷史學家,繼續努力探索。史前人類是啟迪本島的祖先,他們究係閩族,閩越族,漢化民族,或是南島民族,我們無法假設,的確有待考古工作者協助研究的重要課題。「史前時代莒光鄉」,也是「考古學的莒光鄉」,它涵蓋元代以前的白犬,由於無確切的文獻記載,可視為「歷史記載以前」的「傳聞時代」,史前「莒光人」在這塊原始荒島的歷史舞台上誕生了。


板主管理 -回標題列表- -我要回應文章-